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他人,學會包容與愛

2021-01-07 三醒自我成長

在關係中,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在於:我們希望對方改變,但對方卻不願意配合。

無論是婚姻關係、親子關係、還是職場關係,都概莫能外。

在婚姻關係中,我們希望對方愛我們、理解我們、體貼我們,按我們喜歡的方式為人、處事。但對方卻不願意,於是我們生氣、失望、憤怒,然後爭吵,有了衝突。

在親子關係中,我們希望孩子按我們認為正確、對孩子成長有益的方式學習、生活,但是孩子不喜歡,於是有了親子衝突。

在職場關係中,我們希望公司、領導時間關心、鼓勵我們,希望同事支持、配合我們,但是他們卻不按照我們的期望來,所以我們有了失望。

如果對方不配合,我們承認差異、尊重對方的選擇,然後理性協商尋求解決方案,問題其實也不會存在。

根本的問題在於,對方不願意配合,我們卻不能「接納」。

不能接納對方,我們會覺得對方不應該,怎麼可以這個樣子,就覺得對方一定要改變,如果不改變,後果會很嚴重。

這一方面讓自己經常陷在生氣、失望等負面情緒中,另一方面,也會讓我們控制不住情緒,給對方很多建議、指責、批評。

如果對方不聽、不做,就會更生氣、更失望,然後更頻繁、更強烈的指責、批評,最終關係出現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承認彼此的差異,尊重、接納對方的行為,然後理性協商解決方案,所有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但是往往我們知道,卻做不到,這裡,就給大家分享接納他人的6個具體方法,幫助我們學會包容,學會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基於承認差異、尊重、接納的愛,而不是基於自我中心、控制的愛,基於控制的愛,本質上還是自私,希望對方,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01

我們不接納對方的行為,往往是因為我們放大了對方行為的嚴重性,放大了對方行為對我們的影響。

比如親子關係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一些小的問題行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放大孩子行為的後果,給自己壓力的同時,也給孩子巨大的壓力。

實際上,人生更像是長跑,而不是短跑,起跑線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就算起跑線重要,也不可能什麼行為都能決定起跑線,這不太現實。

在婚姻關係中,我們也往往會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另一種生活,而放大了對方行為的「嚴重性」,覺得對方如果不改,就沒辦法一起生活。

但很多時候,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嘗試過,很多情侶、夫妻都是通過無數次的爭吵之後,最終發現對方「死不悔改」,最後實屬無奈,放棄了對對方的改造。

我們與其爭吵、衝突那麼多次才無奈放下,還不如開始的時候,承認、尊重彼此的差異,協商找到最佳方式,而不是無數次爭吵之後的無奈妥協。

所以,接納他人,我們可以:

第一:重新評估他人問題行為的影響

第二:通過其它方式減少對方行為的影響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對方,來減少對方行為的影響,也可以接納對方,通過其它方式把對方行為的影響消除掉。

就比如,我們希望孩子不要玩手機,可以讓孩子控制自己,不要玩手機,也可以直接帶孩子出去玩,他/她有遊戲玩,自然就不玩手機了。

再比如,我們希望對方理解我們,可以要求他/她提高理解能力,更愛、更關心我們,也可以直接告訴對方,我們的真實想法。

其實我們有很多變通的方式,可以減少對方行為的影響,而不一定非要改變對方,改變一個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過重新評估他人的影響,發現對方行為的積極方面,並通過其它方式,減少對方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那麼,對對方的行為,也就不會那麼「擔心」、「焦慮」。

沒有那麼擔心,也就更容易包容、接納,也就不會有那麼情緒和指責。

很多時候,當我們的情緒、指責減少了,對方反倒更願意做出改變。

02

除了降低對對方行為的擔心,接納他人,我們還可以通過理解對方的行為來實現。

比如說:你希望對方幫你一個忙,但是他沒有幫,你會有些失望、生氣。

但是如果對方解釋了,家裡出了重大的事,實在沒有時間,你會因為理解對方行為的原因,而瞬間釋懷、放下。

我們對對方越理解,也就越容易包容、接納。

所以,接納他人的另外兩個方法:

第三: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尤其是我們自己的原因

第四:理解對方行為的普遍性,尤其是我們身上也存在

我們不接納對方的行為,一定要對方改變,往往是因為我們覺得,改變非常容易,但是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對方行為的原因,就會發現,其實改變並不容易。

