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在綠洲遊戲邀請下,我們來到索尼北京位於冠城大廈的辦公室試玩將在下周發售的《莎木 3》。
《莎木》的故事的確讓人等了太久。由於 DC 銷量沒有達到預期,《莎木》兩部作品的開發成本也高的驚人,幾乎間接導致世嘉公司退出硬體市場,鈴木裕先生沒能在《莎木 2》中講完的故事,一下子擱置了十多年。
直到2015 年 E3,有人在場館外發現了一輛叉車,還看到鈴木裕的身影,於是便猜想是不是那個在 DC 上留下傳奇的《莎木》系列要有新動向,結果還真說中了。當年的 E3 可以說是索尼近些年來最高光的一次,《最終幻想 7 重製版》,《最後的守護者》,《莎木 3》—— 三大幻之名作紛紛登場。
2015 年 E3,來到索尼發布會現場的鈴木裕
雖說幾經跳票,但無論如何,鈴木裕先生親自操刀的續作,終於要來了。
其實我自己在 2015 年 E3 結束後就立即參與了眾籌,也已經玩過了為眾籌者提供的試玩版,和這次在綠洲活動中提供的是同樣版本,不過多出了中文。由於現場並不允許拍照,因此遊戲截圖均來自於參與眾籌提供的英文試玩版,現場照片則是由綠洲提供。
對多數新生代玩家來說,《莎木》並不是一款能讓人輕易喜歡上的作品。或許是因為經費有限,遊戲的畫面的確不太討喜,角色的動作也稍顯僵硬,這些短板讓《莎木 3》在如今「雲遊戲」愈發主流的時代裡不佔任何優勢,試玩中也存在著這一問題。
在試玩版中,我們的任務是找到「帶傷疤的 NPC」,活動場景為白鹿村。
該版本沒有提供存檔功能,因此能做的事兒其實也不多。我們可以在村子裡找 NPC 聊聊天,去武館站樁練拳,或者遊樂園中玩玩小遊戲。準備充分之後,可以來到特定場景,與「疤痕男子」戰鬥。成功教育一頓之後,試玩版就結束了。如果在閒逛中花了太多工夫,遊戲時間到了晚上 9:00,也會強制結束。
小遊戲依舊很豐富。
商店門口有經典的扭蛋機,有工程車、Q 版人偶、魚餌等類型。或許是人品不夠好,我把滿兜裡的錢砸了一半進去也沒能湊齊全五種角色人偶,結果就是沒錢去玩其他項目了,乾脆又重開了遊戲。這些扭蛋都是純粹的收集品,不會對遊戲流程有幫助。
白鹿村中有個類似公園的地方,集中提供了幾種小遊戲,骰子,王八賽跑,轉盤。在這裡玩小遊戲需要先在門口換取代幣。贏了遊戲能得到一些道具,比如吃了能回血的香蕉,大多是「對攻略有意義」的物品,當然也有娃娃什麼的純粹收集。
打工賺錢的小遊戲也在,但畢竟是村子,還沒有叉車環節(正式版會有),只有一個劈柴。
練武部分包括蹲馬步和寸拳,玩法就是在恰當的時候按下按鍵,或者連續按鍵讓涼保持在一定水平線上,時限內成功次數越多對屬性提升越大。練習之外還可以直接找師傅黃虎,和真人打,或者單純的切磋練習招式。去迎戰刀疤男之前,最好在這兒練上幾回合提升戰鬥能力,打起來會容易一些。
綠洲還在現場準備了一臺 DC,和兩張前作的原版碟
一般來說,在武館中簡單練練就可以去找那位 NPC 動手了。初次進入戰鬥可能會不太適應,因為《莎木》的戰鬥方式既不是回合制,也不是常見的即時戰鬥,而是類似動作和格鬥遊戲的「搓招」。獲取技能書後,可以在菜單中看到技能的搓招表,打架時候按組合鍵即可釋放。
或許是因為之前在練武場搞過蹲馬步和打木樁,最終戰鬥前我沒怎麼研究出招表,僅僅是胡亂按鍵,也以一絲血的微弱優勢戰勝了刀疤小混混。打過他之後,試玩版立刻結束。所以如果希望再多走走的話,暫時就不要去找他打架,或者不小心觸發戰鬥之後故意輸掉。
以目前《莎木 3》試玩版中呈現的內容來看,遊戲的玩法依舊繼承了當年的兩部《莎木》:半開放世界,實時時間流動,QTE 式戰鬥,對主線沒有幫助的收集要素,還有以如今審美看來略顯詭異的角色外觀。
之所以說是「半開放世界」,因為《莎木》系列雖說是「開放世界」某種意義上的鼻祖,但它所構築的開放世界並不是 GTA 式,而是只在這個城市、區域中可以自由行動,而不像早期傳統 RPG 那樣只能循規蹈矩按照順序做開發者預設的事兒。
根據綠洲員工的說明,《莎木 3》的主要舞臺包括白鹿村和鳥舞兩個場景,流程大概在 40 小時左右。遊戲的國行版本也正在努力準備中,至於能不能同步還要聽天由命。綠洲的朋友表示,為了符合審核要求,他們已經將遊戲中的真實地名都改成了虛擬,不惜一切代價確保過審。
試玩後還有一個簡單的交流環節,這裡是綠洲和深銀的員工
《莎木 3》註定不是一個適合全部玩家的作品,但它的出現緩解了很多老玩家的執念。連鍵位設計都一點沒有照顧新生代玩家,某種角度也能看出鈴木老爺子的堅持與固執。
再有不到一周,遊戲的正式版就要發售了。作為經歷和體驗過《莎木》輝煌時代並且參與了三代眾籌的玩家,我衷心希望遊戲能達成一份不錯的銷量,讓芭月涼的故事能繼續講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