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築基功:吐納法

2021-03-05 道家功法

道家築基功:吐納法

 吐納者,呼吸也。莊子云: 「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人人體所需之情炁,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真炁,達到修真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

中華道家修煉,重視「炁」對人體的作用。認為「炁聚則生,炁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炁以生之。東晉道士葛洪在<抱樸子>中說: 「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炁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中華道家吐納,就是一種行炁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自可終身受益。

中華道家認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內,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炁。胎兒之傑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時並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腦而出,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於口鼻,下斷於尾聞,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莊子所云「眾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氣粗而浮,呼長而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於腹,而腹內所蓄之先天祖燕,謂之先天元炁,「動而愈出」 (老子語),反失於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氣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蓋人生夏天地之數有限,要知保煮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中華道家修煉,就是要返本還源,回到嬰兒先天狀態,以增益壽算。吐納之法,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炁,痛足則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層修煉。丹經謂「欲點常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須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湖邊、田野皆可,室內可以打開窗戶。時間可以選擇在於、午、卯、酉四正時,且此時一般工作較少,也便於自我安排。煉功之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利氣血流通。姿勢不限,行、立、坐、臥均可。

行,可緩步許行,神態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

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在肚臍,或掐訣最好。亦可乎坐凳上,手撫兩膝。

臥,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上.或者側身臥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肚臍,兩腳一伸一屈,與手相反。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然後做功。

以上四種姿勢,可以自由選擇。但求其自然安適,以利入靜。

煉功時要求舌項上聘,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頂住。因人之上限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九,最易漏神漏炁。故煉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

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幹擾,如入萬筋俱寂之境,仍舊按照前面靜功所講的方法,凝韻聽息。 

<莊子>云: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系。」此即「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於內,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心養炁。

煉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視。所以微閒者,睜開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沉入睡,皆於養禿不利。微閉時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辯請為度。這時可用前面靜功「觀光「煉就的「性光」,目光返照。即眼光觀鼻,鼻下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炁是也。

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念想不除,無法馭炁。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曰: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B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之法時說:「但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臺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裡回思則不怒,喜裡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 「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遊之主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即言內觀返照,亦可止念。

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為之法,復歸無為)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入,用意咽人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補克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回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聘,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於丹田c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窩正中,原有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豈有囊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初學氣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由於行氣不當,把囊龠管衝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勿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注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侵侵衝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納還有一個重要的口訣,謂之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於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捅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炁,心性漸漸伏下,與腎炁交合。<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內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煉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淚舊有聲,亦可幫助人靜。津液為人養生之寶,蓋津可化炁,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炁」,肺主炁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造桔捷法也。隨著修煉功夫的長進,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誰能知之。呂沮喻為「長生酒」,曰:「自飲長生酒,追逐誰得知?」

行炁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禿息自回丹田之內、仿佛有力吸引,囊龠已通矣。這時只將微意守於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紉細,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將有為之法,歸於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經云: 「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至無念無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無夢,(莊子>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中效驗不可思議。

最後神意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禿包神外,混詫交合,氰級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系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之中,是為胎息。<老子>說:「專炁致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矣。

但是達到如此境界,隨各人秉賦有早有晚。要在慎終如始,勿儲勿怠<太上老君內觀經>說:「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饑渴,可就地靜心吐納服炁,則無饑渴之感,所謂「炁滿不思食」。種種效驗,日久自知,不必詳述。

2.煉習吐納,最好結合大極拳之類的動功。「有動手中,必有其靜。」動靜相兼,互相增益。煉武術者,亦可以此作為內功,只知蠻用拙力,不知以意領炁,以炁領形,終究範於下乘,且於養生無益。

3.<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此法貴在堅持,行立坐臥之間,隨時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時。常人多在大病之後,方去尋求氣功療法,一旦病有好轉,卻又置之不理,學者切忌此種弊端。

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話宜少說,言多傷炁。(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虛其心,實其腹。」所謂「大巧若拙,大辨若油。」內含侈煉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試看哪位修養高深之人沒有德行。

5.葷腥香辣之物,不利養炁,應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應注意。蓋葷腥之物,性屬沉濁,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組而難伏;香辣之品,性主輕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應避之。應持清淡飯食,以養真廂。食可則止,不宜過飢過飽,過飢傷炁,過飽傷神。此飲食之道,修真煉炁者不可不知。

