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劇只為6個特殊小觀眾演,「海星之願」用戲劇藝術啟發特殊兒童

2021-01-10 上觀

一部劇,每次只為6個小觀眾演出。這幾天,專為腦癱和唐氏綜合症兒童創作的沉浸式戲劇《可愛的農莊》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連續上演。用戲劇方式對腦癱、唐氏綜合症、自閉症等特殊兒童進行「一對一」藝術啟發,這項上海關愛特殊兒童的「海星之願」愛心項目,在國內屬首次,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項領先和大膽的嘗試。

 

相比去年,經過一年策劃培訓,兒童藝術劇場培養了一批本土演員。這些演員加入《可愛的農莊》和《暴風雨也不怕》中,與外方班布洛劇團的演員合作出演,連續60場專場演出,也走出了特殊兒童戲劇本土化第一步。

 

 

 

孩子們在感受,無關好壞

 

 

在蘇格蘭的漁村巴利湖,一個巨人因為看起來與眾不同,被當地村民拒之門外。有一天,他救了一個戴著寬邊草帽的溺水女孩,這讓女孩和村民們看到了巨人的本性多麼善良,認識到之前錯誤對待了他……沒人應該被孤立,只是每個人都不一樣而已……

 

第一次來華演出的劇目《溫柔的巨人》,是專門為腦癱和唐氏綜合症兒童創作的。相較於另外兩部劇,《溫柔的巨人》講述了一個完整故事,精細的道具、舒緩的音樂、演員溫柔的目光,短短40分鐘,仿佛做了一個美妙的夢。「孩子們也在感受,無論他們給出什麼反應,無關好壞。」一位特殊兒童家長說,不僅學會了傾聽、學會等待、學會尊重,還獲得了難得的放鬆。

 

在《可愛的農莊》的表演中,孩子們可以跟自然親密接觸,「一對一」感受各種各樣的蔬菜瓜果,和女孩們在輪椅上跳舞,還被帶到一個神奇的樹林。在那裡,樹蔭投射在地面上,野生動物在樹林中穿行。隨著演員的眼神、肢體、動作等引導,小觀眾被帶入戲劇性的情境中,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觸摸道具,和演員們隨心所欲地互動。「演員們把孩子當做寶貝,希望以後帶給特殊孩子更多這樣的機會。」一位家長在演出中不禁淚目。

 

 

 

一場沉浸式演出,背都溼了

 

 

陳纖纖是上海虹口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的老師。通過面試和培訓,她成為了「海星之願」的第一批演員。短短40分鐘第一場演出後,作為沉浸式演出演員,她的整個背都溼了。

 

今年,陳纖纖開始嘗試用戲劇的方式,給特殊孩子上心理行為課程。相比其他演員,她心裡比較平靜。「我是一名特教老師,面對孩子的突發情況,我還算有經驗,但在彩排中,我發現唱歌是我的弱項,但英國演員很專業,讓我不要焦慮,要相信他們。我就按照她們的步驟和要求一點點來,現在培訓唱歌,我就專心唱歌,做好這一件事。」陳纖纖說。

 

同為虹口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的特教老師,仇佩琦從事特教工作7年,是個開朗愛笑的姑娘。她透露,一開始父親羞於對外界說自己女兒的職業。「我爸爸跟朋友總說我在一所小學做美術老師,可是他就是刻意避免了最關鍵的部分,我是特殊教育老師。」作為海星之願的演員,仇佩琦認為,需要具備好奇心、觀察力及創造力。「因為熱愛這個職業,所以會一直從事這項工作,幫助更多孩子和家庭,這是我的願望。」

 

 

 

藝術啟發,打造有溫度的環境

 

 

 

不僅要了解特殊兒童,還要為他們創造更多可能。「海星之願」是由中福會發起,專為特殊兒童開發專屬藝術形式的公益項目,藉由沉浸式戲劇,對特殊兒童進行「一對一」的藝術啟發,每場只有6名觀眾。

 

