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真的越慢越健康嗎?

2021-02-12 閱讀公社

有關於心率這個問題,

人似乎都一個相對統一的認知:

心跳慢更長壽。

運動員身體好,心跳慢。

小動物心跳快,活得短。

那麼,心跳真的是越慢越好嗎?

「一般而言,人的一生中心臟跳動約 25 億至 30 億次,誰先跳完誰先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定範圍內,心跳慢一些,壽命就會長一些。」

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老年病學科主任郭藝芳2020年12月11日在其個人微信公號上談到。

郭藝芳院長介紹,按照現行標準,健康人的心跳頻率是每分鐘 60 ~ 100 次。

那在動物界,雞的心跳是220次—360次/分鐘,它們只能活15年,因此心跳總次數大約也是20多億次。

當然,不是所有生物的心跳總數量都是固定的,比如,鯨魚的心率約為20次/分鐘,但只比人類稍微活久一點,它們的心臟總共跳動不到10億次。大象的心率約為30次/分鐘,平均壽命為70歲,所以心跳總次數也是10億次左右。

相對來說,小動物的壽命就少多了,小倉鼠心跳極快,達450次/分鐘,它們的壽命只有短短三年,心跳總次數不到10億次。貓咪正常心跳數是每分鐘120-180次,壽命基本也是只有十幾年。

當然,這條法則並非固定不變。但粗略看來,動物大多數似乎都是心跳越快、壽命越短。

2013年,丹麥公布了一項長達16年的追蹤研究,研究大約涉及5200名男性。其中,約有2,800人提供了充分的醫療數據;在這部分人中,大約三分之一由於各種原因在研究結束前逝世。

研究人員將靜息心率和死亡率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心率和死亡率存在正相關——即心率越高,死亡率越高。

在研究期間,相較於心率低於50次/分鐘的人,心率為71-80次/分鐘的人的死亡率高出51%;若心率在81-90次/分鐘,則風險翻倍;若心率超過90次/分鐘,則風險翻三倍。

你可能認為,這是出於健康狀況或心血管疾病風險,但研究人員已將這些因素納入考慮範圍。即便身體狀況良好,死亡風險依然會提高。

事實上,很多研究都發現,在安靜休息狀態下,每分鐘 50 ~ 80 次心跳最健康,超過 80 次就算增快了。當然,心跳太慢(每分鐘低於 50 次)可能會導致重要臟器供血不足。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戴翠蓮2018年在健康時報表示,在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加重時,常常伴有交感系統的過度激活和心率增加。

因此,心率增快不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而且是預後不良的標誌。

在老年人群中,特別是在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控制心率是至關重要的,減慢心率已成為心腦血管病防治的一個重要目標。

哪些原因會導致心跳過快呢?

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老年病學科主任郭藝芳列出了 5 條容易導致心跳過快的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1. 持續精神緊張、思想壓力大

這在職場人士中很常見。咋辦?關鍵是調整好心態,工作要努力去做、去做好,但是精神不能持續緊張。學會把工作當成樂趣,用愉悅的心情去迎接各種挑戰。把工作當成打遊戲、闖關,就會少很多焦慮與煩惱。

2. 長期飲用濃茶、濃咖啡、酒

適量飲茶(特別是綠茶)和咖啡有益健康,但大量飲用濃茶、濃咖啡會導致心率過快,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飲酒也會導致心率快,無論飲酒多少,對身體都沒好處,所以最好一點也別喝。

3. 睡眠不足

成年人每天也要保證睡眠,睡眠過少不僅會導致心率快,還會對身體產生多種不利影響。

4. 缺乏運動

適量運動是降低靜息心率的有效方法。雖然運動過程中心跳會加快,但經常運動的人在休息狀態下心跳會比不運動的人更慢。

5. 肥胖

對於肥胖人士來說,減重不僅會減慢心跳,還會對血壓、血脂、血糖產生全方位的好處。

那是不是心跳越慢就越健康長壽呢?

也未必,《廣州日報》就刊登過相關文章,文中,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公信表示,經常運動的人體質好,心跳慢一些,但我們也能看到,專業運動員未必都比普通人更長壽,因為人的壽命也受很多其他因素影響。在一定的限度內,可以說,心跳偏慢的人會比心跳快的人長壽一點,因為心跳快的人,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心肌疲勞,好比一臺機器,消耗磨損會比心跳慢的人更快,「壽命」自然也相對短一點。而像運動員,經過長期訓練而形成強健的心肌,每一次心跳的輸出量增加,同樣的輸出量需要的心跳次數減少,心臟損耗就更少。

但這些都是就正常範圍而言,超過了正常範圍的「慢」也是不健康的。哪怕是運動員,如果心率低於45次/分鐘,也很可能是不正常的。

心率低於45次/分的病理性心動過緩,會引起腦供血不足,出現疲乏、乏力、精神差等現象,這也是不利健康的。如果平常心跳略微偏慢,但並沒有引發疲乏、頭暈等不適症狀,可以不用幹預。如果長期心率低於45,即使沒有不舒服的症狀,建議到醫院檢查。