6.不可當風吐納,煉到好處,全身發熱,毛孔開張,更不可見風。若盤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驟然下地,最傷筋骨。先把兩腿伸開,手撫兩膝,養靜片刻,待覺身輕,方可下地。

7.煉炁當禁菸灑,煙為火之象,火能爍金(肺),故抽菸多者肺先損,肺損則無以生禿。酒者,入於心經則多說話,人於肺經大聲叫喊,人於腎經情慾不節,入於脾經不願吃飯,人於肝經大動肝火……種種危害,皆令人性亂而炁耗,故宜戒之。

8,即此一法,已為養生不二法門。但這在中華道家修煉之中,只為築基功法。學者得其真超,欲求上層接命之術者,再訪高師深造可也。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五路財神符咒靈符

相關焦點

  • 道家築基功,吐納法!
    吐納者,呼吸也。莊子云:「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人人體所需之情炁,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真炁,達到修真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中華道家修煉,重視「炁」對人體的作用。認為「炁聚則生,炁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炁以生之。東晉道士葛洪在<抱樸子>中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
  • 道家吐納築基功法
    3.息法(命功有為之法,復歸無為)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入清 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補 充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 時小腹回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顎,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於丹田。
  • 道家吐納練氣方法,性命雙修法訣
    功理篇吐納者,呼吸也   意即吐出濁氣,納人人體所需之情炁,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真炁,達到修真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 (養生上,「炁」是一種療愈能量,存在於宇宙萬物間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流。初學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顎,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於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 「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似坐非坐」 道家築基功——站樁!
    (一)  道家丹道修煉一般以動勢
  • 東方雄功------道家秘傳房中養生術
    「房中養生術」是通過調神、養氣、導引、吐納、和合、交感等方法來調節男女房事活動,以達到強身復壯、祛病延年、返老還童、頤養情志的一種保健方法。春秋末期,鄭穆公之女夏姬善彭祖採補交接之術,年過50歲仍美貌如20歲之處女,當時楚國和晉國、吳國的多年戰禍就是為了爭奪這位時已年過半百的美女。
  • 劉漢文《禪密功》函授教材(上)吐納氣法(一)
    吐納氣法吐納氣法,功法分築基法,納氣法、吐氣法。築基法古稱「水火勢」,是吐納氣法的基礎。
  • 道家養生之行氣法
    行氣,呼吸也,是吐納、閉氣、存氣、胎息的稱謂。亦屬道家真人練功行氣的術語,總稱調息。
  • 道家的長壽功:3種吐納行氣法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佛家、道家的修煉法門都非常注重呼吸,本文將介紹道家的3種吐納行氣方法。行氣,呼吸也,是吐納、閉氣、存氣、胎息的稱謂。亦屬道家真人練功行氣的術語,總稱調息。就一分鐘也離不開呼吸,有生命的存在就必須有呼吸的伴隨。人三五天不吃飯照樣有生命的存在,若三五分鐘不呼吸就沒有生命的可能。氣乃人身生命之本,氣行則血行,氣洩則血凝。息乃煉功之根蒂,氣與息合而為積性存命之本源。人之呼吸,起於心肺之間,行於通體百脈。出入於口鼻,一時有一千一百五十息,一晝夜計有一萬三千五百息,多則不善,少亦不利。若倘有增減,久之則非病即亡也。在道家養生長壽的法門中非常注重吐納行氣的方法
