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好心態,讓我們更接納他人

2021-01-07 傳播傳統文化自利利他

由於了凡先生內心慈悲,宅心仁厚,自從他出任寶坻縣知縣後,便將田賦減少了,前任知縣當政時,每畝田按照二分三釐七毫的標準,來收取田賦,了凡先生酌情處理,將田賦改減至一分四釐六毫。

正是因為這樣的政績導致了凡先生義舉完成了一萬件善行的大願,可以說,是從政為官給了凡先生帶來如此好的機遇。

在這一舉措下,受惠的民眾何止一萬。但是,同時也要看到,如果不勤勉謹慎,在擔任父母官的任上,造了惡業也是同樣的嚴重後果。

無論是怎樣的人際關係。同理心都讓它更上層樓的最佳良方。所謂同理心,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簡單的說,同理心即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一種方式。

在既定已發生的事件上,把自己當成別人,想想自己是因為什麼心理以致有這樣行為,從而觸發這個事件。

因為自己已經接納這種心理。所以你接納了別人的這種心理。以致於諒解上行為和事件的發生。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出一轍。

同理心是人世間最欠缺的人格特質之一,更是人們解決問題,偏見、矛盾與衝突的最佳策略。尤其是對於那些積怨已久或衝突白熱化的局面來說,同理性尤其重要的。

你是否親眼看見過這樣的爭吵: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願意、也沒有能力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真是太痛苦了,假如人人都有同理心,那麼各種爭吵、矛盾、衝突,甚至是混戰將會銷聲匿跡。

就算是自己的看法與別人不同時,也不能判斷出對方一定是錯的,嘗試反覆思考,認真的從其他角度去看,針對事而不針對人,不發現是原定的定的,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跟發生在你他身上分別非常大。別人的想法和行為總有它的緣由。有時候可能衡量過對人對事的影響,儘量接受諒解,別人的處事方式作風和風格,行動之後調節一下自己的反應跟同理心的表現。

就算因此而改變原本的做法或者打消初衷,並不代表被同化而是體諒和尊重。同理心不但有助於解決問題,她也能疏解心情。

研究顯示,富有同理心的人對自己的生活較為滿意。他們健康有創意,也不固執。雖然同理心有諸多益處。但他面臨的阻力也不少。一些人認為為了體恤別人而認同他人,這是弱者的行為。

然而,對於任何人而言,這都是最好的出路。當一個人感到自己被理解,當他體會到我們認同他的觀點、要求或者其他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就會改變態度。如此一來,諸多紛爭就可以避免。

前段時間我們一般聽著悠揚的CD邊開著車了,多少一個冷不防衝出來車還有過馬路的人,趕緊踩下剎車。這樣做的後果是緊追我後面的帕薩特車子追尾了,我們都下了車越走越近。

當一個人有同理,心變得很好的解決問題,她不是在埋怨問題,而是在解決問題。因為我有同理心,所以我們不可能劍拔弩張的爭端,而是幾分鐘之後就聊聊過去。

事實證明,同理性概括我們帶來舒緩和滿足。而且他隨時隨地都在那裡,只要我們想保持,同理心我們就能夠相信手可得。

我們必須知道,人際交往過程中只有擁有同理,心情侶關係才得以建立。反之傳送和接收從理性的神經錄像會短路。直到某天當一個人發現自己世界並不是不斷的虧待自己。並關閉自己的對自己感覺的不安,不安的時候。他將不再努力嘗試一下建立關係,並關閉自己的同理情緒本來想像其後果是她卻開始傷害別人。你分不好抱著做在情緒的宣洩口。而不曾接受我同理志願腦部對同理心毫無義可言。

好了,同理心的人會更加了解和理解別人到底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學會以別人角度看問題,再次改進,他們眼中的形象。就修正自己才能修正別人。

這裡的思維還包括。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想讓她能理解我就想要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才會不能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才真正的自己,社會想成功和她相處。那邊注重自己想法都要先改變自己。

