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母親的手工布鞋

2020-12-07 愚伯的自留地

文:吳中芹

圖:來自網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衣著方面也在向著更新,更美,更時尚的款式發展。鞋子也不例外,現在各種款式的鞋子琳琅滿目,尤其是一些名牌鞋,儘管價格昂貴,但依然受到人們的青睞。而老式的解放鞋,球鞋,布鞋,已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前日在一家鞋店內,我又看到了兒時母親給我做的圓口布鞋。

小時候,全家人穿的鞋,都是由母親在煤油燈下,一針一線做出來的。母親針線底下做出的鞋有布鞋和棉鞋兩種,做鞋是母親最引以為榮的技藝。

她有一個用雜誌裝訂起來的鞋樣本,裡面夾著大大小小樣式各異的,用舊報紙或者我們用過的作業本剪成的鞋樣子。母親的鞋樣子,根據穿鞋人,腳的胖瘦而變化不定,也隨著我們不斷長高的身高,慢慢變化。

記得母親做鞋第一道工序是「糊疙被」,平時做衣服剪下的碎布頭以及穿破的舊衣服,都是「糊疙被」的好材料。天晴的時候,用麵粉衝出一碗漿糊,把那些碎布片一層一層地糊在案板上,大約糊上六,七層的樣子,然後放在院子裡的陽光下曬乾後揭下來。就是做鞋的基本原料,鞋殼子,鞋底,鞋面都會用到。

捺鞋底很是費勁,厚厚的鞋底,要用頂針或者是「木疙瘩」用力頂才能穿透,一針下去,還要使勁地將線繩拉緊,直到鞋底上拉出一個小窩,一隻鞋底大約要有幾百個小窩組成吧。

再加上做鞋面,上鞋,一雙鞋大約要一個星期才能做成。新做出的布鞋,不能做的太大,因為布鞋穿在腳上會越變越大,所以新做出來的布鞋有時候會有點夾腳,這時母親就會在新鞋裡塞進幾個木楦頭,新布鞋被楦上一天一夜後,就會變得非常合腳了。

母親的鞋做得好,一些街坊鄰居,也常常找母親幫忙做一些小孩的虎頭鞋。母親做這些鞋特別用心,生怕弄不好,讓人笑話。她常說,別人找你幫忙,是人家能看得起咱。所以,每當這些虎頭鞋做好後交給人家時,都會受到連聲的稱讚。

小時候家貧,不可能每年過年都會有新衣服,母親不管多忙,快過年了,都會抽空給我們每個人做一雙新棉鞋過年。每到大年初一早上,我們姐弟幾人的床前,都會端端正正地放著一雙新棉鞋,過年有一雙新鞋,也是夠讓人欣喜萬分了。

