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與健康相關。握力越強,人越健康,越不容易罹患大病重病。所以,提升握力有助於防病保健。
我們有手,手能握物,握物需要肌肉的力量。肌肉力量是機體在應對周圍外在環境壓力時主動產生的最大瞬時力量。握力對全身總體肌肉力量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是反映肌肉力量的一個很好的指標。除此之外,握力還與許多臨床結局相關,是疾病預測的良好指標。由此說,檢測一個人握力,可以推斷其健康狀態。
一、握力與健康相關
從中醫來分析,脾主四肢,主肌肉;肝主筋;腎主腎;心主血脈;肺主氣。握力與脾、肝、腎、心、肺五臟皆有相關性。握力越大,意味著五臟的機能越強;反之,握力越弱,則五臟的機能越差。
一則,握力與心臟病相關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對來自於17個國家的14萬名參與者的握力進行測試後發現,那些能用更強的力量抓住測力計的人在四年內死於任何原因(特別是心臟病)的風險較低。此外,握力弱也存在很大的運動傷害的風險。
研究表明,與同性別和相同年齡段的人相比,握力低於平均水平與心臟衰竭風險增加有關,較低的握力表明心臟結構和功能發生了不良變化。此外,握力較低還是因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入院的強有力預測指標。
另外,國內亦有研究證實:握力低下與心血管疾病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同時,年齡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握力較為低下。研究者建議,應將患者的握力水平作為評判和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實現對心血管疾病的儘早診斷和治療。
從中醫來分析,握力源於五臟。心主血脈,血脈越是通暢,肌肉和筋腱越有活力,握力就越大。反之,要想使心臟健康,就要積極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宣暢陽氣,可以促進血脈流動,從而有益於心臟。
二則,握力與癌症相關
握力也可用於預測癌症的存活率。雖然癌症的存活率也取決於癌症類型和診斷時間等其他因素,但一項研究發現,癌症患者的握力越強,患非小細胞肺癌後的存活率越大。
60-69歲的人,握力下降5公斤,男性被診斷出患有結腸直腸癌、前列腺癌或肺癌,女性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和肺癌的風險增加。握力下降還與男性因結直腸癌死亡和女性因乳腺癌死亡的可能性較高有關。
從中醫來分析,正氣為本。癌症源於正虛而邪戀。我們講力氣,力與氣相關。肺主氣。所以肺與力氣有極大的關係。握力強的人,其肺主氣的功能強,自然肺更健康。
再者,握力源於五臟的功能協調。五臟功能越協調,一方面握力越強,另一方面,人體越健康,越不容易患病,特別是患上大病重病。從這個角度來說,握力可謂是五臟是否平衡的一個指標。
三則,握力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
有研究指出,肌肉周圍存在的脂肪會降低肌肉的效率。最近一項有關糖尿病和握力的研究也表明,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人的握力較弱。這可能是由於肌肉中脂肪的存在,使其工作效率降低,從而導致運動量減少和肌肉衰弱加劇。
從中醫來分析,脾虛影響著肥胖和糖尿病。一方面,脾虛則運化功能下降,容易導致痰濁水溼積滯,形成肥胖。另一方面,脾虛則脾主散精的功能下降,亦會導致糖元不能正常輸布於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留滯於血脈,導致血糖升高。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若是脾虛,最常見的表現是,四肢無力,肌肉萎軟,因為脾主四肢,主肌肉。養脾,就要積極運動,運動能刺激四肢和肌肉,有助於興奮脾陽,使脾健旺。
事實上,無論在男性還是女性,高齡、超重或肥胖、體重增加及腰圍升高均是握力下降的危險因子。《內經》明言:「年過四十,陰氣自半」,這是自然規律,亦意味著人的健康狀態開始下降。另外,超重、肥胖或腰圍增加,這些都與脾陽虛,或腎陽虛相關。陽化氣,陰成形,陽虛則陰盛;氣化不利則痰濁水溼等留滯,這些都會導致脾主肌肉和腎主骨的功能下降,最終導致健康水平下降。
四則,握力與整體健康狀態相關
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專家納迪亞·斯泰伯博士及其研究小組對來自德國經濟研究所的涉及1.1萬名參試者的2.5完成測量數據展開了梳理分析。新研究結果表明,握力與將來死亡率、殘疾機率、認知能力下降以及住院期身體恢復能力等其他與年齡衰老相關的標記物密切相關。
從中醫來分析,年輕時氣血旺盛,肌肉強勁,握力也較大。一個人的握力在三、四十歲的時候達到峰值,之後握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減弱。越是年輕增大,越要保持良好的握力,有助於保持氣血不衰。氣血是健康之本,氣血不衰,則健康不減。
二、如何增強握力?
一則,握力與肌肉相關
其一,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失去肌肉;其二,久病少動之人,往往肌肉會變得萎弱。事實上,肌肉減少必然會導致握力降低。
若想提高握力,最根本的方法還是運動。運動宣暢陽氣,陽氣宣暢則氣化功能增強,可以化去陰霾,激發人體活力,包括精神、精力和體力,握力亦屬於體力的範疇。
什麼人需要提升握力呢?一方面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難免流失,通過適量運動維持肌肉水平,對健康格外重要;另一方面是久病體弱之人,因為氣血不足,不能濡養肌肉,導致肌肉萎弱,最終亦會影響健康。
二則,增強握力的方法
需在有氧運動的基礎上,增加力量訓練。
比如,深蹲、卷腹、伏地挺身、引體向上等等,均是訓練力量的方法。另外,我建議積極並且規律性地跑步,跑步可以讓全身陽氣通暢,有助於調節五臟的平衡,促進氣血流暢,並使人保持旺盛的精神、精力和體力。
運動的要求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老年人以及久病體弱之人亦可先從擰毛巾、舉礦泉水瓶練起。
另外,減少久坐,對於避免握力下降有好處。久坐會傷脾、傷肝、傷心、傷肺、傷腎,五臟皆傷,必然伴隨著握力的下降。
握力的測試十分簡單,使用一種手持式裝置即可完成。在臨床實踐中,握力測量是總體健康問題篩查的簡單而有效的工具,成本極低。中醫重視望聞問切四診,如果能加上握力檢查,有助於更深入地了解病人五臟氣血的盛衰,對於診斷疾病有實際的幫助。(董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