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不用艾草做的清明糰子都是耍流氓

2021-02-27 食話

作為一個熱愛廚房和美食的人,在每一個季節裡,我都有我的儀式。比如春天裡,我必做的儀式是吃盡春日的野菜……雖然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並且有可能也是大棚的。這其中最特別的,當屬艾草

清明前半個月開始,只要稍微野一點的草坪,基本上就可以發現到處是嫩嫩的青艾,滿地都是好吃的而且是免費的,心情瞬間就很愉快了。這個地球上哪裡都有陰暗的事情,但每個人還是要儘量想辦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愉快點。我愛吃清明糰子(更南方一點的叫清明粿),特別是鄉下那種自己家做的,鹹的餡兒,略硬的口感,咬勁很好。所以呢,我把能夠看到的青艾全給摘回來了。

說真的,你能理解那種看到滿地都是好吃的東西的時候,那種愉快的心情嗎?

而且還免費!

憑著印象,先去了菜場,買了春筍、紫雲堂雪菜、秋梅倒篤菜還有肉餡兒

艾草非常嫩,基本上都不到十公分長。有長一點的,把葉子捋下來,去掉老的梗,好好的洗了洗。洗的時候真是非常舒服,感覺自己在給呼吸系統做艾草香味的SPA。突然讓我想到某年在澳洲的某個滿是桉樹的山裡,起來晨跑,空氣中滿是桉樹的清香,那次感覺自己全身的毛孔都打開了,在貪婪地呼吸。


艾草洗乾淨多衝幾次水,稍微瀝乾即可。然後煮開一鍋水,把艾草一把把地放下去焯一下。煮水之前,我先問了一下我師父度娘,她說了好幾個辦法,比如鍋裡加一勺鹽,加一勺鹹,加一勺蘇打……目的都是為了保持葉子的綠色。我想了一下,就加了一點點鹽和一小勺小蘇打……反正,後來做出來是墨綠的,跟小時候吃的顏色一毛一樣,而且也吃不出鹹味兒也吃不出鹼味兒~

焯完了攤開晾涼,別捂黃了。也不用晾乾,直接放進攪拌機打成糊狀。加一點兒水,可是我沒有按照大部分配方上的,一份艾草一份水的比例。我就加了很少的一點水,只要能夠把攪拌機帶動起來就行。草汁濃點,香啊!全是水,有什麼搞頭。

所以打出來這一坨像沼澤一般發黑的墨綠色東西,我腦子裡出現了一個名字:史萊克


(簡直可以寫暗黑童話)

 說一下大致比例吧:我大概採了有三斤艾草。加了最多一斤水,可能還不到。然後先往裡面倒了一斤糯米粉,拌成糊狀後,再往裡面加麵粉,少量少量的加,直到可以揉成一個不粘手、不粘盆、表面光滑的麵團。實在想不起麵粉和糯米粉的比例了啦……至少一比一是有的。

話說市面上賣的清明糰子,一個個都是軟爛的,又粘牙又沒艾草味道,一點不好吃。

以前哪有保鮮膜啊?需要靠保鮮膜來定型的都是耍流氓。除非你用做日本和果子的一種做法,用一塊茶巾絞一下,讓它表面帶上織物的經緯痕跡——但也得它本身是硬挺的啊。

以及,所有不用艾草做的清明糰子都是耍流氓!用鼠尾草做的勉強算了,用小麥青粉做的是大流氓!那種一年四季都有的東西,裡面包的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肉鬆芝士麻糬……拜託請不要叫「青團」這類的名字。

一個「青」字,當屬春天,當屬季節。沒有當季的鮮嫩艾草,沒有當季的脆嫩春筍,怎麼當得起這清香撲鼻的名字?

