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千葉縣一座自建別墅上了國內社交媒體平臺的熱搜,它的主人,是一家企業的女社長松田裕美。
這棟自建別墅的花費是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63萬),佔地面積約992平方米。庭院有100坪(約330平方米),庭院護理維修費每年就要花100萬日元。
松田社長介紹自家時口氣非常輕鬆:這是我家狗狗喝水的地方。你可能以為就是一個普通的水盆而已,但這個給寵物喝水的地方是一個噴水池,內部的水都是可以循環使用的。
室內吊燈也是日劇裡的那種豪門風格必備的水晶吊燈,價格在20萬日元(約人民幣13200元),另外還有50萬的大理石桌子(約合人民幣33000元),專門的衣櫥空間裡還有400套名牌衣服和100多雙價格不菲的名牌鞋子。
她還專門設計了從臥室到客廳的滑梯,網友驚呼「有錢真的就可以任性!」,但在松田看來,這也是滿足了一個成熟女人偶爾想調皮一下的少女心設置而已,畢竟讓自己開心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從39歲才開始創業的松田裕美,可謂是白手起家:她在2006年開公司,如今不僅有網店,還把店鋪開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等世界各地,一年銷售額7億日元。
但你絕對想像不到,這位女富豪在39歲之前的生活:
出身貧困,高中畢業後就去當了服務員。23歲嫁人後,松田裕美就一直當著全職主婦,並生育了三個孩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女兒學校組織的手工藝課程,從此迷上了手工編織。除了做家務照顧孩子,她鑽研各種編織技巧,一開始只是家庭主婦的喜好,慢慢地,心靈手巧的松田已經能做出各種美麗的收納籃和編織箱。
她給女兒編織了餐具包,其他媽媽看到後都跑來向她學習。她開始自製一些編織品出售,來購買的人也越來越多。松田裕美嗅到了一絲商機,也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但這個想法如果讓丈夫知道,可能最後就不了了之了。一開始也沒有期待向丈夫要錢,創業基金只有大約7萬日元(約人民幣4500元),這也是無工作收入的松田一點點積攢下來的。
缺乏工作經驗、更沒有任何經商經歷、當時最小的的孩子才兩三歲、兼顧家庭的同時擠出時間、公司從零起步經營……
偷偷摸摸創業半年後,松田裕美向丈夫坦白了自己做的事,遭到了丈夫的不理解甚至反對:你明明只是家庭主婦,為什麼要吃這種苦呢?
松田裕美說,在那最忙碌的四年裡,丈夫不僅不支持她的事業,也從不幫忙做家務和帶孩子,於是松田裕美選擇了離婚。她談及自己離婚時的感受:
「我斷舍離了我老公,他是我最不需要的東西。」
43歲離婚成為單親媽媽,松田裕美沒有陷入人生低谷,反而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後來丈夫想要複合,被松田斷然拒絕,如今的她也沒有急切想要再婚的念頭,並大方地承認「找小鮮肉撒撒嬌也沒什麼不好的。」
日本人喜歡講斷舍離,而這個在最近幾年風行亞洲和全世界的觀念,已經深入到了夫妻關係中。「斷舍離」自家丈夫,更是成了「斷舍離」的提倡者山下英子的新書標題。而像松田這樣選擇自力更生的「斷舍離妻」也成了不少婚後女性的榜樣。
「不想被束縛、不能被束縛」的口號也在家庭主婦圈子裡傳開。
去年山下英子出版的新書
《斷舍離第一位:我老公》
副標題更是直接:
不想被束縛,不能被束縛
不過,這本書倡導把老公都給「斷舍離」了的書,也被不少男性,特別是已婚男性批評為「萬惡之源」,但斷舍離的對象延伸到丈夫那裡已經成了不少日本家庭的既成事實。日本妻子們心中長期積累的鬱悶和憤怒似乎已經成了一個定時炸彈,丈夫們絲毫不知道自己正穩穩噹噹地坐在上面。
日本知名醫學教授石藏文信長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就此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老婆的病,90%都是被老公氣出來的,這種病源是老公的病,簡稱「夫源病」,這種病的症狀有頭痛、頭暈、耳鳴、肩膀痛、抑鬱、心悸、失眠……
《夫源病》目錄
看起來似乎是夫妻生活中正常的情緒波動引起的不適,石藏文信認為這種「夫源病」的初期症狀很像亞健康狀況,或者更年期綜合症,因此誤診的機率很大,他還總結出了可能導致妻子患上「夫源病」的丈夫十大言行舉止表現。
1.丈夫在眾人面前親切隨和,一回到家中就黑臉。
2.用比較輕蔑的眼神與妻子說話。
3.對妻子不做家務發牢騷。
4.始終認為是自己是家裡的頂梁柱,十分自負。
