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炒咕嘟燉,北京人最愛的這一口兒,真饞人!

2021-02-27 老北京城

北京人一聊到吃飯的事兒,常說:「嗨,熬炒咕嘟燉,一天到晚就這點兒營生」。提到這些,您能聯想到哪些咱北京人常吃的美食呢,今天咱們聊一聊北京人的「熬炒咕嘟燉」等常吃的烹飪方法。

釋義:把食物放在少量的熱油裡弄熟。

煎灌腸

很多人總說老北京炸灌腸,但實際說灌腸是煎出來的更貼切。灌腸是老北京小吃。食材講究用豬大腸中煉出的油炸,灌腸切成片狀,進入油鍋炸制而成,蘸些蒜汁,迷之好吃。

關於灌腸的故事是這樣的:在清光緒年間有家福興居小店,他家的灌腸在京城小有名氣的,掌柜也因此被叫為「灌腸普」。有次慈禧上香路過,聞到了香味便命人送來品嘗,後慈禧回宮,時常派太監購買灌腸,後來這家的炸灌腸便出名。


煎餃子

餃子之於北京人就跟熱水之於「疾病」一樣萬能。感冒喝熱水,肚子疼喝熱水,頭痛腦熱還是喝熱水!同理我們北京人就是樂意冬至吃餃子,過年吃餃子,下酒吃餃子,破五還是吃餃子!

不僅要吃,還要吃的精細。煮餃子固然美味,但是這餃子若是煮完再一煎,別提多有滋味了。餃子皮焦焦韌韌,咬開是美味的肉餡兒,嚼著咯吱咯吱,濃鬱的味道太迷人!趁熱吃,蘸點兒醋,太香了!您看,北京人跟餃子就是這麼親。

釋義:起一油鍋,把食物放進去弄熟。

炸咯吱

在北京土生土長的孩子裡,童年的記憶中肯定少不了一道美味的小吃「炸咯吱」。跟一般的美食不同,它不光色香味俱全,嚼起來還咯吱咯吱響,滿嘴留香。

吃在嘴裡,又酥又脆,「咯吱咯吱」作響,這可能就是「炸咯吱」名字的來源吧。這咯吱咯吱的聲音,真可說是童年的聲音啊。

炸茄盒

記得小時候媽媽偶爾會將茄子沾上面糊,煎至兩面黃,然後再燜燒,我們兄妹幾個都象吃肉一般開心。在那個物質貧瘠的年代,我們稱它為土豪吃法,這就是老北京人都愛吃的茄盒。

現在我們又在中間釀入了肉餡,濃香的肉味。生活好了,經常可以吃到,用油一炸,還有要回鍋燜一下,這樣茄子更加入味,肉熟透了,吃起來太美味了。

炸素丸子

炸丸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把胡蘿蔔和粗粉條放在一起,用刀在一個大案板上剁碎,然後加白面和水攪在一起,放上一些鹽和調料,比如五香粉或花椒粉什麼的,就算把餡和好了。

因為沒有一點肉毛兒,所以叫素炸丸子。過去,北京人家裡都窮,就那點兒過日子錢,家家都不富裕,能吃上一點兒炸丸子已經算是奢侈一把了。雖然沒有肉,但是炸出來的油香味兒,足以讓那個年代的我們滿足。

釋義:食物放在水裡煮熟。

涮羊肉

天下廚師無非兩種。一種是天南海北四處跑上天入地到處兒轉,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兒,轉換著菜式。另外一種則是專攻一項,一個招式磨練百十來年。祖祖輩輩鑽研著一門手藝,縱使世界萬千,眼裡卻只是那一鍋東西,含著南北。老北京銅鍋涮肉就是後者。

北京人對吃那是馬虎不得。冰冷的機器呲啦呲啦,刀面兒一灘血水,冰碴子掛幾根在肉卷上的時候,服務員就小跑兒著端上了桌。肉片得趕緊吃,要不一會兒冰一化,肉一耷拉就不新鮮了。香菇蔥段沉在鍋底熬湯,白菜、粉絲、羊肉片、凍豆腐、糖蒜、燒餅一樣不能少,吃的就是這麼講究!

