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看了Oran豬老師的一篇關於繪畫打光的文章,內容講得超細緻超專業!看完以後收穫滿滿~
然後我就想著把這篇文章也分享給你們,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對於繪畫新手來說,從線稿入門開始,無論你形體、姿態、線稿練到多麼好,最後都是繞不開打光的問題,哪怕你只是想畫黑白漫畫。
而關於打光的學習和教程也很多,其實無非就是——
1、光的方向對人物和畫面的影響。
2、光源的數量對人物和畫面的影響。
3、光的強度對人物和畫面的影響。
但是這些千篇一律的教程,無形中給打光帶來了固化,讓打光顯得套路、模式了。
你要表現某個東西,你就得用某個模式的打光——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打光還有什麼好學的?背下來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對於新手而言,雖然打光如此固化,但是還是無法靈活運用。
因為許多教程也沒說明白幾件事,就是——
1、在某種情況下,為什麼非要這麼打光?我用另一種不行嗎?打光還有對錯之分?(區別在哪?)
2、主動的打光和寫實的打光之間的衝突,如何理解?(本來環境光已經定了,人物在移動,那麼人物就應該忠實反應光的固定位置,為什麼打光還會變?這不就顯得假了嗎?)
3、為什麼我按照套路打了這個光就是對的?我自己的表達要如何選擇?
所以今天就來聊聊打光的意義。
一、打光套路的矛盾
舉幾個例子,許多打光的套路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像這樣的「頂光」,甚至會被稱為「教父光」,顯示出角色的威嚴和神秘感。
像這樣斜上方打下來的「倫勃朗光」,會在臉上造成一個三角形,讓人物顯得很立體。
而從底部發出的光線,會讓人顯得「恐怖」。
這些例子,耳熟能詳了。
但是——
為什麼頂光能夠給人威嚴?你看上圖,不是也很恐怖?
為什麼倫勃朗光顯得立體?問題在於——其他光就不立體了嗎?你看上圖,光影不明顯人物照樣很立體。
為什麼底光就讓人恐怖?我怎麼覺得上圖還挺好看的呢?
要學會打光,就要先理解這些光為什麼要被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光感,與人類最原始的認知和情感有關聯,我們要從最原始的感知去體會其意義。
二、打光與人類的感知
首先,威嚴、神秘感、恐怖,這幾種感受是有關聯的,主要就關聯在「神秘感」上。
神秘感代表未知,未知可以引申出驚喜和恐懼。
所以關鍵就在於打光者,如何去拿捏,才能表達出準確的意思。
當你看到墨鏡時,你就會明白了。
墨鏡,就是行走中,粘在臉上的「教父光」:擋住眼睛,會得到神秘感,就這麼簡單。
看不到對方的眼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無法判斷對方的情緒,所以我們不要去管什麼教父不教父的,眼睛被擋住,是感知的出發點。
有頂光,但是眼睛不被擋住,是上圖這樣的。如果不是我說,乍一看你都不會覺得光線有什麼特別。這裡是往臉上打了補光,中和了頂光的神秘感。
但是,比如墨鏡的例子——如果要用這種角度去解釋打光,其實有點太膚淺了。
同時,用神秘感去概括「眼睛被遮住」,還是有點膚淺,因為神秘感有很多種引申,有時候帥氣,有時候恐怖,有時候隱秘,有時候卻是在表達主人公有苦難言的窘境。
所以你說這叫教父光、壞人光、墨鏡光,統統都很片面,因為你還是無法理解結果為什麼會這樣,而且各種結果中有些還是矛盾的。
所以我們就要增加討論的點——打光的方向。
三、打光方向的意義
我們先不要去談及打光對人物造成了什麼改變,比如擋住了眼睛、鼻子下面一團黑之類的。
我們從打光的方向入手,更純粹地去解析打光的意義,我們才能更加摸透打光的理由。
再回到這張圖。
請思考一下——頂光、底光,最純粹的意義是什麼?
