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無聲交流之窗——記澳門聾人協會手語翻譯員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澳門7月5日電 題:打開無聲交流之窗——記澳門聾人協會手語翻譯員

作者 龍土有 陳志峰

靈動的手指在胸前翻飛,時快時慢,表情時而微笑、時而嚴肅。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近1小時的新聞發布會,楊嘉輝的手語翻譯幾乎沒停過。

雖然他的「舞臺」只是電視屏幕右下角的一個小框,但卻給澳門聾人帶來了實時的疫情信息。

楊嘉輝是澳門聾人協會的手語翻譯員,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該協會的手語翻譯員一直參加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至今已有100多場。

為協助聾人解決所需,澳門聾人協會早在1994年就已推出手語翻譯服務,目前提供個別手語翻譯、公眾手語翻譯、24小時緊急手語翻譯、新聞手語翻譯等服務,滿足社會不同需求。

聾人協會轄下的聾人服務中心主任陳燕文介紹,該中心目前僅有9位全職手語翻譯員,除了要輪流值班,提供不同類型的手語翻譯服務外,還要兼任一些文書及行政工作,壓力不小。

「聾人較難接收社會主流信息,因為一般媒體沒有手語翻譯,即使設有字幕,聾人也未必完全看懂。而視像翻譯,是他們有效接收信息的途徑之一。」陳燕文表示,聾人服務中心未來會繼續完善培訓機制,加強與社服機構合作,提升手語翻譯服務的水平。

黎文遠2004年加入澳門聾人協會,現是聾人服務中心全職手語翻譯員。談到從事手語翻譯工作以來最難忘的經歷,黎文遠說,2018年強颱風「山竹」來襲時,他到電視臺擔任手語翻譯員,沒想到「山竹」非常強勁,長時間襲擊澳門,為了及時將颱風訊息傳遞給聽障人士,他與另一同事連續奮戰30多小時,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黎文遠告訴筆者:「由於服務需要,手語翻譯員需接受24小時緊急任務的輪班工作,除了要有隨時準備工作的心態外,還要擁有強健體魄以應對工作。另外,還需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我們一般會穿著深色系的單色衫,方便翻譯及出鏡時能清晰展示手部動作。」

而社工出身的手語翻譯員楊嘉輝2013年加入聾人協會當社工,在機緣及興趣的牽引下,兩年後轉職成為手語翻譯員。

他表示,手語翻譯員也會遇到不少挑戰考驗,「有一次司法機構打電話過來要求我們提供翻譯服務,但由於案情保密,所以在未清楚具體情況下,便要出勤工作,經過長時間用手語和聾人溝通,才了解清楚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所以當手語翻譯員要有耐性之餘,還要有一顆不畏困難的心。」

從事手語翻譯工作多年,黎文遠及楊嘉輝喜見近年社會各界已越來越重視無障礙信息服務,在不同的媒介上引入手語翻譯服務。面對「信息手語化」及「無障礙環境」下的挑戰,兩人均表示要不斷學習,豐富手語知識,不斷提升專業服務水平,繼續做好手語教育、培訓、研究的工作,使澳門手語發展更具科學性。(完)

