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流動地質博物館」為大山裡的孩子送上「科普大餐」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學生體驗VR虛擬實境。 馬傑 攝

中新網寧夏西吉10月15日電 (楊迪 馬傑)礦物巖石小課堂、地學科普專題講座、VR虛擬實境體驗……10月15日,一所特殊的「流動地質博物館」走進寧夏固原市西吉縣新營鄉新營中學,為那裡的孩子們送上一場「科普大餐」。

寧夏地質博物館為學校捐贈愛心物資。 馬傑 攝

當天,寧夏「流動地質博物館」科普進校園暨公益捐助啟動儀式在西吉縣新營鄉新營中學舉行。礦物巖石小課堂,出發吧、地球少年研學教育活動,VR虛擬實境體驗等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今天看到了許多只是以前只在課本、電視上見過的礦物,我非常開心。」新營中學初三2班學生?周榮榮說:「感謝地質博物館的叔叔阿姨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活動。」

為充分發揮文化扶貧的精神引領作用,中國地質博物館與寧夏地質博物館共同聯合開展了本次「流動地質博物館」系列專題科普宣傳周活動。活動為期17天,將來到固原市西吉縣偏遠地區的多所中小學,開展專題科普及愛心捐助等活動。

學生參與礦物巖石小課堂。 馬傑 攝

據了解,「流動地質博物館」是寧夏地質博物館於2015年打造的公益科普品牌項目,目前已連續舉辦6年,活動覆蓋銀川市、固原市、石嘴山市、吳忠市的15個市縣區,將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帶入貧困地區,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我們會繼續在相對偏遠的地區開展『流動地質博物館』科普進校園活動。」寧夏地質博物館館長毛有明說。(完)

