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修身養性有四大法則

2020-12-11 大道知行知行堂

曾國藩在給曾紀澤、曾紀鴻的書信中曾談到修身養性的四大法則:

一 曰 慎 獨 則 心 安

曾國藩認為「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獨知之。」一個人心裡知道有善有惡,卻不能儘自己的力量去行善除惡,這就是自欺欺人。自欺不自欺自己心裡知道,因此一個人「慎獨」的功夫就特別重要。

「故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於心則餒』之時。」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乎,是人生第一自強,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一個人能夠做到沒有愧疚之事,面對天地便會神色泰然,心情愉快富足寬裕,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是最好的快樂藥方,也是修身養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 曰 主 敬 則 身 強

「敬」的功夫也是曾國藩特別重視的,內心要有一個「敬」字,要善於專靜守一,不為外物所誘惑、所打擾。他的「主敬」思想是接續儒家傳統而來。他說:「『敬』之一字,孔門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則千言萬語,不離此旨。」

對於「敬」的內涵,曾國藩從「敬之工夫」「敬之氣象」「敬之效驗」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已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在曾國藩看來,「敬」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使人身強」:「吾謂『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也就是說,不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對待,不敢懈怠,那麼就能夠使身體強健。

在1858年6月26日給沅甫九弟的信中,曾國藩說:「聖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徹始徹終,性功事功,俱可包括。餘平生於敬字無工夫,是以五十而無所成。」曾國藩將自己五十而無所成歸因到「敬」字功夫不足上,由此也體現出「敬」在成功中的重要性。在1858年8月22日給沅甫九弟的信裡說:「『久而敬之』四字,不特處朋友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至囑。」這裡他則把「敬」看作是處朋友的交往原則,同時也是做任何事所需始終遵守的。

三 曰 求 仁 則 人 悅

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義之一即是「仁」。曾國藩對「求仁」亦十分看重。他認為:「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者,自產不懼,發富人百物有餘,不假外求。達者,四達不悖,如貴人登高一呼,群山四應。人孰不欲己立己達,若能推以立人達人,則與物同春矣。」

孔子一派教育人,最大的莫過於教人「求仁」,而「求仁」中最要緊的,莫過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這幾句話。曾國藩對「立」與「達」的概念進行了闡釋 :立者,自立而毫不恐懼,像富人財富有餘,不需要向別人借一樣 ;達者,四通八達,沒有障礙,像有權威的人站在高處大喊一聲便群山四面回應一樣。一個人如能做到立已達人,其結果是怎樣的?那就可能和萬物爭光輝了,那麼人們就願意高高興興地、喜悅地歸附於他了。

四 曰 習 勞 則 神 欽

曾國藩特別重視勤勞的品質。首先,他認識到好逸惡勞是人之常性。他說:「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於逸而憚於苦,古今之所同也。」接著,他談到勤勞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為一身計,則必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飢己溺,一夫不獲,引為餘辜。」

曾國藩對勤勉和安逸對人生的影響進行了對比,由此說明勤勉的重要性。他說:「故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勤則博瀏覽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鬼神不歆。是以君子欲為人神所憑依,莫大於習勞也。」在他看來,君子要擔負起人神所賦予的責任,沒有比學習勞動更重要的了。

以上四則都是從修為的內容與效果兩方面展開的。「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是修煉的內容,「心安」「身強」「人悅」「神欽」是修煉的效果。這些修煉涉及到如何處理對己的關係、對人的關係、對國家社會的關係,甚至涉及對鬼神的關係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遵守好這四條修身養性的法則即可保無過而有成。

曾國藩十分重視這四條的功用。他說:「今書此四條,老年用自儆惕,以補昔歲之愆,並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條相課,每月終以此四條相稽,仍寄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也就是說,這四條不僅是他自己用來自我警惕的,而且令自己的兩個兒子相互勉勵,每天晚上以這四條作為功課,每月終了時以這四條作為考查的內容。不僅如此,還把此四條寄給各位侄兒,讓他們共同遵守,希望學有所成。由此不難看出曾國藩對此四條的看重。

