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婆,你以為做仰臥起坐就會有用?腹直肌修復一篇教會你!

2021-01-14 倩Sur

已經當了媽媽的女性讀者們也許有過下面的經歷:在懷孕的時候肚子隆起來,而「卸貨」 了之後,發現肚子依然鼓鼓的,不明所以的新媽媽們便開始拼命的練習仰臥起坐、卷腹等動作。

 

可是對於腹直肌分離嚴重的產婦,做這類運動會加深腹直肌分離的程度,這些動作做得越多,那麼腹直肌分離可能會越嚴重,甚至出現腰背疼痛、漏尿等問題。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腹直肌分離。



什麼是腹直肌分離?


腹直肌是分布腹部左右平行連接的肌肉組織,女性在妊娠3月後,增大的子宮突出盆腔,逐漸向腹部擴展空間,腹部開始膨隆。增大的子宮會向腹直肌施加壓力;在子宮膨大的過程中其他臟器出現移位,狹窄的腹腔變得擁擠。這兩個過程向腹直肌施加巨大壓力,導致腹直肌的肌纖維拉長,平行連接的左右兩束腹直肌逐漸分離。



這個過程中,伴隨著皮膚真皮下的彈性纖維部分斷裂,腹直肌腱也會不同程度分離,腹部兩側其他肌肉纖維拉長變得稀疏,孕婦的肚皮會跟著變薄。雖然看上去這個分離過程很可怕,但事實上,腹直肌分離的過程一般不會引起疼痛。


預警:腹直肌分離的幾個信號


1.變成「小腹婆」


小富婆固然好,可要是「小腹婆」那可就不妙了!


腹直肌分離、腹內外斜肌過度拉伸後整個腹肌就會逐漸無力,不能有效維持腹內壓,逐漸腹部膨出。十分嚴重的腹直肌分離產婦會在腹部中央明顯感受到下陷的鬆弛皮膚,好似一個坑,向內甚至能夠摸到小腸等。


2.腰痛、椎間盤突出


我們可以把肚子比作一個密封的球。球體一共有前後左右上下六個面。球體的表面是均勻受力的,在我們現在討論的情況中,想像一下球體前面的腹肌和球體下面的盆底肌鬆了,現在球內的壓力不能保持,那必然會導致後壁,也就是腰背處也不容易發力。最終我們身體感受到的結果就是腰痛。


那如果腰背肌力量下降,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由於缺少腹內壓力的支持,腰背肌力量的下降會導致脊柱穩定性變差。那最終我們感受到身體出現椎間盤突出等等問題。


3.憋不住尿、愛愛不和諧


腹直肌分離也會使腹部缺乏足夠的力量支撐腹部的器官。這些器官也會亂動,有時候甚至會一直降到盆底。到那時候麻煩就大了,這種情況叫作臟器脫垂。盆底的臟器脫垂不僅聽著就很嚇人,憋不住尿啊,愛愛的時候不和諧啊,等等一系列的盆底肌鬆弛的問題就都接踵而至了。

 

如何修復我們的腹直肌


腹直肌分離並不只是讓我們有小肚子,影響美觀,更關鍵的是影響我們的健康,但大家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只要你自己不瞎折騰,大多數情況,我們都是可以修復好的。那正確的方法到底怎麼做呢?


腹直肌分離的重點在於「分離」二字,那麼我們的首要目的既是讓分離的兩片肌肉可以相互靠攏,而不應通過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等動作將腹直肌訓練得更加發達。


知道了不應該做的練習有仰臥起坐和卷腹,來看看以下幾個能讓分離的腹直肌重新見面的小練習:


1.熱身訓練——腹式呼吸


1、平躺在床或瑜伽墊上,慢慢吸氣,抬起腹壁;


2、然後慢慢地呼氣。


3、平緩地反覆進行6-10次腹式呼吸,讓身體牢記這種呼吸的深度和感覺。


4、亦可將一隻手放於胸部、一隻手放於腹部之上;


