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浪人,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產物,是近代日本歷史上的特殊現象。日本浪人實際上就是當時社會上失業、流浪的下層武士,隨著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社會階級——浪人。從武士到浪人的變化,也反映了日本社會結構、國內局勢和文明開化的歷程。
他們拉幫結派,好勇鬥狠,往往以天皇的親兵自居。他們還參加了近代日本對外的諸多侵略活動。影視劇中也常常會出現日本浪人,身穿和服,身上佩刀,武力值較高,在社會上也是橫行霸道的,這應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上武士的社會地位。日本人也有把這些人叫國士、義盜、任俠等。
鎌倉幕府之後,武家主政,天皇虛位,僅僅成為精神象徵。每個大名都會豢養一批效忠於自己的家臣、部將與武士,此時社會結構呈現出強烈的封建特質,武士成為一個社會階層,被稱為「武家人」。
當然,武士階層內部也是分高低貴賤的:幕府將軍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將軍之下是在各地擁兵自重的諸侯,而諸侯下面還有藩士,藩士家裡還養著一堆門客和兵卒。從幕府將軍到兵卒就構成了整個武士階層。這個階層就是國家的統治階級,十分龐大、冗雜。
習慣了用武力解決問題又沒有正式收入來源的浪人對於社會的安定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但是由於武士這個階層地位很高,統治者沒法直接對於這個階層進行嚴肅處理,因此,就變成一种放任的狀態,浪人留下了不太好的名聲。
江戶前期,浪人是可以選擇在別的大名家就職的,可惜天下太平,無仗可打,武士這種「公務員」的職位越來越少。浪人們便不得已要靠自己的特長和手藝吃飯了。武士的立身之本,當然是兵法和武藝。所以,也就出現了如由井正雪、丸橋忠彌這樣,為推翻幕府而在江戶市中開設私塾和道場的浪人。
由於他們之前沒有人脈,沒有生存技能,有固定的工資,能吃飽飯,所以這種穩定的生活狀態被打破之後,他們在社會上難以立足。這些落魄的武士,便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他們心高氣傲,拒絕出賣力氣賺錢,所以就成了後來的街頭「浪人」,經常替人解決麻煩,也偶爾製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