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的養生之道,據說90%的人都不知道......

2021-02-20 鞍山v教育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杜牧《早秋客舍》


今天「立秋」,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立秋節氣一般在8月7-9日之間。今年立秋交接時刻為8月8日04:01:23。

秋,即禾與火,有禾穀成熟的意思,是豐收的季節;此時梧桐樹開始落葉,故「落一葉而知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立秋後,身體由夏季的開放出汗排毒狀態向收斂陽氣儲存能量轉變。這個階段要注意:

1、早睡早起養肝護肺;

2、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

3、水果以當季為好,如葡萄、秋梨等。

順應天時,保養好身體,冬季才能避免預防疾病的產生。

立秋的民俗

1、祭祀、蓐收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蓐收等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2、貼秋膘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並且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3、煎香薷(rú)飲

香薷飲是中醫的一個古方,具有消除暑溼、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人們在立秋前便紛紛買好這些藥,煎好後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時涼飲。


4、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


立秋養生---重在「收」與「養」

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1、立秋撞上三伏天,養生謹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暑氣一時還很難消。養生專家提示:「秋後一伏熱死人」,此時節,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


2、立秋養生---收斂陽氣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

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


3、立秋養生---養肺護肝

中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攘外平內全靠肝,相當於西醫的解毒、免疫功能。而「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一身之氣,皆出入於肺。攘外平內之後,就要治理。管理自身、養生不能不靠肺。

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髒」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發。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應該注意護肝早睡,早起。


立秋按摩/艾灸 培補元氣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艾灸的好時節,因為秋冬消耗人體的陽氣多。這時候就更很需要及時補充陽氣,以備一整個冬天的使用!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2、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症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3、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鵲心書》裡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圍繞關元穴順時針方向按摩。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4、氣海穴:扶正固本,培補元氣

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患,按摩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立秋之養生食譜

按照傳統的說法,秋天物候乾燥,人體就需要滋潤,所以,眼下季節適宜多喝具有滋潤肺腑的湯,或者是粥。特別是女人朋友,經常喝一些適應的湯或粥,既能養生也有美容的效果。

1、玉米面紅薯粥


功用: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面紅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紅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做法:將玉米面100克,先用涼水調成糊狀,待水燒開後放入,然後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併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鍋底。

2、蜜瓜螺頭雞湯


功用:湯燒出來的正色是奶白色,很濃很白,女人喝最好,具有美容,滋潤效果。

做法:先將水燒開(水量超過材料一倍),薑片、螺肉、雞塊放入,大火燒半小時,然後中火兩小時,然後將切成小塊的蜜瓜放入,再中火半小時即可,此時的湯水約為最初水量的一半到五分之二。

3、沙參玉竹魚尾湯


功用:沙參玉竹都是潤肺的,這個湯對菸酒過多、睡眠不足的人特別有幫助。

做法:基本做法同上。就是先將魚尾洗淨,放入油鍋(少許油)兩邊煎到金黃色。水燒開,將所有東西放入開水中,大火燒半小時,然後中火一個半小時即可。

立秋之養生禁忌

1、忌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忌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秋天還應當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忌吃油膩、煎炸的食物

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來源:千山晚報)


提示想領取學習資料的朋友,請根據下面的提示回復獲取下載地址(有增加):

1、回復「試卷」領取1-6年級語文期末試卷;

2、回復「奧數」領取小學1-6年級的奧數題集錦及講解;

3、回復「語文」領取小學語文及英語複習資料;

4、回復「繪本」領取《150本高清彩繪本》、《廖彩杏1年52周100本英文繪本》、《240套高清彩繪中文繪本》、《300套高清彩繪英文原版繪本》;

5、回復「故事」領取《安徒生童話故事全集》、《猜猜我有多愛你》、《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數學樂園》、《神奇樹屋系列》、《100部經典名著》;

6回復「聽力」領取《100冊英語有聲繪本MP3》、《小學英語閱讀會話聽力100篇》、《100部世界經典有聲繪本》、《米菲雙語繪本+MP3音頻》

7、回復「動畫」領取《臺灣草莓軟體Flash系列1746個》、《迪士尼動畫》;