包上保鮮膜,讓麵團醒一個小時。


(我揉了好大一個麵團!直徑肯定有20釐米以上

這個時候,處理餡兒。我買的是紫雲堂袋裝雪菜,因為以前酒店廚師長跟我說這個牌子的好,所以就認牢買了。倒篤菜麼當然是秋梅的,因為它最有名呀……雪菜和倒篤菜的比例是五比一。

為什麼要兩種呢?取雪菜的鮮,取倒篤菜的香。雪菜要稍微擠一下把過多的水擠掉。春筍切成較小的粒,先用油炒熟。油不用太多,肉餡兒下去後還會出油。肉餡兒差不多熟了,加點料酒、胡椒粉、辣椒粉(我加了約一湯匙,最後肉眼基本看不到辣椒粉的顏色,整體不辣,很鮮),不用加鹽,因為雪菜和倒篤菜是鹹的。如果口重,在肉餡兒這個步驟加點鹽。同時把雪菜倒篤菜加進去,炒勻了,看看鍋底有沒有汁水,有的話把它炒幹,就可以關火晾著了。

處理完了餡兒,基本上麵團也該醒好了。大概揪下一個普通麻心湯糰的大小的面劑子,搓成圓團中間用手指戳一個洞,再捏成碗狀,放進餡兒收口,一個清明糰子就完成了。如果是做成餃子形狀的,我們叫青餃。反正意思都一樣。


在蒸籠裡墊上油紙,排好清明糰子,可能互相接觸到或碰到蒸籠的地方刷一點油,就可以蒸啦。我的小蒸籠每籠放五個、一共三層,水開後約10-15分鐘,就蒸熟了。不放心的話可以用筷子戳戳,拔出來的時候沒有麵粉粘出來,就說明熟了。

蒸完拿盤子託著小蒸籠屁顛兒屁顛兒地奉到母上大人面前,她端著架子嘗了一個,然後又嘗了一個,然後又嘗了一個,然後又嘗了一個……第二天早上還跟我說:我還要吃。嗯,表揚人有這麼難嗎?討厭……我跟你說哦,喜歡一個人,一定要對TA說出來。覺得對方好,也一定要說出來。其實真不難的,比如我就常在聖母皇太后面前得意洋洋地說:「媽,你相信這世上有天分這回事兒嗎?我真是個天才!」她一般表示沉默。

扯遠了。話說,喜歡一個人可以用「想要把TA吃到肚子裡去」來形容(吃下去以後經過食管、胃、小腸大腸……這個過程就不要去想了),我想我一定是很愛春天的吧。 

真正愛的人或者事物,它是值得你用儀式感去對待的,也是你會很樂意去主動做的事情。比如每天打一個電話沒事找事沒話找話,比如起床說一聲「早上好」不管對方有沒有回應,比如在春天裡吃清炒薺菜包薺菜肉餡兒餛飩吃涼拌馬蘭頭清炒馬蘭頭馬蘭頭拌麵涼拌香椿醃香椿香椿炒雞蛋麻心清明燈粿雪菜春筍肉末餡兒的清明糰子…… 

