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偶得:蠲飲六神湯

2021-02-22 拾玖齋醫話

【出處】《女科輯要》

【組成】石菖蒲、膽星、旋覆花、茯苓、橘紅、半夏曲

【主治】產後痰迷神昏,譫語如狂,惡露仍通,甚至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角弓反張,或口噤不語,胸脘痞悶,痰鳴氣逆,發熱,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證析】可見於素體肥胖,痰溼較重者。產後痰隨氣逆,從三焦上蒙清竅,蔽其神明,以致神志不清,譫語如狂。產後亦有瘀血攻心而呈發狂昏厥,此證「惡露仍通」,說明並非瘀血攻心,而是痰濁上蒙,是以臨證詳察惡露通與不通,遂成瘀血攻心與痰濁上蒙鑑別要點。

【方解】痰濁為患,治宜祛痰。然痰之生由液之結,液之結由脾不運,故治痰當先燥溼,燥溼當先運脾。半夏、膽南星擅長燥溼祛痰,既祛已結之痰,又杜生痰之源;復用陳皮芳香醒脾,增強脾運,茯神淡滲溼濁,導溼下行,令脾運健則水津布,水津布則痰不生,此為燥溼祛痰而設。痰隨氣升,治宜降氣,故用旋覆花降肺胃之氣,氣機下行,則痰隨氣降。痰阻其竅,治宜開竅,故用石菖蒲開其心智,啟其神明。六藥合用,功專祛除痰濁,故以蠲飲六神名方。

【古案】

姚氏婦產後昏譫汗厥,肌膚浮腫,醫投補虛破血,祛崇安神之藥,皆不能治。舉家惶怖,轉延孟英診焉。詢知惡露仍行,曰:此證醫家必以為奇病,其實易愈也。

昔金尚陶先生曾治一人,與此相似,載於沈堯封《女科輯要》中,方用石菖蒲、膽星、旋覆花、茯苓、橘紅、半夏曲,名蠲飲六神湯。凡產後惡露行而昏譫者,多屬痰飲,不可誤投攻補,此方最著神效。如方服之良愈(《王孟英醫案·產後》)

【按語】此系產後從痰論治案。患者產後見昏譫汗厥,肌膚浮腫等表現。醫者疑虛而補,猜瘀而攻,本在情理之中,但皆屬舊時治產後病之套法,不加辨證,所謂「執死方以治活病」,故皆不效。致醫者束手無策,病家惶恐不安,只待歸天而已,誠乃「最是嚇醫之證」。王氏善於治痰,極推崇沈堯封「胎前病痰證居半,產時痰涎不下,諸病叢生」之說。指出「豈可以不見痰而遂雲無痰」之理論。患者主要症狀為昏譫,當詢得惡露仍行,王氏即講明該證原委。謂昔金尚陶有治驗相似,治以蠲飲六神湯,該方功能「開洩宣通」,治子懸(妊娠胸脅脹滿疼痛)效如桴鼓。因其性偏溫燥,以舌苔滑而「津液內盛,痰飲未至涸竭」為宜。如翁媳素體陰虛,娩後血去發熱,治於蠲飲六神湯中,去橘紅、半夏之燥,加西洋參、生地、竹茹、花粉、白芍等益氣養血、清熱潤燥之品。孟英有時還配涼肝滌痰之雪羹以矯其燥。張山雷對其評價較高,謂「六神湯本非為產後而設,王孟英習用是方,皆得真諦」。

【拓展】此外,現代臨床有報導證實蠲飲六神湯對難治性口腔潰瘍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還可有效降低復發率,考慮可能是因本方具有化痰蠲飲、降火止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亦表明,石菖蒲所含揮髮油、糖類、有機酸、胺基酸等成分具有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化溼開胃之效;半夏曲中所含生物鹼、多糖、有機酸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止嘔抗炎作用;茯苓中茯苓多糖、茯苓三萜類成分具有抗炎、增強免疫、抗腫瘤活性,因而蠲飲六神湯在難治性口腔潰瘍中亦具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中深入研究及應用。

      

註:本文所述純屬個人臨證研習所用,不作為讀者自行服用藥方指導,如有所需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感謝關注,亦請同道多多指正!

