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陽氣漸收,養生要注意這4點!

2021-02-16 孫思邈針灸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提醒人們立秋後養生調養要謹記以下四點。

  

秋季養生要遵從「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原則。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所以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以滋陰潤燥、健脾祛溼,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因為經過炎熱的夏季,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秋季進補要適當。

  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溼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辦法又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

  秋應於肺,在志為憂,這個時期是抑鬱症的高發期。因為從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紊亂。而對於有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的人來說,秋天意味著抑鬱症到了易發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悅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情緒;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放鬆心情;培養興趣愛好,秋季情緒容易低落,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有效轉移注意力,同時能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適當多吃些熱量較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等。

  另外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同時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等疾病,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儘量少用空調。早晚清涼時分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涼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秋天是養「收」的時分,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期間,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

  秋天在運動的時候,要科學選擇一些使情緒穩定、安定心神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要顧護陽氣,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避免運動後出汗過多,容易使邪氣趁虛而入。尤其是老人、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

  此外,秋季運動還要格外留意防秋燥,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較多,可適量彌補些鹽水,彌補時以少數、屢次、緩飲為原則。

南瓜當中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之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和組氨酸,除此之外,南瓜當中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可溶性纖維。所以,南瓜不僅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還具有消痰止咳的功效。

   

 白果蓮子山藥湯不僅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對於幫助腸胃的消化和吸收也有很好的功效。除此之外,山藥當中還含有澱粉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物質,這些物質對於健脾養胃都是有很好的功效的。

  

  土豆當中是含有很多的營養元素和膳食纖維的,常吃土豆可以很好的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而把土豆和西紅柿牛肉一起煮湯,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也會更高。西紅柿土豆牛肉湯不僅具有補血抗衰老的功效,還有益氣強身、健脾祛溼的功效。

