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力量,中印邊境解放軍用上科幻外骨骼,印度仍靠毛驢運補給

2020-12-26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槍栓

中印邊境雖經幾輪談判後有所緩解,但雙方在敏感地域還是駐兵把守,特別是進入冬季後駐守高寒高海拔地區環境異常惡劣。最艱難莫過於大雪封山後後勤補給,前期對比很明顯的是印軍因物資輸送困難,士兵凍成"冰雕",而解放軍卻在溫暖的營房裡吃火鍋。

▲中印邊界物資保障明顯對比

命不好,誰都不要怨!心疼印度士兵的同時,近期央視軍事又大大方方地公開了一個可能讓印軍徹底崩潰的消息。西藏邊防官兵,已普遍裝備了單兵外骨骼,用以向前線背負物資,還有可能參與邊界巡邏。突然之間變成了機動戰士"高達"。

▲央視軍事報導

先看看這種外骨骼的構造原理。單兵外骨骼也不算什麼高科技,主要是輔助增強士兵體力。一般分為無動力和有動力兩類。無動力外骨骼主要作用是代替人的骨骼和關節承受力,尤其是當人體不得不承受巨大衝擊力之時,大部分力道由無動力外骨骼吸收,人體既無損傷關節之憂,自然就更敢發力。

▲我軍單兵外骨骼近年來發展迅速

有動力外骨骼是在無動力基礎上,加裝動力源,可以靠人工或腦電波操作來完成,不需要人費多大力氣就能完成任務,效率要比無動力大許多倍,但目前動力源和外骨骼整體重量是科研瓶頸問題。

▲我國有動力單兵外骨骼試製樣品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西藏邊防戰士所用的單兵外骨骼,是一種碳纖維結構的貯能型無動力外骨骼。穿著這種單兵外骨骼系統,可以把最多80%的負重全部轉移到地面,讓士兵毫不費力背起與自己體重一樣的重量,同時保護下肢關節,減少疲憊,避免腰肌勞損和膝關節損傷等常見病變發生。

▲機甲戰士上高原

反觀印度,高原作戰不是沒有預見,也不是沒有想辦法,奈何無能為力。前幾年,印度效仿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直接購買毛驢用來運送物資,但是高原不僅海拔更高,而且氣候更加惡劣,毛驢在高海拔雪地經常罷工,而且毛驢的最大問題在於運載能力有限,在高原地區最多只能背負50公斤,這對於前線部隊來說猶如杯水車薪。

▲虐待動物的神操作

驢不行那就換別的,換來找去終於找來了可以承載170公斤重量的駱駝,這一想法不得不說是高招,並且在夏秋季節已經購買了50頭投入了實戰,效果還算不錯,但進入冬季後,天寒地凍,地面結冰打滑,駱駝爬不了坡上不了山,不得不又回到了人工。

▲駱駝成了印度的運載工具

據印媒報導,印度士兵在拉達克山區巡邏,每次都要背著武器彈藥,睡袋,乾糧,飲用水和其他戰術備件武器配件等等,每人負重都在35公斤以上,在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海拔5000米的山區,因精疲力盡,凍傷人員很多,所以被迫換上特種兵進行巡邏。