一般來說,老年人心跳比青壯年偏緩,心率大致控制在55左右是正常的。如果有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平常要注意監測心率,大致控制在60左右為宜。患有冠心病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率也要控制在60~70之間。

2018年美國《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曾刊文稱,許多生活習慣可以有助於長期降低靜息心率,也可以提高一個人在身體活動和壓力期間保持健康心率的能力。

1. 適當增加鍛鍊

定期鍛鍊是實現持續降低心率的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

2. 限制興奮類物質攝入

限制咖啡因和尼古丁等興奮劑的攝入量,這些興奮劑會導致脫水,增加心臟的工作量。

3. 限制酒精攝入

大多數酒精也會使身體脫水。酒精也是一種「毒素」,身體必須更努力地加工和去除它。

4. 健康均衡飲食

多吃富含水果、蔬菜、瘦肉蛋白質、堅果和豆類的飲食,可以幫助改善心臟的健康狀況以及整體健康狀況。富含抗氧化劑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可以幫助降低血壓,使心臟更易於跳動。

5. 充足的睡眠

長期缺乏睡眠會給整個身體帶來壓力,包括心臟。大多數成年人每晚睡眠需要達到 7 ~ 9 小時。

6. 保持健康體重

額外的體重也會給身體和心臟帶來壓力。

7. 學會減少壓力

由工作、照顧家人或經濟負擔造成的壓力,都會使心臟和身體其他部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保持正常的節奏和流動。

8. 多接觸大自然

研究表明,那些在大自然中度過更多時間的人,即使是在樹林或公園散步的人,也往往比那些沒去的人更快樂,更沒有壓力。

9. 練習放鬆技巧

增強自我意識和正念的活動,例如冥想,在常規練習時有助於減輕壓力。

此外,經常按摩手腳也有助於降低心率,一項研究發現,接受 1 小時手或腳按摩後,參試者心率平均降低了 8 次/分鐘。

《文摘報》

創刊於1981

39年來,我們一致致力於讓讀者站得更高,望得更遠,看得更透,思考更深。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負責為您甄選最值得閱讀的文章,

