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瑞基因公布多瘤種早篩早診路線圖:將交付5種到8種高危高發腫瘤...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張敏

在2020年CSCO大會上,和瑞基因首次公布其多瘤種早篩早診路線圖。

和瑞基因CEO周珺向記者介紹,和瑞基因制定了自己的多瘤種早篩路線圖及對應路標:目前和瑞已通過PreCar項目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即構建技術平臺和驗證技術路線。未來和瑞基因將要實現第二與第三階段的發展,具體概況為做到「一、三、五」。「一」,繼續夯實并迭代底層技術,構建一個以人工智慧為核心、貫通不同早篩技術的跨學科的平臺。「三」,在三到五年的時間裡完成第二和第三階段的發展。「五」,交付5到8種中國高危高發腫瘤早篩早診的研究成果,並進行產業化落地。

據了解,這是和瑞基因「一個核心,雙向延伸」戰略中「早篩早診」延伸的規劃藍圖,自2017年成立以來,和瑞基因在腫瘤中晚期基因檢測和腫瘤早期篩查兩個「延伸方向」齊頭並進、迅猛發展。在「早篩早診」方面:自2018年-2019年分別啟動肝癌和肺癌的早篩早診臨床研究項目後,如今再次公布其分三個階段實現的多瘤種早篩路線圖及對應路標。

肝癌早篩產品落地

2018年開始,和瑞基因與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和廣州南方醫院聯合發起了全球首個萬人大隊列的肝癌早篩前瞻性臨床研究項目PreCar,該項目在2019年的CSCO大會上公布能夠較金標準提前6到12個月篩查出極早期肝癌的研究成果,實現臨床意義上的肝癌早篩。在今年的CSCO上,基於多訪視點的超萬人次的臨床數據進一步表明,PreCar在真實臨床前瞻隊列中性能表現的穩定性並沒有因為隊列的擴大和訪視點的增加而出現超預期的波動:PreCar的肝癌早診預警方案(簡稱HIFI)與傳統的甲胎蛋白(AFP)相比,特異性和靈敏度都是顯著提高,特異性可以超過97%,靈敏度超過95%。特別是對於極早期和早期的肝癌診斷,與AFP和異常凝血酶原(PIVKA)相比,a期的肝癌診斷的效能相對比AFP提高了3倍,而相對PIVKA提高了近70%。

不久前,和瑞基因上市了第一個基於PreCar研究的肝癌早篩產品萊思寧。這款完全針對臨床需求而設計開發的產品,不僅可以較傳統金標準提前6到12個月區分肝硬化和肝癌人群微弱的分子生物學差異,還可監控肝癌復發,為患者提供精準的術後動態監測,有效延長生存期。

通過PreCar項目,和瑞基因在腫瘤早篩早診技術和產業化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產業化落地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在PreCar項目順利進行的同時,和瑞基因開始了肺癌早篩早診的臨床研究項目。和瑞基因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聯合進行了「肺癌早篩血漿標誌物研究」的臨床研究項目,將基因測序與現有影像學等多種檢測手段結合,構建多組學分類模型輔助判別肺結節良惡性,達到精準識別極早期肺癌的目的,有望極大地提高肺癌、特別是早期肺癌的診斷水平、提升中國廣大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

和瑞基因CEO周珺表示,從回顧性臨床研究到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從單一瘤種到多腫瘤領域,以及從純粹的臨床研究邁向探索產業化落地,和瑞基因正在迅速地實現多瘤種早篩早診的布局。

對多瘤種的早篩早診,和瑞基因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想法。和瑞基因CEO周珺說,公司希望搭建一個涵蓋NGS前沿技術的通用底層技術平臺,通過大數據來捕捉不同腫瘤獨特的分子特性。針對特定腫瘤,不局限於臨床指南推薦的生物標記物,而是從全基因組的範圍來尋找特定腫瘤的基因變異特徵,最終搭建不同腫瘤的獨特分類模型。基於這個思路,和瑞基因在肝癌早篩早診的PreCar項目中成功構建了通用底層技術平臺,並且項目進展非常順利。現在,肺癌早篩早診的回顧性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階段性成果,公司進一步基於臨床隊列研究固化了這個1.0版的通用技術平臺。

(編輯 田冬)