爆肚兒

在正宗爆肚兒店的菜單上是找不到「爆肚兒」的,因為羊胃的結構相當複雜,一個羊肚兒可以被細分為食信、葫蘆、肚板兒、肚兒領、肚仁兒、散丹、蘑菇頭、肚兒庫、大梁等等十幾個品種。雖說都是一焯,但焯的火候和筋勁兒絕不相同,嚼起來也感覺迥異,有的筋道,有的脆嫩,有的柔軟,有的艮韌……吃爆肚兒圖的就是一個齒感。不同的品種給牙齒帶來的體驗以及它們的色、香、味是不一樣的。而所謂「爆肚兒」,是這十幾個品種的總稱。

秋風一吹,又是吃爆肚兒的時候。對於老北京來講,爆肚兒的誘惑無法形容。理由很簡單,就是那種細細感受牙齒切割各種食材的快意,吃起來興趣盎然,吃起來吧您吶!

釋義:小火慢燉。

白菜咕嘟豆腐

當冬天即將來臨的日子,白菜「圍城」幾乎是所有北京居民都曾有過的一段記憶。兒時坐在爺爺拉白菜的板車上,全家用白菜砌成座座堡壘。過去每到秋末冬初,白菜經霜打過,味道開始變甜,就到了儲存大白菜的時節。

那時候家家戶戶儲存大白菜,街頭巷尾人來車往。在物質豐裕的現今,冬儲大白菜已成為人們對那個年代的一種浪漫回憶。值得慶幸的是,大白菜咕嘟豆腐現在還是家裡的固定例菜。老爸依舊愛拿燉肉湯熬白菜,尤其是用砂鍋咕嘟,一大鍋吃完渾身冒汗,舒服!

砂鍋白肉

砂鍋白肉是老北京的傳統美食。在北京製作最好的要屬北京的老字號「砂鍋居飯莊」。這道菜其實做起來非常簡單,但吃法卻很講究,隨砂鍋白肉一同上桌的還有一些蘸料。蘸料用的是芝麻醬、辣椒油、醬豆腐和韭菜花混合調製而成的。根據客人的需要,還可以配上一些蒜泥、花椒油和米醋等,根據客人自己的喜好來添加,總之,北京人吃得很講究。

過去吃砂鍋白肉配的都是燒餅之類的京味兒主食,現在一般配米飯的較多,把砂鍋白肉做為湯菜來享用。砂鍋白肉特點:湯色清而肉白、肉滑爽而軟爛、味道鮮而不膩、蘸料濃鬱而獨特。冬天裡,一道砂鍋白肉咕嘟咕嘟,滿屋子都是暖暖的氣息。

釋義:鍋裡倒油,把東西放在鍋裡攪拌著弄熟。

炒雪裡蕻

雪裡蕻炒肉末就是小時候媽媽經常做的一道小菜,不過在媽媽那年代是捨不得加肉末的。只要在菜場看到有新鮮的雪裡蕻賣,總會買些來做這道菜。

如今加了肉末一起炒,格外好吃!別看這不起眼的小菜,對於經常大魚大肉的我們來說可是非常難得的下飯小菜。配上米飯,美味又解饞。吃的不僅是噴香的感覺,也有著童年的回憶和家的味道。


黃豆炒鹹菜絲

水疙瘩炒黃豆這道菜,絕對是北京人冬天的當家食物。水疙瘩切絲,配上黃豆上鍋煸炒,如果喜歡吃辣,可以稍微澆一點辣椒油。記得小時候家裡都不富裕,有時一頓飯只有這一個菜,主食配上饅頭、花卷加上一碗白米粥。

記憶中,一粒一粒挑黃豆吃,真的很香!第二天上班,找個小瓶子裝一些帶到單位,同事都爭著吃。不得不說,一道水疙瘩炒黃豆,寄託著濃濃的北京情。

釋義:把已經焯過水的原料裝入燉盅,加入湯水、調料,利用水或蒸汽傳熱的一種烹飪方法。

燉帶魚

帶魚是滿載北京人兒時記憶的美味。帶魚毛刺兒少肉嫩,過節餐桌上必備的一道家常菜。過去北京的菜市場裡,一般的帶魚一毛五一斤,兩毛五的就屬上好的帶魚,俗稱「板兒帶」,三毛八的就是極品了銀白色,鮮亮,一般情況下碰不上,真碰上您就算抄上了。

