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復讀生的「浪人」生活

2021-01-09 青年參考
日本復讀生的「浪人」生活

綜合編譯 袁野   青年參考  ( 2019年03月07日   01 版)

    2010年3月10日,日本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東京大學放榜,考生慶祝成功考取。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2017年1月14日,東京的考生頭上戴著祈求神明保佑考試通過的「缽卷」。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超過五分之一的考生是「浪人」

    一提到「浪人」,熟悉日本的人也許會想到「大阪夏之陣」戰役中以寡擊眾的名將真田幸村、幕末「天才劍士」衝田總司、動漫作品《浪客劍心》的主人公緋村劍心,還有大名鼎鼎的劍術家宮本武藏……浪人原本指失去主子的武士,也就是武士中的失業者。到了現代,日本人也這樣稱呼沒考上稱心的大學、準備來年繼續挑戰的人,相當於中國的復讀生。

    隨著日本高考季到來,「浪人」們即將重返考場,為了心目中的學校再戰一次。

    日本的教育競爭不像中國和韓國那麼激烈,但高考同樣是大多數人「人生的大戰」。考上哪所大學,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人生道路是否平坦。日本的高等院校多種多樣,與人口相比,院校數量可謂充足,基本上只要「不挑剔」就有大學可上。日本經濟新聞社指出,很多「浪人」並非考不上大學——他們考上了,但不是第一志願。他們的理念是,沒考取第一志願,高考就不算成功。

    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導,初次在高考中失利的人被稱為「一浪」,也可讀作「人並」,意為「普通的事情」。日本社會普遍認為,僅僅挑戰一次就放棄第一志願,是「沒骨氣」的表現。強調骨氣的日本文化催生了一批帶有悲愴和無奈色彩的稱呼:高考第二次失利的人成為「二浪」,3次以上統稱「多浪」;在家自學叫「宅浪」;不滿已經就讀的大學,準備回到考場向其他大學衝刺的人是「假面浪人」。

    做「浪人」需要有超凡的意志,事實上,他們多是高分考生。有人考上日本「私立大學第一名門」慶應大學後拒絕就讀,非京都大學不念,更不要提那些一門心思考東京大學的人。日本著名演員三浦春馬在電影《殺人偏差值70》中,飾演的就是一位3次衝擊東大的「浪人」。

    電影的劇情有著真實的背景。據日本雅虎新聞網報導,2018年的日本大學新生中,應屆考生為79%,意味著「浪人」佔了五分之一。根據大阪大學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日本63萬名高考考生中,「一浪」人數超過10萬,「二浪」近兩萬,「多浪」則達到6000。

    頂尖高校的數據更加驚人。日本經濟新聞社稱,在該國號稱最難考取的東京大學,「浪人」在考生中一度接近半數,近年來也從未低於30%;私立大學中公認最難考取的是早稻田大學,2018年報考該校文學部的考生中32.1%是「浪人」,政治經濟學部為33.9%,先進理工學部更是高達37.6%。

    「浪人」經歷是人生財富

    考場失意後不得不度過一年甚至更長的復讀生活,「浪人」面臨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復讀似乎註定是一段痛苦而黑暗的日子。不過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導,很多「浪人」的回答是「並非如此」,他們表示要充實、快樂地度過這段時間。

    「『浪人』時代是很幸福的。現在我念大三了,之前作為『浪人』考生的時候每天都感到生機勃勃,非常快樂。」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這種心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優良的複讀機構。在日本,主要從事大學應試輔導的學校被稱為「預備學校」,其中不少知名講師像明星一樣活躍在媒體上。除了「宅浪」,大部分「浪人」考生會入讀這樣的學校。

    預備學校的氛圍和普通高中截然不同。「從小學、初中、高中、預備學校一路念到大學,我覺得預備學校明顯是其中最好的。那裡全是教學方法出色的老師,上課令人愉快。『預習、複習都是很有趣的事。』『奮鬥令人心情舒暢!』有生以來我第一次產生這些想法。」日本經濟新聞社引述一位「浪人」的話說。