相關焦點

  • 海澱四季青醫院迎來手語導醫,為聾人病患進行手語翻譯
    預約、掛號、就診、檢查、交費、取藥……即使是健全人,到醫院就診都會感覺流程複雜,對於交流不暢的聽力障礙者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近日,海澱區四季青醫院迎來首批專職手語導醫,聾人病患就醫全程都會有他們「同聲傳譯」式的手語翻譯。
  • 疫情簡報會不提供手語翻譯,白宮被聾人起訴了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8月3日報導,當天,美國全國聾人協會同幾名聾人一同起訴白宮,稱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發布會上不提供手語翻譯的做法,「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要求白宮在簡報會上增設手語翻譯。
  • 秦皇島「無聲天使」15年教聾啞孩子手語
    15年如一日,以手語呼喚愛,美麗的「無聲天使」用一雙縴手打開了一個個聽障朋友封閉的世界,並仍然不懈的以自己的方式將手語推廣送入社區、景區、學校、車站及社會各個角落,讓更多的人一起來關愛殘疾朋友,為身邊所有的聽障朋友送去一份理解與關心,讓全社會的殘疾朋友與我們一起共享「溝通無障礙」的社會大家庭溫暖,共享一片理解、有愛的天空。
  • 新聞周刊丨王建民:傳遞無聲的語言 他就是那個擺渡人
    王建民那時完全不會手語,根本沒法跟孩子們溝通,揣摩不出每一個手勢的意思。但是,他卻從孩子們清澈的眼睛裡,讀出了交流的渴望。  那是他第一次接觸無聲世界,他想幫他們打開那扇大門。於是,他從零開始,刻苦學習手語。儘管當初選擇聾校任教,他圖的只是「市局編制」。
  • 國際聾人周IWD2020DAY3 | 國際手語日:手語人人適用
    每日主題|手語人人適用當一群人圍在一起用手語聊天的時候,眼與手的綻放及舞動在他們之間流轉,交織出千絲萬縷的信息流,就像製作棉花糖的時候,一顆一顆的細微糖顆粒變成一絲一絲逐漸生成的流動的雲朵,這種雲朵能將人與人連結起來,是的,這個讓人浮想聯翩的雲朵就是——手語。這種人群圈出的信息雲並不排斥任何想加入的人,只要你願意拋開熟悉的耳口,打開自己眼手交流的閘門。
  • 世界聾人日考拉海購上線無聲直播間,為聽障黑卡會員圓主播夢
    9月27日,國際聾人日,少嫚化好妝,穿著精心挑選的條紋襯衣,用手語打出了一段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少嫚,歡迎來到考拉海購爬樹tv直播間。」「你好,請問我可以報名當主播嗎?」一個月前,少嫚在考拉海購app客服對話框打下這幾個字,猶豫了一會,按下了發送鍵。
  • 南京00後大學生為火神山患者進行手語翻譯:為聽障人士服務是自己的...
    陳鑫日常積極配合學校、殘聯等單位錄製手語宣傳視頻並發布至網絡,供殘障人士學習交流,經常以遠程視頻等方式,為聽障人士溝通交流服務。在今年的疫情中,陳鑫更是主動挑起了醫生與聽障患者之間手語翻譯的重任,不僅如實翻譯主要信息,還向患者傳達了黨和國家及全國人民對武漢人民的支持,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早日康復。
  • 雲交流!南京小夥為火神山醫院聾啞患者翻譯病情
    於是他們通過朋友圈求助,找到一位南京「00後」手語翻譯官陳鑫在線翻譯,幫忙溝通。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患者現在的恢復情況如何? 2月12號下午,陳鑫在手語交流的微信群裡看到一位解放軍醫護人員發布的招募手語翻譯官的信息,他便立馬報名,和這位醫護人員聯繫。
  • 一起學習手語!上海迪士尼推出「米奇童話專列」花車巡遊手語翻譯服務
    圖說:迪士尼花車巡遊有了中文手語服務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今天是國際手語日,上海迪士尼樂園花車巡遊——「米奇童話專列」正式推出中文手語翻譯服務,成為園內最新一個提供手語翻譯服務的娛樂演出。
  • 聾人創業:無聲咖啡 有心公益
    如今,各式主題咖啡店隨處可見,但在臨城有一家十分特別的無聲咖啡店,做咖啡的是四位聾人朋友,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將咖啡做出了別樣味道。
  • 南京00後大學生挑起火神山醫生與聽障患者之間手語翻譯重任
    請刷新試試「有沒有精通手語的老師?我現在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這裡接收了一名聽障病人,不認字,想請你們幫幫忙。」2月11日晚,陳鑫在一個微信群裡看到了這樣的訊息。他既是南京的00後大學生,又是一名手語翻譯。陳鑫迅速與火神山的醫護人員建立聯繫,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約定好第二天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與患者交流。「那天,我徹夜未眠,生怕夜裡患者奶奶病情突然惡化,因沒有得到及時翻譯而耽誤醫護人員治療。」陳鑫回憶當時的經歷,主動挑起醫生與聽障患者之間手語翻譯工作的他,深感責任重大。