去年年末,70多位學員參加了為期3天的中國福利會「海星之願」特殊兒童藝術體驗及介入研究計劃大師班,講授用戲劇的方式對特殊兒童進行藝術啟發。在他們當中,有特教老師,戲劇從業人員,還有特殊兒童家長和愛心志願者。「初步學習了如何用戲劇的形式,與學習障礙兒童溝通,建立聯繫,情感互動,給了我很大啟示,將在今後教學中做出調整。」參與學習的老師說。

 

「海星之願」三年行動,計劃每年引進2—3部專為特殊兒童創作的戲劇項目,每次連續演出2—3周,招募國內有熱情且致力於為特殊兒童提供幫助的特教老師、藝術工作者、戲劇從業者,由專業劇團指導,進行本土化製作,在上海各區特教學校及社區巡演。「這個項目是劇場投入最大的公益項目。雖然劇場通過自行製作道具等方式儘量降低運營費用,仍然承受了巨大成本壓力,但我們必須堅持,為特殊兒童和家庭打造一個有溫度的環境。」兒童藝術劇場負責人梁曉霞說。

 

未來,「海星之願」項目還將培訓更多中國演員,為下一步落地社區及學校實現「送戲上門」儲備力量,為更多特殊兒童帶來無限可能。

相關焦點

  • 用「沉浸式」戲劇關愛特殊兒童
    作者:郭敬丹  開學伊始,上海市董李鳳美康健學校的孩子們迎來一份特殊的「教育禮物」:由英國班布洛劇團專為腦癱、唐氏症候群兒童創作的沉浸式戲劇《可愛的農莊》,是一部每場只為6名小觀眾和他們的家長演出的舞臺劇。
  • 疫情下全球劇場被迫關閉,特殊環境中展望中國戲劇原創力量
    而自3月北京保利劇院上線的包括「央華戲劇」製作出品的《北京人》《新原野》《海鷗》在內的「保利雲劇院」;5月由文旅部舉辦的「2020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網絡展演」在官網上線的包括《永不消逝的電波》《陳奐生的吃飯問題》在內的22部作品;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通過B站直播的原創話劇《熱乾麵之味》;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陸續上線的經典劇目錄像;6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慶日的在線直播等等,國內劇院持續努力為觀眾提供線上戲劇的選擇
  • 宋慶齡的兒童戲劇情節
    同黃祖林的談話中,她表示希望中國應該有個專門為兒童演出的劇團,並示意她物色適當的人選,把兒童劇團辦起來。她指出,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通過戲劇培養下一代,提高她們的素質,給予她們娛樂、點燃她們的想像力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在這段話裡,宋慶齡以精煉的語言表露出她對兒童戲劇功能的理解,宣告了她之所以要創辦兒童劇團的宗旨。
  • 六國八部兒童劇匯聚國家大劇院國際兒童戲劇季
    《啊哈》劇照  2018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熱演正酣,其間,特別策劃的「國際兒童戲劇季」板塊將為大小觀眾們帶來一場共同的戲劇嘉年華。來自中國、丹麥、奧地利、澳大利亞、法國、南非6個國家的8臺32場兒童劇演出將在暑期集中呈現,多媒體舞臺劇、兒童版木偶歌劇、遊戲劇、聲光劇、肢體劇等形式多樣的兒童劇將在營造新奇體驗的同時,為小觀眾們帶來不一樣的戲劇啟蒙。
  • 國內首部以特殊兒童為題材的原創音樂舞臺劇傾情上演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映 攝影報導今年4月2日是第十二個「世界孤獨症日」,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在海澱小劇場推出了音樂舞臺劇《陽光天使》的演出,該劇是國內首部以特殊兒童為題材並由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主演的原創音樂舞臺劇。
  • 這場來自孩子們的朗誦劇上演了,每一個童音都擲地有聲!
