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是誰並不代表你必須是誰,也不代表你一直是誰,對於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你有很多的選擇。
你現在生活中的結果是可以改變的。三個月後的你可能會和現在完全不同。你可以擁有不同的健康狀況,不同的自信程度,更多的精力,更好的人際關係,以及一個整體上更好的境況。
但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回答以下問題:
1.你想要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2.你到底有多想要?
3.現在的你和未來的你之間主要的差距是什麼?
4.你對你「聲稱」想要的東西有多投入?
5.你會為此付出代價嗎?
1. 你想要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這是一個科學事實。沒有目標也就沒有希望或幸福。正如已故的心理學專家和精神科醫生戈登·利文斯頓博士所說:「幸福的三要素是有事可做、有人可愛、有所期待。」
如果你沒有期待已久的東西,你現在就不可能感到快樂。此外,沒有對未來的希望和目標,你就不會有安吉拉·達克沃斯博士所說的「勇氣」——激情和毅力。
很多人說你應該「活在當下」,按照他們的意思,你應該忽略未來。但從心理上講,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存在於此時此地。我們對過去的看法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今天的自己。同樣,我們對未來的看法決定著我們現在的感受和行為。
如果你沒有一個為之努力的未來藍圖,現在的你將缺乏目標、意義和動力。而且,你會變得迂腐。你沒有勇氣和韌性。任何一點點幹擾都會讓你偏離正軌。
所以,你想要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你知道嗎?如果你不知道,那麼你就沒有動力和方向。你在尋找自我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要找很長時間。
蕭伯納說:「生活不是尋找自我。生活就是創造你自己。」你的每一個決定都在創造你自己,而且你每時每刻都在做決定(包括現在)。
那麼,你的決定在多大程度上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根據你目前的情況,你的生活中有多少是隨波逐流的?
拿破崙·希爾說:「要想贏得勝利就必須具備一種品質,那就是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有強烈的願望擁有它。」
你知道,其實你可以決定你想要什麼嗎?
僅僅因為你現在想要什麼並不意味著未來的你也會想要它。事實上,你不再想要以前想要的各種各樣的東西,對吧?
例如,我以前喜歡整天玩電子遊戲,但我不想再把時間花在這上面了。從那時起,我就改變了我的欲望。但是,當現在的我想要的東西,會阻礙未來的我得到我真正想要的東西時,未來的我也不會再在這些事上花費時間了。
有一句佚名的名言:「有人曾經告訴過我地獄的定義:在你人生的最後一天,你本可以成為的那個人,會遇到你已經成為了的這個人。」
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為什麼不訓練自己去追求你所期望的未來的自己,並為之奮鬥?
明確你想要什麼。然後,放棄或擺脫你生活中會阻礙你實現這個願望的東西,以此來激發你的渴望與激情。隨著每一個積極主動的決定,生活中讓你陷入困境的東西會被消除,你對你真正想要的東西的渴望會增加。
但你必須定義它。你必須對它有明確的認識。未來的自己必須成為你的目標。
沒有目的,人就會滅亡。維克多·弗蘭克爾在大屠殺中也發現了同樣的東西。他是納粹集中營裡的猶太人。在他的書《人類尋找意義》中,他解釋說,當一個戰俘對他們的未來失去希望和目標時,他們就再也不能忍受在集中營裡了。沒有一個可以相信和希望的未來,現在就變得毫無意義。那些失去希望和目標的人很快就死了。
你真的需要希望來使現在快樂。你需要目標來賦予你生命的意義。你需要希望和目標去變得堅定和有韌性——以此來處理生活拋給你的任何事情。來克服你和夢想之間的障礙。
未來的你是什麼樣的?
2. 你到底有多想要?
認真的說,你有多想要你認為自己想要的東西?
你願意早起一點去追求你想要的目標和夢想嗎?還是你仍在睡懶覺?
嘴上說說你想要什麼和你真正想要的東西是兩回事。如果你真的想要什麼,你就不會再分心,你就不會再瞞著別人,你會更願意「失敗」。你就會盡己所能、全力以赴。你將不再拖延,不再浪費寶貴的時間。
正如梅雷迪思·威爾遜所說,「如果你堆積了太多的明天,你會發現你只剩下很多空虛的昨天。」
你到底有多想要它?
你需要明確的目標。你需要一個明確的「為什麼」,這是你自己定義的。你是那個定義你想要的目標的人,你也是為這個目標加油的人。
這不是關於「找到」你的目標,而是選擇你珍視且想要的。就像弗蘭克說過的:「人真正需要的不是一種四平八穩的狀態,而是為一個有價值的目標、一項自由選擇的任務而努力奮鬥。」
你到底有多想要它?
其他人可能更想要它。你會實現你的願望嗎?