5、感受在吸氣時,腹部的手是抬起的,胸部的手是保持靜止的。

這項練習更多地是幫助我們松解腹肌和腹部筋膜,減輕腹內壓力。這是良好開端的第二步。

1、仰臥屈膝。這裡請注意不要坐臥。


2、全身放鬆,開始腹式呼吸。呼吸深度同練習1和練習2。


3、將雙手放在腹部肚臍兩側。吸氣時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盡力向內收縮腹部,同時雙手順勢沿腹部兩側將肌肉向腹中推擠,努力閉合腹直肌之間的間隙,略停5~10秒。


5、請在每個呼吸裡重複3的動作,每次呼吸作為一個循環。


6、按照自身情況,每次運動5 - 10分鐘,每日3 - 4次。

1、全身放鬆,仰臥屈膝。


2、雙臂在腹部交叉。雙臂在腹部交叉,雙手自然搭在腰間,好像要給自己一個擁抱的感覺。


3、同時,開始有深度的腹式呼吸。


4、在吸氣時,充分擴張腹部,雙手保持交叉。


5、呼氣時應有意識將腹部向內收進,交叉的雙手把腹肌向腹中央推去。


6、將上半身緩慢地向膝部靠攏,停頓5 - 10秒,再緩慢回到位置1。


7、1-6為一個循環。每次運動5 - 10分鐘,每日3 -4次。

這個動作可以激活我們的腹橫肌,增強腹橫肌的力量。這個動作也可以在站立或者坐位下進行。

1、 四足跪姿,手臂位於肩膀的正下方,雙膝打開與髖同寬,保持脊椎的中立位,身體均勻承重。


2、 用力呼氣將腹部向脊柱方向貼緊,將腰圍收到最小的程度,就像把肚子吸回去的感覺,腹腔內感覺到擠壓感,根據自己的情況保持腹部收縮20-30秒,然後吸氣慢慢恢復到準備姿勢。


3 、每組12-15次,根據自己的情況做3-4組。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老三樣,第一樣兒是對於腹直肌分離大於2指的女性朋友們,只推薦比如腹式呼吸、Pull-Ins 、Splinted Curl-ups等針對腹部深層肌肉的運動;


第二樣兒是當分離小於2指寬後,可以開始嘗試那些針對腹直肌進行鍛鍊的腹部運動。


第三樣兒,也最重要,症狀嚴重的準媽媽們,在盆底肌群未得到康復治療,以及針對腹直肌分離也未得到有效治療前,一些運動像是仰臥起坐、卷腹、和反向卷腹等運動做得越多,會加重腹直肌分離的症狀。


最快速恢復的方法,永遠都是學習,只要你在正確的路上堅持,即使慢一些,也會達到終點。


想要學會孕期如何站、如何坐,才能減少腰背疼痛? 