8、回復「巧虎」領取《巧虎》、劍橋少兒英語;

9、回復「啟蒙」領取15部兒童英語啟蒙動畫,小羊肖恩(1-4季全集)、奇先生妙小姐(1-2季全集)、小美人魚(1-9集全)、海賊王(1-601全集)、叢林大反攻(1-3全集中文字幕)、料理鼠王(中英雙字幕)、怪獸電力公司(中英又字幕)、星際寶貝(英文無字幕)、龍貓(中日雙語字幕)、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文字幕)、海底總動員(英文無字幕)、玩具總動員(1-2全集中英雙字幕)、機器人總動員(中英雙字幕)、飛機總動員(中英雙字幕)、勇敢傳說(中英雙字幕);

請大家及時下載,如有不會的請諮詢懂電腦的朋友或者加鞍山教育的QQ群:279455789進行諮詢。

在鞍山教育的微信裡不僅能看到專業的育兒知識,還能免費聽到中小學英語、語文、國學經典、童話故事等「音頻」資料。新增的「微電臺」收錄了「名師帶你讀名著」等大量學習與生活資料。不論孩子還是家長都能用上。快來聽吧!

這個別人早都收藏了,不會輕意告訴您的!

相關焦點

  • 時益多品牌養生之道 立秋之日我來告訴你
    今天農曆六月十八,立秋之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這標誌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所以要格外注重養生了,因為立秋過後,早晚溫差增大。秋季養生即將開始,時益多品牌養生之道已經為您準備好!秋季氣候乾燥,飲食上應多食用一些具有養肺生津、滋陰潤燥的食品,少食辛味之品,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 立秋後如何養生 這幾點必須知道
    8月7日是立秋節氣。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我們都知道,養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那麼立秋後在養生方面要注意哪些呢?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為您盤點。
  • 立秋養生正當時,10道菜教你吃對節氣!
    立秋有哪些習俗 立秋習俗一:立秋節立秋節,也稱為七月節。自周代開始,便有天子親率王公大夫往西郊迎秋的禮俗。到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或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或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
  • 立秋養生小常識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氣之一立秋,雖然從立秋開始,天氣將會慢慢變低,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忽視最近的高溫天氣,接下來小編就告訴大家9個字,告訴你在立秋該如何養生。雨水多 惹人樂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諺語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諺語說「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因此立秋後降溫往往是由於下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天氣得出的結論。
  • 【立秋養生】如何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今天(8月7日)為立秋節氣,「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繫起來。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馬上來臨。立秋過後,一場秋雨一場涼。氣候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秋季養生以"養收"為主。 今天的立秋養生指南為大家推薦立秋養生方法,介紹立秋中的五行保養法、立秋吃什麼,立秋如何保健以及在立秋保持好心情,幫大家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 立秋後寶寶如何養生
    ♢ 百合粥  食材: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做法:百合泡軟後,與粳米一起加如清水熬煮成粥。加入冰糖,再略煮一會兒即可。立秋養生溫馨提示1.若是寶寶唇部出現脫皮情況,先用溫熱的毛巾輕輕擦拭,再塗抹潤唇膏。2.若是寶寶皮膚乾燥,可以盆浴時滴幾滴潤膚油,洗完澡後及時擦乾身體,然後塗上護膚乳液。3.天氣剛轉涼時,不宜立即給寶寶添加過多衣服,容易出汗受涼,發生感冒。
  • 立秋後養生必備!
    立秋後的養生,最應該養的是脾,脾主運化,是人的後天之本,經過炎熱的夏季,健脾利溼是首先任務。4、鍋裡加入足量水,加入棒骨、薑片、茯苓、芡實、蓮子和少許米醋,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煲一個小時。棒骨我先放到食品淨化機中淨化過,所以我沒焯水,親們做的時候根據自家買的食材情況來決定,一般都需要焯一下水。
