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從笨人到聖人,曾國藩將這一個字,做到了極致

2020-12-17 淡淡翠

文丨淡淡翠

「你真是太笨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從小到大,不管是學習也好,初入職場也好,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質疑和打擊。

那麼,一個人成功與否,真的只是取決於他智商的高低、學習的快慢嗎?

160年前的曾國藩,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作為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放在今天來說,絕對是草根逆襲的成功典範。

他沒有聰明的天分、顯赫家世背景,卻一次次鍥而不捨科考,直到走上仕途,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他勤儉自持、極其自律,一直把當「聖人」作為心中的志向,最終名揚天下;

他的曾氏家族兩百年間,人才輩出;他留下來的《曾國藩家訓》,直到今天,依然給很多人以啟發和收穫。

而他的那句「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更是鼓舞了多少心存夢想的有志青年。

曾國藩究竟為什麼這麼牛?

從他的人生經歷裡,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

1

關於曾國藩小時候,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晚上,曾國藩在家中苦讀。有一篇文章讀反覆讀了很多遍也沒沒背下來。門外的小偷急壞了,跳進屋子生氣地說:「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 說罷,小偷流暢地背完一遍,就揚長而去。

這個故事雖然是民間傳說,無法辯證真偽,但是由此可見,曾國藩小時候的「笨拙」,那是在十裡八鄉出了名的。

為什麼曾國藩學習這麼慢,還一直在堅持呢?這與他爺爺曾玉屏的教育,有著極大關係。

曾玉屏年輕時候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但是到了35歲那年,突然發憤圖強,日夜苦幹,終於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

而從自己的經歷裡,曾玉屏深深體會到:很多事,只要堅持到底,就一定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曾玉屏開始把希望寄托在子孫身上,像中了邪一樣,發誓要讓子孫走讀書科舉的道路。

於是,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在同齡孩子還只知道玩泥巴時,8歲的曾國藩就在父親的教導下讀完了五經,九歲開始學習八股文,十四歲,就跟父親一起開始了科考。

父親曾麟書先後考了十幾次,才在43歲那年考中,成了老曾家五六百年來的第一個秀才。

而曾國藩則直到22歲那年才考中秀才,之後又如開了掛一般,先後考中舉人、進士,又在「朝考」中,考得一等第三名,被授翰林院庶吉士。

和17歲就中秀才的李鴻章,還有一考即中的胡林翼相比,曾國藩可謂是「笨拙」至極。

就連曾國藩後來也這樣評價自己:「餘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

但是曾國藩卻憑藉一股不服輸的恆心,最終在科舉這條路上笑到了最後。

後來,他更是在給家人的書信中,反覆強調「恆」的重要:

「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2

現實生活中,多少人達到目標後,就慢慢開始自滿、懈怠。

但是當了京官後的曾國藩,也將這種有恆精神繼續延續了下去。

在自己的家鄉,考上秀才後的曾國藩早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所以曾國藩身上難免也滋養了一些傲氣。

可到了京城後他才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才意識到自己和真正學者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多年來,他為了考試,除了應試類書籍,其他的書幾乎一本也沒讀過,更別提什麼「飽讀詩書」。

而他在日常生活中,他也發現自己身上還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浮躁。

別說讀書了,剛到京城的一個月裡,他除了串門聊天、和朋友們一起去刑場看殺人,幾乎什么正事也沒幹。

曾國藩痛定思痛,給自己定下了「修身養性做聖人」的終身志向,他給自己制定了閱讀、戒菸、每日早起等計劃,還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每天寫日記。

所謂的日記,並不像咱們平時所寫的那種,記錄事件,乃至發洩情緒。

曾國藩的日記是記下自己每天做過的事情,甚至包括自己當時的心理活動,以此去反思不足,督促自己不斷自我完善。

由此,曾國藩才真正開始了內在的升華。

堅持一時容易,堅持一世很難,在命運的波折起伏中,曾國藩也有短暫迷茫的時候。比如在他47歲那年的「解兵權」事件。

剛開始那段時間,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曾國藩受不了這種打擊,舉止大變,在家中動不動就找茬跟家人吵架。