    「我在預備學校很開心。一直到高中時代,我都覺得(學校)充滿各種毫無道理的事情,比如關係好的人結成奇怪的派系,跟高年級學生之間要保持異樣的上下級關係,校園文化節要求團隊合作……預備學校的人際關係沒那麼複雜,每個人都很獨立。大家都相信再奮鬥一年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有上進心的人們聚在一起,心情很愉悅。」

    這些發言頗具代表性。由於「浪人」人數眾多,而且越是在名校比例越高,他們並不受社會歧視,家長往往也較為寬容,覺得復讀的孩子「有骨氣」。據臺灣媒體「ETtoday新聞雲」報導,2018年日本興起「和『浪人』男生談戀愛」的風潮,因為復讀的經歷讓這些考生「體會到人生不易,能成為很好的談心對象」,而且他們知道很多有趣的「浪人段子」。簡而言之,「浪人」比應屆生顯得成熟,所以更受青睞。

    在活躍於日本社會的名人中,「浪人」出身者不勝枚舉,他們對這段經歷並不諱言,甚至視之為人生財富。日本文化信息網站「NAVER」列舉了一些「著名浪人」,比如中國讀者熟悉的作家村上春樹,他作為「一浪」考進了早稻田大學戲劇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首位亞裔得主利根川進也是復讀一年,才進入京都大學。

    1960年,神奈川橫須賀高等學校的一位畢業生為實現當外交官的夢想投考東京大學,結果連遭落榜,只得放棄「初心」入讀慶應大學經濟學部。幾十年後,這位「二浪」當上了日本首相,他叫小泉純一郎。

    在日本經濟新聞社看來,著名「浪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音樂人井上陽水。在日本首張破百萬銷量的專輯《冰之世界》的封套上,他講述了一個「三浪」的故事:由於父親是牙科醫生,井上陽水也立志當牙醫,但在考學的路上連續失敗了3次。

    第一年的復讀生活,他總結為「甲殼蟲樂隊、女性、性的不安」,第二年是「甲殼蟲樂隊、女性、彈珠賭博機和麻將」,第三年則是「適應考試」。「人生中最初的玫瑰色時期,是『浪人』時代。雖然過得亂七八糟,但離開父母的生活更加自由,我心中毫無悲壯感!每天都是陽光燦爛……」他寫道。

    在「浪人」時代開始的音樂活動,成就了井上陽水之後的人生。

    當個「浪人」不容易

    「浪人」並不都像日本經濟新聞社描繪的那麼逍遙自在,相反,有些人始終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據美國《大西洋月刊》報導,日本精神病專家2014年的研究發現,約58%的「浪人」有抑鬱情緒,20%為嚴重抑鬱。研究認為他們缺乏自我認同感,常常沉浸在考場失利、來年再戰的「焦慮、惱怒和不耐煩」中。

    在日本,醫生是最受憧憬的職業之一,但醫科大學的錄取門檻高不可攀。據日本共同社報導,2016年該國報考大學醫學部的考生高達17萬人,而國立、私立大學加起來的醫學部入學名額只有8000個,自然催生出了「浪人」大軍。

    為此,著名的日本醫科大學在官方網站上開闢了「浪人應試」版塊,邀請成功考取了該校的「浪人」傳授心得。「我在『浪人』時代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每一次考試都如同末日審判,我懷疑自己將來能不能成為合格的醫生。為此,我跟家人及受人尊敬的老師進行了交談,再次堅定了我的目標。」大五學生齊藤理帆寫道。

    「我整日浸泡在憂傷中,只想把一切拋諸腦後,壓力一點兒也不小於落榜……考試近在眼前,我卻看不進書,只顧躺在宿舍裡盯著天花板,問自己為什麼這麼沒用。」在日本資訊網站「知新聞」上,一位目標是早稻田大學的「二浪」傾訴著焦慮。只有翻看哲學和宗教書籍,才能讓他短暫地逃避現實。

    日本經濟新聞社指出,有報導稱,上世紀90年代,日本每3名大學生中就有一人曾是「浪人」。近年來「浪人」減少,部分原因在於社會少子化和高等院校增加,使得上大學比過去更容易,另一個原因是泡沫經濟破裂後,漫長的蕭條使家長們失去了供孩子復讀的能力。

