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完人」曾國藩一生的智惠

2020-12-11 騰訊網

沒有人天生就卓越出眾。

曾國藩,戰場打出來的悍將,官場煉出來的能臣。有人推崇他是「千古第一完人」,真正做到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只有他。

* 曾國藩

曾氏有大量家書、家訓等傳世,後人只需花一些時間閱讀,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

梁啓超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

*梁啓超與九個子女合影

任正非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

這些人都是幸運的,在他們人生最好的年紀,及時讀到了曾國藩。所以有人說曾國藩家書家訓,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

若讀曾國藩家書,我必推薦由線裝書局出版的

《曾文公家書家訓》往來版

原價138元,優惠價88元一套

這套書共有3冊,2本《家書》1本《家訓》。底本均由「真正懂曾國藩」的李鴻章、李翰章一手整理,是影響較大的權威版本。

*李鴻章(左)、李瀚章(右)

罕見收錄家人給曾國藩的回信,一來一回間,淳淳教誨、趣味溫情如在眼前。

書中還有許多曾國藩的書法、書信原件影印,很有收藏價值。

點擊播放 GIF 0.5M

想要了解曾國藩的處世智慧、家教良方,這套曾國藩家書,必不可錯過。

這套《家書》集結了曾國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後,寫給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諸弟、妻子及兒輩的家信。

《家書》所涉內容極為廣泛,大到進德修業、經邦緯國之道,小到家庭生計、人際瑣事,可謂事無巨細。看罷,多有裨益。

◎ 讀曾國藩的家書能學到不少精進自我的方法。

他常在給弟弟們的信中分享學習經驗:先了解自身優缺點,再做適合自己的計劃,並持之以恆。不必過分苛責,才更容易取得滿意結果。

餘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懂得接納自己才是曾國藩成為「完人」的關鍵。這在易焦慮的當下,十分值得借鑑。

◎ 人在社會,難免要與各種人打交道,說話最要懂分寸。曾國藩短短幾句,便將說話的藝術道盡: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 當我們談論別人缺點時,何嘗不是在掩飾自己的缺點;經常向別人炫耀自己,恰恰是在嫉妒別人的長處。

◎ 對於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人而言,曾國藩的《家書》能給你更多指導。

從一個七品小官到一代名臣,曾國藩靠什麼安身立命?談及自己的職場生涯,他在給九弟曾國荃的信中總結到:

長傲、多言二弊,歷觀前世卿大夫興衰,及近日官場所以致禍福之由,未嘗不視此二者為樞機。

驕傲自滿易得罪人,陷自己於困境中;廢話、牢騷太多,不僅有阿諛奉承之感,還會給上級和同僚一種不務實的印象。

◎ 職場關係戶如今屢見不鮮,曾國藩直言相勸:

弟當常以求才為急,其閶冗者,雖至親密友,不宜久留,恐賢者不願共事一方也。

不合適團隊的人,就算是至親密友,也不宜久留。否則,漸漸地,真正有德才的人都不願意與你共事。

◎ 曾國藩與家人的溝通方式,十分值得我們借鑑。

初到京城的他給父母報平安的第一封信上說「寫信以繁瑣為貴」,善於傾聽、樂於分享。20歲的他便能如此體貼善待父母。

對於家人信中的困惑,他關切仔細:

家中種蔬一事,千萬不可怠忽。屋門首塘中養魚,亦有一種生機,養豬亦內政之要者。

如今家庭溝通已成為多數人的困擾,看一看曾國藩的家書,真的能頓悟不少。

曾國藩的家訓被譽為家庭教育良方,蔣介石對它奉若至寶,認為看懂可成政治家。

蔣介石曾對兒子蔣經國說:「你們如能詳看其家訓與家書,不特於『國學』有心得,必於精神道德皆可成為中國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時代已過而忽之也。」

*蔣經國(左)、蔣介石(右)

國學大師錢穆更稱它是「十年來時時指導我讀書和做人的一部書」,得益於書中個人學習的訓誡,不斷自我鞭策、努力精進、終成一代大師。

他說:「曾國藩教人讀書須從頭到尾讀,不要隨意翻閱,也不要半途中止…….我一時自慚,想依照曾文正訓誡,痛改我舊習。」

*錢穆

一部家書集成,讓一個少年不忘其志,學有所成,這是曾國藩家訓的魅力。

◎ 曾國藩在教育子女時,並非苛責要盡善盡美。他深知孩子的優缺點,會根據他們的自身條件耐心引導、因材施教。

*曾紀鴻

例如次子曾紀鴻過了縣試,本應繼續鄉試早日獲得功名,他卻在信中寫到:

今年不必鄉試,一爾工夫尚早,二則恐體弱難耐勞也。

凡讀書有難解者,不必急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記者,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湧,今日看幾遍,明日看幾遍,久久自然有益。