哎喲媽呀,春天裡要舉行的儀式太多了,我都忙不過來了。

- 作者介紹 - 

素衣

食話粉絲,知食顧問,熱愛廚房和美食。

「追隨季節的腳步,做最適合當下的事」


- 歡迎給食小花投稿 - 

將你的食物故事說給我聽

郵箱:2987436240@qq.com

 歡迎掃碼關注食小花

加入知食分子FAMILY

歡迎關注食話

與中國食育倡導者同行

相關焦點

  • 春天可以這樣吃:各種各樣的清明糰子
    「青團」本來專指的是江南一帶的出產,但是今天所講的青團並不局限於那種圓乎乎油亮亮的青糰子,而且包括了其他幾款南方常見的清明點心,顏色和食俗相近,並且統是用「青」做出來的,所以姑且都納入今天所講的「青團」裡,無論形狀是圓是方是扁
  • 高人氣網紅小吃青團,Q彈不粘牙餡香甜味道佳,不用艾草也能做
    導語:清明踏青節,青團自己在家做,軟糯彈性不粘牙,不用艾草也能做清明節即將到來,不僅是要祭祖,而且這還是踏青的好時機,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便會選擇做一些青團,作為踏青時的零食小吃,青團憑藉高顏值以及好的口感受到不少人的喜歡,還因此成為了一種高人氣的網紅小吃
  • 自從學會這樣保鮮艾草,隨時想吃艾餈都可以了,放1年都不會壞
    清明前的艾草不苦不澀,非常清香,我們就喜歡用艾草來做青團、艾餈和各種甜品。但清明過後,艾草就開始慢慢長老了,趁艾草還很翠嫩,用這一招給艾草保鮮起來,一年四季都可以做艾餈、青團吃了。
  • 四季更替,一年又一年,一起吃青糰子吧
    憶清明,吃青團憶清明,吃青團。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說法,清明節當然要吃清團了。看上去綠綠的,糯糯的,Q彈可愛的,是不是很想吃一口。回家後,農民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心生一計,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
  • 青糰子:不食青團好多年
    昨天路過711,偶遇「沈大成」的豆沙餡青糰子,買了個,一嘗,毫無草香,查了下配料表,發現替代艾草的,居然是抹茶粉,這都是為了什麼,我真該給這個百年老字號跪了。小時在江南,每年春天最早「嘗春」的吃食,一定是青團。揭開蒸籠的蓋子,碩大的一個青團躍然其中,柔和的身段裹挾這青草的香氣,挑逗著感官,提醒你,一大批活色生香的時令菜將接踵而至——這才是春天應有的味道。
  • 做青團別只用艾草,它比艾草鮮嫩營養,可惜懂的人不多,真可惜
    做青團別只用艾草,它比艾草鮮嫩營養,可惜懂的人不多,真可惜「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不僅是一個節氣,還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除了緬懷先人掃墓 ,還要準備諸多的美食來祭拜祖先,青團就是其中之一。
  • 千年古法手工艾草青團,一年僅做1000枚!
    清明時節特有的,鮮嫩可口的艾青做成了一個個綠油油、胖乎乎的青團,像是把春天都揉了進去,深得大家的喜愛。 所有美食,都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原料生長地,舍伯伯的青團也不例外,製作青團使用的艾青,生長在享有"小三峽"之譽的富陽七裡瀧
  • 清明在家吃什麼?不用艾草也能做青團,輕鬆感受春天的味道!
    眼看清明假期就剩一天了,馬上又要回到繁忙的工作當中,想必大家還沒休息夠。正值早春四月,草木初綠,閒暇時不如動手做幾道美食來愉悅身心。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家庭版青團的做法,正好符合眼下清明節的習俗。做傳統青團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就是艾草汁,但是考慮到北方地區很多人買不到新鮮的艾草,今天我們就介紹一種用菠菜汁代替的方法,一樣能為您家帶來香甜軟糯又應景的青團美味。
  • 魏小廚的清明節氣幼兒食譜
    清明節後氣溫變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馬蘭頭許多野菜都是春天長成,最嫩時也是在春天,像馬蘭頭一旦過了清明,就會逐漸變老,嚼不動了,因此這幾天是最適合吃馬蘭頭的。
  • 每到清明時節就會想念媽媽牌清明果的味道,我現在只能模仿
    記得小時候每年都會做清明果,有餡的是清明果,沒有餡的就會有圖案那就是清明餅。清明餅一般都是用來祭祖的,不過小時候窮,祭祖的東西也是會拿回家吃的。漸漸地生活條件好了,但是還是會很喜歡吃清明果,而且是要鹹的。
  • 習|清明將至,婺源飲食文化之清明果