相關焦點

  • 接納他人,學會包容與愛
    如果對方不聽、不做,就會更生氣、更失望,然後更頻繁、更強烈的指責、批評,最終關係出現問題。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承認彼此的差異,尊重、接納對方的行為,然後理性協商解決方案,所有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但是往往我們知道,卻做不到,這裡,就給大家分享接納他人的6個具體方法,幫助我們學會包容,學會真正的愛。
  • 不接納自己哭,我們就無法接納自己|哭,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這種環境性的不接納,讓人們無法接納自己「哭」,也無法接納自己的情緒。人是處於社會關係之中,我們既可以通過哭這件事了解自己,也可以通過哭這件事來了解他人,與他人互動,哭對於我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麼, 無論是父母教育孩子,還是成年人自己,我們都有必要重新看待哭這件事。
  • 自我接納是自信的起點
    有自我接納,有不斷自我完善的動機和行為,總有一天,就會具備能力,並最終具備自信。 所以,自我接納是自信的起點。從自我接納出發,不僅可以讓一個青年學生早日擺脫自卑這一「青春病」,更可以讓其早一天走向自信。 進取與自我接納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接納自己的人未必一定會進取,但是,不接納自己,也很難有較大的進步。 進取心有兩種,一種是追求成長,一種是避免失敗。
  • 自我接納:走向自信終極之路
    可能你會有疑問:我現在有這麼多不足,這麼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我怎麼接納自己呢?而且我還擔心,如果我接納了一個這樣的自己,就是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甘願這樣平庸下去,會讓我更墮落,我是不是就再也實現不了我想要的成功了?沒錯,這是許多人面對自我接納時的困惑和遲疑,讓我們回到成長的長河中尋找一下這種熟悉的聲音可能來自哪裡。
  • 接納人性的陰暗面,我們會獲得更大的自由
    雖然丈夫只是偷偷看兩眼路過的女人,但是她的心裡就是很不舒服,她覺得自己的丈夫很色,覺得丈夫不尊重自己,甚至覺得丈夫不夠愛她。如果丈夫足夠愛她,就不會看其他的美女,心裡眼裡也只有她。我回應她:不要什麼都上升到愛不愛的問題。一個男人很愛你,也會喜歡看其他美女,這是人性。
  • 到處在說「自我接納」你明白什麼是「接納」麼?
    我們可能聽到心理醫生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接納」。由於網絡的快速普及,接納這個詞慢慢頻繁出現在網絡上,於是一部分有悟性,或者有過專業指導的人,在改變這條路上慢慢能夠體會到接納到底是什麼,但是很多一部分人不但不理解接納的真正意義,甚至有時候還在詆毀它,覺得它誤導了自己。
  • 真正的改變,需要接納自我,放下自己的焦慮,為所當為
    文/和雨似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話:接納自我,擁抱自我。那麼,什麼是接納自我呢?心理學中是這樣說的: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到底什麼樣的事情,是需要我們自我接納的呢?
  • 真正接納自己,是你受到美好的吸引往前走
    但是當我們將「自我接納」當成一個不去改變、不想負責任的藉口,它帶給我們的將不是自我和諧,而是自暴自棄。心理學家馬斯洛是這樣總結自我接納的:首先,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
  • 調整好心態,生活處處是陽光!
    調整好心態,生活處處是陽光!人性,真的是無法說清楚的問題,它很有意思,也很現實,當你最難最落魄最渴望人幫助的時候,他們會遠離你,哪怕是嫡親的家人或者親如家人的朋友,可是當你完全靠自己,並且有能力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都會一擁而上的想要幫助你,親近你,殊不知也許你並不需要!
  •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學會接納自己,接納別人就好
    舍己不是犧牲自己為他人做任何事情,而是做造就他的事情。讓他變得更好,誠實,正義,善良,溫柔,舍己的人最討人另一半喜歡。其次,當男人和女人結婚,他們就有自己的小家庭,這個小家庭應該是兩個人共同建立維護,而且是一個健全的家庭。作為男人,自身在家庭中本就該承擔一定的責任,更別說把自己的小家庭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混雜,聽從原生家庭安排而忽視自己的本身責任意識。
