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的主要功能都不懂,你的脾胃問題怎麼好?

2021-02-12 脾胃調養寶庫

脾的主要作用有3個,那就是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

(1)運化水谷

脾主運化。運,指轉運輸送;化,指吸收消化。

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飲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並將這些對人體有用的營養物質吸收、輸送到需要部位的生理功能。

脾對飲食物的運化運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飲食物在進入胃以後,要靠胃的"腐熟"和蠕動,將食物變成粥樣食糜,通過幽門及十二指腸後進入小腸,而這個過程必須依靠於脾氣(功能)的幫助,才能完成。

第二階段是:食糜到達小腸後,通過小腸的"化物"功能,對食糜進行"泌別清濁",從而分解成對人體有用的營養物質和無用的糟粕,以徹底地對飲食物進行消化。

而這個消化過程,也必須靠脾的健運功能才能完成。

第三個階段是:幫助腸道吸收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胃腸道通過脾氣的幫助,在完成對飲食物的消化和"泌別清濁"後,飲食物經過消化所分離出的營養物質,還需要通過胃腸道進行吸收,然後才能敷布到全身,以供人體所需。

這一過程也必須依賴脾氣的運化功能才能完成。所以《素問-奇病論》說:"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

第四階段是:脾把吸收到的營養物質運輸到人體各部。被吸收的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在脾運化功能的作用下可以敷布到全身。

這個布散過程,要經過兩個途徑來完成:

一是脾氣自身的運化作用。將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輸到全身,也就是《素問·厥論》中所指的"脾氣為胃行其津液也"。

二是通過脾的"散精"作用,將營養物質上歸於肺,再通過肺的"宣發"與"肅降"和"肺朝百脈"功能,將精微物質在人體內向上、向外、向下布散。

所以《素問·經脈別論》中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因為脾臟具有消化飲食,吸收並輸送飲食物精微物質的運化功能,而營養物質又是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它也是氣血津精生成的重要物質來源。

所以《內經》中認為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成之源。這與自然界中的"土"能養育萬物是相通的。


(2)運化水液

脾在運化水谷,輸送精微的同時,還具有運化水液的功能。

脾主運化水液,是指脾有吸收、輸布水液,防止水液在體內停滯過多,以維持人體內水液相對平衡的作用。

所以,脾的維持水液相對平衡功能,又稱為運化水溼。飲入人體的水液,經過脾的吸收及輸布作用而達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起到滋養、濡潤的作用。

與此同時,脾臟又將人體代謝後多餘的水液,及時轉輸到人體的肺臟和腎臟,並通過肺的宣發與肅降功能以及腎的蒸騰氣化作用,通過汗液、尿液、呼吸、大便而排出體外。

脾主運化水液,實際上指的是脾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起到的調節作用。

一方面脾臟要通過運化功能將水液輸送到全身各個臟器組織,而發揮滋養、濡潤作用;

另一方面,脾臟通過健運功能將組織器官利用後多餘的水液輸送到體外,以防止水液在體內的不正常停留,從而維持人體內水液代謝的動態平衡。

如果脾運化水液的功能發生病理改變,水液不能運化而停滯在體內,就可發生水溼泛濫,嚴重者可以形成水腫,也可以形成痰、飲等病理產物,而誘發一系列病變。

這也就是脾虛溼困、脾虛水腫以及"脾為生痰之源"的病理依據。所以《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3)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亦稱之為"脾氣主升"。升,就是上升。清,是指飲食物中的精微物質。

因為脾主運化,飲食物進入胃以後,經過脾的消化、吸收和輸布等作用,將飲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及津液運送到心、肺、頭、面、目,並通過心肺的推動及宣發作用而變化生成人體營養的必需物質,以滋養全身。

所以《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說:"脾主運化水谷之精,以生養肌肉。"脾的升清與胃的降濁相對而言,《內經》中常用脾升胃降來概括整個消化系統系統的生理功能。

脾臟升清,是指脾將飲食物中的精微部分升散到身體各部以發揮其營養作用。

胃氣下降,是指胃能將飲食物腐熟消化成食糜後,下降到小腸,經過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其糟粕部分從前後二陰排出體外。

脾胃之間,升降相因維持人體氣機(功能)的升降平衡。所以,脾不升清,則可見到洩瀉,頭暈目眩,神疲乏力等證候;而胃不降濁,則可發生腹部脹滿,不思飲食的病症。

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膜脹。"此外,脾胃升降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機關,脾氣主升,健運協調,對維持人體腹腔的內臟位置有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人類由猿到人,由爬行到直立行走,雖然騰出上肢而便於勞作,但也埋下了臟器重力下垂的隱患。而脾氣對維持其固定位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脾氣不能上升,反而下陷,就可以見到久洩脫肛、胃下垂、腎下垂及子宮脫垂等許多病症。而在臨床上採用健脾補氣,益氣昇陽的療法,常收到良好療效。