北京人喜歡吃正宗的國產舟山帶魚,這種帶魚雖然不寬,但肉嫩,瓷實、有咬勁。進口的寬帶魚看著漂亮,又寬又厚, 但是口感不好,肉囊,不勁道。

燉元寶肉

現在的生活用我老媽的話來說:"那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任生活怎樣的變化,隨著歲月慢慢沉澱的味道卻總藏在心坎難以忘懷,這就是美食帶給人的神奇魔力吧,比如這一道元寶肉。

北京孩子家裡常做的一道菜,京味十足。雞蛋要燉的時間長一些,才能入味兒。燉肉肥而不膩,鮮香誘人,入口即化。元寶肉寓意吉祥和財源滾滾,也是北京人過年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釋義:汆是把食物放入已經燒開的水裡,滾一下,馬上撈出來。

汆丸子

汆丸子,老北京人也稱之丸子湯。從「汆」字的寫法看,有人稱其為「入水的丸子」,無論怎麼說,這汆丸子離不開湯。北京人特別喜歡喝丸子湯。

汆丸子,就是把肉餡加入蔥末兒、薑末兒和澱粉等攪拌後做成一個個丸子,放進菜湯裡煮。汆丸子可以配不同蔬菜,「大白菜汆丸子」、「小白菜汆丸子」、「蘿蔔汆丸子」、「菠菜汆丸子」、「冬瓜汆丸子」等。不管配什麼蔬菜,汆丸子湯都是北京人最愛的湯鮮美味。

釋義:溜出來的菜一定是勾芡的,而且湯汁較多。


焦溜丸子

焦溜丸子,相信這道菜沒有北京人不喜歡吧。這肉丸是外酥內嫩,酸甜鹹鮮,雙重口味。我這個不愛吃肉的人,也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吃。過去這道菜經常用來宴客,非常受歡迎,每次都空盤。

焦溜丸子吃的就是外焦裡嫩的勁兒,又焦又酥。濃鬱的汁澆在丸子上面,如果配上一碗白飯,享受死了!這一道平凡的美味讓人充滿了期待。

醋溜白菜

媽媽總是在老爸做了各種燉肉的時候炒個醋溜白菜,醋溜白菜絕對是解膩聖品!醋熘白菜酸甜辣香,一碗米飯配上這樣一道菜以及勾芡的兒,兩碗飯都收不住。

醋溜白菜最重要的兩點:火候,趁白菜幫子半軟不軟、表層剛入味的時候出鍋,那樣嚼起來才能咯吱咯吱的。白菜下鍋前最好能拿兩個幹辣椒熗鍋,不是特辣的那種,主要取那個香味兒!

釋義:把經過調味後的食品原料放在器皿中,再置入蒸籠利用蒸汽使其成熟的過程。

蒸米粉肉

這道老北京米粉肉是每年春節的必備,親戚朋友來吃,還要準備出吃完不過癮打包帶走的。一定要五花肉,肥瘦相間,一點肥肉沒有的話,口感不好。吃起來的感受就是: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鬱。

一道正宗老北京米粉肉,米粉肉香飄萬裡,肥而不膩,肉質嫩滑。多種滋味聚集在你的口中,深度挑戰著你的味蕾!

蒸菜糰子

在舊時的北京,家裡都不富裕,沒有多少細糧,每天吃的主要是棒子麵,菜糰子就是其中一種。那時候,能吃上這種粗糧的主食已經很知足了。

棒子麵兒雖然吃的時候有點兒剌嗓子,不過這種皮薄餡兒大的菜糰子真是美味。菜糰子是老北京家家津津樂道,個個拿手的,每次蒸一大鍋,金黃的棒子麵包裹住餡兒料,滿滿的回憶!

