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場上,士兵為何佩戴面具?有何作用?

2020-12-13 騰訊網

面具,指遮蓋全部或部分臉並有眼睛開孔的覆蓋物,通常作為舞會、狂歡節或類似的節日、戲劇等的偽裝 起遮擋保護作用的外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面具,面具下面的才是我們真實的面孔.面具的文化古已有之,其中有三位名將就是因佩戴面具打仗並且戰功卓越而名留青史,這三位便是蘭陵王高長恭、北宋名將狄青和南宋抗金名將扈再興。

在古代俄羅斯人的軍隊中,也曾有著佩戴面具的習俗,而古代俄羅斯士兵之所以要佩戴面具,只是因為他們受到了金帳汗國蒙古人的影響。在俄羅斯的一些博物館中,收藏著許多金帳汗國蒙古人佩戴的欽察面具,這些面具大多都是用鐵製成的,而一些貴族的面具則是用金子製成的,並且製作的十分精良,對五官和鬍子的勾勒也非常完美。

而在元朝的歷史上,士兵佩戴面具的現象並不多見,因為在那個時代,蒙古人一直以輕騎兵見長,他們的重騎兵人數並不多,而且也很少佩戴面具。不過在欽察草原上的金帳汗國, 當地的蒙古騎兵卻非常喜歡佩戴面具,而他們之所以要佩戴面具,並不完全是為了恐嚇敵人。

在蒙古人遠徵歐洲結束後,成吉思汗的孫子在欽察草原上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這個汗國對俄羅斯人進行了兩百多年的統治,俄羅斯人建立的莫斯科公國變成了金帳汗國的附屬國。 在金帳汗國早期,俄羅斯和烏克蘭等斯拉夫民族對蒙古人非常恐懼,由於金帳汗國曾多次蹂躪他們的土地,導致他們一度對黃種人相貌的民族都非常恐懼,當蒙古人帶上面具後,反而降低了對敵軍的震懾。

而且金帳汗國蒙古人佩戴的欽察面具,製作的並不太駭人,因此金帳汗國的蒙古人並不是為了震懾敵人才佩戴面具的。而金帳汗國的蒙古人之所以喜歡佩戴面具,除了面具可以保護臉部之外,更多的則是是因為他們受到了欽察人文化的影響,在金帳汗國建立之後,人口較少的蒙古人很快被突厥化,而佩戴面具也是突厥化的產物。

而欽察人佩戴面具的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安息帝國時期,當時安息帝國的波斯重騎兵一直有佩戴面具的傳統。後來在安息帝國和突厥遊牧民的戰爭中,突厥遊牧民從波斯人那裡得到了許多製作精美的面具,從此之後,面具便進入了突厥騎兵的生活之中。不過也有人認為突厥騎兵佩戴面具的歷史更久遠,因為在歐亞大草原上發現的石人雕像中,有許多石人的臉部也出現了面具。

由於當時草原上的生產力較為落後,因此在那段時期,只有突厥貴族才有資格佩戴面具,佩戴面具也成為了身份的象徵。而在金帳汗國時期,蒙古人開始和境內的欽察突厥人融合,他們不但開始使用欽察人的語言,接受欽察人的生活習慣,甚至在士兵裝備和戰術體系上也開始模仿欽察人。

在金帳汗國存在的三百多年時間裡,欽察面具一直是汗國騎兵的象徵,這種風俗甚至也一度影響和金帳汗國相鄰的帖木兒帝國,在帖木兒帝國的騎兵裡,也有佩戴面具的現象。 而在金帳汗國滅亡後,生活草原上的哈薩克騎兵繼承了欽察面具,一直到十八世紀的時候,哈薩克汗國的騎兵仍然存在佩戴面具的傳統。

