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曲子叫《爸爸椅》,音樂家劉索拉的人聲作品。就是勾著把椅子在叫喚,依我看,這般的叫喚更像屈原筆下的「山鬼」,一聲聲輕柔的呼喚,鬼狐都跟著走了,更不要說勾人的魂了。劉索拉一個人把音樂當道具做的一種「表演」。時而像山鬼,時而像巫婆,時而像原始人,時而像時空輪迴到現代的古代人,時而像外星人太空漫步。有時含情脈脈,有時深思熟慮,有時風情萬種,有時心事重重。關於這一切的隱喻,只用了一個字去概括,那就是「纏」。纏什麼呢?情慾?瑣碎?心事?一幕一幕,表情與動作接踵而至,你是要去猜她行為的意圖呢,還是要去發掘她發出的咒語的天機?
你會覺得它像《忐忑》,而劉索拉的音樂,比《忐忑》難上幾十倍,比龔琳娜更投入,劉索拉是傳說中隱居深山的高手,深不可測,不是功力深厚的人很難理解這個「纏」。整部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就是一部人間密語寶典。
劉索拉何許人?首先,她是個作家,中國先鋒派代表作家,作品有《你別無選擇》等。其次,她是個中國音樂學院培養的學院派音樂人,有深厚的古典功底。再其次,她是個實驗人聲嘗試者,自己天馬行空地哼出聲音來,完全沒有傳統的新式的流派可言。想藍調就藍調,想搖滾就搖滾,甚至還戲曲的來一下拼盤。如果說有一部分人是在非主流的音樂裡徘徊,那麼劉索拉連非主流都算不上。她的音樂該歸類什麼呢?人聲表演?另類?無主題?還是?
劉索拉在這部作品裡說道:「我想變成一個樂器或乾脆變成一隻動物,讓聲音本身說故事而不借用歌詞。其實我們的祖先就是這麼唱的,但文字的發展使老祖宗的語言都變成了襯字(比如[呼兒呼兒嘿]),這是為什麼襯字往往更好聽好記。在這個專輯中我大部分是唱襯字。這些音樂的結構也是照著做手藝活兒的圖紙勾出來的,我邊勾出把椅子或項鍊來邊聽見巫婆戲子鬼魂狐仙觀世音一大把都叫著來了。」
讀她的文字,漫不經心,玩味生活;她的音樂,離經叛道,光怪陸離。她是個漫步行走在音樂和文學的邊緣的精靈。你也許會聽到害怕得覺得是鬼體附身了,也許會暢快淋漓到整個毛孔都張大了,排去了所有的汙漬,也許會不知所云連方向都找不到在哪裡。那麼自己去沉浸在這個密語裡,給生命做一次冥想。
每個人心裡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夢,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這裡是「最後的夢田音樂圖書館」。美好的音樂是香氣,是醇酒,它也是你心靈最後安放的「夢田」。獨樂樂不如眾 樂樂,只找有緣人,一起分享音樂餘香推薦非主流好音樂,探索音樂美麗內涵,主要音樂方向,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爵士音樂,民謠音樂,優秀獨立創作人,天籟美聲,民族音樂等。我聽見寂寞在歌唱,愛音樂的人都是寂寞的,我孤獨,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