是聚焦、居中、靠近光源(顯得重要)、C位。
那麼,「C位光」的意義就可以按照下圖劃分為兩種:
OK,那麼,我們人類習慣的光源,通常都是在上方的(太陽),所以,從下往上的光就會顯得不尋常。
這也是恐怖的來源。
另一方面,其實那麼多方向的光之中,對於人類而言,只有底光是最不尋常的,所以底光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光,也是唯一和恐怖聯繫起來的光。
於是我們從光的方向和「眼睛」完善了上面的表: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於「一個C位的人,它的情感(眼睛)是否明確」的感受。
光,賦予了這個角色C位、強調、著重。
需要注意的是,就算不是上下光,也能夠體現C位,因為C位本身就是站位,是構圖的一個因素,這裡談的是由光賦予的C位的結果。
由光賦予C位的結果——是一種主動感、人為感強烈的感受,所以,上下光通常都比較適合嚴肅的情緒。
為什麼說是主動感人為感強烈?可以參考舞臺聚光燈的感覺。
所以——
像這樣一張治癒的笑容——
也會因為頂光而變得奇怪起來,感覺笑裡藏刀。
因為這個光就是給人感覺陰影中隱藏著什麼想法和動機,嚴肅的時候還好,笑或者哭這種情緒會直接加強這種感覺。
漫畫裡這種「墨鏡黑」的笑容,通常就是表示「看起來在笑其實內心很生氣」。
說到這裡,或許你已經能夠理解打光的意義。
但是其實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插畫師居然用底光去描繪美女,是瘋了嗎?
這叕要談到另一個要素,光的數量和強弱。
上圖美女中,整體光感還是非常充足的——充足到混亂。
同一張畫中有著四面八方的光,只不過臉部的底光強了一些。而且確實不恐怖。
而且,其實前面還有一個因素,我們沒有拿出來談,就是光的距離感(其實也可以說是強弱或集中)。
這張教父光,其實給人感覺光源很近,這也是聚焦感的來由。
還有光源除了上下左右斜方向,還有前後之分,加起來十幾二十個方向,再配上強弱大概可以寫出四五十種主要方向。再加上討論主光和補光的二光源就會出現上百種組合,還有光的顏色……全說完就上千了。
所以,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就不一一解釋。
主要是筆者提供的這個角度,方便大家舉一反三地去理解打光背後的用意。
四、打光的基本理解
我們再次使用這張圖來去做一個整體的列舉,就不一一解釋了。
解題思路,就是前面的內容。
1、所有正方向的打光,比如正上、正下、正左、正右,都帶來一種人為聚焦感,是用光去推C位。
你用這種光,就是要強調這個角色。
如果你用這種光,其實是為了得到某種陰影,那麼你就是希望強調「裡」的情緒。
2、所有斜方向的光,都是代表著「自然」。
先不要去想什麼立體感啊之類的,斜方向的光是最自然的光,幾乎可以用在任何情況,而你為什麼決定用這個角度,可以根據角色而定。
比如說,因為這個角度角色看起來好看,那麼就用它。
斜方向的光代表著自然、合理,平常我們看到這種打光的可能性很高,很常見。
3、正面光代表著友好、清晰(無隱藏和隱喻)。
當你看到一個物體被正面光照著,說明——你此時是背光。
而觀察者背光,這也是最舒服的觀察角度。誰也不會平時沒事去盯著太陽或者燈泡,而是去盯著被光線照亮的地方。
4、真正體現立體感和層次的是「夾光」,也就是有主次的主光和補光,把人物夾住。
這也是電影、歐美漫畫裡最常用的打光,簡直無所不在,隨時能用。
所以,為什麼說倫勃朗光能夠體現人物臉部的立體感?因為它是單光源就能刻畫立體感的方式。
當你不在乎光源數量,那麼要做立體感是灑灑水,就沒什麼好提起的了。
5、寬位光是以「表」帶「裡」,主要描述亮部,陰影只是輔助。
寬位光是指打光在人物比較寬的一側,其實說白了就是正常打光思路。
6、窄位光是以「裡」帶「表」,主要描述暗部,亮部只是輔助。
窄位光雖然說可以讓人物看起來瘦一點,但是實際的意義卻是和寬位光相反的思路,也就是用影子和輪廓去表達。可以更多地表現人物的內心。
7、逆光是意義最複雜的打光方式,因為它不是在人物身上打光,而是把人物打到了光上。所以說到逆光就想「打人」。
有的人說逆光就是輪廓光,這個也是不夠全面的說法。
如果人物打在了光的正前方,其實除了會凸顯輪廓,還會帶來「人物在發光」的感覺。如果光源靠上,就是聖光,神聖感,這其實與前面說的C位的道理類似,只不過方向反了。
另一方面,如上圖這種,雖然逆光但是刺眼光源沒有出現的圖片,很好地解釋了一件事——如果正面光是友好清晰,那麼逆光(背光)就是不友好。
不友好是什麼意思?就是「路人化」,看不清嘛,那就(說明)不重要。
但是通常搞逆光,並不是為了弱化人物,所以畫手和攝影師又會把人物放在C位,注意這裡是構圖擺放的C位,而且如果是單個人物,就更突出了。
所以逆光通常能夠讓人物和環境融合得渾然一體,把人物先抑後揚。而普通的打光和構圖,通常環境都是襯託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說逆光特別複雜,因為它可以玩出很多意義。而在此,你只需要理解筆者的思路,逆光就是路人化、人物弱化、debuff。
沒錯,要玩好打光,就要把buff和debuff都拿在手裡,沒毛病。有時候有些圖就是要先弱化,再強化,比如說——
如上圖,如果沒有這個逆光,再把圖稍微提亮的話,圖反而普通了。
你看到現在很多插畫大神都喜歡畫完了圖以後,蓋一層陰影,再打一個單光源,就是這個道理。在單光源敘事之下,還有一套淡淡的完整的打光,這已經不是雙光源,而是兩套層次的光源。
會玩的,無論buff還是debuff都能上分!
