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它其實就是心臟中特殊的「單向閥門」。我們知道,生命要靠血液循環來維持,而血液循環則要靠心臟不停地跳動來保證。心臟就像一個特殊「血泵」,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在心臟這個特殊的「血泵」中,有一種特殊的結構,保證血液循環流向一定方向和通過一定流量,它的作用就像「單向閥門」。這種「單向閥門」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臟瓣膜。
心臟有四個瓣膜:主動脈瓣、二尖瓣、肺動脈瓣、三尖瓣。假如瓣膜因先天性畸形,或後天性病變如風溼熱、細菌感染等引起病變,就會失去正常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發生狹窄或關閉不全,導致通過血液受阻或返流,從而影響心臟「血泵」功能,久而久之,心臟發生擴大,導致心臟的「泵衰竭」,威脅生命。
心臟瓣膜有問題要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心臟瓣膜病患者在早期多表現為活動量增加時感氣短、心慌、咳嗽等,晚期在休息時亦感到呼吸困難、心慌、下肢水腫等,甚至不能平臥,嚴重影響病人的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
每年都有一些患者,由於心臟瓣膜病沒有及時治療,血栓脫落引起偏癱或昏迷;還有些病人拖得太晚,最後心臟特別大或者出現明顯萎縮、功能特別差而失去生命。
心臟瓣膜病選擇什麼樣的治療方式,治療後能恢復到何種程度與時機、病人的整體情況密切相關。比如一間房子,門窗壞了,長期風吹雨打必然損壞房內牆壁,等到房內牆壁及房內結構也被破壞後,此時即使修好了門窗,但房內的牆壁及房內結構也不能恢復了,這就是說,「門」壞了要早修,這樣才能既修好了門又修好了房,心臟瓣膜病也是如此。因此,對於心臟瓣膜病患者,應根據自己的症狀定期作檢查,並諮詢醫生。
心臟瓣膜病的最有效的手段,它包括:1、瓣膜置換:對於瓣膜病變嚴重,不能修復、成形的,只有去除壞掉的瓣膜,換置一隻人工的瓣膜。2、中醫藥治療。
手術治療心臟瓣膜病的利與弊相信看官們都有所了解,接下來我們主要講一講中醫藥治療手段。
風心病屬於中醫「心悸」「心痺」範疇,中醫認為:風寒溼邪入侵人體,日久累及心臟,致使心脈瘀阻導致的。中醫的治療從整體和局部進行辨證施治的,與西醫的治療方式截然不同,根據「陽生陰長」論和「去故就新」論,運用獨特的治療方式,活血化瘀,縮小心臟,軟化瓣膜,使瓣膜關閉有力,從而逐步逆轉心臟病變,幫助越來越多的患者達到理想效果,為各類心臟瓣膜患者找到了特效治療的中醫系列古方,打破了中醫不能治療器質性心臟瓣膜病的舊觀念,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醫治療風心病不單從心治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血液要想在人體內正常運行,需依賴心的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血脈通暢。而肝主藏血,能夠調節全身的氣血運行和物質的代謝,具有對血液進行清潔淨化的作用。脾主運化是整個飲食物代謝過程中的中心環節,並有效調節全身各臟腑精氣血津液代謝,是後天之本。腎是代謝之主,肺為呼吸之根,加之血、氣、脈的相輔相成才能實現人體的整體運轉,缺一不可。
首先,中醫治療兼顧了整體與局部,側重整體調節及局部治療,分人、分體質、分階段辨證論治,彰顯出獨特的優勢。根據風心病人的年齡、舌象、病程、症狀等綜合分析後,判定病因,為達到整體的協調平衡,最大限度地調動整體的積極性,同時又要針對局部瓣膜細胞的治療,以氣血滋養臟器,修復心臟瓣膜,逐步解決問題、消除症狀。這樣兼顧人身整體共性作用和局部瓣膜的特殊性作用,才能使風心病、瓣膜病的問題迎刃而解。
其次,中醫系列古方科學配伍調理人體體質,從中藥中提取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激發機體的自調功能,給心臟提供營養物質,激活瓣膜細胞,使人體能夠擁有強大的自愈能力,研究發現,人體自身有能力治癒60%至70%的不適和疾病。以此逐漸修復心臟結構,消除體內的致病因素,修復受損的瓣膜,從而恢復健康的心臟功能,幫助風心病、瓣膜病患者早日康復。
另外,中醫能夠取得顯著療效取決於「分人而治」的原則,一人一方,辨證施治、辨病施治、辨體施治,對於風心病的治療效果顯著。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病例反饋證明,經過中醫系列古方丸劑和膏劑幾個周期的調理後,多數風心病患者症狀都得到了明顯的減輕,大多數患者都可免去瓣膜置換的痛苦。不僅風心病、瓣膜問題得到了控制,而且比較棘手的房顫和心衰問題也一併得到了相應的解決。
中醫不手術調治瓣膜病,方老先生幾十年氣喘治好了
70歲的方老先生說:「自己得了心臟瓣膜病是不幸的,而遇到廣慈中醫無疑是幸運的。」
經過廣慈中醫綜合分析,整體調治,並通過扶正祛邪法調和機體的陰陽平衡,激活、扶助心臟的自愈力,他的心臟瓣膜關閉不全的情況得到了很快的改善,服用中醫古方將近兩個月後病情明顯好轉,幾十年的氣喘竟然沒有了,堅持3個療程後,再次做心臟彩超檢查和之前的對比證實了這一顯著成效。
全家人看到這一結果都驚喜不已,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現在,方老先生每天樂呵呵的,而且做家務閒不住,家裡的菜園子也變得生機勃勃了,此番經過死神的敲打,他更加珍惜愛惜生命,堅持用鍛鍊和中醫古方讓身體恢復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