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給曾紀澤、曾紀鴻的書信中曾談到修身養性的四大法則:
一 曰 慎 獨 則 心 安
曾國藩認為「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獨知之。」一個人心裡知道有善有惡,卻不能儘自己的力量去行善除惡,這就是自欺欺人。自欺不自欺自己心裡知道,因此一個人「慎獨」的功夫就特別重要。
「故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於心則餒』之時。」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乎,是人生第一自強,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一個人能夠做到沒有愧疚之事,面對天地便會神色泰然,心情愉快富足寬裕,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是最好的快樂藥方,也是修身養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 曰 主 敬 則 身 強
「敬」的功夫也是曾國藩特別重視的,內心要有一個「敬」字,要善於專靜守一,不為外物所誘惑、所打擾。他的「主敬」思想是接續儒家傳統而來。他說:「『敬』之一字,孔門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則千言萬語,不離此旨。」
對於「敬」的內涵,曾國藩從「敬之工夫」「敬之氣象」「敬之效驗」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已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在曾國藩看來,「敬」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使人身強」:「吾謂『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也就是說,不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對待,不敢懈怠,那麼就能夠使身體強健。
在1858年6月26日給沅甫九弟的信中,曾國藩說:「聖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徹始徹終,性功事功,俱可包括。餘平生於敬字無工夫,是以五十而無所成。」曾國藩將自己五十而無所成歸因到「敬」字功夫不足上,由此也體現出「敬」在成功中的重要性。在1858年8月22日給沅甫九弟的信裡說:「『久而敬之』四字,不特處朋友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至囑。」這裡他則把「敬」看作是處朋友的交往原則,同時也是做任何事所需始終遵守的。
三 曰 求 仁 則 人 悅
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義之一即是「仁」。曾國藩對「求仁」亦十分看重。他認為:「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者,自產不懼,發富人百物有餘,不假外求。達者,四達不悖,如貴人登高一呼,群山四應。人孰不欲己立己達,若能推以立人達人,則與物同春矣。」
孔子一派教育人,最大的莫過於教人「求仁」,而「求仁」中最要緊的,莫過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這幾句話。曾國藩對「立」與「達」的概念進行了闡釋 :立者,自立而毫不恐懼,像富人財富有餘,不需要向別人借一樣 ;達者,四通八達,沒有障礙,像有權威的人站在高處大喊一聲便群山四面回應一樣。一個人如能做到立已達人,其結果是怎樣的?那就可能和萬物爭光輝了,那麼人們就願意高高興興地、喜悅地歸附於他了。
四 曰 習 勞 則 神 欽
曾國藩特別重視勤勞的品質。首先,他認識到好逸惡勞是人之常性。他說:「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於逸而憚於苦,古今之所同也。」接著,他談到勤勞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為一身計,則必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飢己溺,一夫不獲,引為餘辜。」
曾國藩對勤勉和安逸對人生的影響進行了對比,由此說明勤勉的重要性。他說:「故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勤則博瀏覽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鬼神不歆。是以君子欲為人神所憑依,莫大於習勞也。」在他看來,君子要擔負起人神所賦予的責任,沒有比學習勞動更重要的了。
以上四則都是從修為的內容與效果兩方面展開的。「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是修煉的內容,「心安」「身強」「人悅」「神欽」是修煉的效果。這些修煉涉及到如何處理對己的關係、對人的關係、對國家社會的關係,甚至涉及對鬼神的關係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遵守好這四條修身養性的法則即可保無過而有成。
曾國藩十分重視這四條的功用。他說:「今書此四條,老年用自儆惕,以補昔歲之愆,並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條相課,每月終以此四條相稽,仍寄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也就是說,這四條不僅是他自己用來自我警惕的,而且令自己的兩個兒子相互勉勵,每天晚上以這四條作為功課,每月終了時以這四條作為考查的內容。不僅如此,還把此四條寄給各位侄兒,讓他們共同遵守,希望學有所成。由此不難看出曾國藩對此四條的看重。
這四條中所蘊含的思想,曾國藩曾數次在家書、日記裡提及,例如在給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人的信中也說道 :「家中兄弟子侄,總宜以勤敬二字為法。一家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氣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吾平生於此二字少工夫,今諄諄以訓吾昆弟子侄,務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這一段同樣反映了曾國藩的「勤敬」思想,特別是從後面所說的「刻刻遵守」「至要至要」,不難看出他對此的高度重視,以及懇切心情。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這是曾國藩一生用以儆惕的修己之道,更是他一生學問、事業成功的基礎,他對於人生修養的理論和實踐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