後來,他冷靜下來後,開始閉關讀老莊,反思自己性格太衝太直率的一面,真正悟懂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道理。

而堅持寫日記自我反思的做法,也成了他畢生都在堅持的事情。直到去世前三天,還在日記中批評自己:

「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

3

其實,關於如何評價曾國藩,一直都是爭論不休、褒貶不一。

有人說他「立功、立德、立言」,是「半個聖人」;有人說他殘酷冷血,就是個「賣國賊」。

但不可否認的是,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極大的一個人物。

他培養了大量人才,發展「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出國……對晚清局勢貢獻了不可小覷的力量。

所以本書的作者,知名歷史學家張宏傑給予他這樣的評價:

「曾國藩做官非常成功,他善於進退,一生出將入相,沒有大的跌挫,在傳統官場上像他這樣成功的並不多見。

「曾國藩用一生捍衛、守護了自己珍視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補天填海的路上。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達到的高度,同時,也證明了一個人意志力的局限。他無望的努力在人類精神徵途上,樹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肅然起敬的豐碑。」

而拋開曾國藩的政治建樹不談,他「以拙勝巧」,凡事堅持到底、勤儉自律的品行,不正是他成功的秘訣嗎?

就像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本文系作者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作者簡介:淡淡翠,山野草木,煮字為茶。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真聖人還是偽君子?當晚罵自己獸類,隔天卻如此對待少女
    中國歷代儒生上億,大清國奴才也不計其數,但真能做到「內聖外王」四字,既克己復禮得宛如聖賢模樣,還能上馬殺敵安邦定國的,舍王陽明前輩外,大概只有他「曾剃頭」當之無愧了。用時髦話講,曾老師是成功學的頂級IP,如今的陳安之杜子建之流,要被襯託的白鼻子丑角似的。
  • 笨人曾國藩脫胎換骨,離不開三個特殊愛好,女色都戒掉了
    這實際上是一個很讓人悲傷的想法,人,不論在什麼年齡,個人愛好都不能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曾國藩一直堅持的3個個人愛好。看一看,你是否也和他一樣呢?下棋接近五十多歲時,曾國藩愛上了下圍棋。同治五年,曾國藩受命剿捻,戰績並不是很樂觀。大家看他的日記就可以看出來,他的日記裡就寫了好數次戰爭失敗的經歷,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對中國圍棋的興趣卻愈來愈濃。
  • 堅持寫日記300天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曾國藩能成為聖人
    2020年已經剩最後的45天了,感覺自己這一年成長很多,尤其是自省能力強了很多。而這點成長和變化,和我在這一年養成的一個習慣有關係,那就是——寫日記。為了成為聖人,曾國藩堅持寫日記32年不間斷今年過年在家的時候,我看了一本《曾國藩傳》。
  • 為什麼說諸葛亮是大聖人,曾國藩只是半個聖人?看看兩人的臨終書
    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句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人在彌留之際所說的話,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善字所能概括的。有人說,除了善,應該還有真;有人說,應該還有一生的感受和體會。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有這麼兩份臨終書,都為《誡子書》,一份出自諸葛亮之手,一份出自曾國藩之手。從這兩份《誡子書》入手,便可窺見兩位歷史人物的人生格局。不得不說,諸葛亮的人生格局,確實非曾國藩所能有。怪不得歷史上關於三個半聖人的說法,諸葛亮居於聖人地位,而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不過,曾國藩這半個聖人,如今看來,也很了不起了。