相關焦點

  • 和瑞基因王會雙:肝癌早篩助力「健康中國」,在深度、精度、廣度上...
    和瑞基因總裁助理王會雙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我們一是需要提高早篩的知曉率,二是要落實到行動上,推動早篩這件事情。」和瑞基因總裁助理王會雙說。隨著「健康中國」的理念不斷落地,中國將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到以預防為中心的轉變,這就讓疾病初期的篩查顯得尤為重要。癌症早篩是針對高風險人群,抽取一管外周血,通過檢測血漿中的生物標記物,早期發現多種癌症或癌前病變,及時進行幹預性治療。
  • 癌症早篩時代到來,肝癌早篩產品「萊思寧」上市
    8月16日,和瑞基因正式發布了其肝癌早篩產品「萊思寧」(Liver Screening)。據悉,這是和瑞基因旗下第一個基於NGS技術的腫瘤早篩產品,也是始於超大隊列前瞻臨床研究的肝癌早篩產品。 之所以選擇以肝癌早篩作為突破口,和瑞基因是看到了巨大的臨床需求: 首先,肝癌是我國第四大高發癌種,累積死亡率為32.6%; 其次,肝癌有著明確的高危人群: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肝癌發病率顯著偏高; 最後,肝臟是和血液緊密相關的器官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癌症早篩是基因測序行業最為活躍的方向之一,主要通過檢測從腫瘤原發或轉移部位釋放到血液中的 ctDNA來檢測早期癌症,操作簡便,是癌症診斷從有創到無創的重大革新,近年 來正不斷得到政策支持和監管機構的認可。隨著國內部分早篩產品落地可期,早篩檢測將成為癌症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
  • 行業重磅,世和基因進軍癌症早篩!多組學液體活檢早篩技術—MERCURY...
    金陵隊列研究專項採用世和基因MERCURY多組學液體活檢早篩技術,計劃為南京市居民免費提供10萬例腫瘤早篩檢測(I期江北隊列1.5萬例)。項目參與單位包括南京江北新區、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院士團隊、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等,期望通過金陵隊列研究專項將南京基因產業建設成果服務民生,提高腫瘤高危人群腫瘤早篩早診率,改善預後。
  • 聚焦國民健康,DNA甲基化檢測助力中國消化道腫瘤早診早治
    本屆大會共設置18個主題論壇,圍繞腫瘤甲基化標誌物、蛋白標誌物、腫瘤早篩標誌物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腫瘤早篩標誌物論壇中,由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於文強教授的報告拉開序幕,於教授從「談到腫瘤,我們最關心的八個問題」出發,指出面對癌症,利用甲基化檢測的利器,我們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就能絕處逢生,同時分享了他的近期研究,從多種腫瘤與癌旁組織中的檢測篩選出了甲基化全癌標誌物,並在近6000例樣本、超過13種不同腫瘤和8種不同樣本類型中進行了驗證,提出通過全癌標誌物是一種能
  • 市一啟動消化道腫瘤篩查和早診早治項目:只需2毫升血就能知道胃癌...
    消化道腫瘤越來越高發,死亡率已經躍到惡性腫瘤首位。消化道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無論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至關重要。消化道腫瘤篩查項目啟動 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做近日,由國家消化系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消化內鏡質控中心、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等多家單位聯合推動的「胃愛護航」——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項目,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啟動,該項目將覆蓋上城區和下城區兩個區的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於區內百姓。
  • 早篩技術被評為2020年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進步之一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貝瑞基因2020前三季淨利同比降逾5成 參股子公司肝癌早篩產品面世
    資料顯示,貝瑞基因是一家專注於實現基因測序技術向生命健康應用全面轉化的企業,是國內最早涉足基因測序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業務主要涉及生育健康、遺傳病、腫瘤等領域。據悉,貝瑞基因推出的無創產前檢測產品NIPT Plus,可篩查百餘種疾病,有效篩查胎兒因染色體微缺失/微重複導致的遺傳病,其潛在市場規模在104億元左右。
  • ...抽個血就能進行胃癌早篩!「胃愛護航」——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
    13日下午,由市一醫院牽頭的「胃愛護航」——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項目啟動。項目覆蓋上城區和下城區共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於區內百姓,今後胃癌高危人群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能進行早期篩查。市一醫院副院長張筱鳳介紹,早在2016年,醫院就啟動了「胃泌素-17聯合胃蛋白酶原的血清學檢測用於杭州地區早期胃癌篩查的效果評價」這一項目,在大杭州及周邊部分地區範圍內針對40歲以上高危人群開展早期胃癌篩查工作。4年來該項目共覆蓋餘杭、淳安、桐廬、諸暨等4個縣(市)共有17000多人參加血清篩查,其中1400餘人行胃鏡檢查,其中54人查出罹患胃癌 ,比例達3.72%。
  • 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在體檢人群中的腸癌早篩價值顯現
    會上,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體檢人群的應用數據報導得到與會專家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認可,為國民高發癌症的早篩早診早治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結直腸癌發病形勢嚴峻,早篩查是防治關鍵 中國結直腸癌發病形勢嚴峻。