尤其是我們發現,我們在其中,也有些作用時,就會釋然很多。

比如:我們老是教訓孩子要自信,如果反思一下,可能孩子不自信,是因為我們經常批評、指責造成的,那麼我們也就不太好意思再說孩子了。

再比如:我們經常批評對方「懶惰」、「不負責任」、「不關心自己」,如果我們反過來好好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半斤八兩」,就會釋然很多。

我們自己做不到,也就不太好意思說別人。

通過發現對方行為的普遍性,尤其是我們自己身上也存在時,我們對對方行為的接納程度,就會提升很多。

雖然這兩種方法有點兒「自損」,但對接納他人,卻非常有效。

03

我們對他人行為的不接納,一方面是對行為本身,另一方面,也是對對方成長的速度。

我們第一次指出對方問題的時候,可能還只是提醒,第二次說的時候,就可能有點兒生氣,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說的時候,可能就是憤怒了。

憤怒對方,怎麼這麼久,還沒有改正。

對方沒有改變,可能確實沒有改變,但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目標期待太高,所以當對方有微小的改變時,我們沒有注意到。

比如:孩子上次成績考了30分,這次考了33分,很多父母會更生氣,覺得沒有變化,但是實際上,從30到33,已經是10%的進步,其實已經不小。

但父母的目標可能是「至少及格」,是翻倍,對小小的10%,壓根沒有關注。

但是我們忽視了對方微小的進步,也就打擊了對方的積極性。因為巨大的改變,並不容易,而如果小的改變沒有意義,那還不如乾脆放棄。

所以接納他人,我們還需要:

第五:發現對方微小的進步

第六:幫助對方一起改變

通過發現對方微小的進步,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降低失望、生氣等情緒,還因為發現進步,替對方感到高興。

也因為我們發現,鼓勵了對方的行為和進步,對方也更有動力堅持,而不是因為看不到希望而放棄。

同時,如果這個行為確實很重要,對方也願意改,我們與其指責、批評,還不做點兒什麼,幫助對方成長。

對方看到我們的「付出」和「用心」,也更願意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且我們的「幫助」,也很可能因為提供新的視角,幫助對方找到更合適的成長方法。

所以,如果對方的行為需要確實成長,對方也願意,我們可以通過發現對方微小的進步,鼓勵對方堅持,也可以通過和對方一起努力,幫助對方成長。

我們也會因為參與其中,對對方更理解、更接納,也會因為參與其中,幫助對方成長,而培養出更良好、更深度的關係,對方也會更加感激我們。

04

以上,是我們給大家分享的,接納他人的6個方法,具體包括:

第一:重新評估他人問題行為的影響

第二:通過其它方式減少對方行為的影響

第三: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尤其是我們自己的原因

第四:理解對方行為的普遍性,尤其是我們身上也存在

第五:發現對方微小的進步

第六:幫助對方一起改變

通過以上的方法,我們可以承認,並尊重彼此的差異,不會帶著「過度」的情緒和對方溝通,也會不帶著「控制」的目的去「幫助」對方。

接納對方,不僅可以讓我們減少很多負面情緒,幫助我們改善溝通、改善關係。而且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加包容、心胸更加寬廣。

也通過接納他人,也讓我們真正了解,並領悟,什麼是真正的愛。

袁小華自我接納系列文章目錄:

1、自我接納,別再自己為難自己(已發布)

2、自我接納,學會放下的6個具體方法(已發布)

3、接納自己,與自我和解(已發布)

4、《接納他人,學會包容與愛》(本文)

5、《接納現實,與世界和諧相處》(8月14日發布)