喜歡文章,可給小編一點鼓勵喲~

相關焦點

  • ​蠲飲六神湯《中醫治法與方劑》
    蠲飲六神湯(《女科輯要》) 【組成】半夏曲15g 橘皮9g 茯神9g 膽南星6g 旋覆花9g 石菖蒲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產後痰迷神昏,譫語如狂,惡露仍通,甚至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證析】此證可以見於素體肥胖,痰溼較重患者。
  • 《楊氏家藏方》蠲痺湯
    蠲痺湯(《楊氏家藏方》)【組成】羌活 防風 薑黃 赤芍 當歸(酒浸一宿) 黃芪各45g 甘草15g【用法】㕮咀,每服15g,水2盞,生薑5片,同煎至1盞去渣溫服。不拘時候。【主治】1.風溼相搏,身體煩疼,項臂痛重,舉動艱難。
  • 臨證妙語:李翰卿臨證心得錄!
    臨證必須有此兩種概念,則易分析,但仍憑見症為依據,方能無誤。2.四損者,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是也。楊慄山所謂氣血兩虛、陰陽並竭是也。大勞、大欲、大病、久病、老人、產後、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是其因。臨證證候與火熱證相同,其主症為煩熱,口渴喜冷飲,但服清涼瀉火藥不效或反加重,只有用滋陰養血生津,引火歸原,或甘溫除熱之法方效。如傷寒後期竹葉石膏湯證,陽明經病人參白虎湯證,口糜齦爛之甘露飲證及十味地黃湯證,咽痛之養陰清肺湯證等。5.頭不痛項不強,便知非太陽證;但頭痛不項強也非太陽證,如項強痛反不惡寒,脈不沉,不可謂非太陽病。太陽病以頭項強痛為提綱。
  • 個案回眸:痺證與四藤飲
    治療此病,我以四藤飲為基本方劑,使用三十多年來,功效顯著,屢驗不殆。方由雞血藤25g、海風藤15g、絡石藤15g、石楠藤15g組成,水煎服,日3次。方中雞血藤舒筋活絡,行血和營;海風藤祛風勝溼,通經活絡;絡石藤活絡止痛,搜風蠲痺;石楠藤排風邪,逐冷氣,強腰腳,補虛。四藥合用,具有和營衛,通經絡,祛風勝溼,活血舒筋之效。
  • 【臨證】肩痺:久治不愈有四法,平脈辨證是抓手
    治以祛風通絡法,方藥選用蠲痺湯加減:羌活6g,獨活15g,片薑黃10g,秦艽10g,桂枝15g,桑枝30g,海桐皮15g,當歸15g,沒藥10g,甘草6g。 本方脫胎於程氏的蠲痺湯,蠲痺湯由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當歸、川芎、乳香、木香、甘草組成。我們從此方可以看出,一般上肢疼痛可選羌活、秦艽、桂枝、桑枝,此為用藥規律。
  • 半日臨證半日讀書:論半夏
    而醫者多推崇溫膽湯,我以為後者方中枳實、竹茹效用平平,除於痞脹、嘔吐等有一定作用外,其餘無形之痰皆不必用。因痰與溼皆由津液失其正常的運化而產生,故密不可分,且臨床有時難以明確區分,何為痰,何為溼,故我臨證每每將二陳湯與平胃散同用,此即古方平陳湯。此方出自《醫學入門》卷五,原主治食瘧,以及風寒風溼所傷導致的痰嗽滿悶。我用平陳湯的思路是發揮兩方的優勢,協同取效。
  • 每日學一方【蠲痺湯】
    蠲痺湯[組成]  當歸去土,酒浸一宿  羌活去蘆頭
  • 蠲痺湯,治風寒溼三氣合而成痺者!
    蠲痺湯來源於《楊氏家藏方》卷4,其原先組成以當歸去土,酒浸一宿  羌活去蘆頭  薑黃  黃芪蜜炙  白芍藥  防風去蘆頭各一兩半各45g) 甘草半兩炙
  • 茯苓飲方證淺識
    茯苓飲,或者《外臺》茯苓飲,是金匱引自《外臺秘要方》。雖不是出自仲景之手,但實在好用,當屬經方之範疇。
  • 石膏臨證重點,一文打盡
    《疫疹一得》之清瘟敗毒飲,則以大量石膏(180~240克),配伍生地、黃連、丹皮、梔子、玄參、犀角、連翹、芍藥等,治療溫疫熱毒,氣血兩燔證,症見大熱渴飲,頭痛如劈,乾嘔狂躁,譫語神昏,視物錯瞀,或發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絳唇焦者。
  • 婦人不孕之證溫衝湯一方——臨證驗案
    而愚臨證以來,凡其人素無他病,而竟不育者,大抵因相火虛衰,以致衝不溫暖者居多。因為制溫衝湯一方,主治病者平素畏坐涼處,畏食涼物,經脈調和,而艱於生育者。」另外,張錫純又思《神農本草經》謂紫石英「氣味甘溫,治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之語,於臨證中遂創此方。方中重用紫石英,取其性溫質重,能引諸藥直達於衝中,而溫暖之。其餘張錫純對本方未做過多論述,原解在此不做分析,以免曲解原意。