5.幾乎不對妻子說「謝謝」、「對不起」等客氣用語。
6.總會檢查妻子的行程安排。
7.工作下班之後,幾乎沒有發展其他興趣愛好。
8.反感妻子獨自外出。
9.幫妻子做點家務和帶孩子,就自認為是好老公 。
10.手握汽車方向盤後性格就會大變。
石藏文信的研究中還顯示,56%的妻子,在結婚5年以內開始對丈夫不滿。在「如果不考慮經濟問題,是否會考慮離婚」的調查問題中,63.7%的妻子回答「馬上就想」、「最近會想」、「遲早會想」,還有55%的人曾有過這樣的想法:「要是(丈夫)早點去世就好了」。
日本朝日電視臺還在街頭採訪了100位各個年齡層的夫婦,結果發現有62位女性會抱怨自己的丈夫。
一位30多歲的妻子表示她的丈夫總是在打遊戲,這種行為讓她很反感,「從早上吃完飯到上班的時間裡,就一直在玩遊戲。」
一位70多歲的女士則透露,一大把年紀的丈夫總覬覦年輕的小姐姐,雖然丈夫曾表示「最愛妻子,但是就是忍不住」,這也讓她感到很難過。
《夫源病》書中的調查結果:
如果不擔心經濟問題,你會離婚嗎,63.7%的人表示肯定。
你有過老公死的越快越好的想法嗎?回答肯定的佔了一半以上。
主婦們的痛點在日劇《晝顏》裡也被總結的很精準。從甜蜜熱戀到步入婚姻殿堂,女人成為家庭主婦之後,時間一長就容易被丈夫當成冰箱,或者便當盒。就像利佳子跟已婚的紗和說的一樣:
「結婚就是用失去熱情來換取安穩,過了三年,丈夫就只會把妻子當成冰箱一樣對待,覺得只要打開門就隨時有食物吃,明明壞了的話很不方便,卻從來不去保護。」
日劇可以說是一面反應日本社會婚戀價值觀的鏡子,記錄著女性的婚姻價值觀的變化:比如1978年NHK電視臺的《夫婦》,夫婦之間如何出現矛盾,結局通常都是床頭打架床尾和。
2013年的《最完美的離婚》,光生無數次動了離婚的念頭,後來卻是妻子先提交了離婚登記表。
2016年的《我選擇了不結婚》,說出了大齡精英女性的心聲:不牴觸婚姻,但也不遷就。
《當今日本社會離婚現象透視》中也有這麼一組數據: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的離婚率節節攀升,離婚呈現出數量多、年齡段偏高、女性主導等一些新的特點,而且離婚申請有七成左右是女方提出。而女方提出離婚的理由主要是:對方不願做家務、對家庭冷漠無情、收入太少、性格不和,價值觀不同等等。
很多女性已經不再滿足於當家庭主婦。一項調查表明,2019年有33%的日本家庭中妻子依然是專職家庭主婦,而這個數據在上世紀80年代是65%,從1995年這個數字開始下降,職業自主給了女性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讓她們不再束縛於家庭和婚姻這塊小天地裡,斷舍離「大男子主義」的丈夫,也成一種趨勢。
2005年的日本電視劇《熟年離婚》,講述了豐原幸太郎退休當日,妻子向他提出了離婚。幸太郎對妻子想要出去工作的想法感到不解,並認為她背叛了家庭。「熟年離婚」也成為日本當時的流行語。
不僅是職場女性和中年女性,近幾年來, 中老年齡層中離婚人數突然攀升。這些婚齡在20年以上的中老年離婚案例,在日本被稱為熟年離婚。
甚至一些退休男性也會被斷舍離。因為長期在家中是出外賺錢的角色,退休之後,一直待在家裡無所事事,婚姻的激情也早已褪去,丈夫們成了被妻子們討嫌的對象。日本暢銷書《退休丈夫為何如此令人討厭?》的作者西田小夜子就說:「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 我丈夫退休了, 他不知道該做什麼, 所以一天到晚呆在家裡。」
很多退休後的男人沒有多少業餘愛好, 不去交際整天待在家裡,對著家人牢騷滿腹,因為被妻子們伺候了一輩子,年邁的退休男士發現自己生活能力差,一天到晚只是呆在家裡, 看電視、吃飯、洗澡、睡覺,過著如同「廢物」的日子。他們發現自己成了妻子口中的「溼葉一族」、「大件垃圾」,比喻他們樹葉離開枝頭掉落地面,還被雨水淋溼得蔫不拉幾。
日本法律有這樣一個規定,妻子享有與丈夫平分退休金的權利。一旦有了養老金的很多中老年婦女不願意再過著照顧丈夫的日子,紛紛提出離婚。而很多調查顯示,過去10年,被斷舍離後的退休男性生活頹然,經常發生抑鬱、自殺、甚至是犯罪等現象。而一些女性在老年離婚,喪偶之後,反倒活出了更自在的自己。
從全職家庭主婦,到斷舍離丈夫,當今日本女性擁有越來越多的婚姻主導權,歸根結底,這和女性的財產地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一方面這是女性覺醒的標誌,另一方面多少讓人感到困惑:婚姻的本質,是否是披著愛情的外衣,實則為權力左右的戰鬥?
參考文獻:
張冬冬:《當今日本社會離婚現象透視》
撰文:shumao
原標題:《這位富婆說,老公是自己斷舍離清單的第一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