  •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頒發:腸癌或可治癒,百億早篩市場步入...
    這是我國首次頒發癌症早篩產品許可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GLOBOCAN 2018報告,2018年,全球共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除去非黑色素瘤皮膚癌1700萬)和960萬癌症病人死亡(除去非黑色素瘤皮膚癌950萬)。
  •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獲批意味著什麼?
    Cologuard」 在 2014 年獲批上市之後第二個癌症早篩產品,Exact Sciences 的市值憑藉該產品一飛沖天,從 10 億美金上漲到如今的 180 億美金。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樹教授從上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從事大腸癌篩查、診療等工作。她表示,想要提高腸癌檢測治療效率,需要把高危人群(40-74 歲)的腸鏡檢出率提高。「目前的主要措施就是把分子檢測和腸鏡相結合,分子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患者就可以不再做腸鏡。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學成歸來後,王坤教授一直致力於將美國先進的治療技術和理念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10年後的今日,持續推動乳腺癌早篩有了明顯的效果,這讓治未病和保乳成為了可能,治療技術和效果逐步與國際同步。因為長期隨訪證明接受保乳手術的患者預後最佳,女性在乳房存在的情況下,能更快回歸家庭和社會。儘管不是所有患者、所有病情都適合做保乳手術,但新輔助治療已將許多曾經的不可能變為可能。「直徑4-5釐米的大腫瘤也可以做保乳,但前提是做新輔助治療,把不可手術變為可手術,把不可保乳變為保乳。」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
    )、實體瘤患者定製化監測技術(Signatera),助力腫瘤的篩、診、監的全景防控。二級預防是對癌症早發現,早診斷;三級預防是臨床標準化治療和康復治療,改善癌症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朱師達博士表示,華大基因堅持在腫瘤基礎科研和臨床應用方面不斷探索,在精準腫瘤領域持續發力,此次發布的三款技術正是應對腫瘤的早期診斷、用藥指導、復發監測,助力腫瘤的全景防控。
  • 諾輝健康聯合愛康集團建立癌症早篩模式
    中華預防醫學會腫瘤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平表示,在所有惡性腫瘤的早診早治項目中,結直腸癌的早診率最高,達到90%以上,國家和政府正在積極推進癌症早診早治工作。隨著癌症防治方法策略的進步,創新技術發展,能夠加速助力我國癌症預防水平的提升。小處看能夠節約個人及家庭的健康醫療花費,大處看可減輕國家衛生經濟支出負擔,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 20種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法發布!
    相比於2019年版本,2020版《推薦》新增了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6個瘤種,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信息,其中大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食管癌6種腫瘤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內容更新。
  • 鵾遠基因完成近10億元B輪融資,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啟德創新生物醫藥...
    據了解,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擴充公司腫瘤早篩產品研發管線,並將重點推進各產品的註冊生產和商業化進程,以及泛癌種早篩產品的擴大前瞻性驗證。鵾遠基因CEO張江立表示:感謝投資人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很榮幸鵾遠基因的創新研發、臨床轉化及商業化落地能力獲得了頂尖投資人的認可。
  • 溫州地區肝癌早篩項目啟動,7個社區篩查點看這裡
    我國是肝癌大國,每年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佔到全球的50%以上。為提高早期肝癌的檢出率及治癒率,9月25日下午,溫州地區肝癌早篩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溫州市腫瘤防治辦公室、溫州市中心醫院醫療集團牽頭,攜手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點篩查單位開展肝癌早篩工作。
  • 諾輝健康完成2000萬美元D輪融資,引領癌症居家早篩行業發展提速
    諾輝健康是腸癌早篩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其創新產品「糞便多靶點FIT-DNA聯合檢測試劑盒 - 常衛清」目前正在藥監局的監督下進行一項大規模前瞻性臨床多中心研究,如果能夠成功達到臨床終點,潛在可以改變中國未來腸癌篩查和診療路徑,大幅度降低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我們非常期待該項研究的成果。
  • 泛生子CEO王思振:若癌症基因檢測進入醫保,市場將放量百倍達千億級
    泛生子打造的「LDT+IVD」雙軌並行的業務模式貫穿從早期篩查到診斷和治療建議,再到預後監測的癌症全周期精準醫療閉環,已經覆蓋中國10大主要癌症中的8種。據2019年基於NGS的LDT收入衡量,泛生子在腦癌、消化道癌LDT檢測服務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一,在肺癌檢測的市場佔有率位居前三,其中腦癌LDT檢測服務的市場佔有率高達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