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道光,嘉慶的兒子,能力平平,面臨鴉片戰爭的挑戰,束手無策,妄圖用妥協退讓來換取政權的相對平穩,那只能是一廂情願。
他識人不明,妄聽讒言,重用奸臣,排斥忠臣(林則徐、鄧廷楨),使政局更加混亂,國勢更加衰敗。
他本人一向標榜節簡,不妄動國庫開支,這些表面功夫,是不足以挽回頹勢的。
10、鹹豐,道光的兒子,比他老子聰明一些,治理國政,還頗有辦法,應變能力也較強。但他繼承了他老祖宗乾隆的風流本性,並為此付出了代價。
他是清朝皇帝中第一個逃出北京城的,圓明園就毀於他任上。
11、同治,鹹豐的兒子,不滿於他母親的專權,破罐子破摔,整天沉迷於花天酒地之中,也沒遺留下來一個兒子繼承皇位。
所謂的「同治中興」,主要應歸功於他叔父恭親王奕和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漢族官僚。
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是慈禧,這個女人不簡單,掌握政權長達四十年,從來沒有讓大權旁落過。
在清末複雜的政局中,面臨外敵入侵和國內農民起義不斷的雙重壓力,她緊緊依靠滿漢傑出政治家奕、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張之洞、袁世凱等人的幫助,讓這艘瀕臨沉沒的巨輪,存活了下來,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她還能讓這些大權在握的將帥們對其服服帖帖,不敢妄生非分之想,可見其馭下的高超本領。
12、宣統,道光的曾孫,鹹豐的侄孫,光緒的侄子。清朝末代皇帝,很小就被迫退位了。
長大後的宣統,並不安分,總想復闢他的皇帝夢,不惜充當漢奸賣國賊,甘願做日本人的傀儡,實在是品性太差了,丟盡了大清先輩的臉。
清朝的皇帝比較極端,有兩位皇帝(康熙和乾隆)的在位時間都有六十年,這在皇帝中是不多見的。在位時間越長,政局相對越穩定,國家能夠在長期和平的局面下,從事經濟活動,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
在「康乾盛世」之下,人口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奠定了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
開國的兩位君主(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和攝政王多爾袞,都是非常優秀的統治者。具有開拓進取的魄力和開創新局面的能力,為清朝近三百年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康熙、雍正都是傑出政治家,在他們的努力下,清朝的國力得到空前的提高,政權的穩固度得到進一步地提升。
清朝的皇位繼承比較特殊,前期是由王室共同推選出來的,康熙帝開始設立太子,頗多周折,還是不太成功。最後還是採取立遺詔指定皇位繼承人、生前不予公開的方式,來保證皇位的順利繼承。
人祘不如天祘,清朝的好幾個皇帝(順治、鹹豐、同治)壽命都不長或者沒有留下子嗣(同治、光緒),所以,上述制度也得不到很好地執行。在這種情況下,皇太后或太皇太后(慈禧、孝莊)的作用就突顯了出來。康熙就是得到孝莊的支持才當上的皇帝。光緒、宣統都是慈禧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