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水雷,造價低廉,發揮出的作用卻很大。有文章說,二戰中美軍水雷給日軍造成的殺傷僅次於原子彈。
這一點,我無從可考。不過水雷的殺傷力和戰略作用巨大,這個毋庸置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一共布置了30多萬枚的水雷,擊沉水面艦艇、潛艇、商船合計上百萬噸。
早期的機械水雷
為了清除這些水雷,最多的時候各式掃雷艦(含改裝)達到了3000艘。最早的專門掃雷艇出現在1910年後的俄國,日俄戰爭中還未出現。
早期的掃雷方式,大體是用軍艦拖著帶剪刀的鋼索去割斷錨雷上的雷索。然後水雷就會浮到水面上(因為水雷上半部分是空的),然後派人搭小艇去拆掉引信就可以讓水雷失效。
這種掃雷方式,效果極差。日俄戰爭爆發後,馬卡洛夫出任了俄軍太平洋艦隊的司令。他同時也是一名水雷戰專家、科學家、極地探險家。
馬卡洛夫紀念郵票
馬卡洛夫曾經在研究艦船不沉性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所以被俄海軍界譽為「船泊不沉性理論的奠基人」。
在日俄戰爭爆發初期,面對日本海軍的突然襲擊,俄軍原指揮官狂妄輕敵、指揮失誤,所以俄軍艦遭到重創、局面被動。
馬卡洛夫接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後,急於出擊扭轉戰局。結果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利用對方這一急躁求勝的心理,提前一晚在旅順港外布置了大量水雷。
當天馬卡洛夫的艦船在外沒有返航,次日追擊日艦時,碰到日軍主力艦隊急於撤回旅順港。返航途中,他所乘艦船觸發水雷,引起爆炸沉入海中,觸雷身亡。
日俄戰爭示意圖
而在日俄戰爭中,一共有11艘日本軍艦,5艘俄國軍艦被水雷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