  • 老實人,借鑑曾國藩的3個「笨辦法」,也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曾國藩堅信,一個人只要能夠勤奮努力,最終一定有所成,正如它的一句名言所講:「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 曾國藩是個老實人,更是一個笨人,他知道「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笨人如果不勤奮努力,就一點成功的機會都沒有了。
  • 曾國藩留給後世的處世秘籍,40歲以後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1 背書慢到連小偷都嘲笑,勵志哥曾國藩說: 不日進,就日退 曾國藩不是聖人,甚至也不是凡人,他是個笨人。 一日,有個盜賊碰巧撞見曾國藩在背書,只能先躲到房梁上藏著,可沒想到大半夜過去了,曾國藩仍是背得磕磕絆絆。 盜賊在床底下聽得焦慮萬分,實在忍無可忍,衝出來對曾國藩恨鐵不成鋼地說: 「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
  • 曾國藩處世哲學:為了成為聖人,曾國藩連好色的毛病都能改掉
    可以說一個有所作為的人,一定是經過很多鍛鍊以及自我修煉,才最終領悟到生活的真諦,從而收穫屬於自己最真實的幸福與成功。要說能夠一路真正做到這樣的人,我想晚清時期的曾國藩絕對是值得我們研究學習的。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尤其是初入北京成為京官,意氣風發的那些時間,曾國藩表現出了作為一個凡人的欲望,那就是好色。曾國藩好色到什麼程度呢?他的好色特別有意思,每天為了能夠滿足自己的欲望,曾國藩喜歡和幾個好友一起到街上去看美女。
  • 當你覺得撐不下去時,看看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頓時充滿幹勁
    曾國藩我們都知道,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從一介布衣奮鬥到二品大員,再由一個文官逆襲為湘軍統帥,臨危受命,奮鬥十幾年,直至最後徹底消滅太平軍;在缺少「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的情況下,他努力進取,積極創造條件,轉敗為勝,終於笑到了最後。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戰無不勝
    俗話說,成大事者皆有信仰,曹德旺也是如此,他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一直崇拜著一位古人,這位古人就是晚清時期的曾國藩,在曾國藩作這「半個聖人」的影響下,他這一生戰無不勝,順風順水。實際上中國無數的企業家,如馬雲、李嘉誠都很信奉曾國藩的學說。
  • 讀書筆記|《曾國藩傳》:勇於改變,讓生活變得不一樣①
    寫在前面的話:張宏傑的《曾國藩傳》這本書我大概反反覆覆讀了有5、6遍,從最初的當故事來讀,到後來隨著認知的不斷加深,開始讀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次我也嘗試採用魚哥的關鍵詞法來總結這本書,雖說與大咖相比還差得很遠,但也確實嘗到了甜頭。
  • 曾國藩:一個人能否深交,關鍵看這4點
    曾國藩被稱為「天下至笨人」,卻為世人所敬重。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從來沒有做過官,也沒有權利,但是在他的家鄉擁有絕對的威望。鄰裡之間發生糾紛,人們都來找曾玉屏調解,他說話從來「丁是丁,卯是卯」,處事公正,鄉鄰都心服口服。那麼曾國藩的祖父是如何做到如此有威望呢?曾國藩說,祖父做事一向端莊厚重,平時的行為舉止,都讓人覺得可靠,值得倚重。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在我辦公室掛了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成功之後,很多人問他是如何將企業經營得這麼好?曹德旺說:「我一生最崇敬曾國藩,他一生精忠報國,為民著想。我在忙時也要讀曾國藩的書,我將他這12字箴言掛在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曾國藩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他的為人思想影響了無數後人。他曾說「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曾國藩從小就天資愚鈍,領悟能力較差,他不是一個聰明人,為了做到「聰明」,他常常勤能補拙,戰勝懶惰。
  • 王陽明憑什麼能力壓曾國藩,被譽為明朝一哥,成為千年第一聖人?