    主辦方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以開展了十年的教育品牌「紅色印記」青少年四史教育系列活動為依託,傾情原創出品了一部以朗誦為主,融合舞蹈、音樂等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多媒體沉浸式紅色主題朗誦劇。該劇以上海為背景,選取真實故事和人物原型為依據進行藝術加工,通過序章、5個不同時期的歷史故事和「國旗下成長」,既連貫成劇,又可獨立成篇,用藝術形式講述歷史,培養青少年愛黨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
  • 2016年「有愛有未來」感恩節兒童劇義演圓滿落幕
    2016年「有愛有未來」感恩節兒童劇義演圓滿落幕 2016-12-01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會賢 今年主辦方邀請到了北京市海澱區文華學校、北京市昌平區經緯學校、北京市昌平區振華學校、北京市朝陽區希望之星學校、北京市石景山區臺京學校、北京市石景山區樹仁小學和北京市豐臺區藍天豐苑學校共計7所學校的800名師生參與。
  • 被音樂療愈的特殊兒童組成「天使合唱團」
    這是廣東省智慧青少年宮音樂教師朱慧嫻《海韻啟童心·合唱療愈課》的說課開場白,「來自星星的孩子」指代自閉症兒童等特殊群體,他們通過公益音樂課程實現成長進步的故事讓現場觀眾淚目,掌聲雷動。最終朱老師斬獲「百花杯」二等獎。特殊群體值得全社會關愛。據介紹,智慧少年宮擔起社會教育使命,用藝術教育為「星星的孩子」點亮溫暖的燈,專門為他們打造了合唱療愈班。
  • 文化潤疆|藝術播種,中福會兒藝連續三年為喀什送上戲劇禮包
    24場演出,觀眾人數超過2萬人次。從2018年開始,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連續兩年帶著劇目在喀什地區演出,足跡遍及喀什四縣。今年,在疫情影響的特殊情況下,赴疆演出通過「雲上劇院」的方式進行。兒藝劇院將新創的中華傳統兒童劇《東方小故事》錄播完成後,在喀什的各個學校通過雲上播放的方式,帶給喀什地區的孩子們劇院的美好氛圍。
  • 兒藝劇場明起拉開復演大幕,「大鯨魚」暑期演出季「帶你飛」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總經理梁曉霞表示:「過去幾年裡,劇場與西班牙、英國等劇團合作,陸續完成了4部自製劇目。另外,大家比較熟悉的原創項目《寶貝,來看戲!》《寶貝愛中華》也會陸續與觀眾見面。」(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馬上評丨特殊的暑假暑假,是學生們接受戲劇藝術薰陶的好機會。假期的序幕拉開,劇場的大幕也徐徐打開,一個精彩的童話世界,等著他們去探尋;一些有益的道理,值得他們去思考。雖受疫情影響,戲劇工作者仍不辭辛勞,要為憋了許久的小觀眾帶去更棒的觀劇體驗。
  • 《文藝熱搜榜》本周榜單揭榜:原創歌劇有講究,沉浸式戲劇遊戲化
    ,為5歲至16歲的小朋友準備了7部不同類型的演出與劇目。它們分別是針對6-14歲自閉症兒童打造的沉浸式戲劇《暴風雨也不怕》以及適合6-14歲的重度學習障礙/腦癱/唐氏綜合症兒童的《可愛的農莊》。Bamboozle劇團創建於1994年,26年來只堅持做一件事,就是為特殊兒童創作屬於他們的沉浸式戲劇。這個領域在國內尚屬空白,「大鯨魚」通過中文版的製作可以為國內的特殊兒童提供藝術形式的療愈,著實讓人鼓掌和矚目。
  • 被音樂療愈的特殊兒童,組成了智慧少年宮「天使合唱團」
    其中,來自智慧少年宮的音樂老師朱慧嫻帶來說課——《海韻啟童心·合唱療愈課》,將教學目光聚焦自閉症等特殊兒童群體,令現場觀眾評委為之動容。最終朱老師成功斬獲「百花杯」二等獎。特殊群體值得全社會關愛!智慧少年宮堅信社會教育能承載更大使命,希望為「星星的孩子」點亮一盞溫暖的燈,用藝術教育照進他們的生活。
  • 第三屆青島兒童戲劇節明閉幕,46場劇場演出場場「滿座」