8、光線的強弱也是很複雜的東西,但實際上我們要看的是明暗對比。
這個真的就不細說了,太多太複雜了。
但是主要我們要看的是畫面裡明暗之間的對比感覺,明暗差別大的時候,內容就會犀利起來,明暗差別小的時候,細節就會豐富起來。
有人會問,歐美漫畫裡,為啥經常「黑位」很重,感覺光感強烈。
這可能是一種誤解。黑白歐美漫畫裡沒有網點紙,要表現層次感就只好把黑色用重些。
這其實是歐美和亞洲都相通的技巧。
只不過歐美和亞洲對於光感的喜好不太一樣,所以亞洲黑白漫畫,在沒有網點紙代表「灰色」的時候,會更多使用排線去營造立體感。
灰色多了,明暗對比就弱,層次感就不那麼強,就顯得畫面平。
我們會發現日韓許多藝術作品都比較喜歡中間調,不喜歡過分的明暗對比。如果排線也不可以用,亞洲通常就乾脆放棄光影。
但當大家都排起線的時候,其實觀感差不多,如果硬說差別,日漫的人物畫法本身就有套路,而歐美有時處理角色和背景是一致的(寫實)。
各種藝術家的風格和根源都不一樣,這裡我們不去強行分類,主要來談光感
上色後我們會發現其實歐美漫畫中白色高光其實並不多。
彩色作品中的光感,很大程度上受到「實白」和「實黑」的影響,實白和實黑是最亮和最暗的顏色,決定了畫面光感的上限和下限。
9、當光線有顏色時,其實就是把顏色的情緒導入進來。
暖光冷光、藍光綠光這些有什麼意思,是顏色和情緒的事情了,是另一番套路了。
當把這些混進來後,就可以強行改變人物的原色,人為製造情緒。
但是很多時候,特別是很昏暗的場景裡,導演給人物配一盞紫光或者藍光的燈,多數是為了點綴一下、不要讓暗部太單調而已。
10、有時候打光是為了玩影。
這個就不必多說了。
11、無影光就是個無特指的展示光。
當光比較多,又柔和,人物或者物體就單純剩下自己「表」的一面了。
所以你看TB什麼的大多數都有「白底圖」去展示產品,多數是無影光。
所以C4D現在大行其道。
五、一些容易矛盾的困惑
下面列舉一些容易想不通的打光問題,以便啟發。
1、打光是人為的,主觀的。
有些新手,在畫之前先定好了光源,然後傻乎乎地開始畫人物。
然後人物在光源下顯得很奇怪,而且為了在光源下定陰影,搞得很辛苦。
其實應該先定好你要表達什麼,再用打光去輔助表達,而不是拘泥於寫實。
日常我們拍攝照片,就很土很沒美感,就是因為寫實。繪畫藝術和攝影藝術相通的,應該以內容表達為主,而不是在做物理公式題。
比如上圖,日式動漫很多時候人物的臉部都是有打光的,也就是說無論身體的光影是否需要寫實和符合邏輯,人的臉都是亮的,因為臉上有打光。
同樣如上圖,右邊女孩的衣服如果光影認真搞出來,會亂糟糟的,那麼乾脆就弱化,只留下主要光影。
換句話說——
如果你先定好了場景布光,然後人物在運動中走到一些位置,顯得很難看,別人說你了,你還說沒辦法,這是寫實。這就是本末倒置。
反過來,如果人物走著走著,在說最重要的臺詞時,剛好走到最帥氣的燈光下,這就叫設計,這就叫構思,這就是藝術。
2、補光可以中和很多效果,也是許多矛盾的來源。
還是之前那張底光圖,但是由於光源太多了,所以底光的恐怖效果被中和掉了。
但是對於新手而言,類似這種圖就會疑惑和矛盾起來,而且如果是由新手去畫,也不會選擇底光這種方向。
那麼像這種凌亂的打光,意義何在呢?