    王陽明憑什麼能力壓曾國藩,他被譽為明朝一哥,成為千年第一聖人試問誰才能算得上是明朝第一人?是以一當十的猛將常遇春,還是像于謙這樣忠肝義膽,力挽狂瀾的能臣。還有就是能夠革新除舊,鐵腕錚錚的張居正。其實能夠將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於一身的聖人只有王陽明一人而已。他的為人處世之道,就是4個字:知行合一。這四個字讓各大名人和企業家奉為圭臬,其中就有馬雲。
  • 中國特色的生存哲學——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就分為三部分進行描寫的,正面,就是看我們曾國藩如何從一個憤青轉變成了一個老奸巨猾的權謀家。在這一部分,寫了曾國藩一生的5次奇恥大辱,寫下了湘軍的必勝之道,笨人做笨事,他如何用人?如何穩中求勝?以及曾國藩的一生都被疾病纏身。在這一小部分我們會看到曾國藩的韌性與堅忍。這部分還有他,破繭成蝶,脫胎換骨的整個過程。當然。還有大家非常感興趣想要了解的曾國藩的的私生活。
  • 費盡心思做聖人的王陽明沒料到,曾國藩300年後靠寫日記,實現了
    他答:我要做聖人!王陽明一生的理想和抱負就是做聖人,為萬世開太平。希望老百姓有一個溫飽的生活,能夠實現精忠報國的理想。曾國藩欣然應諾,表示一定謹記,但後來的事情表明,曾國藩並沒有將祖父的話放在心上。初入京城,曾國藩心中飄飄然,十多年寒窗苦讀的夢想終於實現,接下來的前途將一片光明。
  • 曾國藩: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人才」二字,人在才前,倘若輕視人品的自我修養與塑造,哪怕才高八鬥,也絕對成不了才。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學歷,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礎。一個人人品好又有能力,一定能獲得成功;如果一個人雖有能力,但人品不好,那他的能力可能就會變成毀掉他人生的利劍,如今社會上不乏高智商犯罪。
  • 白巖松:曾抑鬱5年,多次想要「自殺」,卻被曾國藩這7個字點醒
    」曾國藩7個字點醒白巖松在抑鬱症最嚴重的哪段時間,白巖松在讀有關曾國藩的書時,一下被曾國藩所言的七個字所震撼:花未開全月未圓。花一旦全開,就離零落成泥碾作塵不遠了;月亮一旦全圓,就會慢慢變成殘月。這是在告誡眾人,有遺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完美人生。生活本身並不重要,面對人生的態度才是關鍵,樂觀的人一定比悲觀的人走得更長遠。曾國藩的這句話讓白巖松放下許多,也終於戰勝了抑鬱症。
  • 曾國藩讀書方法論,未必學得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走讀生日記,ID:zouduab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讀《曾國藩傳》,看到三十而立的曾國藩,給自己立下了『學做聖人』的終生大志。作字。飯後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 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這12點,基本上都是圍繞修身養性讀書學習而來。
  • 笨人曾國藩能脫胎換骨,離不開這三個興趣愛好,連女色都戒掉了
    曾國藩儘管在職場很忙碌,還要照顧家庭,但是他依然活出了詩和遠方,活出了自己,正是因為他有了這些興趣愛好,才淨化了他的生活環境和精神世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曾國藩的三個興趣愛好吧!曾國藩常常會告誡子孫要多讀書,曾國藩自己不僅是勤於讀書,而且是深得讀書的要領,還總結了很多讀書的方法。在讀書的過程中,曾國藩就會一直做讀書筆記,無論什麼書只要是到了他的手裡都可以迅速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俗話說:「字如其人」,字就是一個人的臉面。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箴言,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左右逢源
    常言道「自古成大事者皆有信仰」,曹德旺也並不例外,他曾公開表示,自己最敬佩的人,就是——曾國藩。曹德旺一生堅信曾國藩!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被稱作「半個聖人」的一個人,一手道德文章率先垂範後人,一生經世致用福澤連綿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