相比功名,他更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嚴愛殷責。曾紀鴻能成為著名數學家,離不開曾國藩的一番教導。

◎ 曾氏家族興旺、人才輩出,也因為曾國藩「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的箴言。

獨處時若能做到思想、言語、行為謹慎,便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平氣和;對人、事、物態度恭敬,身心自強健;心懷仁愛能使他人心悅誠服;堅持努力工作,就連神明都會為之欽佩。

曾氏家族始終秉持著這條準則,如今子孫之傑出者240餘人,沒出一個「敗家子」。

*曾氏家族後代合影

收回伊犁、出使英法俄的著名外交家曾紀澤、

擔任清政府駐韓國和德國大使的曾廣銓、

翻譯家曾約農、

中國味道化學理論創始人曾廣植……

正因有如此親近又不失真理的家訓,曾氏家族方能「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在家書家訓中,除了教育子女讀書,曾國藩說的最多的便是寫字。

如今曾國藩的書法早已拍賣天價,有幸看到影印原件也算是圓了曾國藩迷的夢。

從書裡收錄的曾國藩手書家訓對聯、治家八訓手書中看出,曾國藩認真且不斷磨練自己的心性。

其子曾紀鴻、曾紀澤的書信原件也很值得一閱,頗有曾國藩的筆勢韻味。

收藏一套,既能窺得曾國藩一生沉浮轉變,又將影響中國家庭百年的精神底蘊汲取心中。

在告別書信的年代,細讀曾國藩的家書家訓,言簡意賅的文字表達卻實實在在地點破著我們為人處世之道。

《曾文公家書家訓》往來版

原價138元,優惠價88元一套

文中圖片來自品牌方,如有侵權,請原作者聯繫

更多詩意好書

在這個特別的時期,希望您把每一天的陪伴過成值得珍藏的日常。

▼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他是晚清兩大名臣之一,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為師為將為相,他的一生戰功彪炳赫赫;立功立德立言,他從天下第一笨人逆襲成為千古完人。而曾國藩之於後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一個普通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完人」。 曾國藩丨修身成聖賢之路 自古聖賢可佩但不可學,唯有曾國藩可佩亦可學。殊不知,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卻是一個天資愚鈍,極為笨拙的人。
  • 曾國藩:修身養性有四大法則
    在曾國藩看來,「敬」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使人身強」:「吾謂『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也就是說,不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對待,不敢懈怠,那麼就能夠使身體強健。
  •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肺腑之言:為人不可太聰明,說話不能嘴太笨
    曾國藩是我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立下功勞無數,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實際上,曾國藩也不是打小就擁有過人的智慧。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國藩也曾不斷學習,一心只為功名利祿,因此吃了不少虧。30歲之後,曾國藩就發誓,不做衣冠禽獸,要做聖人。
  • 人說富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累世顯赫,是因為曾國藩喜歡寫家書
    有學者曾經對曾國藩同時代中興名臣的後代們做過調查,其他人家的子孫輩都衰落了,可曾家至今五六代,代代有英才。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他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業可以說無人能比,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
  • 曾國藩: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4種富貴相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作者:洞見·一默曾國藩說,人有四種福相,一定要修成。端莊厚重的人舉止不輕浮,做事沉穩不浮躁。這樣的人作為領導讓人信賴,作為朋友讓人放心。《清史稿》記載,曾國藩「為人威重少言」,步履慢而沉重,說話少而沉穩。他在部下面前很有威嚴,沉穩的氣質讓人心生敬仰,不自覺地尊敬他。
  • 曾國藩一生吝嗇,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願意跟隨他?
    《採訪曾國藩》系列之二十(原創稿件,拒絕轉載)曾國藩的一生特別節約,恨不得一兩銀子當作十兩來用,而且吃飯也十分簡單,除了一年四季吃從湖南湘鄉老家帶去的醃菜外,就是豆腐、炒花生和白菜湯。如果有客人,才會炒一盤冷凍的豬皮或者瘦肉。在當時,由於百姓生活清貧,缺油少鹽,肥肉已經是奢侈品,價格比瘦肉貴,曾國藩幾乎不買。
  • 曾國藩:「人但有恆,事無不成」所有的成功背後都是與自我周旋
    曾國藩有個非常響亮的號「滌生」,甚至有很多人知道他後來在軍中打造了100把「滌生刀」,而由「居武」這個號改為「滌生」卻是因為戒菸。曾國藩最開始抽菸是受家庭影響,他的父親抽菸,所以並不覺得他抽菸有什麼問題。可是到了後來曾國藩去了長沙求學,抽菸就開始成了他的煩惱。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2句話,一定不要深交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就非常擅長識人之道,他在官場上一直都立於不敗之地,除了自身過硬的專業素養,還和他識人用人有很大關係。當時社會上流傳著一句話說「李鴻章會打仗,曾國藩會識人」曾國藩曾告誡過自己的後人,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些話,遇到了一定不要交往,沒好處!1、人前愛說狂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驕傲,但是這不值得炫耀!
  • 第十七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如果從「積極」的方面——應該做什麼——來看的話,仁就是孔子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之學全得諸孔子,此即己達達人、己立立人之義。必屏妃妾、減服食,而於百姓之饑寒仳離漠不關心,則堅瓠也。故克、伐、怨、欲不行,苦心潔身之士,孔子所不取。不如因己之欲,推以知人之欲;即因己之不欲,推以知人之不欲。絜矩取譬,事不難而仁已至矣。絕己之欲,而不能通天下之志,非所以為仁也。