    三天不用火,吃冷食以清理腸胃。清明果 | 又名青團(江浙一帶)、菠菠粿(福州)、清明粑(江西)、清明饃饃(四川),蒿子粑(安徽)、艾果等,是中國南方各省漢族特色食品之一。清明果最初是寒食節的食俗,後因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發展,被賦予了清明節。
  • 【清明】回平和! 咬一口艾草粿,春天的味道~
    現如今很多傳統的東西都逐漸開始消失傳統工藝承載著人情的記憶是一個時代留下來的標誌清明時節,平和人喜歡做艾草粿、吃艾草粿特別是用傳統工藝做成的艾草粿更是勁道爽口入口留下滿嘴的青草香或許就是最撩人的鄉愁小溪鎮高南村盧小斌一家人三代堅持用傳統手藝作
  • 自製青團最佳時機,路邊不起眼的艾草就能做,香甜軟糯Q彈,別錯過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花紅柳綠,到處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迷人景象,各種時令野菜也都彈爭先恐後進入了我們的視線。野菜因其純天然無化學汙染又營養豐富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我們熟知的薺菜、蒲公英以及艾草都是餐桌上難得的美味佳餚呢!
  • 為啥清明要吃艾草餈粑?學到這些方法,就可以自己做,乾淨又美味
    為啥清明要吃艾葉餈粑?學到這些方法,就可以自己做,乾淨又美味。在我們南方老家,有種非常特殊的美食,經常會在清明節的時候出現,它就是艾葉,它也是一種中草藥材。4月份是艾草剛剛開始發育的時候,這個時候用艾葉做成美食,是最合時機的。
  • 想吃青團自己做,沒有艾草不用慌,青菜、抹茶粉都能代替
    清明節前後,江浙滬一帶的老人,便開始採艾草,用糯米粉加艾草汁來做青團,一般會做成兩種口味,鹹的是用鹹菜和春筍、豆腐乾同炒,甜的裡面放的是豆沙餡的,現在還有加肉鬆鹹蛋黃的。終於買到了糯米粉,雖然對青團並無特別大的愛好,但應個景吧,自己來做一次,也算是生活的儀式感了。
  • 野生艾草做的青團,手工現場直播!
    但去年清明節沒做青團,讓很多粉絲傷了心,大家都抱怨,要是今年還不做,真的買不到無添加又好吃的青團了!今年過年時,因疫情影響,原本準備來蘇州和我們一起過年的姐姐姐夫因為無法過來,只能把老家的吃食寄給我們,其中就是這款艾草糰子。做艾草糰子的人,是易子涵的姐姐。要知道易子涵一家都是川菜廚師,而且在青城山景區開了十幾年飯店,年前給大家上的特別受歡迎的蘿蔔乾也是她親手醃製的。
  • 清明不止有青團,艾草紅豆蛋糕卷,悠悠艾草香,比抹茶蛋糕還清爽
    帶著防潮墊,小點心還有保溫杯,找片綠地躺著曬太陽,吃點心,喝熱茶……想想都愜意啊~清明時節要吃艾,推味君之前和大家分享了肉鬆青團的做法。滿滿青草香的艾草糯米皮很是讓人想念。剛好家裡還剩下不少艾草粉,那就趕在清明之前,再做道艾草點心吧~把艾草粉加入戚風蛋糕糊中,烤出來一盤艾草味的蛋糕,中間抹上蜜紅豆奶油捲起來。
  • 「染」旖旎春色,「裹」纏綿之思——清明食青團「嘗春」正當時
    現如今,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們當作踏春小食,成為各地人們都喜愛的「網紅食品」。穿越歷史而來,它透著古典之美清明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此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人們在掃墓祭祖、踏青郊遊之時,會有「吃清明」的習慣。
  • 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
    導讀: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清明節將至,在我國江南一帶,人們有明清時節吃「青團」的風俗。青團是什麼?青團是清明時節特有的美食,有著獨特的野草香味,一般採用艾草來做,口感會比較濃鬱。其實還有許多野草都可以做青團,口感不輸艾草,有一些還是當季特有的野草,過季就沒了,清明節可別錯過哦!1、鼠麴草。
  • 學我做青團,香甜軟糯有嚼勁,皮薄餡大料超足,再也不用排隊買
    青團又名清明糰子,是清明節的特色美食,也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清明吃青團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最早於寒食節相關,人們將艾草這種理氣血、祛溼寒的植物揉做食物,後來化作了各地的青團。雖然清明節已過,但青團作為一種傳統美食,什麼時候吃都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