    供養「浪人」要花很多錢。預備學校收費不菲,在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駿臺預備校等名校,單科補習費用往往就要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066元),還不包括雜費。如果是全科補習,高達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萬元)的學費相當於普通大學一年的費用。再算上生活費,家庭承受的負擔可想而知。

    「浪人」在社會上聲譽並不差,但並非所有人都認可這種考學方式。2018年10月,日本著名腦外科專家茂木健一郎在推特網上批評稱:「『一浪、二浪』是以念完高中就要直接進大學為前提的產物,毫無多樣性,這是人生觀、事業觀貧弱寒酸的體現。這種等級的人聚集在一起,構成日本的『大學』,這太蠢了。本來在充滿多樣性的人生履歷中,人們只要在適合自己的時間點邁進大學就好了。」這條推文獲得了3.1萬個贊。

    相比於男生,「女浪人」的日子更難過。據日本「預備校指南」網站報導,2018年日本大學新生中「男浪人」佔25%,「女浪人」只有16%。對懷有職業抱負的日本女性而言,一些大學刻板的性別觀念堪稱雪上加霜:去年8月,東京醫科大學等多所高等學府被曝操控入學考試分數,以便淘汰更多的女生和復讀生。調查人員怒斥這是「對考生背信棄義的行為」。

    好在,並非所有大學都「劍走偏鋒」。名列日本醫科大學十強的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公開表示接受「浪人」,但僅限「一浪」。同為「十強」的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對所有考生一視同仁,「三浪」也沒問題。該校稱,為醫者需要一生意志堅強,所以他們歡迎「浪人」。事實上,該校每年超過一半的新生是「浪人」。

    超過五分之一的考生是「浪人」

    一提到「浪人」,熟悉日本的人也許會想到「大阪夏之陣」戰役中以寡擊眾的名將真田幸村、幕末「天才劍士」衝田總司、動漫作品《浪客劍心》的主人公緋村劍心,還有大名鼎鼎的劍術家宮本武藏……浪人原本指失去主子的武士,也就是武士中的失業者。到了現代,日本人也這樣稱呼沒考上稱心的大學、準備來年繼續挑戰的人,相當於中國的復讀生。

    隨著日本高考季到來,「浪人」們即將重返考場,為了心目中的學校再戰一次。

    日本的教育競爭不像中國和韓國那麼激烈,但高考同樣是大多數人「人生的大戰」。考上哪所大學,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人生道路是否平坦。日本的高等院校多種多樣,與人口相比,院校數量可謂充足,基本上只要「不挑剔」就有大學可上。日本經濟新聞社指出,很多「浪人」並非考不上大學——他們考上了,但不是第一志願。他們的理念是,沒考取第一志願,高考就不算成功。

    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導,初次在高考中失利的人被稱為「一浪」,也可讀作「人並」,意為「普通的事情」。日本社會普遍認為,僅僅挑戰一次就放棄第一志願,是「沒骨氣」的表現。強調骨氣的日本文化催生了一批帶有悲愴和無奈色彩的稱呼:高考第二次失利的人成為「二浪」,3次以上統稱「多浪」;在家自學叫「宅浪」;不滿已經就讀的大學,準備回到考場向其他大學衝刺的人是「假面浪人」。

    做「浪人」需要有超凡的意志,事實上,他們多是高分考生。有人考上日本「私立大學第一名門」慶應大學後拒絕就讀,非京都大學不念,更不要提那些一門心思考東京大學的人。日本著名演員三浦春馬在電影《殺人偏差值70》中,飾演的就是一位3次衝擊東大的「浪人」。

    電影的劇情有著真實的背景。據日本雅虎新聞網報導,2018年的日本大學新生中,應屆考生為79%,意味著「浪人」佔了五分之一。根據大阪大學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日本63萬名高考考生中,「一浪」人數超過10萬,「二浪」近兩萬,「多浪」則達到6000。

    頂尖高校的數據更加驚人。日本經濟新聞社稱,在該國號稱最難考取的東京大學,「浪人」在考生中一度接近半數,近年來也從未低於30%;私立大學中公認最難考取的是早稻田大學,2018年報考該校文學部的考生中32.1%是「浪人」,政治經濟學部為33.9%,先進理工學部更是高達37.6%。