當然,北京蒸的食物還有很多:蒸包子、蒸窩頭、蒸饅頭、蒸棗餅等等。


釋義:用鹽、糖、醬液浸漬蔬菜、肉類的辦法。

醃鹹菜

老北京人愛自己醃鹹菜。八寶菜就是一道深受北京人喜歡的鹹菜。蘿蔔、黃瓜、萵筍、蒜苗、甘露,藕丁、花生仁、乃至杏仁等,似乎只要是菜就沒有不可以醃的。很多人喝米粥時喜歡就著八寶菜,一碟小菜,可以品出豐富的味道。

北京人還有一愛好,那就是做完的鹹菜喜歡送人。串門兒走親戚,要是遇上一個愛醃鹹菜的親戚,那絕對不會空手而歸,帶上兩盒鹹菜回家,喝粥時候一吃,再好不過了。只是,隨著北京人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如今老北京人已經很少醃鹹菜了,懷念過去的味道。

釋義:將食物用調料拌制。

各種拌涼菜

北京人好喝一口小酒兒,有酒就離不開拌涼菜。涼菜清淡,明明是毫無油水的樸素菜,卻能吃得你胃口大開。

拍黃瓜

花生米

小蔥拌豆腐

糖拌西紅柿

賽香瓜

涼拌豬耳朵

拌豆腐絲

拌海帶

您看見了麼,光一個拌涼菜,北京人就能吃的這麼豐富。

以上這些烹飪方法體現了北京人的看家手藝,看上去菜品很簡單,但是簡單之中蘊含著美妙的北京味兒。

微信升級後如何找到「老北京城」?

圖1:這樣做可以找到我們!


圖2:這樣做可以置頂我們!