  • 經絡輪棒瑜伽之立秋養生
    在養生的節氣上我們非常重視四立。四立分別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可以說每個立都是每個節氣的開始。
  • 立秋後適宜吃瓜,養生牢記四點
    健胃:按「四縫」  立秋後脾胃功能也逐漸恢復,比起夏季來食慾明顯好轉,加之秋季也需要補充一些脂肪以備冬天禦寒,因此,立秋後正是進食肉類、貼秋膘的好時機。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
  • 立秋後暑熱仍在,這時不注意易生5種病!養生須記這個字!
    也就是說從立秋開始,燥氣也會從此開始逐漸盛行,更可能化作燥邪傷及人體。 最容易生這5種病! 1. 誘發心腦血管病在夏秋交替時由冠心病引發的心肌梗死並不少見。容易中暑雖然眼下已過立秋,但並不意味著就告別了暑熱,在「秋老虎」天氣,中暑不是什麼罕見事兒。伏天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下降所致。甚至不少人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
  • 點花點草點「秋香」—立秋節氣養生秘訣
    ,瓜果蔬菜一片繁榮之景色,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很多人問王大夫秋季養生的真諦是什麼?老王大夫由感而言:如果說:「春季為萬物「開天門」,那麼秋季就是萬物「入地戶」,怎麼講呢?               立秋後最有代表的我覺得應該是蟬鳴吧,這個周末回太白山,晚上聽到蟬蜂鳴而至,這聲音特別贊,我以為這下睡不著了,誰知每天都是睡夢香甜,蟬鳴就像是大合唱的姑娘們,悅耳動聽我竟然被大自然的天辣之音所吸引
  • 立秋以後如何養生?中醫生推薦四大養生方
    立秋以後如何養生?大暑之後,節氣悄悄進入了立秋。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這意味著涼爽季節的開始。
  • 【吃健康】立秋養生飲食全方案
    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溼度也較大。
  • 飲食 | 立秋後注意養生,四款潤肺湯水必備
    立秋嶺南地區,不同於中原,因常年高溫潮溼,使得廣東人喜愛冷飲、涼茶,加之常年吹空調、缺乏運動、熬夜等習慣,非常容易導致脾虛夾溼、內寒外熱或上熱下寒的體質。常見面部和頭髮油膩;身體沉重,人發困,沒精神;容易上火長痘、口腔潰瘍;四肢發涼、怕冷,面色發白、發青;經常腹瀉、腹脹、便秘或便溏;反覆難愈的咳嗽、咳痰,甚至容易浮腫、關節痛、背痛、腰痛等。在南方,若初秋時令急於養陰,則反易加重脾虛,釀生痰溼。尤其既往有老肺病,反覆咳嗽、咳痰的人群,更易在此時發作、加重,故「養生」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可盲目。
  • 2017年最全立秋養生知識,趕快收藏
    所以人們在立秋前便紛紛買好這些藥,煎好後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時涼飲。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 【立秋】 祛溼養脾胃
    故能解寒鬱之暑氣,霍亂腹痛,吐下轉筋,多由暑月過食生冷,外邪與內傷相併而作,辛溫通氣,則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而《本草綱目》則稱:「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  而在我國民間,立秋也有吃香薷湯的習俗。清朝時候,每到立秋時節,人們都要煮上一大壺香薷飲,待冷卻後,家中每個人都喝上一杯,這樣,就可以保證全家不受暑氣困擾而產生各種疾病了。
  • 今日立秋 | 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② 胃火旺者—吃點瓜表現: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食補: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洩胃中之火。③ 老人及兒童—吃點山楂表現: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大便秘。食補: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 立秋後12道食譜:清補潤肺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
  • 立秋養生 | 重在「收」與「養」
    據了解,身體很健康的那群人都是因為關注了「康美中藥養生」不信?
  • 立秋了,如何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此外,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但不適宜高強度的運動,應避免過度出汗,同時還可選擇「鳴天鼓」等保健運動。  【膳食篇】  立秋之時,暑氣未盡,由於氣溫乍寒乍熱,人的抵抗力變弱,傷風感冒等疾病容易侵襲人體,所以,立秋應更加注重保健養生。下面介紹秋季養生的4道食療菜式,助你秋季養生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