    「浪人」經歷是人生財富

    考場失意後不得不度過一年甚至更長的復讀生活,「浪人」面臨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復讀似乎註定是一段痛苦而黑暗的日子。不過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導,很多「浪人」的回答是「並非如此」,他們表示要充實、快樂地度過這段時間。

    「『浪人』時代是很幸福的。現在我念大三了,之前作為『浪人』考生的時候每天都感到生機勃勃,非常快樂。」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這種心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優良的複讀機構。在日本,主要從事大學應試輔導的學校被稱為「預備學校」,其中不少知名講師像明星一樣活躍在媒體上。除了「宅浪」,大部分「浪人」考生會入讀這樣的學校。

    預備學校的氛圍和普通高中截然不同。「從小學、初中、高中、預備學校一路念到大學,我覺得預備學校明顯是其中最好的。那裡全是教學方法出色的老師,上課令人愉快。『預習、複習都是很有趣的事。』『奮鬥令人心情舒暢!』有生以來我第一次產生這些想法。」日本經濟新聞社引述一位「浪人」的話說。

    「我在預備學校很開心。一直到高中時代,我都覺得(學校)充滿各種毫無道理的事情,比如關係好的人結成奇怪的派系,跟高年級學生之間要保持異樣的上下級關係,校園文化節要求團隊合作……預備學校的人際關係沒那麼複雜,每個人都很獨立。大家都相信再奮鬥一年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有上進心的人們聚在一起,心情很愉悅。」

    這些發言頗具代表性。由於「浪人」人數眾多,而且越是在名校比例越高,他們並不受社會歧視,家長往往也較為寬容,覺得復讀的孩子「有骨氣」。據臺灣媒體「ETtoday新聞雲」報導,2018年日本興起「和『浪人』男生談戀愛」的風潮,因為復讀的經歷讓這些考生「體會到人生不易,能成為很好的談心對象」,而且他們知道很多有趣的「浪人段子」。簡而言之,「浪人」比應屆生顯得成熟,所以更受青睞。

    在活躍於日本社會的名人中,「浪人」出身者不勝枚舉,他們對這段經歷並不諱言,甚至視之為人生財富。日本文化信息網站「NAVER」列舉了一些「著名浪人」,比如中國讀者熟悉的作家村上春樹,他作為「一浪」考進了早稻田大學戲劇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首位亞裔得主利根川進也是復讀一年,才進入京都大學。

    1960年,神奈川橫須賀高等學校的一位畢業生為實現當外交官的夢想投考東京大學,結果連遭落榜,只得放棄「初心」入讀慶應大學經濟學部。幾十年後,這位「二浪」當上了日本首相,他叫小泉純一郎。

    在日本經濟新聞社看來,著名「浪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音樂人井上陽水。在日本首張破百萬銷量的專輯《冰之世界》的封套上,他講述了一個「三浪」的故事:由於父親是牙科醫生,井上陽水也立志當牙醫,但在考學的路上連續失敗了3次。

    第一年的復讀生活,他總結為「甲殼蟲樂隊、女性、性的不安」,第二年是「甲殼蟲樂隊、女性、彈珠賭博機和麻將」,第三年則是「適應考試」。「人生中最初的玫瑰色時期,是『浪人』時代。雖然過得亂七八糟,但離開父母的生活更加自由,我心中毫無悲壯感!每天都是陽光燦爛……」他寫道。

    在「浪人」時代開始的音樂活動,成就了井上陽水之後的人生。

    當個「浪人」不容易

    「浪人」並不都像日本經濟新聞社描繪的那麼逍遙自在,相反,有些人始終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據美國《大西洋月刊》報導,日本精神病專家2014年的研究發現,約58%的「浪人」有抑鬱情緒,20%為嚴重抑鬱。研究認為他們缺乏自我認同感,常常沉浸在考場失利、來年再戰的「焦慮、惱怒和不耐煩」中。

    在日本,醫生是最受憧憬的職業之一,但醫科大學的錄取門檻高不可攀。據日本共同社報導,2016年該國報考大學醫學部的考生高達17萬人,而國立、私立大學加起來的醫學部入學名額只有8000個,自然催生出了「浪人」大軍。