相關焦點

  • 古代戰場上,士兵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生理問題的?
    在古代,連年的戰火紛飛,國與國之間衝突戰爭頻發。漫長的徵戰攻伐的時間裡,士兵往往數年不能歸家。這些正值壯年的男子,自然而然會產生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古代戰場戰場生理需求的發洩長期的需求得不到發洩,不僅影響軍隊的戰鬥力與戰鬥意志,引發引發士兵的不滿與逃亡,甚至還會引起「營嘯」,即在極大的精神壓力之下
  • 古代士兵頭上插的羽毛是幹啥的?打仗時,作用很大!
    中國古代王朝的建立,都是一部戰爭史。不過戰爭是百姓不喜歡的,但是在大勢面前,他們不得不投入到戰爭中。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點,在很多古代電視劇中士兵的頭盔上有羽毛。那麼為什麼士兵的頭上都有插著羽毛,這個羽毛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其實別看羽毛小,但他在戰場上的作用卻非常的大。
  • 古代武將為何戴面具衝殺?原因十人有九人猜錯,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古代戰場上,沒有飛機大炮,更沒有航母飛彈等高精尖武器,有的只是戰馬、盔甲、刀矛弓箭等原始裝備,但古人在戰爭中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同樣孕育出很多令人拍案稱奇的奇思妙想。古代戰爭中,將士們為了保護自己,往往會穿上厚厚的鐵盔鐵甲。但也有很多武將,會在盔甲基礎上,再戴上一副金屬面具。有這種習慣的人很多。
  • 古代士兵都有哪些訓練項目,為何重視耐力訓練而不是力量訓練
    古代的軍旅生活給詩人帶來的是無限的靈感,對於身經百戰的士兵來說也是一種獨特的生活,那麼在軍營中,古代士兵都有哪些訓練項目呢? 為什麼與國外相比,古代士兵多重視的是耐力訓練而不是力量訓練呢?
  • 日本動漫《星掠者》中七位「擊墜王」佩戴的面具有特殊意義?
    對於觀眾們而言,這些面具也許只是擊墜王們為了掩飾身份的裝飾而已,但實際上每一張面具都有著獨特的含義。根據面具的樣式特點可以確定,動畫中出現的七副面具基本都是以日本傳統「能面」為原型繪製的,而且根據原型能面的含義便能推測出,作者為何會用這些面具作為擊墜王標緻之一的用意。
  • 夏目友人帳:面具有何作用,為何妖怪總帶面具?就連夏目都不例外
    眾所周知,在《夏目友人帳》中有很多妖怪,他們並非邪惡的象徵,甚至有些妖怪比人類更加善良。對於妖怪,他們很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總帶著面具。因為這樣,我們也總看不出他們究竟是何模樣,是美是醜也是不被我們所知道的,唯一知道的就是大多數妖怪都是善良的、可愛的,我們也忍不住地去喜歡。那麼妖怪們為什麼要戴上面具呢?畢竟大多數人類還是看不到妖怪的,除了那些擁有妖力的個別人,就像夏目。所以,即使妖怪不戴面具,也總歸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
  • 為何情侶酒店床尾有長椅?古代叫做「春凳」,究竟有何作用
    大家外出旅遊,入住酒店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床的尾部放有一張長椅呢?這種擺放現象,在一些情侶酒店比較常見。為何情侶酒店床尾會有長椅呢?它究竟有何作用?古時候卻把這種椅子叫做「春凳」,讓我們來聽聽酒店人員是怎麼介紹解釋的吧!
  • 果然是與眾不同,在戰場上,寧願花30分鐘扎頭巾,也不願佩戴鋼盔
    在戰場上,武器裝備都是必須配備的,而這些武器勢必會對敵軍造成巨大的打擊,更不要說一些大型的飛彈了,就連在戰場上,中了子彈都有可能要了士兵的命,所以,在戰場上對士兵身體的一些重要地方的保護就尤為重要,稍有不慎,士兵們都可能會被子彈擊中。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攻?史學家:他們想但不能
    在很多古代戰爭題材的影視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士兵攻城的場景。而在冷兵器戰爭時代,攻城並不是一件易事。在沒有火炮的情況下,建築工事隨便修繕堅固一點,便能起到極好的防禦作用。而古代城牆一般至少都是2米,居高臨下的守城士兵以一當百並不是天方夜譚。
  • 古代官員上朝攜帶的笏板有何作用?清代為何廢除?
    古代官員上朝攜帶的笏板有何作用?清代為何廢除?文:枯木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當中,看到皇帝臨朝的時候,官員們手拿長條形的板子,奏事應對。那麼,這個板子是用來做什麼的?歷史演變如何?其功效有三個方面:第一主要是作為身份的象徵,第二奏事應對和記錄君主言行,第三是起到遮擋作用,以顯示恭敬。《禮記·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古代文本沒有標點符號,因而經常引起歧義,此為筆者斷句,以前資料標點為「士竹本,象可也。」