合作聯繫微信號:lsy4833406

相關焦點

  • 北京人秋冬忘不了的12樣美食,每一口都是回憶
    「慄香市前火,菊影故園霜」,老北京的糖炒慄子曾與烤白薯、糖葫蘆,一起被視為冬日裡最具風味的三種時令小吃。所以這糖炒慄子是北京人又一大愛,每逢初冬至春節期間您走在大街小巷,總能被無不飄滿糖炒慄子甜香的味道所吸引。凍梨可以慢慢地啃,也可以用水把冰「拔」出來,而後大口大口地吃。
  • 地道北京人就好這一口兒!一般人您還真吃不慣(附最全店面地址)
    現如今好這口兒的北京人少了需要純手工製作的豆汁兒店也少了,自帶容器,可以回家自己熱著喝人均:¥5地址:北新橋二條53號當然除了豆汁兒、焦圈兒、麻豆腐還有很多地道老北京吃食都是外人無法接受的下面就讓小編給您盤點一下這是一種滿族小吃,它是把燒餅貼在缸壁上烤的,同時也是北京常見的早點,很多北京人都是早上吃糖火燒,然後搭配一碗清粥,倍兒地道!
  • 北京人解饞離不開這幾樣兒,看著都流口水!
    北京人愛吃肉,哪頓飯桌上一點肉腥都瞅不見,還真有點吃不下去飯。趕緊去趟稻香村買點熟食也不是不行,但咱不是懶的再出趟門了麼。這時候去冰箱裡翻翻有沒有松花蛋,放點上薑末,再倒上點醬油,也挺解饞~「要吃秋,有爆肚兒」。
  • 北京人 熬白菜也有講究
    存菜當然以大白菜為主,因為這白菜棵大、便宜、摟吃,額外再存點便蘿蔔、倭瓜、土豆、大蔥、海帶,外加上粉絲、粉條、水疙瘩、醬疙瘩、白薯、酸菜。大白菜每家兒少則存上幾百斤,人口兒多的照著千來斤存,免得到了第二年春上一家老小吃不上菜。即便是這些菜,熱愛生活的 北京人,也能做出個七葷八素,熱氣騰騰。俗話說"蘿蔔白菜保平安"。我們就先打白菜說起,這是家家戶戶最常吃的。
  • 北京人的「窮吃食」
    ,今兒我們聊聊50道勾起老北京人的回憶的「窮吃食」~1、油渣兒每當家裡大人煉豬油,孩子們總圍著大鍋眼巴巴等著,就為了那口酥香掉渣的油渣兒,賊香!2、燉油渣兒過去每到晌午,燉油渣兒的攤子就出來了,買好了燒餅、火燒一類主食就圍過來了,夾著香菜、韭菜、麻醬、油渣兒來上一口,一口下去真叫香!
  • 芥末墩兒 一口鑽鼻辣
    曾幾何時,大白菜是北京人過冬最重要的蔬菜,也是幾代人餐桌上的主流菜餚。無論熬、燉、煮,還是炒、溜、熗,再或者做餡兒,大白菜樣樣適合,款款美味。以至於上了點年紀的人,當年最拿手的烹飪功夫不是醋熘白菜就是熬白菜,因為做法簡單容易上手,還是當家的下飯菜。在眾多白菜佳餚中,「芥末墩兒」這道北京人常吃的涼菜最值得懷念,那一口鑽鼻的衝勁兒,讓多少人淚目。雖然它仍常見於市民的餐桌,如今卻已離百姓的廚房漸行漸遠。芥末墩兒是老北京冬天最喜歡吃的傳統涼菜之一,也是年夜飯必備的菜品,堪稱涼菜裡的「首席」。
  • 天冷了,這肉要多吃,比排骨便宜,比牛羊肉溫和,燉上一鍋太饞人
    導語:天冷了,這肉要多吃,比排骨便宜,比牛羊肉溫和,燉上一鍋太饞人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負。不知不覺一年又要過去了,十二月用它獨有的寒冷和這一年告別,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天冷了,要多吃這肉,比排骨便宜,比牛羊肉溫和,燉上一鍋太饞人,上桌就掃光,到底是啥肉這麼香呢,一起來看看吧。這是我中午燉的,有肉有湯,大口吃肉大口喝湯的感覺太過癮了。在我們當地,冬天除了羊肉湯比較火爆,還有一種美食比羊湯還受歡迎,它就是大骨棒,啃上幾塊兒熱氣騰騰的大骨頭,再喝上一碗湯,唇齒留香,渾身暖洋洋,好吃到飛起來。
  • 兒時2角一串的零食,如今6元一斤,香甜軟糯吃不膩,油煎最饞人
    導語:這零食湖南人從小吃到大,6元6個做法簡單,外酥裡糯又香又解饞。兒時2角一串的零食,如今6元一斤,香甜軟糯吃不膩,油煎最饞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悅悅是湖南人,要說對哪種小吃最念念不忘的話,倒不是臭豆腐,反而是糖油餈粑,天知道湖南人有多喜歡吃糖油餈粑,一年四季在各街頭都能見到它的影子,它還一度被人稱為是網紅小吃,悅悅從小就愛吃糖油餈粑,可以說得上是從小吃到大,兒時是
  • 人均10元的網紅小吃,撐爆北京人的胃!
    大懶龍,是不少北京孩子小時候最愛的味道,是幼兒園裡最幸福的記憶。只要吃是肉龍,就直接上手,沒人會嫌它弄了一手油。因為就一個字兒!香!老北京人好一口兒炸醬麵。現在天熱都不愛做飯,您不如來這吃回。傳聞這是隱藏在胡同裡的,全北京最好吃的「媽媽炸醬麵」!
  • 北京人熟知的16家老字號,原來都在這兒!
    有瓷在留言讓小編給大傢伙兒盤點盤點咱北京的老字號,家庭聚會的時候,一家子下館子也能多點選擇。 您要真饞這口了,劉記炙子烤肉 、攬月齋、 烤肉劉、厚味居都不錯,您可以嘗嘗看去。