  • 曾國藩識人術:難成大事的人,大都有這3種特徵,別傻傻不知道!
    在官場浮沉近四十年的曾國藩,深諳人性,他認為,對於朋友之間,要講究真誠,否則,當我們對對方坦誠相待時,別人卻只是攻於心計,久而久之,這樣的人註定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所以,趁早遠離,以免惹禍上身!第二、言還未完,極口稱是,未交此人。
  • 「千古完人」曾國藩: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每個人在社會上混,都在尋求一種安全感,總想把自己的事情寄托在別人身上。但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人可以給你依靠,人也會變得越來越平庸,正所謂是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晚清重臣曾國藩曾在給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 【思】曾國藩: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
    耐煩是與世界相處的第一步,任憑風水浪打,我自巋然不動。每遇大事難事,著急上火、怨天尤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形成一種緊張的氛圍,使自己變得愈加著急。越煩越亂,越亂越煩,以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心煩意亂、莽撞行事並不會使局面得到緩解,反而可能會因為倉促行動缺少思考導致局面進一步惡化,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失。
  • 後代從未出過敗家子,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家教居然是這樣?
    曾國藩一生嚴於律己,被後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家書》有言:「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 曾國藩的處世之道: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
    耐煩是與世界相處的第一步,任憑風水浪打,我自巋然不動。每遇大事難事,著急上火、怨天尤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形成一種緊張的氛圍,使自己變得愈加著急。越煩越亂,越亂越煩,以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心煩意亂、莽撞行事並不會使局面得到緩解,反而可能會因為倉促行動缺少思考導致局面進一步惡化,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失。在大事難事面前,要沉下心穩住氣,耐得住麻煩。
  • 【每日一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每日一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孔子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是孔子的名言,它出自《論語•雍也》,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一脈相承,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話解釋,就是:自己要立足,先要讓別人立足;自己要通達,先要讓別人通達。
  • 曾國藩:慎獨、主敬、求仁、習勞,人生自修之道
    今天讀《曾國藩家書》,其中一篇為《諭紀澤紀鴻·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這是曾國藩過完自己六十大壽後,回顧自己的一生,總結出的四條修身經驗,希望子侄能夠以此互勉。這四條分別是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對於我們來說,同樣具有借鑑意義。
  • 曾國藩:容易被自己情緒控制的人成不了大事,三句話教你內心平靜
    懂得控制情緒的人,大多能保持情緒的平靜和穩定,喜怒不形於色。不難發現,成功者大多如此。曾國藩絕對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一生為清朝立下無數功績,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原本搖搖欲墜的大清得以延續。
  • 「品悟曾國藩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12月14-18日心和塾企業家湖南研學正在進行中,企業家跟隨孫鍵老師與廖靜老師走進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的故居,探究曾國藩的一生,參悟這位千古第一完人的治家、教子、修身的思想與智慧,從中找尋經營企業與家庭的妙方。
  • 曾國藩一生的大智慧,都濃縮成了這5句話,句句警心,字字珠璣
    提到曾國藩,一定有的一句話,那就是千古第一完人,人人頌揚曾國藩的完美,在為人處世上更是讓人稱頌。作為大清之柱石的曾國藩,備受重視,仕途順暢,一路高升。他的成功,固然來自於謀略過人,並且不斷地完善自我。而能夠一路平步青雲,在種種危機中能夠從容脫身,化險為夷,平安度過一生,最主要的是他處世有道,從容長行,亦能翩然轉身,在官場遊刃有餘而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只有才華,不會處世,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官場上,都是萬萬不行的。而被譽為是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正是才華跟處世結合的完美的一個典範。
  •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交友要雅量,做人要氣度
    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名言警句流傳下來,其中《曾國藩家書》中更體現了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一.交友要雅量曾國藩曾說交友貴雅量,意思就是說,交朋友要交寬容大度的人。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做到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