相關焦點

  • 《綠皮書》透過黑人指南,學會包容與接納
    謝利上臺盡情彈奏,灑脫而富有熱情的表演極具感染力,似乎在此刻謝利才開始直面自己,接納了自己的膚色,堅持對不公說不。兩人冒著大雪趕在聖誕節當天回家,託尼的妻子熱情的擁抱謝利,小聲對謝利說:「謝謝你幫他寫信」,家人也驚訝於託尼竟然願意帶黑人回家,過一年一度的聖誕節。《綠皮書》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託尼」的原型:是白人司機託尼·利普。
  • 愛是什麼?接受你的過去,接納你的現在,包容你的未來
    愛是什麼?接受你的過去,接納你的現在,包容你的未來。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開口閉口都是愛,其實什麼是愛呢?愛是一種思念嗎?愛是一種想念嗎?愛是一種牽掛嘛,愛還是一種責任。其實人的愛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些人都會去愛你的現在,因為他在欣賞你的優點,而不接納你的缺點,其實那不是愛,那簡直就是一種喜歡罷了,愛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兩個人相互包容,相互互補,這才是一個持久愛的理由,一個完美的婚姻,一個好的家庭,夫妻之間一定是互補型的,包括你公司同事,找合作夥伴其實也是如此,一定要找的是互補型的,才能一起共創未來,共創家庭,共創事業。
  • 學會接納和包容,遇見更好的自己
    心理諮詢師總是在講接納和包容,因為它們「力大無窮」,握住手掌你會失去整個世界。而打開手心,你將擁有全部。曾經有一位嚴重的社交障礙患者找到我做心理諮詢。在此之前他嘗試過很多方法,幾乎已經快要放棄自己了。用他的話說,如果沒有遇到海鳥信條,我不敢想像今後的生活會是怎樣?或許依舊痛苦不堪,或許早已放棄自己,走上最不負責任的道路。
  • 只有看清事實,學習接納與包容,才會與幸福相遇
    幸福其實很簡單,我覺得只有學會接納與包容,才能與幸福不期而遇!為了趕時間而必須小跑步,秋菲顧不得形象,以誇大的動作向行駛中的公共汽車司機招手,希望即將靠站的他能停下來載她。這次她的運氣特別好,司機很有耐性,等了她三十秒,讓她趕上公交車。
  • 做個成熟的大人,接納和包容世界的不完美
    成人是一種儀式,成熟卻是一個過程。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應該學會獨立,這種獨立包括經濟、人格、精神上的獨立。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精神上一定能自給自足,不會常常感到空虛或寂寞,既能與他人保持和諧的關係,又不害怕獨處。 這便是成熟。它不在我們十八歲的成人禮上,也不是做一件多麼驚天動地的事,而是在那些平凡的日子裡,幫我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做你生命裡的一縷陽光,治癒你內心深處的創傷。
  • 重慶全善學校英語教師李翠鳳:包容與接納 讓每一個學生綻開笑臉
    因為,她在接受採訪時說,作為一名老師,要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包容心,接納學生的短處,才能讓學生綻開笑臉。包容與接納是一個人的涵養,是人生的真諦。你能夠包容別人,別人才能接納你。這也是生活的辯證法和哲理。長著一張娃娃臉的李翠鳳,已從教10年,當了8年半的班主任。
  • 在愛情中我們要學會接受和包容對方的缺點
    我們都知道愛情分為幾個階段,在熱戀期之後的爭吵期就是分手最多的時期,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兩人沒有學會包容對方的缺點。在愛情中我們不只是要接受對方的優點,還要學會包容對方的缺點。愛是關懷、是包容、是互相交融,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愛情也同樣如此,真正美好的愛情不是在別人眼裡兩個人很完美般配,而是在彼此的眼裡對方是完美的。人都有優缺點,接受對方的優點只是喜歡,而愛是可以接受對方的缺點。因為愛情,兩個人都會為彼此努力改變自己,這樣愛情自然會越來越好。
  • 什麼樣的好心態,讓我們更接納他人
    所謂同理心,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簡單的說,同理心即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一種方式。在既定已發生的事件上,把自己當成別人,想想自己是因為什麼心理以致有這樣行為,從而觸發這個事件。因為自己已經接納這種心理。所以你接納了別人的這種心理。以致於諒解上行為和事件的發生。
  • 英國的善良教育:讓孩子學會接納別人
    導讀英國的精英教育除了讓孩子獲得傑出的成績,最重要是讓他們學會接納別人,尊重他人的不同。看上去是為了別人,實際上也是為自己。人是社會動物。對他人接納,學會調整關係,是一種高級的智慧,利人利己。
  • 愛你包容你所有缺點,無微不至關心,寵溺自己愛人的三個星座