  • 九型的使命——從自我揭露到自我接納
    我們透過九型一定會看到:九型好比九種顏色,一個人無論他是什麼顏色,無論他的顏色是豔麗是暗淡,都可以不帶評判地全然接受。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高誰低,沒有什麼時候好什麼時候壞,因為好壞本來就是一體的,光和影相伴而生,每個人都是那麼地獨一無二又充滿無限可能。        在國內,傳播九型,更需要幫助大家去接納自我。
  • 朱南松 楊荔雯分享:人生其實都很無奈,關鍵要有個好心態
    我們總覺得生活太苦,人生很無奈,但朱南松 楊荔雯要告訴大家:困住我們的往往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心中時時滋生的煩惱。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生命的質量,更多取決於我們的心態。世人的人生都很無奈,關鍵在自己的心態。
  • 他人即地獄?不,他人也可以是天堂
    威爾·鮑溫在書中提到說:我們同他人的關係,都建立在自己對別人的描述和再現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我們在內心如何向自己描述對方,給其下了什麼定義,對彼此間的關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改變與某人的關係,首先,你就要改變自己對他的看法——這是改變關係和影響他人的唯一途徑。如果你可以試著去改變對他人的成見,那麼你和對方之間關係的基本動力也會發生變化。
  • 讓你更接納自己的兩個練習
    文:PSY小強 | 壹心理專欄作者我在多篇文章裡提到我們應該接納自己。
  • 《回憶中的瑪妮》讓我們明白,只有學會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別人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在我們久遠的記憶中,有沒有這樣一個人,給予我們很多溫暖,即便已經記不清,但是曾給過我們的鼓勵和勇氣,我們從未忘記過,我們總是因為自己的生活而感到自卑,所以對於別人的友好,總是感到害怕,害怕別人將自己努力維繫的面具打破,但其實我們只是因為沒有接納自己,所以才不去接納別人
  • 2月上旬,好心態,真感情,三星座與得失相伴,與愛恨糾纏
    2月上旬,好心態,真感情,三星座與得失相伴,與愛恨糾纏。 2月上旬,好心態,真感情,巨蟹座與得失相伴,與愛恨糾纏。 2月上旬,好心態,真感情,金牛座與得失相伴,與愛恨糾纏。
  • 接納自己
    心理學上有這樣的解讀:「一個人對外界所有的評判,苛責及怨懟,都是源於內在對於自己的不接納。」在我們成長的歲月中,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生命體驗,在生命的某個階段,形成我們的一些認知甚至是價值觀,這些在不知不覺中都裝進了我們潛意識的「信息庫」。堅強奮進;勤奮刻苦;不屈不撓這些字眼成為了我們作為人必須有的品質,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 面對他人的嫉妒我們該怎麼辦?
    不管是成功與失敗在生活當中都會遇到這樣的一些人,就是嫉妒自己的好,面對他人對自己的冷嘲熱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不要因為他人的嫉妒和質疑,就開始也對自己質疑,既然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不堅持自己的原則,聽到別人對自己指手畫腳就放棄了自己的原則,一定要做到,不管他人怎麼說都依然保持微笑,做回自己。
  • 《燦若黎明》:生命錘鍊我們的意義,是讓我們學會接納
    這是一部關於英雄主義、勇氣、愛和自我接納的作品,正如它的原著名Making Faces (拼一張臉)所蘊含的內容一樣,書中的主人公在歷經「失去朋友,失去自我,失去容顏,失去生活,失去信仰」後,最終重新接納了殘缺的自己、重拾對生活的熱愛。
  • 心理學:接納不完美,你的人生才豐滿,因為不完美才是一個好東西
    我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不斷地追求完美的路上,對自己各方面都要求極其嚴格,當有些方面我們做得不好,不夠完美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自卑沮喪,接受不了!有的甚至陷入焦慮,強迫和抑鬱的循環中出不來。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執著地追求完美,而實際上很多事情我們很難做到完美,這時我們的內心是破碎不堪的,懼怕面對現實,不敢做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