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它在產生和流傳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價值,慢慢地,就被人們賦予了一個響亮的新名號:紙黃金。
猶太人如何攜帶財富
猶太人是公認的世界商人。二戰時期,他們在歐洲受到迫害,紛紛四散逃亡,富可敵國的財富都帶不走,那麼他們又是怎樣做的呢?
他們不動聲色地購買兩樣東西:
一樣是歐洲的古典油畫,他們把油畫捲起來變成一個個的油畫筒,一個這樣的筒裡頭可以卷十幾張油畫,逃難的時候就背著這個筒,筒裡的畫可能值幾百萬。
另一樣是郵票。全世界的郵票市場都由猶太人控制,郵票作為收藏品也是從猶太人開始的。
他們為什麼要把郵票變成這麼昂貴的東西呢,就是因為它比油畫還要便於攜帶。所以猶太人逃難的時候,每個人箱子裡頭都有一疊郵票,那就是他們的財富。
書畫猶如紙中黃金
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比油畫和郵票更便於攜帶、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價值更大的東西,那就是中國書畫。
從前,在國際美術市場上,很多大收藏家更看好布面作品,如果一個大師畫的畫不是在一個白麻布的材質上,而是畫在紙上,這幅畫的價格就會很低。
這是因為西方人一直欣賞畫在亞麻布上的油畫,然後形成了一個偏見,但是這一偏見,現在被徹底改寫了。
2020年10月18日,在保利十五周年拍賣上,明代畫家吳彬的《十面靈璧圖卷》,以超過5億元的天價成交。
同樣是吳彬的作品《十八應真圖卷》,上世紀九十年代,被西方收藏家尤倫斯夫婦以62萬的低廉價格買走,2009年,當這幅畫再次出手的時候,已經變成1.69億了。
20年時間,升值近300倍。古代畫家如此,現當代畫家同樣如此。
王健林於1990年代從日本以550萬元買入李可染著名的《灕江勝境圖》(1972年由周總理贈出),如今參照《萬山紅遍》,起碼能值3個億。
中國書畫承載精神境界
中國人畫畫和歐洲人畫畫有一個根本目標的不同。中國人畫畫在某種意義上只是完成自我,這一點跟道家儒家的哲學是一樣的。
儒家的所有學問都是為己之學,是為自己的修養為自己的完美人格最後的完成,這個目標,作為一個君子來說,有很多手段可以幫你達到,其中一個就是書法、繪畫。
我們越過了一般美術的標準,而進入到一個人格道德的層面。
所以,我們對比中西藝術的時候,發現西方20世紀發現的東西,我們中國人在北宋時就全部想透了,因此我們對繪畫的認識比西方要早一千年成熟。
家中無字畫 必是俗人家
正因如此,才有「家中無字畫,必是俗人家」之說。中國人喜歡在家裡懸掛或者收藏一幅畫,更多的是文化帶來的享受。
一幅書畫,給家庭提供了文化的支撐、源遠傳承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蘊,讓我們成為精神生活的富翁!
同時,隨著書畫市場的越來越火熱,這個精神生活的富翁,還會變成物質生活的富翁。
諸如王健林、馬雲、劉益謙等商界大佬,這些年都在瘋狂收藏書畫作品,背後的原因,全都在於這三個字:紙黃金!
泓生天下收藏被評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❶ 點擊歷史信息,查看更多內容
❷ 「泓生天下收藏」官方網站
www.881288.com
❸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泓生天下收藏」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