用在遊戲人物的展示圖上,還行吧,反正就是凸顯人物,讓人物更立體凸出。
3、敘事的打光,越簡潔越好。
當我們知道光越多,意義就越中和,就和無影光同理。
那麼,當我們不是畫插畫,而是去畫漫畫,或者拍電影,就會發現光越少越好。
當敘事時,打光很多,就成了什麼樣子呢?
就成了最近幾年國產片的樣子。
那天無意中電視上看到一個劇,趕緊上網搜了一下作為素材。
劇情大意是牛棚裡的牛死了,然後人們開始吵架。
為啥筆者要拿來當素材呢,因為當時看到這個畫面簡直有點生氣。
截圖還是暗了一點,當時電視上看到,畫面很亮很亮的。
我就看到這幫人打著婚紗影樓一樣的光,在圍著死去的小牛吵架。
而這是牛棚啊,本來就有頂光,頂光打下來配合吵架的場景,興許還有點意思。可是這裡浪漫得很,在電視上看的時候,人物甚至有點漫反射的模糊輪廓。
導演硬生生把牛棚的頂光關了(片中牛棚的燈真的沒開),自己打了這個影樓光,也許……他覺得這裡人很多看不清吧。
我在電視上看到的感覺大概是上圖這樣的,我家電視沒毛病,聽說很多視頻網站都會給影視劇再修修光和顏色。
相比之下的良心國產劇:
當然,影視的打光和經費、追求有關。
很多時候影視劇一個美白濾鏡下去,是為了掩蓋瑕疵。去掉濾鏡的話,原片可能就跟我們日常手機拍的光感一樣土氣。
很多時候攝影、影視後期,就是為了對拍攝時無法布光的缺陷強化光感。
可是你也不能搞出一個浪漫的牛棚來吧。
總結:要理解和運用打光,就要從最根源去思考。
許多打光教程說的套路是好,但是如果你不從根源去思考,你就無法解決打光的問題。
之所以談這些,就是有很多朋友問我打光、陰影、衣服褶皺陰影這些問題。
我想了很久,我覺得這東西怎麼還要教?而且教他們的過程,就跟講解物理公式一樣。
後來才想明白了,很多新手不會畫(主要是衣服)的陰影,是因為他們思維放不開,教過一次,換一件衣服,又不會了。
為什麼不乾脆不要畫陰影呢?只要改改打光的方向就可以了。
當你懂得打光,你就會發現你會畫陰影了,甚至你可能會發現——
有時候你畫整張圖為的就是這個陰影。
陰影也分主次,不需要全部準確地畫出來。
看到一些大神的,光影複雜的圖,在很多新手眼裡,以為是「色彩複雜」。
越複雜的光影,是對層次越深的理解才能玩出來的,但是基礎樸素的光影,就連電影大師們都還在參悟和實踐,光影並不是越多越好。
很多大神光影色彩漂亮的圖,花裡胡哨的確實很棒,但是其實對於很多新手來說先把臉蛋畫得美才是當前最重要的。
正如攝影三要素有雲,拍照要好看和繪畫是相通的:
1、模特漂亮。2、模特漂亮。3、模特漂亮。
希望有啟發。
看完Oran豬老師這篇關於打光的文章,感覺自己又學到了好多!其實老師不僅講打光講得好,他的條漫講解也超棒!
他的這本《條漫分鏡草圖本》中不僅設計了專用於條漫分鏡草圖的表格,還有條漫分鏡基礎知識可以給你提供參考~
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關於繪畫中的光線知識,那這本《色彩與光線 寫實主義繪畫指南》千萬別錯過!
精 / 選 / 閱 /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