這四條中所蘊含的思想,曾國藩曾數次在家書、日記裡提及,例如在給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人的信中也說道 :「家中兄弟子侄,總宜以勤敬二字為法。一家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氣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吾平生於此二字少工夫,今諄諄以訓吾昆弟子侄,務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這一段同樣反映了曾國藩的「勤敬」思想,特別是從後面所說的「刻刻遵守」「至要至要」,不難看出他對此的高度重視,以及懇切心情。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這是曾國藩一生用以儆惕的修己之道,更是他一生學問、事業成功的基礎,他對於人生修養的理論和實踐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人生每一個階段,必然有不同的感悟,這3句話暗藏玄機
    28歲那年,經過3次落榜錘鍊,曾國藩終於考中了進士,在封建官場裡不算晚,但也絕不算早,至少他自己是這樣認為的,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留京任職,從此開始了一生的宦海生涯,一呆就是10年,這10年對於曾國藩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10年的積累,才促成了日後的功勳卓著譽滿天下。
  •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說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肯定都不會忘記那段歷史。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灰暗的時代——晚清。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立下赫赫戰功的曾國藩,他對這件事又是怎麼看呢?曾國藩的反應,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關於當時曾國藩的反應,《曾國藩傳》是這樣描寫的。"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傷毀我宗廟社稷,目下在上海、寧波等處助我攻剿髮匪,二者皆有德於我。
  • 吃蝙蝠其實是不敬畏自然,曾國藩修身法則中早對「敬」有所解釋
    小編最近整理了由梁冬老師和慄強老師解讀的《國學堂》曾國藩系列的節目,發現曾國藩先生的故事和修身法則對我們身處疫情環境中的心理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接下來小編和大家繼續分享曾先生的修身法則對我們的現實啟示。
  • 《曾國藩傳》:從笨人到聖人,曾國藩將這一個字,做到了極致
    160年前的曾國藩,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作為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放在今天來說,絕對是草根逆襲的成功典範。1關於曾國藩小時候,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晚上,曾國藩在家中苦讀。有一篇文章讀反覆讀了很多遍也沒沒背下來。門外的小偷急壞了,跳進屋子生氣地說:「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 說罷,小偷流暢地背完一遍,就揚長而去。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誰才是慈禧太后真正的心腹?曾國藩差點被殺
    西方列強頻頻來襲,用大炮轟開清王朝的「大門」後,逼迫清王朝不斷地籤訂喪權辱國條約;清王朝統治者自然將賠款轉移給了百姓,實在無法忍受之後,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先後有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陝甘寧回民起義等等;而就在這時,赫赫有名的中興四大名臣出現了。
  • 晚晴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
    而湊巧的是曾國藩患有類似「牛皮癬」一類的皮膚病,(有一說「火蟒蘚」),渾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鱗片一樣的癬,所以曾國藩也相信了巨蟒轉世這一夢語。曾國藩還有一個奇怪的愛好——愛吃雞,卻又最怕雞毛。當時緊急公文,在信封口處往往要粘上雞毛,俗稱雞毛信、雞毛令箭。每當曾國藩看到這種信,總是毛骨悚然,如見蛇蠍,必須要別人幫他取掉雞毛,他才敢拆讀。
  • 曾國藩讀書方法論,未必學得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走讀生日記,ID:zouduab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讀《曾國藩傳》,看到三十而立的曾國藩,給自己立下了『學做聖人』的終生大志。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10. 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11. 作字。飯後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 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 費盡心思做聖人的王陽明沒料到,曾國藩300年後靠寫日記,實現了
    希望老百姓有一個溫飽的生活,能夠實現精忠報國的理想。但是,生不逢時,世事難料,王陽明一生為官幾經波折,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但王陽明沒有想到,在他死後300多年,有一位非他心學門徒的年輕學子,在踐行他的理想,走上和他相同的拼搏之路,並擁有和他相似的人生經歷。
  • 曾國藩:脾氣越大,福氣越差
    曾國藩的前半生,是這句話的最佳註腳。鹹豐皇帝即位後,對曾國藩讚賞有加,曾國藩趁機痛斥當時的官僚體制。性子剛烈、言辭激進,令曾國藩得罪了琦善等大臣,人際關係出現重大問題。不但如此,曾國藩見鹹豐對他的主張愛理不理,竟然直言批評皇帝。