▲印軍逼迫達拉克居民人力運送補給品

能力不行就不要硬撐,邊界巡邏不光拼的是硬本領,還要靠各項保障支撐,喊話印度士兵撐不下去吱一聲,來這裡吃火鍋。

相關焦點

  • 印度想靠人數取勝?解放軍穿著外骨骼吃火鍋,印軍翻出多年舊睡袋
    到現在為止,中印邊境的對峙依舊還在持續,若是在往年,中印邊境雙方的對峙局面在面對嚴冬時都會暫時擱置,但是今年卻不太一樣,而且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印軍似乎也並沒有撤兵的打算。不過,雖然同在中印邊境駐守,中印士兵的待遇可是相差甚遠,不僅有無人機送火鍋,還用上了外骨骼防護服,但是印軍用的卻是十幾年前的舊睡袋。印度三軍齊聚中印邊境,靠人數取勝?根據環球時報的報導,印度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已接到命令將被部署到拉達克東部的班公湖地區,並稱他們很快將得到新的船隻。
  • 中印邊境零下五十度,解放軍吃熱騰騰的火鍋,印軍卻啃冰涼的大餅
    目前邊境氣溫已經逐漸逼近零下五十度,得益於完善的後勤系統,部署在喜馬拉雅山區中印邊境地區的中國解放軍擁有豐富的飲食選擇,除去常規的食物之外,他們甚至可以吃上由無人機送來的熱騰騰的火鍋。由於高原地區的體力消耗是平原地區數倍,人體體力下降十分明顯,所以中國數十年來一直都很注重高原地區軍隊的後勤補給。而在邊境,蔬菜供應是比肉食供應更難解決的問題,因為高原地區大多是山地和凍土,很難種植蔬菜,而從山下送上來的話,很難保證其新鮮程度。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解放軍拉土上去建溫室大棚,讓邊防戰士們吃上了新鮮的蔬菜。
  • 大雪封路之前,中印邊境來貨了,對印度軍方的「真實傷害」可不小
    嚴冬時節,中印邊境地區的對抗已經發展到比拼後勤的階段,據香港《南華早報》24日報導,一隊由四川出發的車隊正駛向喜馬拉雅山脈,這支隊伍有數百輛重型卡車,還有數千噸物資,可為駐紮邊境的中國官兵提供數月的物資和補給。
  • 世界軍用拖車系列八八:印度運坦克,給拖車加25噸配重是什麼操作
    秉承上期《世界軍用拖車系列八七:民用大掛車助力我軍重型裝備抵達中印邊境》中提出的「外行看戰略,內行看後勤」的原則,不談印度士兵使用冷熱兵器的本領,只談他們坐啥到達作戰地域,坦克靠啥投送,彈藥和吃喝拉撒睡的物件靠啥補給。文章最後,再給讀者介紹一款印度陸軍全能主力車型!
  • 中印邊境解放軍的冬天:無人機送火鍋,氧氣隨時吸,用上外骨骼
    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中國士兵在享用火鍋報導稱,在喜馬拉雅山區的中印邊境地區部署的中國士兵正在享用無人機送來的火鍋和床邊制氧機產生的氧氣,同時穿著最新的外骨骼來幫助他們在嚴酷的低溫下執行基本任務,與印度進行馬拉松式的對抗
  • 為抗嚴冬,印軍翻出十幾年前的舊睡袋,而解放軍穿上新衣吃火鍋
    正值寒冬季節,中印邊境的天氣十分寒冷,而印度邊境駐軍沒有任何的撤退跡象,這些士兵們有苦難言,他們只能咬牙堅持,期盼著莫迪的撤軍命令。莫迪政府一些政策不得人心,印度士兵物資十分匱乏,車輛運輸補給也十分困難。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士兵凍傷很難得到快速救治。
  • 中印邊境談判需數年?印度積極備戰,美國暗中滲透
    ,而那裡冬天的極寒、強風、缺氧的氣候條件對每名士兵都是考驗」,《印度快報》在一篇報導中如此形容中印邊境對峙現狀。印度外長蘇傑生接受《印度教徒報》專訪,在談到當前中印對峙時暗示,與中國的邊境對峙談判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有一些複雜的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但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他將此次對峙與中印1987年發生的桑多洛河谷對峙相比較,而當時的那場對峙前後持續多年,直到雙方1993年籤署「關於中印邊境實控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才正式告一段落。
  • 邊境傳來重要消息,大量坦克預抵中印邊境,印度百萬軍隊重新部署
    印軍兩線作戰已有很長時間,中印邊境和印巴邊境陷入僵持,加之氣溫下降,列城地區的印軍士兵難以抵擋嚴寒,於是印度政府作出軍隊戰略調整。而印軍目前的軍事作戰部署嚴重地向西部邊境傾斜,印軍在西部邊境部署了三個打擊軍的兵力,而在北部邊境只部署了一個打擊軍的兵力。據印度消息人士稱,鑑於目前的軍事衝突形勢,印度沒有必要增派任何部隊或組建新的打擊部隊,而是充分利用現有部隊,將其調整為雙向部署,以應對在中印邊境和印巴邊境兩條戰線上的挑戰。
  • 中印邊境傳出重磅消息!印大批專業部隊正在逼近,還有美國的影子
    日前《印度教徒報》等多家印度媒體報導稱,印軍方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會談進行之際,莫迪政府正在制定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試圖將印方邊境一線士兵從保障國內安全的職責中「解放」出來,投入到加強印度邊境軍事保障力量的部署中。
  • 印度國防部悄悄地撤下一份中印邊境報告,自知理虧?局座有話要講
