川菜無法缺少的一味靈魂,「油」它萬物添彩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我國的飲食文化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姿態。由於地理位置和飲食風俗的區域差異性,中國的飲食體系具有十分鮮明的地域特色。其中最具代表和影響力的地方菜系,要數魯菜、川菜、粵菜、蘇(淮揚)菜 四大菜系了。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其中的川菜,作為四大菜系中最有特色、民間流傳最廣泛的菜系,川菜又被冠以「百姓菜」。川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有「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美譽 。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川菜文化展臺
縱觀 川系美食,比如水煮魚、串串香、甜水麵、廖排骨、紅油抄手、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等,都離不開一樣調料,它堪稱川菜的靈魂 ,它的製作工藝並不比川菜簡單,四川人民叫它「熟油辣子」它就是紅油。
首先,選用幹辣椒,以四川朝天椒為上選,或者貴州子彈頭、四川二荊條。
接著剪成細碎,或碾,或用攪拌機打碎,得到椒香撲鼻的辣椒麵,四川人稱「幹海椒麵兒」。
備油,選用四川本地菜籽油,油香濃鬱;燒油,控溫,下幹辣椒,三次澆油,充分激發辣味,提升紅油色澤,讓辣椒中的紅色素、辣椒素及呈香物質充分與油溶和。
如果想豐富紅油的色澤、香味,可以混合白芝麻、香料一起炒制,做好的紅油放入容器密封保存,防止香氣流失。
四川紅油作為一種複合香味調料,有保存時間長、應用範圍廣的優點,不管是燒菜、涼拌、滷味、火鍋,它都能增香增色,百搭百配。
紅油搭涼麵,盛夏四川人餐桌上的常客。吃起來酸爽開胃,不至於吃得冒椒火辣(四川方言,形容因吃過辣而心情狂躁),輔以雞絲、花生米。小小涼麵,可謂有滋有味,有顏有色。
雞絲涼麵
紅油搭白肉,成就李莊白肉。黃瓜打底,「二刀肉」溜尖,宛如一座肉山,淋上蒜泥、醬汁、紅油,油下生花、蒜香四溢。李莊白肉全稱「李莊刀口蒜泥白肉」,是四川宜賓的特色美食。白肉選自豬後腿的「二刀肉」,這部位的肉肥瘦勻稱,美感十足。取肉時也極考究刀工師傅的技藝,如何切出長20-30公分、寬15-20公分、厚僅1至2毫米的大白肉片,要做到如此絕非三日之功。
紅油遇上缽缽雞,成為四川缽缽雞。缽缽雞以四川樂山的最為正宗,看似如冷鍋串串,其實歷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清代。"缽缽」即是瓦罐,以土雞片為特色。用竹籤串成串,雞肉片,雞內臟、雞腿、雞翅,放進飄滿紅油的缽缽裡一撈,紅亮的湯汁,流淌在細嫩的雞肉間,醇香的芝麻,混合藤椒的清香。入口,讓雞肉的辣味和紅油的香味在舌尖泛濫,缽缽雞特有的藤椒油湯讓你愈吃愈麻,愈吃愈過癮!
紅油催生了眾多四川美食,作為川菜的靈魂調料,它依然煥發著無限的生命力。關於紅油做成的川菜,你還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