  • 暖心聞|「80後」聾人夫婦開無聲蛋糕店:用心創作,燦爛生活
    從有聲到無聲,命運或許給他們關閉了一扇門,但他們努力為自己撐開了另一扇窗。兩人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高中時。來自陽春的餘雪瑩和來自汕頭的謝榮書,原本是沒有交集的兩條平行線,因為一同進入廣州市聾人學校上學而相識,後來又雙雙考入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學習電腦美術專業。從高中到大學,他們都是同桌,從相識、相知、相戀,再到2013年結婚,他們一路惺惺相惜、攜手前行。
  • 戴透明口罩的人:北京疫情發布會上的手語翻譯
    「聾人朋友對透明口罩也有需求,我們呼籲有正規的口罩廠家能考慮到聾人朋友的需求,生產一些安全性更高、更規範的透明口罩。」她說道。▲手語翻譯團隊中的「領隊」冷新雪。冷新雪說,除了手語翻譯,在疫情期間,聾人朋友對透明口罩也有需求,因為他們溝通時,也需要用口型輔助手語。「我們呼籲有正規的口罩廠家能考慮聾人朋友的需求,生產一些安全性更高、更規範的透明口罩,我們翻譯團隊也願意配合,大家一起研究其實用性問題。」 「新冠病毒」怎麼翻?
  • 大愛無聲!島城聾人朋友編織手套坐墊贈送六路公交車
    龍鷹沙龍會的聾人們乘坐公交車出行的時候,發現冬季公交車扶手是冰冷的,乘客很少去抓握,同時疫情期間,公交人一直堅守在一線,保障著市民出行,非常辛苦。於是他們就在龍鷹沙龍會上發布製作公交車扶手套贈送給公交公司的活動招募。20餘位聾人積極相應,拿出家裡舊的窗簾、不用的布料、毛線……手工製作了百餘條公交扶手套,希望乘客上車時可以伸出手握住扶手,保證安全。
  • 聾人可以做藝術家、首飾設計師,還能拿國際音樂大獎
    呂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 在上海,有這樣一所學校,它是全日制應用型大學,卻專門為聾人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幫助聾人學生走出一樣精彩的人生。它的畢業生中,有聾人藝術家周佳藝、上海市老鳳祥首席設計師俞穎、上海隨夢手語文化中心執行官盛煥等。
  • 「無聲的婚禮」用手語說出「我愛你」靜靜地詮釋著39年浪漫愛情
    聽不見婚禮進行曲,說不出「我愛你」,但這場無聲的婚禮卻感染了現場每一個人。當兩雙滿載歲月痕跡的手,緊緊地牽在一起,無聲的誓言,靜靜地詮釋著39年浪漫愛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們做到了!無聲的婚禮用手語說出「我愛你」在重慶涪陵區的紅酒小鎮,77歲的李炳云為自己的妻子圓了一個39年的夢。這句一直沒說出的「我愛你」,在婚禮現場,以手語的方式告訴了全世界。
  • 如何幫更多盲聾人活得如海倫·凱勒般出彩?專家解讀
    她倆抓著手,如同比劃太極一般,大幅度地做出各種動作,最終通過觸摸式手語完成交流。  通過觸摸式手語到普通手語、再到漢語的接力翻譯,官爵容老人成功的秘訣得以解開:堅持不懈地練習。  比如穿線,她將刷鍋的細竹篾掰下一根,用牙撕咬,直到咬出比針眼還細的竹篾絲,再將某一端分成兩根,將線卡在其中,將竹篾絲穿過針眼,線就被帶過針眼了。
  • 武漢聚師網聚焦:天津理工一老師用手語教英語,聽障生輕鬆過四級
    小編了解到李子剛在聾人工學院教英語已經18年,很多人都疑問,普通學生學習英語都感覺很是吃力,更何況是聽障生呢?他們是如何進行學習的? 小編了解到2002年,李子剛才因為工作調動,來到聾人工學院任教。為了幫助他們和普通學生一樣學習英語,之前一直為健聽學生上課的李子剛老師開始自學手語,並在和學生的不斷磨合中,形成一套彼此間才能聽懂看懂的手勢。
  • 無聲不寂寞,快樂過冬至
    目前,我國有2700萬聽障人士,其中有約500萬重度聽力損失的聾人,與聽人順暢地溝通是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也是聾人朋友們的剛需,讓聾人群體人融入社會,共享社會文明發展成果是我國慈善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聾健融合,將無障「愛」的精神傳遞下去,2020年12月20日,河南省聾人協會、鄭州市大學生創業就業慈善基金聯合穀子益護中西醫門診部在素語茶緣花園北路店開展了「無聲不寂寞,快樂過冬至」聾健聯誼活動
  • 熊貓寶寶學手語微課堂
    熊貓寶寶學手語微課堂 手語是聾人使用的主要交流溝通工具。它是用手的變化和臉部表情來傳達意義,通過眼睛看來接收信息的語言。為落實中國殘聯、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手語和盲文規範化行動計劃(2015—2020 年)》要求,做好國家通用手語推廣工作,在四川省殘聯和成都市殘聯的支持、指導下,四川省手語研究與推廣活動基地、成都市聾協和成華區殘聯特開闢了「網上手語課堂」,設置了「熊貓寶寶學手語·手語學習微課堂」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