    認為靠這些戰機他們將直接打破中印空中力量的平衡?不然為何陣風戰鬥機剛到貨,新一輪談判就陷入了僵局,這說明印度還是沒有放下與我們一戰的心思啊!只是印度人現在的想法貌似又突然發生了轉變。圖為印度國防部撤下報告的報導據環球時報8月7日報導稱,印度國防部最近悄悄地從其官網上撤下一份中印邊境報告。
  • 中印邊境傳出重磅風聲!印度130萬部隊集結,兩線戰爭或將打響?
    據環球時報12月13日報導,印度媒體《今日新聞時報》最近明確表示,在所謂「拉達克」東部地區持續進行的對峙衝突中,印度軍隊正在考慮將其部分戰鬥部署轉變為雙重任務,這樣他們就能在中印和印巴兩條戰線上同時作戰。
  • 印度向中印邊境增兵,陸軍中將親自視察,對255公裡公路表示憤怒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最新消息,自從中印兩國邊防軍在邊境發生衝突後,印度為加強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開始從國內調集了幾個步兵營部署在拉達克。有消息傳出,印度軍方之所以會派軍隊進駐拉達克,是因為有印度軍人首先中方扣住,後來才被釋放。
  • 「整個戰爭機器都在行動」,印度為中印邊境印軍建起這樣的新營房
    《今日印度》報導,印度軍隊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為軍隊建立了庇護所,以便在氣溫降至零下40度的嚴寒冬季中生存。這類生活住所是可以快速安裝的模塊化設計。中印邊境西線在冬季的主要氣候困難包括嚴寒和大風,印軍為此部署了一些可快速安裝的模塊化庇護所。按照印軍的說法,當地駐軍除了可以住在多年來建造的、具有綜合設施的智能化營房中,還為他們新建造了「最先進」的營房,其中可以提供電力、水、供暖設施、衛生保健等條件。
  • 事關中印邊境,印媒透露印度三軍有重要行動,世界嗅到不尋常信號
    自去年加勒萬河谷事件發生以來,中印邊境地區局勢持續緊張。儘管中印兩軍11月就邊境問題舉行了第八輪軍長級會談,並達成部分共識,但近段時間,印軍又展開了多項軍事行動。據《環球時報》12月16日報導,印度亞洲通訊社(ANI)13日轉述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印度國防軍目前已獲得授權「為15天的激烈戰爭而增加武器和彈藥庫存」,使印度軍隊能在中印和印巴兩條邊境線上做好戰爭準備。《印度斯坦時報》15日也報導稱,印度海、陸、空三軍獲得了緊急財政授權,可以購買他們認為可能用於戰鬥的、價值30億盧比的設備。
  • 負重70公斤,西藏高原解放軍再獲神器,單兵外骨骼實戰部署
    《明日邊緣》科幻的外骨骼12月9日,《央視軍事》視頻報導中出現一款新裝備,西藏邊防戰士用起了單兵外骨骼系統。特殊的地形決定了高原補給的困難,此前如墨脫邊防一線執勤點大多處於無人區,不通公完全依靠官兵徒步接力背運補給物資。這種人背馬拉這樣的原始方式,不論是效率還是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下面的場景在風雪中負重艱難前行。
  • 中印對峙:印度海陸空三軍緊急集合,針對解放軍之前先解決後勤吧
    最近印度又有了大動作,剛剛出口了中國十萬噸大米就開始準備挑事,絲毫不念及中國的幫助。12月3日印度媒體報導,印度已經在列城召集了海陸空三軍,不僅僅是兵力上的增加,在裝備上印度也開始給士兵配備一些相對先進的武器,海陸空三軍都集結在邊境是否意味著中印邊境將會加劇衝突?
  •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 南亞研究專家:中國需要「合小穩大」的戰略來應對
    綜合西部戰區、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消息,8月31日,印度軍方破壞前期中印雙方多層級會談會晤達成的共識,在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以南地區、熱欽山口附近非法越線,公然挑釁,造成邊境局勢再度緊張。▲胡錫進分析認為,中印雙方邊境摩擦將對兩國的力量都形成消耗。
  • 印度在中印邊境又要建59個哨所營地,還要在藏南修18條鐵路
    據《印度時報》網站3月14日報導,印度將要在中印邊境地區設立新的哨所,印度內政部同意在前線建立戰略部門總部,並增加中印邊境的人力和基礎設施。[印度典型的邊境哨所]知情人士告訴媒體,印度政府已經允許印度西藏邊境警察(ITBP)部門增加47個邊境哨所和12個「臨時營地」,以加強對中國邊境的警戒。
  • 中印邊境傳來最新消息,中方火速拉響危急警報,印度終於明確回復
    ,印度媒體卻對此大肆炒作,這顯然並不利於中印兩國和平處理邊境矛盾,中方火速拉響警報,印度也給出了明確回復。接下來,希望印度一方能夠按照雙方的協定,儘快送中國士兵回到自己的土地上。這是印度表現自己誠意的絕佳機會。
  • 中印邊境危機四伏?印度採購滿足15天的彈藥量,印軍:兩線作戰穩了
    在印度的縱橫戰略下,印度被拖入兩線作戰的境地,但印度並未認識到由此產生的巨大危機,反而重心放在如何在中印、印巴兩條戰線上取得優勢。但裝腔作勢並不能嚇退中國以及巴基斯坦,如果印度執意胡鬧下去,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丟了婦人又折兵,使印度陷入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