相關焦點

  • 山西地質博物館:穿越浩瀚發現山西大美
    見證太古新生諸代,凡歷動物靈長進化,萃取巖英,上下求索,卒有地質編年探究之學也。我三晉者,山河表裡,人文錦繡,含哺中華,典範百代,固亦所來有自矣……為彰往古來今之脈絡,昭國土保護之重責,遂創建地質博物館……」在山西地質博物館外面廣場上聳立的門石上,鐫刻著這樣一篇「地質賦」,它是山西地質歷史的完整寫照,也折射出山西地質博物館的建立初衷。
  • 「紅背包行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科普課堂走進湖南省地質博物館
    ……今天下午,由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發起的2020年「紅背包行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課堂「大手牽小手」,走進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紅背包大學生志願者、長沙市中小學生代表通過參觀體驗泥石流、滑坡場景,地質小實驗、避災小遊戲等形式,學習了解地質災害知識,掌握應急逃生技能。
  •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大山裡的築夢人(10:16) 本片為澎湃新聞·湃客眼光欄目首發紀實影像作品。
  • 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即將亮相貴州省地質博物館
    而「花朵」上清晰的鱗片狀結構,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動物特徵,這就是即將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序廳展出的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金山地質博物館簡介▷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為金山地質博物館題詞!▷熱烈祝賀劉金山教授榮獲「廣州市科普傑出人物」獎!▷金山地質博物館創立20周年紀念暨科技科普創新學術討論會在廣州召開!
  • 寧夏:百人同織愛心圍巾 為山區孩子送去「針」心「針」意
    12月9日,由新消息報社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主辦的「針心針意」公益活動迎來針織百人團——寧夏地質博物館志願服務隊和寧夏小微企業合作發展促進會同時發力,參與活動的志願者超過100人。寧夏小微企業合作發展促進會的女會員在織愛心圍巾。
  • 你為湘西地質公園代言,我送國內頂級景區門票!
    你為湘西地質公園代言我送國內頂級景區門票今年4月22日湘西地質公園聯合其他11家地質公園舉辦「友好姊妹公園互展互動」活動活動參與者可拿抖音點讚憑證於4月22日17:00前到湘西地質公園博物館(永順芙蓉鎮)活動現場兌獎。(2)定點兌換。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來科普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8月26日,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舉行巨型石膏晶洞揭幕儀式,又一鎮館之寶、一塊重達36噸的巨型石膏晶簇晶洞標本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正式與廣大觀眾見面。地質標本是地球46億年歷史演變的見證,是人類揭示地球奧秘、解釋自然規律的重要物證,也是地質博物館的根和血脈。
  • 【館窺天下】第38期 北京自然博物館:「線上科普」傳遞抗疫力量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北京自然博物館積極戰「疫」,於1月24日(大年三十)緊急採取了暫時閉館的措施,並通過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官方平臺,以「線上科普」的方式,開展特色主題活動,用科學傳播力量。  北京自然博物館推出為期6天的「自然館春節線上課堂」(圖1),主要涉及「春聯解讀與動物分類學」「鼠科動物知識」「古哺乳動物知識」「現生植物與地質礦物」「昆蟲知識與繪畫」「英文歌曲與欣賞」等內容。前兩期,以原創春聯「運似門齒長長長長長長長,福如子孫長長長長長長長」為引,在給觀眾「拜年」的同時,還將鼠科動物最重要的體態特徵和繁殖特性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形式呈現出來,並對此進行了科學解讀。
  • 長沙博物館邀您參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普知識有獎競答活動」
    未知總是容易帶來恐懼,這個時候就需要來一場有獎知識競答充實自己,為打贏這場防疫戰加足底氣!2月17日,科普聯動共克時艱,助力戰「疫」誓竟全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普知識有獎競答線上有獎競答活動正式上線!
  • 省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 首次被發現有隱藏牙齒結構
    省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 首次被發現有隱藏牙齒結構 2020-05-27 10:12:29   來源:合肥晚報
  • 省地質博物館「家鄉的樣子」展評會給你答案
    近日,活動主辦方負責人之一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館長、湖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黃遠峰接受紅網時刻新聞記者採訪時給出了答案。承擔著自然資源科普職能的湖南省地質博物館,近年來通過組織和策劃群眾喜聞樂見的展陳和科普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市民的關注。圖為孩子們在館內參加科普活動。
  • ——中國地質博物館系列手繪封
    在火紅的七月,我們迎來新的「主角」——中國地質博物館手繪封。我每年都去幾回地質博物館,對那裡很熟悉、也很有感情。     地質博物館成立於1916年,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公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00多年間,地質博物館幾經風雨,從民國走進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看它的硬體設施地質博物館
    大學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體現,承擔著重要的文化職能,校內博物館就是其中一項。僅僅位於北京的各大高校內,就有龐大數量的校園博物館,而提博物館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地質博物館。北地坐落於名校薈萃的海澱區學院路,這所享譽海內外的現代化學府,前身由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發展而來。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為市第一中學授牌並做科普講座
    文|楊洪偉 圖|薛一博 12月8日下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吉林招生組組長、數理學院廉海榮教授,數理學院高級實驗師、物理實驗中心副主任、地學研學導師、國家首批創新創業導師董愛國教授,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輔導員張愛平老師一行3人來到市第一中學,開展優質生源基地授牌活動,並做客「致遠講堂」,開展科普講座
  • 九萬大山南麓,群山環繞的城市景觀—廣西羅城國家地質公園記行
    2019 年10 月10 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消息稱,中國正式命名5 處國家地質公園,其中一處為廣西羅城國家地質公園。早在之前,外界對於羅城的印象多數停留在野生毛葡萄酒的澀味與回甘中,以及清康熙皇帝諡封的「天下第一廉吏」羅城知縣于成龍的故事裡。
  • 科普行回顧|舌尖上的科普——探訪中國香腸博物館
    10月25日下午,15組親子家庭來到中國香腸博物館,參加了本次的「科普行」活動,本次活動主題是「舌尖上的科普」。是現在世界上唯一的公益性、科普性介紹香腸產品的博物館。走進香腸博物館,引入眼帘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香腸。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海軍士官學校官兵在安徽省金寨縣這片紅色土地上開展教育扶貧,用知識的力量幫助群眾「拔窮根」——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本報記者 歐 燦 陳國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陳 列 【新聞回放】2016年
  • 這款天然水瓶上,印著24首詩歌,全部來自大山裡的孩子
    其實,這只是大山裡的孩子們的一首作品,因為還有更多大山裡的孩子,他們寫下了許多詩歌。只是因為他們身在大山裡的關係,所以我們平時見不到這些充滿靈性的詩歌。那麼,這首《種子》又是如何被山外的人們知道的呢?原來,它被印到了一款天然水的瓶子上,所以我們才能在山的外面看到它。
  • 帶上這份超全攻略即刻出發來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浪
    國慶長假正值金秋時節,是適合出去旅行的時期,不如趁這次國慶長假,走進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在地質科普遊中,領略湘西別樣的風土人情!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地質科普遊 行程遊線 芙蓉鎮→湘西地質公園博物館→酉水畫廊→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坐龍峽→古丈階「金釘子」→洛塔→矮寨奇觀旅遊區→十八洞→呂洞山→天星山 行程亮點
  • 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戰略合作
    內容提要:記者從國家海洋博物館獲悉,昨天,該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在國家海洋博物館揭牌。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國家海洋博物館獲悉,昨天,該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在國家海洋博物館揭牌。國家海洋博物館2019年11月面向全國徵集館校共建合作學校以來,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一直保持著良好溝通合作,今9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為首批共建合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