學者、宗教領袖尼爾·馬克斯韋爾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一直渴望的,就是我們最終會成為的樣子。」你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你的目標塑造了你的個性,你的個性又塑造了你的行為。因此,你對未來的看法決定了你此時此刻做什麼。
你到底想要什麼?你到底有多想要它?僅僅嘴上說說你想要是不夠的。你會成為你真正渴望的人嗎?
3. 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之間的主要差距是什麼?
想像一下你理想中未來的自己。想像一些你想要的命運和經歷。現在,看看當前的自己和生活。你看到的主要差距是什麼?
看看你的日常習慣和行為,是哪些讓你陷入了困境?哪些行為是你不想讓未來的你做的?
前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裡斯坦森博士曾經說過,「100%地堅持自己的原則比98%地堅持要容易得多。」
從對意志力的研究來看,這一說法非常有道理。如果你只承諾98%的事情,那麼你將耗盡你的意志力。為什麼?因為如果不能果斷,你就會被迫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樣的決定。例如,如果你只98%的堅持節食,那麼在你所處的每一種情況下,你都要問自己:「當我在超額進食時,這是那2%的情況嗎?」
問這個問題會導致決策疲勞。決策疲勞是缺乏目的性的,也是缺乏投入的決定。
一旦你投入進去——百分之百的投入——你就會更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沒有全情投入,你就會經歷心理學家所說的「認知失調」,大概來說就是內心衝突。
發生內心衝突(例如,猶豫不決)意味著你將會耗盡意志力,結果就是,你在前進的路上會失敗很多次。這會扼殺你的信心,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阻止你實現自己的目標。
那麼,你願意做到100%嗎?
你會消除這些矛盾嗎?
如果你想消除這些矛盾,你需要尋求幫助。你需要公開你的艱巨任務。不要試圖打一場無聲的戰鬥。例如,我知道當一個癮君子最終開始公開他們的問題,也公開他們的願望並全力改變時,他們就是在認真地戒毒了。
4. 你為想要的東西投入多少?
「投入程度會反映在『結果』中。你可以通過結果來知道你致力於的是什麼,而不是通過你說出來的。我們都有致力於的事。我們都在產生成果。而結果就是我們所投入之事的證明。」
你真的致力於你聲稱你想要的嗎?答案是「不」,至少現在是這樣。為什麼是不呢?因為正如上文所說,投入程度會反映在『結果』中。
看看你現在的生活。無論你看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你所致力於的。無論你現在的體重是多少,那就是你追求的重量。不管你現在賺多少錢,那就是你致力於要賺的錢。你對生活的投入百分之百地反映在你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上。如果你致力於的是其他事情,你會有不同的結果。
當你真正致力於你想要的結果時,你的生活就會開始改善。你應該致力於未來的你。你所做的每件事都需要服務於塑造你所期望的未來的自己。
英國划艇隊自1912年以來一直沒有獲得過一枚金牌,因此,他們非常投入的為2000年雪梨奧運會做準備。這種投入體現在:他們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都會問自己的一個問題——這會讓船走得更快嗎?
這個問題使他們能夠衡量每一個情況、決定和障礙,並且不會偏離他們的目標。在每一個決策或機會面前,每個隊員都會問自己:這會讓船走得更快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就沒有這麼做。他們致力於此。
吃甜甜圈嗎?(這會使船走得更快嗎?)
熬夜去參加聚會嗎?(這會讓船走得更快嗎?)
因為他們致力於此,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
如果你想很投入地完成什麼事,你需要證明你的投入。那麼,如何讓自己更加投入呢?
你要移除影響你投入的事;你要投資於你真正想要的東西;你要通過輸入正確的信息並避免輸入會阻礙你的信息來激發你的思維(「如果我們不創造和控制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環境就會創造和控制我們。」—馬歇爾·戈德史密斯博士
你所採取的每一個行動都反映了你所致力於的事。
5. 你想付出代價嗎?
康多莉扎·賴斯是美國第66任國務卿。她也是第一位非洲裔美國女國務卿、第二位非洲裔美國國務卿和第二位女性國務卿。在她的一生和職業生涯中,她一直不屈不撓。她如此成功和有創造力的原因之一是她所信仰的哲學。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堅信你不應該花任何時間去成為和『從前』一樣的人。」
說到「付出代價」,你要付出的最大代價就是你現在的身份。為了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你必須停止做原來的你和現在的你。
你會為此付出代價嗎?
你會為了你真正想要的而放棄你現在擁有的嗎?
你打算消除差距嗎?
你想對自己和別人坦誠你由衷想要的事嗎?你會公開你的矛盾,尋求幫助嗎?你會公開你的目標,尋求支持嗎?
你會增強你的渴望嗎?
你會為了這個渴望不惜一切代價嗎?
你會增加你的願望、目標和投入程度嗎?
你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嗎?
請付諸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