  • 為何中國古代的士兵普遍穿薄甲,而古代歐洲兵為何大多著厚甲?
    為何中國古代士兵普遍著薄甲?我以前曾經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在清朝時期,東南亞國家,甚至是日本,都已經給士兵配上了板甲,為何我堂堂大清,大多數士兵卻依然穿著薄甲,穿著布甲,這是為什麼?十五世紀的歐洲,十五世紀的義大利半島,已經出現了共和國,而中國在十五世紀還是封建社會,還是家天下,還是王朝專政,這樣的政權,社會的剝削肯定是更嚴重的,普通人甚至普通士兵的權利也更難保證,因此作者說得有道理,但是這是全部嗎?我覺得另有原因。
  • 古代四大美男,一人常年佩戴鬼面,一人男團C位出道
    昨天子曰說完了四大美女,今天子曰接著說說古代四大美男。第一位就是宋玉,他是戰國時期的人,這位小哥哥的師父可是不得了,就是我們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受到自己師父的教導,所以宋玉十分擅長寫楚辭,而且宋玉是自己作詞又作曲,實在是文音兩開花。
  • 伊朗女人顏值那麼高,為何姑娘們偏要帶上面具掩飾美?
    在荷姆茲海峽海灣沿岸阿巴斯港附近有個叫班達裡(Bandari)的地方,當地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女人喜歡戴一種彩色的面具,這也是當地一種比較古老的傳統。戴面具其實並不是被人強迫的,完全出於女人們的自願行為。走在大街上、海鮮市場或者商店旅館裡,看到當地大多數女人都帶著這種感覺酷酷的面具,給人感覺這兒很像個沒有邊界的假面派對現場。
  • 烏克蘭口罩庫存吃緊,前線士兵都得帶上中世紀面具抗疫
    烏克蘭前檢察官尤裡·盧岑科近日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披露,烏克蘭在過去3個月來共出口了938噸口罩,其中有200個本計劃要出售給斯洛伐克,但最終卻被德國政府給截了胡。別以為烏克蘭有口罩可供出口就意味他們自己的情況有多好。事實上,烏克蘭政府內閣在本月早些時候還曾宣布,在今年6月6日之前禁止對外出口醫用口罩和其他緊俏醫療物資。
  • 古代將軍為何都會系披風,只是為了裝酷耍帥嗎?
    一個好的將軍不僅自己要驍勇善戰,謀略過人,而且還得有極其重要的領導力和判斷力,最為重要的是實戰經驗,紙上談兵無法應用於戰場之上,終是沒有意義的。好將軍才能帶出好士兵,成千上萬的士兵要聽一人號令,雖能用兵符號召,但士兵們從心底對自己首領的認可才是最為重要的,而關於這一點,就要求將領必須擁有過人的本領,才能服眾。
  • 古代名將為何都有「啤酒肚」?
    可在古代,八塊腹肌似乎並不讓人著迷,甚至對一身肌肉的人還不是特別痴迷。古代那些戰績出眾的將軍畫冊中,幾乎每個都「啤酒肚」。現代人或許會有疑問,這些所向披靡的將軍為何會有啤酒肚?上戰場的大肚子能以一敵五嗎?
  • 狄青一生徵戰沙場二十餘載,為何每次上戰場都會戴面具呢?
    甚至當時還有很多人,喜歡將狄青和蘭陵王進行比較,很久之前蘭陵王因為自己長相過於俊美,在戰場上難以威懾敵軍,所以每次出戰時都會佩戴一塊面具,所以很多人認為狄青也是如此。圖片:佩戴面具的狄青劇照關於狄青到底長得好不好看,在歷史上還真沒有確切的記載,不過經常運動的人一般都比較陽光,自然會給自身形象加上不少分。
  • 為什麼古代的武將畫像肚子挺大,挺著將軍肚能上戰場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古代武將畫像肚子雖然大,但是不代表不能上戰場。行軍打仗不止需要勇猛的士兵和武將,還需要能夠運籌帷幄、排兵布陣的武將。一個會打仗的武將可能能抵擋一千人,那麼會排兵布陣的武將則可以通過計謀抵擋一萬人甚至更多。
  • 二戰時,日軍軍帽上那兩塊布有什麼用?曾救下10萬日軍性命
    帽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戴在頭上的服飾,它可以起到裝飾、保護頭部的作用。帽子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我國三代時期,帽子這一服飾便已經被發明創造出來。只不過在古代時期,帽子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佩戴的,而是一個固定階層人的專有物品。
  • 為啥古代武將畫像大多是啤酒肚?挺著大肚子能上戰場嗎?原因現實
    以前的時候,有很多人都覺得胖一點好,這是一種福氣,可是現在的人們還是以健康為重。而且現在不僅僅是女性朋友,還有很多的男性也開始注重自己的身材管理,追求人魚線和八塊腹肌了,再也不再是整天一塊油膩的肚腩對著別人了。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中年男人有一個啤酒肚,腋下夾著一個公文包這樣是非常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