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老師、銀行,這三個工作大概是家中老人心中最踏實的「金飯碗」。
但是作為年輕人,尤其是剛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總覺得心有熱血,不願意接受家人的安排,想要自己闖一闖。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各行各業都能為個人帶來財富、為社會帶來價值。工作的本質就是為了更好生活,所以能拿到多少工資應該是每個從業者所關注的話題。而很多人不願意進入父母所認為的「金飯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工資待遇和付出不成正比。
教師行業受熱捧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數從2017年的310萬增長到了2019年的890萬,如此瘋狂的數據背後,是大家對於教育行業的認可。一方面,教育從業者的工作是比較穩定的,不需要風吹日曬,擁有完備的勞務體系,受到法律保護;另一方面,教師的收入待遇也在逐漸增長,教師的工資已經不像前幾年那麼微薄,待遇的上漲是很多人擠破頭皮也想加入教育行業最主要的原因。
教師工資引熱議
但是教師的待遇並不是一直都那麼好的。就拿教師的地位來說,再更早一些的年代,教師的地位處於社會最底層,人人皆可拉踩一番。正是因為那些真切明白教育內核的人,堅持至今,教育從業者的地位有了顯著提高。前些年「窮酸」的教師,如今也能享受「30萬年薪、165天帶薪休假」的超高待遇了。
就在今年,國家明確表示「教師的工資水平不能低於或者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收入水平」,這一規定其實就是變相為教師漲工資。於是,教師工資上漲的話題一時間被推上風口浪尖。
工資上調?這類人「重點照顧」
堅守崗位的老教師感慨:終於等到這一天!其實關於教師工資上漲的規定,主要是針對這樣三類人:鄉村教師、義務階段教師、班主任。其中規定,鄉村教師和義務階段教師的平均薪資水平是和當地公務員薪資水平有一拼的,這兩類曾經最難得到保障到的教師群體,如今也都有了明確的規定來保護。
而在教師調薪中,班主任的薪水被重點提起。以前想要得到公平的對待,往往會提出「平均主義」,如今,「平均主義」被叫停,對於一些優秀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的工資,重點傾斜照顧,讓薪資和業務水平成正比。
在學校考教師資格證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建議考語文科目,因為對於大多數小學和初中學校來說,語文教師一般都是會被安排為班主任。班主任的工資和其他老師沒有太大區別,但是除了平時的教學工作,責任也是最大的,對於學生的心理溝通以及學生家長的交流,也有極大的幫助。
例如杭州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提出,將會給那些擔任中小學班主任滿20年的在職教師頒布融入證書,另外市本級會對符合標準的教師一次性補助5萬元的專項績效獎勵。工資改革之後,願意做班主任的人更比之前更多一些了。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軍人、教師、醫生等職業都應該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薪資待遇。但是現在的社會上卻出現一種現象,明星等職業的收入要遠大於這些需要長久付出的職業,這並不利於社會的正向發展。畢竟社會的發展進步從來不是依靠娛樂導向,而是需要人才,需要穩紮穩打。大家覺得社會對於教師、科研人員等職位的扶持力度大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