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還有一種無隱慈,就是他會把他的所知全部告訴人家。譬如說,如果修學佛法應該要斷我見,應該怎樣修解脫道、怎樣最後解脫,那解脫的關鍵也須要有無餘涅槃的本際,要有阿賴耶識。他也告訴眾生說,你要明心、要見性,乃至你要怎樣將來地地增上——如何入地以後,後面地地增上。告訴眾生所有應該學的東西,他都鋪陳出來,完全沒有隱瞞,這也是菩薩的無隱慈;也就是說,菩薩在度化眾生的時候,他不會像世間人那樣子故意留一手,菩薩不這樣子,菩薩都很直心清淨,想要把正確的佛法教導給眾生。可是當菩薩行無隱慈的時候,直心清淨而行時,有時候眾生也不領情,乃至因為這樣子產生毀謗。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平實導師他教導我們非常多的法,也有非常多的著作,從一開始眾生不了解功夫,所以教了無相念佛,接著又講了《真實如來藏》,非常多的著作出來。眾生總是不了解很多的道理,平實導師就依他的證量把它解說出來,就有人來毀謗 平實導師說:「平實導師說那麼多,而且還說他自己講了那麼多道理,為什麼可以這樣講呢?就因為他過去世曾經在克勤圜悟大師底下當他的弟子,後來又經過怎樣的過程,所以後來這一世就獲得了道種智。」就有人要毀謗這件事情。他說:「你說自己得道種智,不就是要說你的證量嗎?」可是在佛法裡面並沒有說不可以講證量。可是很多人就以錯誤的知見來毀謗 導師,他們說如果是一個勝義僧,他如果說是不管是佛、菩薩、阿羅漢等等,他如果要說他的證量,那他就要命終之前才能夠講;然後說佛、菩薩、阿羅漢等等,他們是不說自己的證量的,說了自己證量就是要舍報的。可是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
如果我們把《阿含經》請出來,佛陀都說祂是佛,阿羅漢都說自知自作證,說他證得阿羅漢,所以顯然佛跟阿羅漢都宣說自己的證量啊!乃至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大家都知道他們是等覺菩薩啊。所以顯然菩薩宣說他的證量,其實是沒有過失的。只是因為菩薩他在教導眾生的時候,要解說什麼是,譬如說根本無分別智,什麼是後得無分別智,什麼是道種智、一切智,這些道理全部要教導眾生,可是在教導的時候,必然也會顯示出善知識他的證量。有人就以《楞嚴經》裡面的經文來毀謗 導師,認為說這個《楞嚴經》裡面是禁止這件事情的。好,那我們來看看《楞嚴經》裡面他們所主張的那段經文,我們來稍微看看,那個經文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我們希望這件事情,我們佛弟子應該正確來解讀經文。
《楞嚴經》裡面說: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闢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
這《楞嚴經》裡面,佛陀在講第四個清淨明誨。就是說一個人即使前面殺、盜、淫他不犯,可是如果他犯大妄語,他一樣會永殞善根啊!因為修行人最重要是誠實,所以不可以說謊。有人就以這段經文,在下面的部分來進行毀謗,可是我們要記得,這段經文是在說什麼叫作大妄語。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來了解這段經文裡面,要說的真正意涵是什麼?
