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朝鮮薊(Cynara scolyrnus)已有百年栽培歷史,主要產地為上海、江蘇一帶。其主要食用部位是幼嫩的苞片及花託。可食用部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此外還含有鈣、磷、鐵、鈉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C。朝鮮薊有增強肝腎功能、增強膽汁分泌、促進胺基酸代謝和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其食用方法多樣,可生食、炒食、做湯,可與辣醬油或番茄沙司同時佐食,還可以加工成罐頭。
朝鮮薊喜歡溫暖氣候,既不耐寒又不耐熱。幼苗期需到18 ~19C方可免受冷害;成株期葉片可適應5 ~28C的溫度;秋季冷涼氣候為13~18C時,葉重迅速增長;根部在地溫不低於-8C時可以安全越冬。屬長日照作物,要求強光,尤其在抽生花莖時,若天氣晴朗,產量較高。朝鮮薊較耐乾旱,但不耐溼,宜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種植。
(一)品種
上海地區栽培的品種引自法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1987 年山東省從美國引進了朝鮮薊品種「綠球」。此外,還有「王者之星」、「西班牙106」等品種。
(二)栽培季節
每年春季進行播種育苗或10月進行分株育苗,一次定植可連續收穫多年。
(三)栽培技術
1.育苗
(1)分株育苗每年10月中旬,選擇1年生或多年生健壯植株,在其莖基部將分枝連根切下,留24 ~28cm的枝條,剪去葉片頂部,用於在溫室內扦插繁殖。可按行株距15cm x 15cm苗床育苗,也可用營養缽基質育苗。
(2)播種育苗 將種子播種於苗床或50孔穴盤內育苗,苗齡為40 ~45d,有6~8片真葉時定植。因朝鮮薊種子來自花苞同一花序不同部位,其成熟度與飽滿度不一致,因此育苗時需浸種催芽。
2.定植
朝鮮薊為多年生,栽植成功,可連續收穫多年。但為獲取高產,一般種植4~5年即重新換地種植,也可採取一年生栽培方式。地塊選擇後,進行施肥、翻地、整地,在此基礎上做畦。畦寬要求1.67m,一畦栽種1行,株距1m,每667平方米保苗350 ~400株。
3.肥水管理
朝鮮薊是一種喜肥作物,種植地塊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3000kg以上;定植緩苗後,第1次追肥;花蕾始現期第2次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一次追施速效氮磷鉀複合肥15 ~ 20kg。由於朝鮮薊較耐乾旱、忌溼,因此栽培中很少澆水。從開始抽生花莖到花蕾收穫結束,如過於乾旱則需澆水。多雨時,應注意排水防澇。
4.越冬管理
因朝鮮薊不能忍受低溫,所以長江以南地區冬季要在植株基部覆土,使其安全越冬;長江以北地區則要在朝鮮薊四周和頂部覆蓋麥秸或稻草15 ~ 20cm,頂部再加一層土。人春後於3月中旬至4月上旬逐漸清除覆蓋物,並追肥澆水。
(四)主要病蟲害
主要病害:花葉病毒病、根腐病。
主要蟲害:蚜蟲、小地老虎。
總結:採收標準是花苞已經生長充分而花瓣尚未開展時為最佳,一年以上的植株從5月上旬開始採收直至6月下旬。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量為500 ~ 600kg,最高可達1000kg以上。採收後及時進行平茬,將老莖距地面10cm處的地上部分割去,清除殘葉,並及時追肥澆水。當新分枝萌發後,每株選留3~4個強壯枝,並將以後陸續萌發的分枝及時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