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有哪些人參加,有沒有吃山珍海味?

2021-02-17 二更歷史

中國是一個很講究「吃喝」的國度。每一個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除夕),當然得以一場盛大的晚宴來宣告結束——這一頓晚宴,人稱年夜飯。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因為,這頓飯要等家裡所有成員都到齊了才開動,有闔家聚餐的含義。

年夜飯

清朝皇宮裡,有著自己的年夜飯。這頓年夜飯,通常是擺在乾清宮裡的。

乾清宮是皇宮內三宮之首(另外兩座是交泰殿、坤寧宮)。在清朝初期,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將年夜飯放在乾清宮舉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後來,從雍正皇帝開始,清朝皇帝將寢宮搬到了養心殿,乾清宮不再作為寢宮,成為皇帝召見和選派官吏、批閱奏報,處理日常政務和舉行重大賜宴活動的場所。皇帝家的年夜飯,依舊在乾清宮舉行。

乾清宮

皇帝家的年夜飯,當然是以皇帝為主角。此外,還有皇后、妃嬪參與。眾所周知,在平常日子裡,皇帝吃飯都是一個人一張桌子,不會與皇后、妃嬪一起進餐。皇后、妃嬪有自己的廚房和進餐場所。只有到了除夕之夜的年夜飯,皇后、嬪妃才有機會與皇帝一同進餐,給這頓晚宴賦予了一絲「闔家團圓」的特殊含義。

為什麼我要說「一絲」呢?

這是因為,在皇家的年夜飯裡,沒有成年皇子的身影。他們只能參加第二天(正月初一)在乾清宮舉行的宗室宴會。據《起居注》記載,1906年正月初一早餐,35歲的光緒皇帝在給慈禧太后「請安道新喜」、接受大臣的朝賀和后妃的行禮、陪慈禧太后看戲後,就來到乾清宮,「賜王、貝勒、貝子、公等宴座」。

光緒皇帝

按照清朝典禮制度,在皇宮裡,只有皇帝一人有資格與宮內的女性一同飲宴。皇子作為他們的兒子,都沒有這種資格。所以,皇宮的年夜飯與民間的年夜飯,都有很大區別。

而且,雖然是年夜飯,皇帝和后妃並不在同一張桌子上進餐。皇帝獨自在一張金龍大宴桌上進餐。皇后的餐桌位於左邊,坐東朝西擺放。其餘嬪妃的餐桌依照級別在左右依次擺放。同時,皇帝和后妃所使用的餐具也不一樣。

金龍大宴桌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更像是分餐制,而非合餐制。

每到除夕這天,乾清宮內外懸掛著萬壽天燈、萬壽寶聯等,營造出過年的氣氛。上午,太監和宮女會將餐桌等擺設到乾清宮裡。中午12點左右,太監和宮女陸續給餐桌上點心和涼菜。下午4點,皇后、妃嬪悉數到場,等候皇帝駕到。晚上6點,夜幕剛剛降臨,皇帝趕到年夜飯現場,年夜飯正式開始。

年夜飯正式開始後,大家並不能動筷。皇后、嬪妃要向皇帝行禮,隨即才能入席,享用美食。期間,皇帝、后妃一起觀看承應宴戲。皇帝賜酒時,各位后妃均須離開坐席,向皇帝跪拜行禮,表示感謝。如果皇帝賜酒的次數比較多,整場宴會,后妃都在不斷跪拜中進行,相當勞累。

承應宴戲結束後,這場年夜飯也進入了尾聲。后妃給皇帝跪拜行禮,感謝賜宴。皇帝離去,后妃各回各家,年夜飯正式結束。

那麼,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是不是都有山珍海味呢?這倒不是。

根據清宮膳食檔案記載, 1784年的年夜飯上,御膳房為乾隆皇帝金龍大宴桌準備的食材,有豬肉65斤、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7隻、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關東鵝5隻、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隻、魚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白面5斤4兩、白糖6兩。這些食材除了鹿肉、野雞、鹿尾等少數「山珍」外,就是尋常之物,並無鮑魚、龍蝦之類的海鮮。

乾隆皇帝劇照

這與清朝皇帝的生活習慣有關。清朝皇帝先祖生活在關外,對於海鮮沒有格外的興趣,只是偶爾吃點各地進貢的河鮮。

當然,在清朝皇帝年夜飯的菜餚數量還是有很多,看上去琳琅滿目。

根據乾清宮家宴檔案記載,1779年,乾隆皇帝的金龍大宴桌上一共擺設了109碗(盤)菜餚,加上宴禮中所進湯膳、酒宴,共計153品。乾隆皇帝食量再大,也處理不了如此多的菜餚。絕大多數菜餚,他甚至連看都沒看,就被撤下去了。