    青島市話劇院院長苗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三節青島兒童戲劇節自6月26日開幕以來,歷時兩個月,可以說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戲劇節的正常舉辦不僅僅是為島城的孩子們送上了一場場繽紛的文化盛宴,更充分體現出戲劇人積極樂觀、蓬勃向上的美好精神面貌,向全國乃至世界,傳遞出了青島的正能量。
  • 限時免費觀劇|特佐普洛斯導演古希臘戲劇《特洛伊婦女》
    的確,在疫情之初我確實難以想像希臘人如何能夠忍受沒有劇場的日子,很快的,希臘國家劇院、比雷埃夫斯市政劇院、新世界劇場等等,都紛紛在線放出以往演出的視頻。不過由於是面向希臘觀眾,所以基本沒有字幕或者只有希臘語字幕。
  • 田沁鑫、馮俐分別任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
    本報訊(記者王潤)今天上午,文旅部人事司正式宣布了中國國家話劇院和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領導幹部的任命。新任命田沁鑫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戈大立任中國國家話劇院藝術總監;馮俐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閃增宏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藝術總監。
  • 郭德綱說德雲社不收女徒弟,賴聲川卻在新年讓四個女生登臺演相聲劇
    「有人說相聲劇是非常男性的藝術。相聲都是男性為主,賴老師喜歡顛覆自己。我們心中有期望,能夠有優秀的女演員證明這是可行的。」丁乃竺說,「這次做綺麗版,演員成長也很大。」12月23日,上劇場藝術總監賴聲川,上劇場CEO丁乃竺,攜《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綺麗版)演員司雯、鳳莉、竇進、劉含出席媒體見面會。
  • NEXT STAGE | 除了《漢密爾頓》,離開劇場的戲劇還可以怎麼玩?
    斯圖加特劇院、歌劇院與芭蕾舞團就聯合設計了這一出沉浸式演出,合理利用社交距離,讓觀眾既能保持規定的安全距離,又能享受極的觀劇體驗。他們在劇院裡設置了12個觀賞點,大概需要75分鐘可以完成這一段路線。劇院稱這種形式為walkabout,即徒步旅行。
  • 推薦十部破案懸疑劇,每部幾乎零差評,你看過幾部?
    3、《無證之罪》;編劇夠狠的,每個角色都虐了個透。李豐田像是從科恩兄弟電影裡走出來的狠逼。郭羽這個角色太招人恨,最有意思,演員演技很厲害。給了觀眾上帝視角,就沒主打懸念,一幹有魅力的角色的命運才是真正吸引人的。
  • 2021年兒童劇演出季「菜單」出爐 青島市話劇院12部兒童劇112場...
    記者今日從青島市話劇院獲悉,一年一度的青話兒童劇全年演出季如期而至,全年12部精彩兒童劇「菜單」已出爐,1月8日起,《賣火柴的小女孩》《胡桃夾子》《小鯉魚跳龍門》《灰姑娘》《愚公移山》《三隻小豬》《哪吒「鬧」海》《我們是秦俑》《木偶奇遇記》《金色美人魚》《夢想大樂隊》《醜小鴨》等將相繼在青話小劇場上演,觀眾可按月「點餐」享童話盛宴。
  • 《我有特殊溝通技巧》首播,範世錡羅予彤主演,新穎的氣味破案劇
    依據目前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來論,《我有特殊溝通技巧》應該歸為刑偵劇。而這部電視劇最大的刑偵特點就是,主角可以憑藉氣味兒破案。這部電視劇豆瓣的條目當中,將該劇歸為愛情、懸疑劇,很可能是這部電視劇最早的劇本版本當中,是愛情懸疑類型。不過,經過劇本修訂,和最終拍攝成片之後,《我有特殊溝通技巧》首先,它不是一部愛情劇,其次,與其說它是懸疑劇,不如說它更像是刑偵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