那就加我的個人號微信 n2mu520,回 健康群,在群內 @倩sur助理—小七  孕期站坐,就會給你詳細的回答喲。


相關焦點

  • 產後不做小「腹」婆,腹直肌分離不可小覷!
    很多寶媽在懷孕的時候肚子大起來,那生完寶寶之後發現肚子依然鼓鼓的,生完像沒有生過一樣,很多新手媽媽都會採用拼命的練習一些腹部的動作,比如說仰臥起坐平板支撐殊不知這樣操作下去會讓我們的腹直肌分離更加嚴重,產生腰酸背疼漏尿的這樣的問題,生完寶寶之後,很多的女性肚子一直回不去
  • 產後腹直肌有必要去修復嗎?要怎麼修復?
    相信產後媽媽對腹直肌分離這個詞都不陌生,很多媽媽也會在產後去做腹直肌修復。懷孕和分娩的時候,隨著胎兒的生長,媽媽腹部的肌肉也會被拉伸,尤其是腹白線變薄,還會使腹直肌的距離變寬。當腹直肌分離在兩指以上就需要去做修復。
  • 告別小腹婆,一個月變辣媽!
    產後盆底肌和腹直肌恢復是寶媽們比較關心的兩個問題,前者會影響到生活質量,後者可能直接改變你的穿衣風格,告別漏臍裝、低腰褲。好多媽媽在生完寶寶後會變成「小腹婆」,那麼需要注意了!這就是生完寶寶後腹直肌出現分離的現象。
  • 產後腹直肌分離怎麼修復?這幾種動作千萬不要做,當心越來越嚴重
    現在還有很多人竟然都覺得前後腹直肌修復是可有可無的,因為人體都有自我恢復功能,在生產完後一段時間內會自己恢復成孕前狀態 姐妹,別傻了,請不要用你的無知,來挑戰自己的健康。
  • 產後腹直肌修復不是小事,還和減肥有關
    很多媽媽就急著減肥,但是發現減來減去也沒有什麼用,這是什麼原因呢?產後肚子松垮可能跟腹直肌分離有關。雖然腹部贅肉橫生和孕期月子期的飲食也脫不了關係,但根本原因卻出在了腹直肌上。據研究調查,產後媽媽腹直肌分離的概率為60~90%,順產為60%,剖腹產發生率為70%,兩次剖腹產的媽媽腹直肌分離的概率為90%!
  • 產後腹直肌分離的修復與訓練
    今天由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急診中心主任周曙光教授給大家談談產後腹直肌分離的修復與訓練的相關知識。其實,大多數媽媽恢復不了產前的好身材,都是因為沒有注意到「骨盆變形」和「腹直肌分離」對身材的影響。導致腹直肌分離的原因,就是懷孕期間,為了讓胎兒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和讓寶媽能順利分娩,寶媽的身體在體內激素的影響下,腹部壓力越來越大,導致腹橫肌無法支撐,腹部的淺層肌肉就被迫來幫忙承擔一部分。
  • 比起大肚腩、妊娠紋,產後腹直肌分離更可怕!很多媽媽卻不知道
    什麼仰臥起坐、平板支撐、卷腹都做過了,但還是減不下去。導致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腹直肌分離!據統計,大約33%-60%的孕婦會發生腹直肌分離,但分離的程度因人而異。那到底什麼是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有什麼危害?如何改善呢?小脈今天就和我各位媽媽講一講幾乎每個人都會到腹直肌分離。什麼是腹直肌分離?
  • 明星的小蠻腰與腹直肌分離
    有句話說的好,孕前小蠻腰,產後似肉包。本來好好的曲線怎麼說沒就沒?尤其是腹部,肌肉不知道去了哪兒,肉都變得松松垮垮。 許多人會誤以為腹部的走形只是因為孕期多食和缺乏運動,但其實,腹直肌的分離才是最根本的始作俑者。
  • 「超全脫水乾貨」腹直肌分離修復——產後大媽變辣媽!
    在2~3指,需要對腹直肌進行專門的修復訓練。如果已經超過了3指的距離,那麼建議就醫。注意,如果是過度肥胖,腹部脂肪堆積比較厚的人可能不是特別容易測出來,建議最好去醫院。腹直肌分離危害?變成小肚子突出的「腹婆」。
  • 你做仰臥起坐沒效果?試試2個關閉臀部屈肌的動作,更刺激腹直肌
    仰臥起坐在健身房被很多人認為是沒有效果的動作,不能讓腹部有感覺,反而屁股和頸部不舒服。其實不然,仰臥起坐是一個非常好的動作,所以才一直傳到現在,而且對腹肌的刺激效果也是非常棒的,之所有很多的人認為它是沒有效果,是因為動作沒有做對。
  • 產後肚子又松又垮,都是腹直肌分離惹的禍
    腹直肌自測方法: 採用仰臥位,彎曲雙腿,露出腹部,做仰臥起坐起始動作,腹直肌收縮,一隻手用手指從上向下垂直下探。 ◆ 中間有個坑 腹直肌分離常伴有腹內外斜肌過度拉伸,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盆底肌肉群損傷。 許多腹直肌分離嚴重的女性,躺下後可以在腹部中央摸到一個坑。