這些撤下去的菜餚,會被賞賜給太監、宮女,以免出現浪費。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帝為什麼有蒙古和漢人血統?看看清朝皇帝的生母是哪些人
    清朝雖然是滿族人建立的,但是清朝的皇帝的血統卻不是純正的滿族人,因為清朝的后妃裡面有著大量的蒙古人和漢人,而且自康熙帝之後,清朝歷代皇帝都帶有漢人血統,這一點是需要的大家注意的。首先清朝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代,就開始注重吸收蒙古人作為滿族的同盟,努爾哈赤與蒙古的科爾沁部聯盟,他迎娶科爾沁明安的女兒。努爾哈赤二子巴圖魯貝勒娶蒙古扎嚕特部鍾嫩之女為妻,五子莽古爾泰娶該部內齊之妹為妻,可以說蒙古和清朝的聯姻早就開始了。
  • 你居然穿越成了清朝皇帝?
    某天,完成996工作的你覺得甚是疲憊,躺在床上刷手機,點開「首都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看了一下最新的推送:「體驗清朝皇帝的一天?要是我能當皇帝,是不是就能睡到自然醒了?」你呢喃幾句,緩緩睡去……「皇上,卯時已至。」香甜的夢被略有些尖細的聲音打斷,你睡眼惺忪地尋聲看去,那人分明是個太監啊!
  • 皇帝的年夜飯吃什麼?菜單裡居然有奶茶、番薯、燉酸菜??
    到了今年,故宮又出了新花樣——首次推出年夜飯。每桌十人,收費6688元,每天僅三桌。其實,這場年夜飯不在宮裡,而在宮外不過,因為爭議太大,故宮年夜飯已經被全部取消了,甚至衝上了熱搜第一。清·弘曆歲朝行樂圖(局部)我們無緣在故宮吃年夜飯,但也忍不住好奇:皇帝和他的一大家子人又是怎麼吃年夜飯的呢?和普通老百姓有什麼相同與不同呢?在重要的日子,要和重要的人吃飯——這一點在古今都是相通的。
  • 清朝皇帝的年夜飯:食與器的完美結合
    明清兩代,黃色所具有的極為特殊的象徵意義被皇室尤為看重,使用上則有更為嚴格的限制。黃釉瓷器屬宮廷專用瓷,釉彩、胎質都要求極高,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顏色釉瓷器中最具貴族氣質的一朵奇葩。清代宮廷飲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宴饌的品種、用餐的食器要體現吃飯的人身份、地位的高低,即使過年聚座家宴仍不能有絲毫僭越。比如皇帝要用金龍盤、金龍碗,金勺、金箸;皇后用裡外全黃的暗雲龍紋盤碗,金勺、金箸。貴
  • 皇上家也吃酸菜燉粉條兒 紫禁城裡的年夜飯和電視劇中演得太不一樣了
    想想也是,雞鴨魚肉早已不是過年才有的稀罕物,平日裡吃肉吃到吐,過年還是吃肉,有什麼新鮮勁兒?住在紫禁城裡的皇宮貴族會不會也像我們一樣,面對著滿桌子山珍海味,有不知道吃什麼的煩惱?以乾隆老爺子的「網紅性格」,擱到今天過年開宴,八成得搞個網絡吃播,保證呼呼帶流量。
  • 慶餘年:清朝皇帝吃餛飩付2兩銀子,你在王啟買了兩塊銅板?
    電視連續劇《慶餘年》是一部好的電視連續劇,儘管他已經更新了很長時間,但是卻的受歡迎程度並沒有下降,我們來談談劇中一個有趣的情節!當清朝皇帝第一次出現時,他曾在路邊點了一份餛飩,也許是宮殿裡的山珍海味,他故意來街上體驗一下,結果,他吃了兩口就放下了,臨走時,他囑咐宮規,別忘了給人二兩銀子!清帝的兩兩銀子換了一碗餛飩,你用兩塊銅板在王啟買了什麼?
  • 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清入關之後,龐大的錦衣衛機構投降,所以,清朝開國之初,把錦衣衛恢復為侍衛的初始職能,不再讓他們刺探情報,後來又改編成了"鑾儀衛"。鑾儀衛的最高負責人叫掌鑾儀衛事大臣。在他的下面還有鑾儀使、冠軍使、雲麾使等。但是並不受到重用,只負責單純的皇家儀仗。鑾儀衛下面有養馬所、修車所,還有馴象所。鑾儀衛的工作人員有滿族人也有漢族人。清宮戲中看到的鳴鞭的禮儀官,就隸屬於鑾儀衛。鑾儀衛的普通工作人員就是侍衛。
  • 福州人年夜飯必吃的菜餚!吃過這些你才算是過了一個完整的福州年!
    在今天,沒有什麼比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熱騰騰的團圓飯更重要了。
  • 年夜飯一桌難求,在哪裡吃、吃什麼?我們也許不必有太多執念
    年夜飯算得上是一種新年俗,以前大家都是在家裡吃年夜飯的。雖然和在外面吃年夜飯相比,自己操辦年夜飯需要購買原材料、需要圍著灶臺煎炒烹炸,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但正是在一家人的分工協作、忙忙碌碌中,才有了過年的氣氛,也才有了我們所期待的年味。
  • 清朝皇帝有多奢侈?一般人消受不起!
    今天,就帶大家感受下清代皇帝的極奢生活,要知道他們的壕可都滲透到了「衣食住行」等細節的方方面面了!  清朝皇帝吃飯是極講究的,不僅有最高的夥食標準、高大上的餐具,還有用膳時的擺譜和術語,更有不能讓外人知曉的飲食偏好,當然這一切都歸功於皇帝擁有高水平且龐大的御膳房團隊。【皇帝用膳時間】
  • 明朝皇帝吃土撥鼠,清朝皇帝吃不到牛肉,皇帝們吃得可比你差多了!