相關焦點

  • 立秋養生小常識
    人們喜歡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之說。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就下降一些,即「一場秋雨一場寒」。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民間認為標誌著「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其後果為「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 立秋:這些事你一定要注意!否則冬季百病纏身!
    進入秋季後,天氣逐漸由炎熱轉為寒涼,在自然界中,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由蓬勃生長轉變為收斂成熟,秋季最明顯的變化是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凋落,而莊稼慢慢成熟。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 今日立秋,這些事你一定要注意!否則冬季百病纏身!
    進入秋季後,天氣逐漸由炎熱轉為寒涼,在自然界中,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由蓬勃生長轉變為收斂成熟,秋季最明顯的變化是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凋落,而莊稼慢慢成熟。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 今日立秋,這些事你一定要注意!否則冬季百病纏身!
    進入秋季後,天氣逐漸由炎熱轉為寒涼,在自然界中,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由蓬勃生長轉變為收斂成熟,秋季最明顯的變化是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凋落,而莊稼慢慢成熟。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 節氣養生丨今日立秋,涼風漸起,溼氣未散,學點養生不吃虧!
    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原本,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只是今年的立秋已至、三伏過半,因此,氣溫下降的並不會太明顯。△視頻可橫屏放大觀看雖已立秋了,但暑熱難消,中醫稱這個階段為「長夏」,長夏的氣候仍以暑溼為主,因此,此時養生,仍需注意防暑祛溼。
  • 立秋後適宜吃瓜,養生牢記四點
    健胃:按「四縫」  立秋後脾胃功能也逐漸恢復,比起夏季來食慾明顯好轉,加之秋季也需要補充一些脂肪以備冬天禦寒,因此,立秋後正是進食肉類、貼秋膘的好時機。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
  • 今日立秋,祝福送上!
    酷暑餘威猶在,在外仍要防曬。時有涼風襲來,酷暑不再難耐。換季傳遞祝願,捎去朋友關懷。願你心情不賴,生活無限精彩! 今日立秋,是氣溫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 立秋後如何養生 這幾點必須知道
    8月7日是立秋節氣。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我們都知道,養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那麼立秋後在養生方面要注意哪些呢?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為您盤點。
  • 健康養生:秋季養生要點!
    就是說要順應自然,天人合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調節,注意適應四時的氣候、月相的變化、日夜的寒溫,才能因天時調血氣,避免外邪侵襲,維持正常生理機能,達到養生目的。說到順應自然、四時的氣候變化來養生,就不得不說說秋季的養生方法了!秋季養生要點還是先來看看祖先對秋季養生的觀點。
  • 節氣藥膳 || 立秋涼風漸起,溼氣未散,節氣養生藥膳看過來!
    只是今年的立秋已至、三伏過半,因此,氣溫下降的並不會太明顯。  入秋之後,人體經過炎熱夏季的消耗,脾胃功能下降,腸道抗病能力減弱,稍不注意就可能會發生腹瀉。另外由於氣候溫潤潮溼,特別適宜蚊子滋生,因此,初秋也是蚊媒性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所以,日常生活應注意祛溼,調理脾胃,滋陰潤燥,注意飲食衛生,加強體格鍛鍊。
  • 【立秋養生】如何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今天(8月7日)為立秋節氣,「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繫起來。此外,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但不適宜高強度的運動,應避免過度出汗,同時還可選擇「鳴天鼓」等保健運動。【膳食篇】 立秋之時,暑氣未盡,由於氣溫乍寒乍熱,人的抵抗力變弱,傷風感冒等疾病容易侵襲人體,所以,立秋應更加注重保健養生。
  • 今日立秋|多吃這些瓜果,健脾、利溼還除秋燥!
    今日立秋,是氣溫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如何開啟立秋健康養生模式,確保安度秋冬呢?國家高級中餐烹飪師、二級公共營養師徐文飛表示,絲瓜可以從春末吃到初秋,他有利尿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
  • 八月立秋,一齊抓住暑假的小尾巴!
    立秋如何養生?  立秋時節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立秋養生,光是「保溫杯裡泡枸杞」可不夠,  來看看立秋養生的「關鍵詞」吧~  關鍵詞1:養陰  秋季氣候由熱轉寒,中醫認為這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後,作息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晚上睡覺要護住胸背,防止邪風侵入。
  • 立秋後的養生之道,據說90%的人都不知道......
    這個階段要注意:1、早睡早起養肝護肺;2、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3、水果以當季為好,如葡萄、秋梨等。順應天時,保養好身體,冬季才能避免預防疾病的產生。立秋養生---重在「收」與「養」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 立秋養生 | 重在「收」與「養」
    立秋後,身體由夏季的開放出汗排毒狀態向收斂陽氣儲存能量轉變。這個階段要注意:1、早睡早起養肝護肺;2、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3、水果以當季為好,如葡萄、秋梨等。順應天時,保養好身體,冬季才能避免預防疾病的產生。
  • 「中醫健康課堂」立秋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
    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岐黃學社)分享立秋養生知識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
  • 點花點草點「秋香」—立秋節氣養生秘訣
    2020年的立秋是從8月7號開始的,從這天起意味著秋意漸漸靠近,立秋之前暑夏天氣下降地氣蒸騰比較的熱,溫度也隨之回升,然而到了秋季陰陽合和生萬物
  • 立秋後寶寶如何養生
    立秋標誌著夏去秋來,陽氣一時難消,「秋老虎」餘威仍在。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慢慢涼爽起來,逐漸乾燥。我們應注意早晚溫差,及時增減衣物。飲食上應選擇滋陰、潤肺、清熱、安神一類的食材。另外避免讓寶寶長久地待在空調房內,外出時注意備好水壺、遮陽傘等防暑物品。小心腹瀉立秋之後至12月,是嬰幼兒發生腹瀉的高發時段。家長應做好預防寶寶腹瀉的護理工作。首先應注意寶寶口腔和皮膚的清潔工作,勤換尿布。大便過後需要及時用溫水清洗小屁屁,避免發生尿布疹。其次注意保暖,當寶寶身體發涼時,可以使用暖手袋取暖。
  • 2017年最全立秋養生知識,趕快收藏
    所以人們在立秋前便紛紛買好這些藥,煎好後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時涼飲。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 立秋以後如何養生?中醫生推薦四大養生方
    立秋以後如何養生?大暑之後,節氣悄悄進入了立秋。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這意味著涼爽季節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