  • 「張懷亮教授臨證經驗研修班」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19日,由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辦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張懷亮教授臨證經驗研修班」在鄭州成功舉辦。
  • 論三生飲
    今之畏事者,用烏、附分數,必制熟而後敢用,更以芩、連監製之,烏能挽回如是之危證哉?!」薛己在三生飲中加人參一兩,甚是高明,人參能大補元氣,這也是治病求本之意。我臨床常用三生飲治療中風急症,病人表現為昏迷、痰氣上湧、六脈沉伏。這屬於中風中臟腑之陰閉證,三生飲加人參確能取得顯效,甚至能迅速幫助病人甦醒過來。
  • 臨證經驗:薏苡附子敗醬散.
    按之柔軟這是和結胸證相鑑別的一個很關鍵的證候,這是和結胸證,水熱互結的熱實證相比較、相鑑別的。大結胸證,心下痛,按之石硬;而按之濡證是熱邪沒有和有形的病理產物相結。       「 肌膚甲錯 」:營血鬱滯於裡,使皮膚缺乏血液的滋養而形成的證候。
  • 蠲淋湯治療慢性淋病
    臨床運用:淋病屬於中醫學的「毒淋」、「花柳毒淋」、「淋證」、「白濁」等範疇。急性淋病系由溼熱蘊結下焦所致,多屬實證;慢性淋病多因急性期誤治、失治所致,邪毒存於體內,耗傷人體肝腎之陰,溼熱餘邪未清,形成虛實夾雜證。本病病位在腎與膀胱,病因病機主要為腎虛、膀胱溼熱。
  • 《湯頭歌訣》白話完整版,中醫臨證經典,中醫必背!
    本書選錄名方320條,分為20類,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適應證、隨證加減等都寫入歌中,內容簡明扼要,音韻工整,一時成為醫界的美談。汪昂(1615-1694),字訒庵,初名恆,安徽休寧縣城西門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貧寒,遂棄舉子業,立志學醫。他苦攻古代醫著,結合臨床實踐,經過30年的探索研究。編著有《素問靈樞類纂約注》《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湯頭歌決》等。
  • 外邪裡飲的代表小青龍類湯
    小青龍湯中是屬於外邪裡飲,整體用藥偏於辛溫,辛溫解表、辛溫來溫化水飲,整體來說是屬於陰證的痰飲水溼,必然是不存在明顯熱象的。因此雖然發熱,但不渴。這裡的不渴就說明是屬於陰證,而不是陽明病。所以我們明白小青龍湯證的時候,往往是沒有明顯熱象,不存在口乾口渴口苦的內表現的。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 三生飲加減治抑鬱症,方證隨體質變化
    阿驊表兄把這個病的以上脈症命名為「四逆三生飲方證」,要我在臨床上注意觀察與應用。的確令人鼓舞,憂鬱症是一個疑難病症,中西醫都認為比較難治。我也遇見過幾個類似的患者,使用種種方藥都沒有取效。患者臨床表現和半夏白朮天麻湯方證、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證、三黃瀉心湯方證、黃連解毒湯方證、黃連阿膠湯方證、竹茹溫膽湯方證、歸脾湯方證、甘草瀉心湯方證、豬苓湯方證、清心蓮子飲方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證都不一樣,勉強用之也沒有效果。
  • 國家級名老中醫王慶國:石膏臨證應用心法
    《疫疹一得》之清瘟敗毒飲,則以大量石膏(180~240克),配伍生地、黃連、丹皮、梔子、玄參、犀角、連翹、芍藥等,治療溫疫熱毒,氣血兩燔證,症見大熱渴飲,頭痛如劈,乾嘔狂躁,譫語神昏,視物錯瞀,或發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絳唇焦者。《萬病回春》牛蒡芩連湯,則以石膏與牛蒡子、大黃、黃芩、黃連、玄參、連翹等同用,治療積熱在上,症見頭頂腫起,或面腫,或從耳根上起之大頭瘟毒。
  • 蠲痺湯,幫您趕走冬季的「風寒溼」
    此方名曰「蠲痺湯」。「蠲」字是什麼意思?「蠲」讀juān,就是祛除、消除的意思,此方功效就像名字一樣的直接,就是用來治療疼痛性問題的,現今多作為風寒溼邪痺阻的基礎方,對於疼痛時間比較長,風、寒、溼邪偏向不明顯者,均可選擇此方以益氣和營,祛風勝溼、通絡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