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電視,電影,小說中看到一個詞——日本浪人,那麼,這個浪人是什麼東西?
在一些抗日電影和日本電影中,或多或少能看到些關於日本浪人的描述,也許因為兩國語意的不同,或者因為一些電影作者根本上的錯誤認識,致使一些中國年輕人誤以為日本浪人便是仗義行俠,身懷超強武藝的義士、俠客。事實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根本上看,日本浪人只是一幫類同於中國的地痞流氓的人眾組成。他們多是日本社會的閒雜無業人口。原本在日本社會就是以偷雞摸狗極盡能事。是在日本也被社會所不齒的一類。
在日本,浪人起源於鎌倉幕府時代。這一期間,日本的武士地位得以鞏固,他們完全脫離於生產者,有的以主人供養為生,高級的靠領取國家俸祿為生,直接對其領主負責。武士和其主人的關係,就是你拿錢養我全家,我盡心盡力練好武力本領,為你效忠。
而那對於那些那些失去主人或封祿到處流浪的落魄武士,就是後人所謂的浪人。他們四處惹事生非,即便是在日本國內,也是社會中的不安定因素,只是統治階級為了避免國內矛盾的激化,就常常默認或慫恿浪人的種種劣跡,尤其是對外武裝侵略、四處掠搶等行為。
到了德川幕府年代,日本社會將人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統稱「四民」,其中的「士」就是指武士階層,屬於統治階級,從將軍到士卒所形成的一個龐大武士階層體系就得以形成。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廢除幕藩體制,取消武士階級吃國家俸祿的特權。這一改革造成的影響,使得武士階級迅速瓦解了,他們中的少數級別較高的變成了大地主、大資本家和銀行家,中層的變成了商人、自由職業者和高利貸主,而人數最多的下層武士則大量破產,變成了無產者。
於是,日本社會上浪人數量驟然增多,據說當時有10餘萬眾,這就在日本社會上形成了一個具有新的階層——浪人階層。他們精神上以天皇的武士自居,物質上卻已經窮困潦倒,又放不下架子出苦力,除了打打殺殺也沒有其他技能,因此很多人不務正業,到處惹事生非。
很多浪人為日本軍部所用,或徵招入伍,或被派到其它國家從事諜報、偵察和特務等角色,充當著日本侵略擴張的先鋒,在亞洲各國四處從事非法買賣,組織黑社會,極盡作奸犯科之能事,犯下累累劣跡罪行。之後,浪人成了那些不務正業,到處惹事生非的流浪漢的代名詞。
日本浪人,是近代日本特有的歷史現象。為恢復昔日的權威而具有瘋狂性和冒險性,他們以天皇的親兵自居,到處以"愛國者"的面目出現,因有一技之長而能量驚人。他們秉承日本帝國主義的意旨,參與對中朝蘇和亞洲國家的侵略活動,特別是在侵華戰爭中充當了諜報隊、先鋒隊和別動隊角色,堪稱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急先鋒。
日本取代德國霸佔青島後,為了鞏固其統治,永遠把青島佔為己有,制定了移民政策。在青島的數萬名日本移民中,有許多是在日本不受歡迎的浪人,中國人叫他們日本浪人。即使是在中國收回青島主權以後,日本浪人依然作奸犯科,他們殺人放火、走私槍械、販賣毒品、姦淫婦女、偽造貨幣,劣跡斑斑。
日本人在我東北建立所謂「滿州國」時,這些浪人也成了日本人的有效侵略武器。據史料,日本當時在「滿州國」的移民裡就混雜了許多的日本浪人。同時,在中國的上海、天津、濟南等城市裡的大型商埠裡也出現了大批的浪人。他們樂此不疲地做著販賣紅丸咖啡,交易槍枝彈藥,組織黑社會,拉幫結派,殺殺打打的事情。擾亂社會,無惡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