  • 北京昌平這四款美食,千萬別錯過,都是北京人好的那口兒!
    #昌平區#昌平區,隸屬於北京市,位於北京西北部鹹酥燒餅鹹酥燒餅是北京地區的特色傳統名點之一,北京的炸、烙、烤小吃,常以"酥活"為貴。酥燒餅味有鹹、甜之分,形有圓、方之別,鹹酥燒餅起酥恰到好處,所以層次分明,酥香利口,春、秋、冬三季涼食較為適宜。
  • 鍾祥特色美食,就饞這一口家鄉味
    這可能就是《舌尖上的中國》裡所說的「最珍貴的食材,往往採用最簡單的烹飪」。鍋裡熬著細細的糖絲,濃鬱的甜香直往鼻腔裡鑽,貫穿全身,趁熱丟進裝滿芝麻的盆子裡滾上一滾,拿出來用擀麵杖擀成薄片,再用刀切成一塊一塊的,焦切就在這短時間裡做好了。
  • 北京人的一日三餐,原來這麼地道……
    北京人早上吃什麼?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北京人用一杯茉莉花喚醒自己。哪天早上要是少了這杯茶,這一天都覺得不舒服。北京人中午吃什麼?咱北京人愛吃麵這一點,那可是祖輩兒傳下來的。中午常吃的主食有饅頭、窩頭、花卷、懶龍、烙餅、糖三角等等。
  • 豆汁兒它真不香!畢竟北京人也邊喝邊說臭......
    頭一次喝的人往往認為有股子「餿味」,和「泔水」一樣。而喜好這口兒的則認為「個中三味」酸中透著甜。泔水是什麼味兒我不知道,但是豆汁確實有很強烈的發酵的酸味。▲開鯡魚罐頭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我們家算是老北京,到我這,大概有十幾代了,我們家老爺子就愛豆汁兒這一口,偶爾就買點兒在家熬。
  • 這些才是地道北京人最愛的夏天吃食!舒坦
    這些才是地道北京人最愛的夏天吃食!炎炎夏日,忒兒嘍上這樣一碗過了水的芝麻醬麵,您說舒坦不舒坦~在咱北京人這兒,就好像沒有「苦夏」這麼一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各種涼菜、麵條更是換著來~北京人夏天吃什麼
  • 只有北京人能把這些「下水」吃出花兒來~
    火燒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裡舀一勺老湯往碗裡一澆,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火燒、豆腐、肺頭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還是小腸。腸酥軟,味厚而不膩,沒有任何異味。
  • 北京最重口味的食物,全吃過的不是一般人...
    正經愛喝豆汁的老北京人還真離不開這口兒,尤其早上,來碗豆汁,倆焦圈,辣鹹菜絲管夠,甭提多美了。(一個誤區:並不是所有北京人都接受這味道的,分人,分人~)長沙臭豆腐,在護國寺大街有這麼一家小店,做的長沙灌汁臭豆腐是一絕,據說是從長沙那邊運送過來的臭豆腐,味道還是為了迎合北京當地人的口味有所改變。正宗的臭豆腐的味道很多人還是很難接受的!還放上了紅紅的辣椒,但是也不是那麼辣!酥脆的表皮之下隱藏著多汁的內心!就算燙口也忍不住多來幾口!❤地址:西城區護國寺大街(護國寺賓館對面)↓↓↓
  • 北京人愛吃的「炸物」,您最愛哪種?
    北京人想留住春天的味道,一定要吃這一口兒。香椿十分金貴,並不是因為它的價格,而是過了吃香椿的季節,你再想吃,花多少錢也沒地兒買。當然,今天咱們要說的不單單是香椿您發沒發現,北京人特別愛吃「炸物」連香椿都能炸一下,更不要說:炸丸子、炸帶魚、炸花生米、炸藕合、炸排叉、炸豆腐……這些炸物很受北京人歡迎。
  • 北京那麼多必打卡餐廳中,我現在最饞的是這5家,你最想吃哪家?
    北京那麼多必打卡餐廳中,我現在最饞的是這5家,你最想吃哪家?隨著季節的交替變化,樹木花草的生長,不知不覺已經在家呆了56天了,現在除了倒班上班和去小區門口取快遞,幾乎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從來不知道自己能這麼宅。
  • 這魚個小剌少,兒時5角一包當零食,如今10元一斤,用油煎最饞人
    導語:入冬後,孩子隔三差五就饞這菜,簡單一煎嘎嘣脆,鹹香下飯特解饞。這魚個小剌少,兒時5角一包當零食,如今10元一斤,用油煎最饞人一座城市,一種味道,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美味而愛上一座城市,愛上它的各種零食小吃,提起湖南,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裡的開胃下飯的家常小炒,還有各種回味無窮的香辣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