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不僅僅吃粽子,有些地方還有吃「五紅五黃」的習俗,黃鱔就是「五黃」之一。端午前後,在溝渠、小河以及田埂邊的泥洞或石縫中,都可以抓到黃鱔。古人講究「不時不食」,而這個時節的黃鱔最肥美、肉質最嫩,不僅吃起來味道好,對身體也有較好的滋補效果,所以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那麼,吃黃鱔有哪些好處,吃黃鱔需要注意什麼呢?

黃鱔的營養價值
黃鱔,民間稱鱔魚,與泥鰍、甲魚、烏龜並稱「四大河鮮」。黃鱔肉嫩味鮮,口感軟滑無刺,全身只有一根三稜刺,營養價值甚高。據測定,每100克黃鱔含蛋白質18克、脂肪1.4克、膽固醇126毫克、維生素A50微克、胡蘿蔔素1.4微克、視黃醇78微克、維生素E1.34毫克、核黃素0.98毫克、硫胺素0.06毫克、鉀263毫克、鈉70.2毫克、鈣42毫克、鎂18毫克、鐵2.5毫克、錳2.22毫克、鋅1.97毫克、磷206毫克、銅0.05毫克、硒34.56微克。除此之外,黃鱔中還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
吃鱔魚的好處
1、增強腦力
黃鱔中富含DHA和卵磷脂,它們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美國的一項試驗研究資料表明,經常攝取卵磷脂,可讓記憶力提高20%。故而食用黃鱔可以起到滋補大腦、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另外,黃鱔中所含的脂肪大部分都屬於不飽和脂肪酸,這類脂肪對促進腦力發育有幫助,並且還有助於延緩老年人記憶力衰退。

2、滋補身體
黃鱔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8%,屬於高蛋白質食物。蛋白質是人體免疫力的基石,合理補充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利於細胞的生長更新和代謝,同時可以增強體魄。所以,在病後、產後等虛弱時節適量食用黃鱔,能夠促進身體恢復,是較為理想的滋補品。
3、調節血糖
黃鱔中含有一種特殊物質——鱔魚素,這種成分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等功效。另有研究發現,鱔魚素能夠幫助胰島調節血糖,有利於機體穩定血糖,加之黃鱔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極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

4、保護視力
黃鱔中也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它是維持正常的視覺、黏膜上皮細胞的完整必需的成分。所以,食用黃鱔還能起到增強視力、改善或預防夜盲症的作用。
5、提昇陽氣
《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除風溼等功效。中醫認為,端午前後為一年中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陽氣不足的人在這個時節適當吃些黃鱔,可以提昇陽氣,起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6、促進骨骼發育
黃鱔中還含有豐富的磷元素,這種礦物質是除鈣以外,體內含量較多的一種微量元素,對皮膚、骨骼和免疫系統等都有重要影響。人體內如果缺乏磷,可能導致佝僂病、骨骼鈣化等問題。

吃黃鱔的注意事項
1、上火的人不宜吃黃鱔
黃鱔是溫補性很強的食物,能夠補氣養血。但是對於有炎症或上火的人群,則不宜食用,以免「火上澆油」。
2、黃鱔要煮熟了才吃
首先,寄生在黃鱔體內的寄生蟲很多,如果是爆炒鱔魚絲或鱔魚片,未燒熟煮透,這些寄生蟲沒有被殺死,人食用後就會被感染。所以,烹飪黃鱔時應多加熱一會兒,一般需要在100℃的高溫下煮4~5分鐘。
其次,黃鱔的血液有毒,誤食的話會損害口腔及消化道黏膜並對其產生刺激,嚴重的還會損壞人的神經系統。但這種毒素不耐熱,煮熟後就沒有毒性了。

3、不宜過量食用
黃鱔一次不能吃太多,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還可能誘發舊疾。
4、部分人群不宜食用
從中醫來說,黃鱔屬於動風食品,患有瘙癢性皮膚病、支氣管炎、疥瘡等疾病的人不宜吃。
小編提醒:食物是人體的營養來源,每一種食物中有各種不同含量的營養素,沒有哪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的全部營養需求,沒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沒有一無是處的食物。各種食物營養特點不同,必須合理搭配才能營養全面,營養均衡是健康的基礎,所以我們提倡:科學認識食品,膳食均衡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