冬天的時候,穿上一雙母親做的棉鞋,那是很神奇的一件事。坐在教室裡上課,由於穿著母親做的棉鞋,身上總感到暖乎乎的。

當我們長大以後,陸續結婚有了孩子,母親又開始給小孫子及外孫子做童鞋,我們姐弟六人的小孩,都穿過母親親手縫製的鞋子,從嬰兒的虎頭鞋,到幾周歲的布,棉鞋。

如今,老母親己九十多歲了,雖老眼昏花,但有時也拿起針線縫補一點。有時,她還風趣地說,真的想給重孫子們做雙鞋,但是眼不行了,手也使不動了。

如今,每當回想起童年時穿著母親親手給做的鞋子,心裡總覺得樂滋滋的。

相關焦點

  • 行走的風景——母親做的那雙千層底布鞋
    習慣穿手工布鞋,自己納鞋底、做鞋面子,看著老人的滿頭銀髮,手下細緻做著的鞋面子,想起了母親。記得小時候,母親也是這樣,常常在燈下一針針納著鞋底,那千層鞋底是用做衣服剩下的邊角邊料和舊衣服一層層的鋪上剪裁而成,每一層用熬得粘稠的米糊粘上,鞋底包邊用一層白布,一針針納得緊緻密實,手上的頂針箍得指關節都有些變形。
  • 珍愛布鞋
    文/垚公秋香姑娘嫁人前,給我送來一雙千層底的手工布鞋。她說:「鞋樣是春天在鎮江你媽媽給的,應該很合腳。」
  • 即將消失的傳統手工布鞋,安嶽布鞋婆婆帶你走入冬天的溫暖
    即將消失的傳統手工布鞋,安嶽布鞋婆婆帶你走進那個年代的溫暖在機械化生產的今天,安嶽老車站旁邊的街頭有這樣一位布鞋婆婆,仍堅持一針一線地手工製作,用自己慢悠悠的時光,納出一雙雙舒適暖心的嬰兒布鞋。她們納出的鞋不僅舒適,還喚醒了很多人心頭那份溫馨而久遠的兒時記憶。小的時候,剛會走路,那時候穿的學步鞋哪兒裡有現在的那種那麼美觀,都是媽媽、奶奶自己親手縫製的學步鞋,厚厚的鞋底,密實的針線,越穿越舒服。
  • 我幫助母親納鞋底
    回想童年的軼事漫步鞋市,一雙雙式樣新穎、做工考究的鞋真叫人眼花繚亂,如果穿在腳上確實讓人足下生輝。而我們兄妹幾人腳上穿的鞋尤其是單鞋,全靠母親用手工製作。母親做鞋的程序和付出的辛勞也成了我兒時最早的記憶。
  • 〖咱們村·舊時光〗石乾華:母親的布鞋
    我自出生就穿著母親縫製的布鞋。長大成人後,自己有了經濟能力買鞋穿,母親也漸漸老去,才沒有再穿到母親親手做的鞋。為了一家人能穿上一雙新鞋,母親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春天,母親會抽出空閒時間清理一家老小的衣物,把那些穿得不能再穿的破衣服找出來,拆成布片洗淨。
  • 還記得小時候穿過的布鞋嗎?
    近日,記者走進渭南經開區龍背街道陝西布鞋展銷廳,各種款式的純手工布鞋擺放在展覽架上,有色彩豔麗、獅虎造型的小孩繡花鞋,有冬暖夏涼、造型新穎的時尚布鞋,也有造型簡單、純黑色的千層底布鞋,眼前花式各樣的布鞋一下子將人們拉回到童年的回憶中。
  • 寶寶布鞋的做法 怎麼製作兒童手工布鞋
    各位媽媽們,你們知道怎麼做軟底小布鞋做法?布鞋適合不會走路的小寶寶穿的軟底布鞋,大些的寶寶可以當拖鞋在家裡穿,這款軟底布鞋穿著非常舒服,布鞋製作方法也非常簡單,同樣的布鞋做法也適合做大人的。看看布鞋的製作教程吧!
  • 一雙來自20世紀母親納的老布鞋,中國人穿了幾千年的布鞋
    早在建國之前就有了布鞋,那才是真正的傳統手工。那時候的衣服鞋子都是純手工製作,柔軟舒適、透氣吸溼,也比現在的耐穿,那時候家裡孩子多,都是大的穿了,小的接著穿。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都是穿新的,誰還會穿別人穿過的。
  • 童年·母親·繡花鞋墊
    小時候穿母親做的布鞋,鞋裡會墊上母親繡的鞋墊。現在繡鞋墊的人越來越少了,隨著各種精美圖案的機器軋花鞋墊問世,市面上已難找到手工鞋墊了。現在如果誰還會收到親朋饋贈的手工繡花鞋墊,多半是會被作為藝術品珍藏的。
  • 手工餈粑,記憶中童年的味道,誰能不愛它
    糯滋滋的手工餈粑熱騰騰、甜蜜蜜、糯滋滋的手工餈粑,更是無數人記憶中兒時的味道,又有誰能不愛它呢?在童年的記憶裡,年底父母手工打餈粑、外婆親手做餈粑。對孩童而言,這,就是要過年的信號了!傳統手工餈粑童年時,那種濃濃的人情味和種種的傳統年俗,似乎也混在這餈粑的香味裡了。
  • 布鞋/徐玉蓮
    >□  徐玉蓮 說起布鞋,軟布泡沫底,大家都會想起鄉下農民,覺得土裡土氣。我卻不這麼認為,我是穿著母親做的布鞋走過了童年,走進了少年,直到現在。我雖然穿過各種款式的皮鞋、皮靴,可大多時仍喜歡穿著娘做的布鞋上下班,因為它穿在腳上不僅舒適輕巧,結實透氣,更重要的是,每當穿上它,仿佛又看到娘在昏黃的燈光下把針在頭上划過做鞋的神情,頓時溫情和感動溢滿全身……使我無時不感受到娘的溫暖和希冀……前幾天天變暖了,朋友約我出去走走,偏讓我穿上高跟鞋,說穿布鞋會讓人看笑話。
  • 農村大媽純手工納制的千層底布鞋,一雙250元,看是啥樣子