  • 曾國藩:「人但有恆,事無不成」所有的成功背後都是與自我周旋
    曾國藩有個非常響亮的號「滌生」,甚至有很多人知道他後來在軍中打造了100把「滌生刀」,而由「居武」這個號改為「滌生」卻是因為戒菸。曾國藩最開始抽菸是受家庭影響,他的父親抽菸,所以並不覺得他抽菸有什麼問題。可是到了後來曾國藩去了長沙求學,抽菸就開始成了他的煩惱。
  • 曾國藩是個怎樣的人物?堅持寫了十八年日記
    曾國藩有寫日記的習慣,斷斷續續大約寫了18年。尤其後期從鹹豐八年(1858)開始直到病逝,十四年間,日記無一天間斷。曾國藩為什麼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近百年來有無數的人傾心於解讀曾國藩人生成功的密碼,甚至成為一門方興未艾的「曾學」。
  • 晏殊和曾國藩的大智慧:藏巧於拙,用晦於明
    有著相同大智慧的人,還有曾國藩。但與晏殊不同的是,曾國藩沒有他的天生聰敏,曾國藩年少愚笨,秀才六考不中,23歲才以倒數的成績考取秀才。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曾國藩晚上背書,房梁上有個賊。賊聽他翻來覆去一直背不過,氣得從房梁上跑下來,背誦一遍跑了。
  • 曾國藩獨創識人術:有無主見,看腳跟,快看看自己的腳跟長啥樣?
    網上有一段關於曾國藩刻苦背書的一個小故事,使得曾國藩即使在現代也至少是個網紅了,一個用了七年之久才考取了秀才的網紅曾國藩。一晚有個小偷藏在曾國藩的房梁上,正準備趁他睡覺之後進行盜竊,誰知曾國藩光是背了一篇文章就背到下半夜,小偷看著如此要強,笨得感人的曾國藩,忍不住跳下房梁,對曾國藩說我聽的都會背了,無奈地離去了。
  • 曾國藩留給後世的處世秘籍,40歲以後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曾國藩被譽為「天下第一完人」、「半個聖人」。 後人之所以這麼評價他,不光是他在晚清政壇上有豐功偉績,還在於他本人有高尚的品格修養。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曾國藩,汲取先人的智慧。 【國學生活】為大家錄出了視頻,把曾國藩的處世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你。 學成後你讀懂的不僅僅是曾國藩,而是修身養性、持家教子、為人處世上的大智慧。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3種話,希望你一句都沒說過
    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曾說:品《曾國藩》,看到了最複雜的人心。晚清時期出現了四大名臣,分別是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還有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俗話說,官場如戰場,是福是禍就是一瞬間的事,曾國藩憑藉著自己的說話方式,在官場順利得如履平地。「說話不可任口,行事不可任心」,是曾國藩的處世準則,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他們張口閉口都是這3種話,切忌深交!
  •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與左宗棠有截然不同的反應,誰愛國一目了然
    清末四大名臣中,曾國藩和左宗棠聲望最高,都達到了古代文人所謂「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遺憾的是,清朝衰亡之時就「閉關」了,甚至連他們自己也無法再回到人間。有時候,做了多少功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國之心。誰是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愛國?
  • 《曾國藩家書》:早起是健康的妙方,飯後千步走是養生的第一秘訣
    曾國藩十分注重養生,他在給弟弟和兒子的多封家書中,都提到養生的一些要訣。包括早起、運動、修身養性等等。這可能與他一身的經歷有關,也與他長期被廯疾的病痛折磨有很大的關係。曾國藩一生比較自律。他堅持早起,堅持日課,堅持運動,堅持靜坐,堅持修身養性,才使得他能夠在不斷奔波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得他能夠在數十年的宦海沉浮中成就了偉業。而這些也給了我們後人許多啟示和思考。01早起是健康的良方曾國藩十分注重早起,並把早起作為人生的一個信條和習慣。
  • 有知人之明的曾國藩,為何選中的女婿大都不成器?
    曾國藩,湖南人,曾經率領他創建的湘軍大敗太平軍,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去世後,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當時蔣介石和毛澤東對於曾國藩尤為推崇。曾國藩畫像而曾國藩本人有知人之明的本領,他曾寫過一本書叫做《冰鑑》,這本書就系統論述了識人相人的方法,總結概括為八個字:「廣收、慎用、勤教、嚴繩」。當時發生過一件事,就可以見識到曾國藩識人之術!
  • 曾國藩:「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2句話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覺得獲得了一點成就,就變得飄飄然,信口開河,高調炫耀自己人有高處也有低處,得意時也別到處誇談,失意時也別喪氣。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位極人臣,官場經驗幾十年的,看了太多的官場爭鬥、爾虞我詐,也見過一些很聰明的人,能力很強,但是因為他們不通人情世故,不會說話,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 曾國藩:心機重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別傻傻不知道
    所以,看清一個人是非常有必要的。曾國藩年輕時經常因為不懂人心而得罪人,後來經過「重重磨難」才練就一身識人的本領,他告誡自己的後人:身上有這3個特徵的人,心計都是比較重的人,遇到了要小心。說話模稜兩可,從不推心置腹《周易》裡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