    說白了:皇帝只能吃自古以來所有人都一直在吃的東西,就是你在家門口菜市場就能見到的那種。比如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對自己的三兒子說:意思就是:兒砸!高居於上的君王,對於飲食必須要非常慎重,食物要精挑細選、仔細烹調,別老是想著吃些別人從來沒吃過的珍惜食材,這樣往往是容易吃出問題的。
  • 皇帝的飯食豐富,剩下的如何處理,方法讓人吃驚
    古代帝王們統治者天下,帝王被平民百姓奉為天子,寓意上天之子,為此百姓對於皇帝都是非常臣服和尊敬的,而作為皇帝深受百姓的擁護,自然而然在吃穿住行方面則是最好的,甚至天下最好的東西都會集中在皇宮供給皇上享受,因此皇上在飲食方面吃著山珍海味也是常見的事情。
  • 清朝12位皇帝的年號,有什麼含義?
    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雍正皇帝等。清朝共有十二位君主,一個皇帝一個年號,那麼,他們的年號有什麼含義呢?
  • 清朝人不都是「牛尾辮」嗎?為什麼皇帝畫像中會有鬢角存在?
    努爾哈赤,清太祖皇太極、清世祖順治帝、清聖祖康熙帝的不少畫像中也是有鬢角存在的,而且還不算太短!這就非常奇怪了,清朝人不都是「陰陽頭、牛尾辮」嗎?而且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怎麼還會有鬢角呢?▲清太宗皇太極畫像,同樣有鬢角▲清世祖順治帝畫像,也有鬢角清朝中後期之前根本沒有「陰陽頭、牛尾辮」先說「陰陽頭、牛尾辮」,這幾乎是清宮戲的「標配」!在現而今的電影、電視劇裡,只要是個清朝男人,都是這個髮式。
  • 清朝皇帝的帽子上面,為什麼會有一塊小金牌?
    在很多清宮劇當中,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其他朝代皇帝戴的帽子,是不太一樣的。而且,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前面有塊小金牌。那麼,這塊小金牌,到底有什麼用處呢?是有特殊的意義,還是只是為了美觀呢?古代帝王,因為身份尊貴,穿衣服飾必須彰顯帝王威嚴。清朝自入關以來,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
  • 清朝有十二位皇帝,他們的「年號」原來有這麼深的含義
    在我國古代裡,人們說文解字都講究個吉利,凡事也追求一個好的寓意,那些帝王世家們取名字更是有講究,這其中,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皇帝的年號最能說明這個問題。清朝從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算起,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共歷十二帝,時間長達296年。
  • 清朝皇帝有多奢侈,看這些藏品就知道!
    光緒皇帝大婚典禮圖從古至今,無數人嚮往能過上皇帝般奢華的生活。的確,皇帝們的小日子過得真叫一個舒服,作為一國之君,他們的衣食住行都極其考究。若要按奢侈程度排個名,清王朝算是數一數二的了。皇帝朝袍有藍色、明黃色、紅色和月白色四種顏色,分別在祭祀天、地、日、月時穿用,而且不同的朝袍還有不同的搭配方式:▼ 祭天穿藍色朝袍,佩青金石朝珠
  • 古代皇帝用膳全過程,吃剩的飯菜到底如何處理?溥儀曾一語道破!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身為一朝天子的皇帝更是享盡山珍海味,所以對皇帝來講只有想不到的卻沒有吃不到的美食。然而皇帝胃口只有那麼大,那麼每餐吃飽喝足,剩下的飯菜會如何處置呢?
  • 過大年決心不再吃土了!!這些人氣超旺的年夜飯哪個才是你的菜?!
    還沒有idea?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出出主意提提醒總結出春節8款年夜飯style總有一款適合你!!春節當然是家的味道,寫對聯、剪窗花、畫糖人、捏泥人這些傳統新年活動有沒有勾起你兒時對春節的記憶?春節當然要吃餃子!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
  • 清朝皇帝的奢侈,一般人消受不起!
    清朝皇帝吃飯是極講究的,不僅有最高的夥食標準、高大上的餐具,還有用膳時的擺譜和術語,更有不能讓外人知曉的飲食偏好,當然這一切都歸功於皇帝擁有高水平且龐大的御膳房團隊。御茶膳房包括膳房、茶房和清茶房,其中膳房設總領三人,承應長二人,承應人十五人,庖長三人,庖人二十人;御茶房和清茶房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此外還有太監一百五六十人。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茶膳房官員開列出膳單,經內務府主管大臣審閱、備案後,才能烹飪製作。【皇帝用膳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