  • 產後腹直肌分離大肚腩?如何正確認識腹直肌分離?滿滿乾貨!
    為什麼腹直肌會分離? 懷孕女性,隨著胎兒成長,內臟受擠壓向上 腹部肌肉和皮膚長時間處於超負荷張力壓迫,腹部肌肉拉伸變薄,肌肉彈性下降 使腹直肌從腹白線的位置分開,從而了出現腹直肌分離的現象 什麼時候做腹直肌分離修復呢?
  • 你是否站著就會腰疼?彎腰就沒事?另一類腰痛可能是腹直肌在作怪!
    ,腰就會產生疼痛,既使躺在床上也可能會持續存在,只有微微彎著腰站著或是坐著,才會舒服一點?另外,前腹側的疼痛,則先須排除內外科及婦科相關的疾病,詢問是否有相關症狀,甚至須有實驗室檢查或是超聲波檢查等證據來排除腹內器官的疾患。 腹直肌肌筋膜疼痛的患者,在其腹直肌上可以觸摸到條索狀的結構,且可以找到其激痛點。治療時,可以直接按壓按摩激痛點來消除激痛點和放鬆腹直肌,頑固的激痛點可以使用幹針治療或是激痛點注射(注射生理食鹽水或局部麻醉劑)。
  • 想要鍛鍊整個腹直肌,拋棄仰臥起坐吧,你只需要這三個訓練動作
    導語:如果當你一說到腹部訓練仍舊只是想到仰臥起坐的話,那麼你對健身運動項目的認知實在是太少了,如果你對健身有一定了解,會發現現在越來越多專業的健身人士都在告訴我們,仰臥起坐並不是好的腹肌選擇,卷腹以及其他的訓練動作才應該更多地了解以及掌握
  • 仰臥起坐,你真的會做嗎?
    小時候很多人做仰臥起坐就有疑問,到底腿應該是屈著的還是直著的?猶記得最小的時候學的仰臥起坐都是直腿的,後來體育老師說仰臥起坐是屈腿的,還小小的疑惑了一番。那麼,屈腿仰臥起坐和直腿仰臥起坐,到底哪個對腹肌訓練更有效呢?
  • 拿什麼拯救你?分離兩指多的腹直肌
    小渟帶你揭秘腹直肌分離:什麼是腹直肌小渟來解釋一下,腹直肌就是圖上中間的幾塊肌肉,左右腹直肌內側以白色的腹白線相隔。它具有保護和固定腹腔器官的作用,收縮時縮小腹腔,增加腹壓,協助排便、嘔吐和分娩。還可協助呼吸和咳嗽,同時可使脊柱前屈、側屈和旋轉等。
  • 什麼時候做產後腹直肌修複比較好呢?如何恢復產婦腹直肌分離呢?
    而產後腹直肌分離,就是產後媽媽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腹直肌分離」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但它卻光顧了大多數孕晚期的準媽媽們和新媽媽們。據有關調查顯示:幾乎99%的孕晚期媽媽們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接下去我們來看看,究竟哪些人群最容易發生腹直肌分離呢?1.高齡產婦:高齡孕產婦由於膠原蛋白比不上年輕媽媽,於是就很容易形成腹直肌分離。
  • 媽媽們請關注腹直肌分離的危害及預防!
    這很有可能就是「腹直肌分離」惹的禍!據統計,每3個媽媽中就有1個人有腹直肌分離!但是,為什麼同樣是生孩子,明星就完全不一樣呢? 別急!今天就仔細講講「腹直肌分離」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腹直肌分離」?
  • 產後修復攻略,最有效的腹直肌修復圖解操
    什麼是產後腹直肌分離? 在孕晚期,增大的子宮會將腹肌拉長,使兩條腹直肌從腹白線的位置分開,這種現象被稱為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會直接導致腹壁鬆弛,腹直肌分離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對腹背部的承託力就會越小,很多女性產後容易出現腰背痛。
  • 「產康課堂」產後一年腹部還是松松垮垮,腹直肌分離真心傷不起
    產後腹直肌分離可以自行恢復嗎?產後三年了,有腹直肌分離還能治療嗎?產後綁束縛帶是不是就可以恢復?做仰臥起坐有用嗎?應該怎樣修復呢?盆腔臟器脫垂機率增加產後腹直肌分離怎麼辦?它能自行恢復嗎?產後腹直肌分離如果不超過兩指,一般是可以自愈的。但如果超過兩指,或產後半年依然沒有恢復,最好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做恢復訓練,或去產後機構做恢復治療。產後腹直肌分離做仰臥起坐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