    為此,著名的日本醫科大學在官方網站上開闢了「浪人應試」版塊,邀請成功考取了該校的「浪人」傳授心得。「我在『浪人』時代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每一次考試都如同末日審判,我懷疑自己將來能不能成為合格的醫生。為此,我跟家人及受人尊敬的老師進行了交談,再次堅定了我的目標。」大五學生齊藤理帆寫道。

    「我整日浸泡在憂傷中,只想把一切拋諸腦後,壓力一點兒也不小於落榜……考試近在眼前,我卻看不進書,只顧躺在宿舍裡盯著天花板,問自己為什麼這麼沒用。」在日本資訊網站「知新聞」上,一位目標是早稻田大學的「二浪」傾訴著焦慮。只有翻看哲學和宗教書籍,才能讓他短暫地逃避現實。

    日本經濟新聞社指出,有報導稱,上世紀90年代,日本每3名大學生中就有一人曾是「浪人」。近年來「浪人」減少,部分原因在於社會少子化和高等院校增加,使得上大學比過去更容易,另一個原因是泡沫經濟破裂後,漫長的蕭條使家長們失去了供孩子復讀的能力。

    供養「浪人」要花很多錢。預備學校收費不菲,在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駿臺預備校等名校,單科補習費用往往就要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066元),還不包括雜費。如果是全科補習,高達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萬元)的學費相當於普通大學一年的費用。再算上生活費,家庭承受的負擔可想而知。

    「浪人」在社會上聲譽並不差,但並非所有人都認可這種考學方式。2018年10月,日本著名腦外科專家茂木健一郎在推特網上批評稱:「『一浪、二浪』是以念完高中就要直接進大學為前提的產物,毫無多樣性,這是人生觀、事業觀貧弱寒酸的體現。這種等級的人聚集在一起,構成日本的『大學』,這太蠢了。本來在充滿多樣性的人生履歷中,人們只要在適合自己的時間點邁進大學就好了。」這條推文獲得了3.1萬個贊。

    相比於男生,「女浪人」的日子更難過。據日本「預備校指南」網站報導,2018年日本大學新生中「男浪人」佔25%,「女浪人」只有16%。對懷有職業抱負的日本女性而言,一些大學刻板的性別觀念堪稱雪上加霜:去年8月,東京醫科大學等多所高等學府被曝操控入學考試分數,以便淘汰更多的女生和復讀生。調查人員怒斥這是「對考生背信棄義的行為」。

    好在,並非所有大學都「劍走偏鋒」。名列日本醫科大學十強的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公開表示接受「浪人」,但僅限「一浪」。同為「十強」的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對所有考生一視同仁,「三浪」也沒問題。該校稱,為醫者需要一生意志堅強,所以他們歡迎「浪人」。事實上,該校每年超過一半的新生是「浪人」。