我們繼續看經文: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
這段就說,佛陀還會派遣菩薩跟阿羅漢來進入世間裡面跟眾生同事利行,化作種種的形相來度化眾生,所以他可能是居士、可能是長者、可能是白衣居士,種種形都可以,乃至屠夫都行。然後這裡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很多人產生誤解,就是說:「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有人把這句話認為說,佛陀在這裡說:「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他們認為說「你有證量你不可以講」,他們就以這句話來毀謗 平實導師,來毀謗很多菩薩。其實這句話不是這樣子的,其實這句話並不是要禁止人家說「你不可以說你是菩薩」,不是禁止人家說「你不可以說自己是阿羅漢」;其實這個重點是在後面說,他不可以「洩佛密因」。
也就是說,一個菩薩修行者你不可以因為說,我為了證明自己是「真菩薩、真阿羅漢」,我來洩露佛陀所隱密不可洩露的秘密。我們要知道《楞嚴經》,它的全稱叫作《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所以其實裡面說的是一種密因。什麼密因?如來藏所顯示的真如佛性,這個是密因嘛!所以顯然經文裡面說「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說的是不可以洩露真如佛性的密意。就是說你不可以為了要證明自己是菩薩、是羅漢,你洩露了密意,這是不行的!所以這句話不是在說,不可以說自己是真菩薩、真阿羅漢,然後把真菩薩、真阿羅漢當作是密因,那這個就不是正確解讀這個經文。
我們可以來舉例,在經文裡面我們可以舉出,菩薩修行在經典裡面是說,你的果位你是可以宣說,而且還要正確地宣說。
我們來看《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裡面說:【若本欲言羅漢,誤言阿那含者,犯中可悔,餘亦如是犯。】(《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卷1)
這裡《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裡面就有說:「如果你想要說自己是阿羅漢,結果你說錯了,說成是阿那含,這樣就犯妄語,這樣也要懺悔、要改正的。」所以顯然這裡戒經已經說了,你想要說自己是羅漢,結果說錯,那是不可以的。表示你如果自己是羅漢,你就要說自己是羅漢,你不可以錯說果位;不可以低說,也不可以高推,都不行!你要恰如其分地說。有人說那難道只有這樣子嗎?他也許還不太相信經典戒經裡面這樣說。
我們再來看看在《阿含經》裡面也有同樣更清楚的說明:
佛告我言:「如是,迦葉!我是汝師!汝是弟子。迦葉!汝今成就如是真實淨心所恭敬者,不知言知,不見言見,實非羅漢而言羅漢,非等正覺言等正覺者,應當自然身碎七分。迦葉!我今知故言知,見故言見,真阿羅漢言阿羅漢,真等正覺言等正覺。」(這是《雜阿含經》卷41)
佛陀在這個經典裡面,很清楚地跟迦葉(就是大迦葉)說:「真阿羅漢就要說是阿羅漢,如果是真正的等正覺,你就說你是等正覺,不可以妄語,如果你妄語的話,你這個身要粉碎成七分的。」這表示怎麼樣?一個人修行是要能夠直心清淨啊!從這裡就可以證明,所謂的終不自言真菩薩或是真阿羅漢,其實不是禁止這件事情,而是在禁止後面的「洩佛密因」。也就是說,其實這段經文:「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它真正的意思是說:終究不可以為了說「我是真菩薩、真阿羅漢」,而洩露 佛陀所約束不可洩露的如來藏密意給剛初學的人。除非在命終的時候,因為後繼無人,為了不將密意失傳,只好傳給某個初學的人。
我們佛法中的確有這樣的案例,譬如說六祖慧能大師他去五祖弘忍大師那邊的時候,五祖弘忍底下有上千個出家人,結果六祖慧能大師剛去才八個月,在碓房裡面踏碓;結果八個多月,他就在門廊寫了偈之後,五祖弘忍大師看了之後,就在半夜把他請去傳授他密意。因為五祖弘忍大師覺得他是可以得衣缽的人,可以得法的人,反而神秀沒有得法。從這樣就可以知道,善知識要把密意傳給誰,其實有他一定的考慮。那這裡《楞嚴經》裡面就是在禁止說,密意是非常關鍵的,不可以隨意傳播出去,不可以為了證明自己的證量,把密意傳出去。其實那一段經文是要禁止這件事情,而不是說你不可以說自己的證量。所以我們從經文,所舉的《雜阿含經》的經文,以及戒經的經文,我們就可以知道,顯示自己的證量,因為教導眾生而顯示自己的證量,其實是沒有任何的過失的。
好,今天我們就先介紹到這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