    攝影師在陝西安康熨鬥古鎮看到一位70多歲大媽寒冷天,大清早在古鎮街邊擺攤賣手工納制的千層底布鞋,甚是好奇,上前和大媽拉起了家常話。地攤上擺放著6雙純手工衲制的布鞋和半框生薑,「大媽,這些布鞋是您做的嗎?」「是的,手工納製得。」
  • 走的再遠,舒服不過老布鞋.
    還記得媽媽那雙尤為合腳、極為舒適的千層底老布鞋嗎?有些心靈手巧的母親還會在鞋底加些中草藥,讓體弱的孩子一邊玩耍,一邊養生。一針一線,小心翼翼,傾注著全部的心思與擔憂,涼頭暖足的訓誡,是母親對孩子健康的最大努力。
  • 世上最貴的鞋是母親納的布鞋!打鋪襯、納鞋底,一針一線都是愛
    母親把鋪襯取下來,拿出一本泛黃的厚書,裡面夾著的是全家人的鞋樣子,父親的最大,下來是姐姐們的,我的最小,但是我的又是最麻煩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每年都會重新給我剪一副鞋樣子。母親用針將鞋樣子固定在鋪襯上,用剪刀慢慢剪出形狀,然後再進行細微處修理,這樣出來的鞋底和鞋幫子都是曲線流暢均勻,十分耐看。納鞋底的麻繩是母親自己搓的。
  • 雲南的手工繡花布鞋
    你見過雲南那種古老款式的手工繡花鞋嗎?這款繡花鞋還有增高的效果, 鞋頭的高翹處還可以清晰的看見手工的針腳線。這款是手工納的平底款式, 因為平底步行起來也方便,所以是大眾款老少皆宜。這款也是手工納的平底款式, 因為平底步行起來也方便,所以是大眾款 老少都皆宜。這款翹頭鞋很有民族文化的視覺感,鞋後面還有繡花片襯 託,鞋頭還有兩個圈圈如金魚一樣的大眼睛。 這些布鞋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嘻嘻 那就是穿著不漢腳。這款繡花鞋也有增高的效果, 鞋頭的高翹處還可以清晰的看見手工的針腳線, 配色大氣嫻靜,很適合比較溫婉的女子穿。
  • 手工做的非遺老布鞋,每一步都養腳
    走在街上抬頭望,你或許找不到一絲千年前的氣象和痕跡,可低下頭看,偶爾身邊走過的人,他的腳上不正是延續下來的古老智慧——老布鞋。只不過,它雖未消失,卻也被所謂的時尚衝擊到了視線的邊緣。3000年來,為什麼老布鞋從未改變?因為中醫講究,百病始於腳,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
  • 「回憶」童年時的手工鞋
    童年時的手工鞋童年,是抽象的詞。我常用這樣一幅畫面來代替童年印象:冬日的暖陽透過木窗欞灑在用油沙打磨過的黑得發亮的熱炕頭,幾位面色紅潤的少婦端然而坐,中間放幾個針線笸籮,便開始了手工做鞋……也不知道你見過沒有。從前,手工做鞋的過程極其煩瑣。首先要預備「軟體」條件,例如麻繩兒、錐子、頂針兒……說到搓麻繩兒也算得上是個技術活兒。
  • 懷念黑布鞋
    我大概有五六年沒穿過黑布鞋了,那天在小鎮逢集時散步,看到有幾個趕集的人穿著黑布鞋,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穿黑布鞋上學時的日子,那記憶就像冬天裡久違的暖陽一樣讓人難忘。那時在夏天的時候喜歡穿著黑布鞋在河裡面捉魚或者是撿河蚌,出了河之後把鞋子脫下來用雙手一扭就差不多快幹了。這種鞋平常洗的時候也比較好洗,刷一刷,扭一扭,拍一拍,再曬一曬便好。我現在已經記不清楚從小到大穿過多少雙黑布鞋,母親說過,看著我穿過的那一雙雙鞋子積少成多,我也就長成了大人。
  • 菏澤巨野:老布鞋「納」出致富新路,網銷過百萬
    「疫情期間,網店生意越來越好了,春節過後這段時間,老布鞋的銷售數量也在持續上升。」4月12日,巨野縣柳林鎮的崔莊村老布鞋「達人」,「90」後崔化雷對自己的老布鞋事業發展信心滿滿。有一次他很想穿母親親手做的老布鞋,於是打了電話。沒幾天,崔化雷便收到了母親寄來的老布鞋。看到鞋子,崔化雷悲感交加,兒時的記憶開始浮現在眼前。崔化雷稱,小時候經常穿媽媽納的「千層底」,那時候從沒有仔細打量過它們,覺得只是一雙普通的布鞋。現在看來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是凝聚著傳統工藝和母親辛勤勞動的結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
  • 在永和農村,有一種愛叫媽媽做的布鞋...
    小時候對冬天的記憶就是穿上臃腫的棉衣裹上厚厚的棉帽圍上長長的圍脖穿上媽媽做的棉鞋那時,人們很少有閒錢買鞋穿,穿的鞋幾乎都是母親做的,因此,農村的婦女們都會做鞋。母親的閒暇時間就都用來做鞋了。我們就這樣穿著一雙雙母親親手做的棉鞋 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數九寒冬,可兒時的我們卻嚮往商店裡精緻漂亮的棉皮鞋,嫌母親做的棉鞋太土氣,從不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