相關焦點

  • 日本的「浪人」指的是什麼人?
    日本浪人,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產物,是近代日本歷史上的特殊現象。日本浪人實際上就是當時社會上失業、流浪的下層武士,隨著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社會階級——浪人。從武士到浪人的變化,也反映了日本社會結構、國內局勢和文明開化的歷程。
  • 日本浪人橫行霸道,在中國地盤撒野,男子出手讓浪人倒黴了!
    日本浪人橫行霸道,在中國地盤撒野,男子出手讓浪人倒黴了!12-06 11:03 來源:心跡娛樂說 原標題:日本浪人橫行霸道
  • 古代日本的武士、浪人、忍者有何區別
    文/寂寞的紅酒在很多古代影視劇中,特別是明朝時期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武士、浪人和忍者三種日本人。很多人一直都搞不清楚三者之間的關係和區別,反正就是感覺很厲害的樣子。那麼日本的武士、浪人和忍者之間有什麼區別?武士,是三者中出現最早的,產生在日本的安平時代。
  • 日本浪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你萬萬想不到!
    經常在電視,電影,小說中看到一個詞——日本浪人,那麼,這個浪人是什麼東西? 在一些抗日電影和日本電影中,或多或少能看到些關於日本浪人的描述,也許因為兩國語意的不同,或者因為一些電影作者根本上的錯誤認識,致使一些中國年輕人誤以為日本浪人便是仗義行俠,身懷超強武藝的義士、俠客。事實是這樣嗎?
  • 日本浪人和茶藝師
    日本江戶時期有一個貴族,家裡養了一位茶藝師。這位茶藝師泡茶技藝精湛,貴族一天都離不開他泡的茶。
  • 在日本留學當假面浪人的注意事項
    日本留學中有一種人被大家稱為假面浪人,可能初入坑的人並不知道那麼什麼是假面浪人呢?假面浪人說的是在一個大學上學,同時準備考其他大學的學生,就是假面浪人。日本將大學重考生稱為浪人,而一邊是大學生身份,一邊又在重新考大學的人,就好似帶著面具的浪人,故此得名。在日本留學當假面浪人的注意事項1.大部分假面浪人能堅持考其他學校的可能性很小,就說學部生吧,課業很繁忙、抽出業餘時間來考學的難度很大。
  • 日本「浪人」是種怎樣的職業?他們的存在,讓統治者又喜又頭疼
    而在日本動畫中,浪人和武士似乎都很神秘。她們別具一格的刀法,或者長著一張帥氣的臉。可是,歷史上真正的浪人,竟然這麼瀟灑呢?什麼是「浪人」呢?從字面上看,浪人就是遊蕩者。但只要有歸依,人們就不會選擇流浪。日本人也把浪人稱為「浮浪」,指的是離開登記註冊的地方,到別處去生活的人們。
  • 日本浪人街頭殘殺中國車夫(圖)
       1938年1月10日,當日本兵從山東頭登陸青島時,碼頭上站著一群手持日本國旗,夾道歡迎日本兵的日本人。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期間,一部分擁護侵華政策的日本僑民和日本浪人囂張跋扈蓄意滋事,他們的政治活動與日軍的侵華行動遙相呼應,給青島百姓帶來了痛苦。
  • 日本「浪人」都是一些什麼人?他們為什麼成批成批跑到中國來
    (日本浪人劇照)一、日本浪人是如何產生的?日本浪人的前身是日本的武士。在德川幕府時代,日本的統治階層將日本人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士、農、工、商」。這一點和中國是一樣的,不過解釋不同。但大部分被長期豢養的底層武士,則失去了生活依靠。加上自身又缺乏謀生的技能,所以整日遊手好閒,一事無成,徹底淪為了社會的「棄兒」。於是,日本浪人便由此產生了。這個群體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達到了峰值,據說有近10萬人。
  • 禍害中國近半個時期的「日本浪人」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中日甲午戰爭以來,他們影響了日本政府對華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在中國辛亥革命時期,他們起到了某種積極的作用;從五四運動開始,他們傾向於日本的擴張主義政策;在日本大舉侵華之前,他們徹底蛻變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兇、走狗和馬前卒。何謂日本浪人?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在日本國內和國際的各種條件下,受歷史地理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影響,產生了日本浪人群體。
  • 日本「浪人」是什麼人?有那麼厲害嗎?走近歷史讓你意想不到