    讓我們一起看看在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真正愛你,就會包容你接納你的所有,無微不至關心你。金牛座金牛座原本就是一個可以為了愛人,無限退讓的人,所以這樣的他們,在愛情當中毫無底線地遷就對方,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 不接納自己哭,我們就無法接納自己|哭,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然而,很多人並不接納哭這件事。有人會在哭完之後,向他人道歉,或者感到羞愧,覺得自己軟弱無能。甚至有人在哭完之後自責:為什麼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脆弱,哪怕對方是自己的諮詢師。這種環境性的不接納,讓人們無法接納自己「哭」,也無法接納自己的情緒。
  • 名師點評上海中考作文|給予不同文化背景下「帶勁」的接納與包容
    2019年上海中考作文題是《這事,真帶勁》。要求:(1)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比如,可以寫學習拼搏帶來的成就感、參加科技藝術活動帶來的震撼感、作為家庭、班級、學校、市民、國民當中一員在取得某些成就時的自豪感、也可以寫參與家務勞動的獲得感、社會實踐付出的幸福感都是契合「帶勁」的積極正向情感,考生既可以給自己點讚,也可以為他人喝彩。
  • 學會愛自己的四個方法 2019煥發內心的光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找一些積極的詞彙,然後大聲告訴自己,「我是….的」,比如:我是美麗的、我是健康的、我是富有的等等你擁有所有美好的特質,你要重新包容和接納它們,這些美好的特質都可以在你身上找到的。有些詞彙可能與你當下的現實情況相反。例如,你沒有工作,欠別人家的錢。你就很難接納「富有」這個詞。這樣的情況,你要發揮想像力,想像自己找到了工作,在新的公司的那種感受。
  • 真正的改變,需要接納自我,放下自己的焦慮,為所當為
    心理學中是這樣說的: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到底什麼樣的事情,是需要我們自我接納的呢?
  • 到處在說「自我接納」你明白什麼是「接納」麼?
    我們可能聽到心理醫生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接納」。由於網絡的快速普及,接納這個詞慢慢頻繁出現在網絡上,於是一部分有悟性,或者有過專業指導的人,在改變這條路上慢慢能夠體會到接納到底是什麼,但是很多一部分人不但不理解接納的真正意義,甚至有時候還在詆毀它,覺得它誤導了自己。
  • 包容的意思,就是不包容也可以丨心理學怪談
    文化上,經常聽到有人在呼籲「包容」,因為他們太熱愛包容,太支持包容了,以至於他們和那些「不包容」的反動派勢不兩立。
  •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讓你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我看到保潔阿姨被氣得眼睛都紅了,心想這種人真是太可氣了,一點都不懂得體諒他人的感受。我想這就是缺少所謂的「共情能力」吧!那麼我們如何避免在人際交往時,語言上的暴力呢?盧森堡博士提出了四要素來達到和諧溝通的目的。
  • 愛自己 接納自己 | 心能緣對話賽斯哲學
    在學習「愛自己」的時候,最常出現的錯誤認知是:我們所認為的自我覺察,其實是在克服自己的懶惰、自私,是在消滅自己人性所有的黑暗面、陰影面,把自己塑造成自認為很好的「自己」的版本,然後永遠試著想隱藏缺點或改正缺點。接納自己的黑暗面是包容、理解,愛與慈悲;是重新拿回自己真正的力量,而不是把它趕出門,當做沒看到或藏進柜子裡面當做不存在。
  • 劉豐老師:婚姻是兩個人約好了,共同來學會愛與被愛
    心能緣祝福大家七夕,與愛在一起!關於這個婚姻問題,我在這兒跟大家做一個解釋,我們在三維空間能感受到的最大的能量就是愛。愛的根本屬性是付出,就像太陽一樣,只是付出不求回報,而且,愛無分別。在這種分別式的、聚焦式的愛的時候,我們對對方會過度敏感,同樣一句話別人說自己不覺得受傷,可是對方一說可能自己覺得傷害的受不了。那麼婚姻是在幹嘛?是兩個人約好了,共同來學會愛和被愛,真正本質的愛和被愛是什麼?是無條件的對自己身外另外一個生命無條件的感恩接受原諒和包容。
  • 自我接納:走向自信終極之路
    自信的人接納自己是無條件的自我接納就是無條件地愛自己,喜歡自己,認可自己的價值與存在。如果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對孩子給予更多的是賞識、信任和尊重,孩子從父母的眼中就會感受到自己是完全地被接納的、被愛的、安全的,他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勇於嘗試、喜歡挑戰、精神獨立、對人對事主動寬容、形成自由開放的個性,個人潛能通常能得到較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