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享受。

相關焦點

  • 心跳越慢越長壽嗎?
    想必你曾經聽說,人一輩子心跳的次數是有限的,心跳得越快,壽命就會越短。在醫學上,評價心跳快慢的指標叫心率,是一分鐘內心跳的次數。
  • 心跳越慢越長壽?真相是......
    因為人一輩子的心跳都是有限的心跳得越快壽命就會越短心跳的快慢主要受到神經、體液和溫度的影響。正常成人在安靜狀態下,心跳的範圍為 60~100 次/分鐘,成年人中女性的心跳比男性稍快一些,經常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的人心跳會慢一些。
  • 心跳越慢的人,活得越久?這個真相你一定不知道
    你的肥減下來了嗎?當然啦!但是你對心率真的了解嗎?日常中,運動員的心率會比普通人慢坊間慢慢形成傳言,認為心率越慢越健康長壽這個傳言靠譜嗎?今天,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為大家解答有關心率的疑惑健康成人心率一般為60~90次/分鐘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在不運動、情緒平穩的安靜狀態下,健康成年人的心率數據一般為60~90次/分鐘。
  • 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健康嗎?
    吳女士(化名)平時對自身的健康十分注意,她看了網絡媒體說指甲上的月牙能反映人體身體健康狀態,數量越多代表越健康,手指指甲上有8~10個月牙的人最健康。吳女士連忙數了數自己手上的月牙,卻只有3個,吳女士頓時心裡有些緊張,莫非是自己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
  • 超慢跑減肥方法 越慢瘦得越快
    慢跑可是對健康超有益的一項運動,當然也是減肥者比較喜歡的一項運動。那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超慢跑,那超慢跑能減肥嗎?怎麼跑效果最好?對於超慢跑的需要注意哪些技巧?快走運動,永遠會有一隻腳是落地,但慢跑無論跑得多慢,會有一瞬間雙腳是騰空,身體感受到的運動強度會來得比快走大。而超慢跑運動比走路更容易暖和身體,運動結束後也能暫時維持較高的體溫。當人體體溫處於高溫狀態時,基礎代謝率就會增加,能幫助體內消耗多餘的熱量。  超慢跑4大重點  1.想像自己是木偶被線拉著,挺直身體但不要施力。  2.利用手肘的力量,將手臂往後擺動。
  • 憑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越慢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結論,就是「引力越大時間越慢」,科幻作品裡經常出現,比如《星際穿越》裡的「穿越」,靠的就是這個,那麼這個結論對於普通人該怎麼理解呢,為什麼引力越大時間就會越慢,當然真正在廣義相對論單期。
  • 心跳越慢的人越長壽?心跳到底快好還是慢好?告訴你最佳的心率
    而心跳,也是可以讓我們監測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能通過心率來初步判斷身體情況。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把心跳速度和長壽聯繫到了一起,部分人認為心跳越慢就越長壽。心跳到底是快好還是慢好?首先,我們看下正常的心跳次數,對普通人而言,大家可以測量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正常範圍是心跳次數為60~100次。
  • 很簡單,減肥速度越慢,減肥效果越快
    有的朋友經常問我,為什麼我減肥總是反彈了,為什麼我減肥速度越快,到了後面減肥效果就越差。其實很簡單,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為我們不明白減肥的道理導致的。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問題的答案。1、減肥究竟減的是什麼?我們一定要搞明白這個問題,才能真正的減肥成功,減肥效果也才能增進了不反彈。
  • 女性3部位「毛」越濃密越健康?少數人或許能滿足,你在其中嗎
    從各個方面做起才有助於身體越來越健康。但生活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女人的壽命比男人要長至於平時的生活習慣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飲食過程中,很多女性都會以比較清淡為主,而男性更喜歡以重口味的食物,而且女人的壽命長短也與毛髮有著非常大的關係。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女性3部位「毛」越濃密越健康?
  • 打字越慢,編程越爛??
    儘管,打字和編程沒一分錢關係,但還是有很多很多的人認為:「打字越慢,編程越爛」。怎麼辦好呢?乾脆告訴他們說,Clojure語言之父Rich Hickey曾說過,編程要靠腦子,不是靠打字。
  • 心跳越慢,壽命越長?真相是什麼?為什麼心率會變快變漫
    快一點好還是慢一點好?今天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若想知道自己的心率是多少,方法很簡單,可以用血壓計,也可以三根手指頭放在手腕上感受脈動,然後自己計數,建議測量三次,每次2分鐘,算出平均值,這就是你的心率,正常應該在60-100之間。
  • 心跳越慢的人越長壽?心跳快好還是慢好?醫生告訴你心率多少最好
    而且心跳,也是讓我們監控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方法。對每一個人來說,可以根據心率初步判斷身體狀況。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將心跳的速度與長壽聯繫起來,有些人認為,心跳慢的人更長壽。心臟跳動是快還是慢呢?
  • 握力越強,人越健康
    握力與健康相關。握力越強,人越健康,越不容易罹患大病重病。所以,提升握力有助於防病保健。我們有手,手能握物,握物需要肌肉的力量。肌肉力量是機體在應對周圍外在環境壓力時主動產生的最大瞬時力量。握力對全身總體肌肉力量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是反映肌肉力量的一個很好的指標。除此之外,握力還與許多臨床結局相關,是疾病預測的良好指標。
  • 用跑步滋養膝蓋,避免關節炎,越跑越健康!記得收藏
    最近我看了一本新書叫《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作者是臺灣的一位專業骨科醫生呂紹睿,書裡的結論也是跑步不會傷膝蓋,不僅會增加膝蓋關節的健康度,還對半月板有好處。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人會覺得著地次數更多,不是更容易受傷嗎?但實際上腳著地的時間間隔越長才對足部的壓力越大,著地時間間隔越短,對足部的壓力反而越小。另外由於步頻高,跑步時候腳交替快,就不會出現跨大步的情況。我的建議是180步/分鐘以上,這個標準最早是由丹尼爾斯博士提出的。
  • 女性這8個部位越醜越不健康,越不思議!
    下面安徽省易經堪輿學會易學專家就帶著我們來看看「醜」如何是健康的表現吧! 屁股大心腦血管好 臀部以往上翹為美,不翹而橫大為醜,但這恰恰說明了醜的臀部的人體內「壞膽固醇」水平更低,「好膽固醇」水平更高,因而心腦血管硬化的機率較小。
  • 心跳越慢,壽命越長?心跳多少比較好?2招幫你的心跳減減速
    ,學習如何保持心率健康。很多人都知道,心率並不是越快越有活力,也不是越年輕。心率也不是越慢越好,只有在健康的水平線才是最好的。有人說,一生的心率有限,心跳過快會縮短壽命,很多人提倡心率越慢越好。,心率越快壽命也會受到影響。
  • 相對論其實沒那麼難,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理論很簡單!
    《相對論》中最有名的兩個結論,一個是「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和它相對應的還有一個就是「速度越快,這個東西長度越短」。簡單理解就是速度快了之後時間就會膨脹,它就會變慢,當速度快了之後空間就會壓縮,東西就會變短。
  • 心跳越慢越長壽?有什麼科學依據?心臟醫生說:這樣的心率長壽!
    很多科學家善於拿某種動物(比如說烏龜,心跳慢,壽命長)來做比對,但也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人畢竟不能去和動物或小昆蟲去比的,所有生物的生命壽限它都是有它自己的一定的規律的。心跳越慢越長壽?有什麼科學依據?心臟醫生說:這樣的心率長壽!
  • 頭髮會越剪長的越快嗎,頭髮日常如何護理?
    一、頭髮會越剪長的越快嗎?常剪頭髮不會讓頭髮長得快。
  • 女人8個部位長得越醜越健康 大腿粗心臟好
    有些部位越醜越說明你的身體很健康。多項科學研究顯示,一些身體部位的缺陷實際上是對健康……愛美的mm總是會對自己身體上的算不上美的部位發愁,但是其實有些部位,越醜越說明你的身體很健康。多項科學研究顯示,一些身體部位的「缺陷」實際上是對健康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