    大家對於日本武士的了解有多少呢?很多朋友們幾乎分不清「武士」「浪人」「忍者」之間的區別和共同之處,那麼咱們今天就首先來分析一下,日本的「浪人」究竟是什麼人?在日本的武士層中浪人的戰鬥力究竟處於什麼水平呢?分析浪人之前,咱們首先來看看什麼人稱之為「忍者」?
  • 「倭寇」裡的「浪人」爭議很大,到底是日本人多還是中國人多?
    很多人都覺得「倭寇」不就是來自日本的海上盜賊的統稱嗎?其實並不盡然!「倭寇」內部成員裡不僅有日本武士、還有一些海盜商人以及破產農民。後來由於「倭寇」「浪人」的加入,這些人更加肆無忌憚,甚至能夠直接登陸明朝內地,燒殺擄掠,殘害了大量百姓。這不得不說當時如果沒有「內奸」勾結,也就不會出現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等英雄事跡。其實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人上書過朱元璋請求消滅倭寇,加強海防。為此歷史上還出現了「胡惟庸案」,「藍玉案」。
  • 日軍侵華時在中國街頭的日本浪人照,腰間的武士刀,讓人看了害怕
    圖為一名日本浪人和外國軍人共同懲罰一名中國人,為那時候的國人感到悲哀。 圖為走在舊中國街頭的日本浪人,腰間的武士刀,讓人不免心裡害怕。
  • 百年前的日本武士上色彩照 留著禿頂浪人頭 個個身高一米五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百年前的日本武士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日本武士留存在歷史中的模樣。武士在日本的歷史中是屬於上層階級,特別是在幕府時代,隨著藩主的權利的擴大,作為藩主的家兵,武士階級的地位得到提升。
  • 日本浪人製造30萬假幣,讓清朝損失幾百萬,最後卻逍遙法外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大批日本浪人湧入大清國,他們有的從事黑幫活動,有的從事間諜活動,替軍方搜集情報,有的則玩起高智商犯罪,他們盯上了一家中國銀行。這家銀行就是中國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滙豐銀行方面也感到不解,不知道這些假鈔是怎麼出現的,就在一籌莫展之際,有個日本人帶著4000元假鈔到滙豐銀行兌換,被銀行方面當場識破。銀行工作人員一面穩住這個日本人,一邊秘密向巡捕房報案,抓住了這個日本人。
  • 818「浪人c」這個微信群
    你以為這是讚頌「浪人」的一篇文章?不!這可能只是我代表一些新手浪人發洩對「浪人c」群主不滿的一篇個人色彩濃重的網文。可能要比直接罵髒話優雅一些罷!因為我排版了。這件事過後我的直觀感受就是我現在看到「浪人c」這個詞我就有點犯膈應。雖然我知道「浪人c」代表不了「浪人」這個群體,但是這個體驗讓我現在看到「浪人」這個詞都感覺怪怪的。後來我接觸了常年都泡在後海衝浪的人,我才知道衝浪者Surfer一個個可不是都這樣的。
  • 同樣是2020年高考,復讀生跟高三生有什麼區別?看完你就知道了
    高三生如果高考失利,大不了成為下一屆的復讀生,還有一年的機會,有的學生可能不懂重視這次高考,或者低估了高考的重要性。而 復讀生經過了去年的失敗,既然選擇了復讀這條路,自然會堅持下來,爭取在新一輪的高考中脫穎而出。自覺性不同復讀生參加了高考,那就說明他想用一年的努力,來達到自己曾經到不了的高度。
  • 浪人遇上茶藝師
    日本江戶時期有一位茶藝師,他被一個貴族僱傭,整日為他泡茶。這位茶藝師泡茶技藝高超,貴族一天都離不開他。有一天,貴族要去京都辦事,想帶茶藝師一起去。茶藝師說:「京都那麼多浪人,我又不會武功,遇到危險該怎麼辦呢?」貴族說:「沒關係,你也穿一身武士服,掛一把佩劍,別人就不敢招惹你了。」茶藝師就這麼照貓畫虎地穿戴起來,跟著貴族走了。到了京都,貴族去辦事,他自己出去散步,在池塘邊就恰好撞上一個浪人。這浪人還很囂張,用挑釁的口吻說:「咱倆比武吧?」這茶藝師就慌了,他說:「我不會武功,我只是個泡茶的人」。
  • 浴火重生的浪人47-MAGPUL RONIN 1200
    羅寧是日文「浪人」之意,所謂的浪人指的是在別國流浪沒有戶籍的人,演變至江戶時代,浪人與牢人(失去主公的武士)都統稱為浪人,而日本著名的歷史故事「
  • 中國浪人情感破壞專家
    而那些低欲望生活,適當工作,也只是他們把僅有的體力花在追逐浪尖上而無法正常生活罷了。沒有人想成為窮人,浪人只是在浪尖與金錢上不得不選擇了前者。浪人,其實是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顆毒瘤。 所以,為了維持GDP的穩定增長,房價的一路長虹,千萬不要成為浪人;你們所要做的就是偶爾去上上衝浪課,買張好看的衝浪板,在wipe out無數次後找個攝影師為你拍下可以炫耀一個季度的照片,就回城賺錢吧!畢竟,浪人這顆毒瘤,真的需要你們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