  • 宗源養生混元丹法 築基之妙
    三、道家宗源養生 – 健康管理降三高、減肥又排毒@ 「天人合一」去神秘北緯30度 道家真辟穀,無效退款!!!功法中以丹法最好,丹法中以金丹大法最妙,此法同金丹大法同理,或有為者可探得金丹大法之妙。內丹修煉的起步便為築基,亦稱「百日築基」。有時築基亦稱為煉己築基,其實煉己和築基是同一個道理,築基不在煉己之外,煉己即在築基之中,二者屬於同一個意思。
  • 吐納秘訣
    吐納法      一種練功方法。
  • 道家辟穀法要(參考)
    道家有名名言:「若要不病,腹中清淨;若要不死,腹中無滓」。前兩句講「養生辟穀法」,後兩名講「修真辟穀法」,前法是後法的基礎。一、道家養生辟穀論道家養生辟穀有三大目的:祛病、養氣、修性。祛病養氣可修身,修性可變化氣質,即指:在辟穀時,改變了精神面貌、心理狀況。
  • 道家的長壽功,三種吐納行氣法!
    行氣,呼吸也,是吐納、閉氣、存氣、胎息的稱謂?亦屬道家真人練功行氣的術語,總稱調息。通過有序的吐故納新而排除胸中?體內各大經絡臟器內部的汙濁,而吸進新鮮氣機以達到促進新陳代謝之目的?因為人體的活力之流在於氣,尤其是體內之真氣?氣聚則生,氣散則亡,而交換氣機又在於呼吸?人從有生命那一刻起,就一分鐘也離不開呼吸,有生命的存在就必須有呼吸的伴隨?
  • 道家「子午訣」
    因為無名指的指根這個地方叫子,中指尖這個叫午,所以修行人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掐住左手的子位,然後左手拇指掐中指指尖處,然後翻過來放在腿上,這叫「子午訣」,道家真人「手一支」都是這個掐法。「子午訣」的作用是什麼呢?它的作用是「鎮驚闢邪」。一旦修行人受驚,手就自動的掐緊了,這掐緊就能夠保護我們人的中樞神經,所以這是一個保護裝置。
  • 道家百日築基法,煉神鍊氣煉精!
    仙女溫馨提示:點擊上面「道家內丹養生堂」輕鬆關注!更多精彩等著你。
  • 「六氣訣調息法」 修煉穴位與道家子午訣一點通
    六氣訣調息法是我國古代氣功功法之一,屬於吐納調息範疇,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現存許多古籍中,尤其是道家、醫家都有很多論述,素有減少、防病治病之信譽,而今國內許多氣功師仍襲沿用。本文擬從這方面作一探討,敬請通道批評指正。
  • 子午訣的掐法
    子午訣的掐法此為道家「安神祖竅」修法的築基。一般採用盤坐式:盤膝穩坐,左腿向外,右腿向內(左為陽,右為陰。左腿舒展略向外,右腿卷屈而向內,此為陽抱陰)。也可採用自然端坐。 左手大指,捏定中指。右手大指,進入左手內。(左手拇指掐本手中指尖為午訣。右手拇指從左手虎口插入,按在左手無名指指根處為子訣,其餘四指合抱在外)。
  • 【真溪瑜伽】道家養生·駐顏回春術
    女子駐顏術修行層次,練習幾個月就會有明顯的效果  l 初級:內氣充足,臉色紅潤;頭髮烏黑,精神煥發。l 中級:細小皺紋消失、色斑變淡;乳房堅挺、腎氣充足。l 高級:色斑消失,皮膚細膩;青春靚麗,返老還童。
  • 道家千古「回春仙訣」
    哲龍強腎洗髓功道家修煉 | 哲龍丹道道家絕學 | 辟穀胎息學道家、密宗的,有個「十六錠金」(選自《丹道法訣十二講》胡孚琛)很重要此術作築基功修煉時,可保持站樁之姿式,兩腳趾抓地,關鍵法訣是吸氣時由會陰穴向上提縮,似氣由會陰吸入一般擠到肚臍間,前收生殖器,後縮肛門,如忍大小便狀。隨之將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臍間,將前所吸之氣以肚臍為中心下提上壓,閉息持氣半分鐘,必要時可配合雙手握拳敲擊後腰和前腹的動作,將氣震通骨髓。然後全身放鬆,恢復腹式呼吸。如此反覆練習,平常小便時亦提肛、咬緊牙關保持此姿式至小便結束。
  • 道家腹臍鼓蕩法
    以肚臍為中心的下腹,有丹田、命門、會陰等重要竅穴,是道家氣功修煉的主要區位但道家氣功中還有一類以動(意動、內動)引動,以動制動的方法,這類功法通過一定的意念存想活動和吐納運動,可以直接激發腹臍氣機,促使真氣萌發。通過持續修煉,真氣會不斷充實、活躍,從而產牛良好的生理效應。下面就介紹幾種易學易見效的道家腹臍鼓蕩法。  一、意念打圈法。此法見於《性命圭旨》。具體操作為:起初用意引氣圍著肚臍旋轉,由中而達外,由小而大,至36遍而止。
  • 道家典籍中新型肺炎的成因啟示及治療嘗試
    道家強調順應自然,不是呆著不動,提倡順時而動。道家鍛鍊運動大體有四個方法:坐忘、吐納、導引和房中。坐忘類似打坐,存思存神,消解分別。《莊子·大宗師》借顏回口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