(4)脾主統血

主統血即統攝、控制之意。"脾統血"是指脾氣統攝血液使之在血管內正常運行而不溢於血管之外。

這在《難經》中稱之為:"脾裹血"。脾統攝血液的功能是通過脾氣來實現的。因為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並存,而"氣為血之帥","氣能攝血"。

如果脾氣健運,氣血生化有源,則氣的固攝血液功能正常,血液也不致溢出脈外而發生出血。

反之,脾失健運,氣血化源不足,氣固攝血液的功能降低,就可導致血無制約而溢出血管之外。

臨床上可以見到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牙齦出血及婦女崩漏等脾不統血症。臨床上多採用健脾益氣,攝血止血的方法來治療。

相關焦點

  • 脾好皮膚才好 | 養好脾胃,解決你的長斑、痘痘、氣色差等「面子」問題
    本  期  導  讀    斑點、痘痘、皮膚過敏、溼疹、眼袋重等皮膚問題都可能和脾有關!內臟功能正常,氣血生化充足,則氣血津液得以正常的敷布和輸送於身體各處,則皮膚、毛髮及五官得以滋養;反之內臟功能不正常,氣血津液生成或運化障礙,在外則表現出皮膚、毛髮、五官的問題。因此,皮膚的好壞間接反映了人體五臟六腑的內在情況。
  • 脾好,皮膚才好!老中醫教你3穴位5食材補脾健胃!
    但在對脾的認識上,西醫和中醫有很大差別。  西醫認為,脾是腹腔左上方一個單一的器官,有過濾血液的功能,也有免疫功能,但並沒有消化功能。因此,很多接觸過西醫的人不理解中醫為什麼將脾和胃聯繫起來,對「脾主消化」的概念也存有懷疑。  上海同德堂國藥號中醫師胡乃文解釋,中醫的脾屬於五臟之一,是實心器官,但其概念不只是脾臟一個器官而已,還包括胰腺等消化器官。
  • 脾的功能
    引起脾腫大的原因很多,如血吸蟲病、慢性肝炎、黑熱病、傷寒、瘧疾、門靜脈高壓症、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脾腫大以後,可引起脾功能亢進,使血液中的血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脾腫大一般進行病因治療,如有脾功能亢進或門靜脈高壓所致者,可考慮手術切除。
  • 脾的主體功能
    今天我們講一講脾的主體功能。脾居於中焦,五行屬土,為陰中之至陰,於四時而言,應長夏之期,於五色而言為黃,其氣升清,它的主要氣化特點,也是升清。有人說脾胃居中焦,它應該是能升能降,斡旋氣機,為什麼只講升清呢?主要是因為斡旋氣機中,降的這一部分,是為胃所主的。我們經常講脾胃的氣機運化特點是脾升胃降,升降相因。為什麼要說是陰中之至陰?
  • 脾腎互相滋養,脾功能下降男女都會出現問題,固精補腎脾腎同補
    脾虛是一個中醫的說法,指的是脾臟的功能下降。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同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當脾虛的時候,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伴有氣血不足、全身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如果脾虛運化水液的功能下降,還會出現脾虛溼盛的表現,表現為肢體困重、乏力、四肢倦怠,女性則容易出現一些婦科的炎症,男性容易出現陰囊潮溼等等。溼氣重和脾虛如何區分溼氣重與脾虛都是中醫的概念,溼氣重的可以分為溼熱和寒溼兩種。
  • 脾好人長壽,中醫「養脾經」,照著做,養好脾胃,長壽或和你有緣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養生,希望以此來延年益壽,但可能在五臟的保養上,脾往往被大家忽視了。殊不知,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它的運化功能對於身體健康有重要的影響,脾好人長壽。脾不好,胃也好不到哪去,很多人總以為自己是胃不好,其實很可能是跟脾虛也有關,自查下,若症狀全符合,應早點養脾,中醫的「養脾經」,照著做,養好脾胃,長壽或許和你有緣。脾不好,身體哪些表現藏不住?
  • 怎麼從臉部判斷脾胃好不好?
    ,體內陰氣溼氣多,會影響到身體氣機,導致脾胃功能下降。情緒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與心胸開闊的男性相比,很多女性容易情緒波動,並伴有焦慮、憂慮傷脾,導致脾臟受損。脾不好,相應的,胃也不太好。 其實還有其它的因素會影響到女性更容易出現脾胃虛弱,例如不喜歡運動、愛吃冷飲等,這些都需要特別注意。脾胃虛弱影響比較大,合理改善至關重要。需要提前了解,哪些表現暗示脾胃不好,不妨透過臉部看出來。
  • 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脾胃不好怎麼調理?脾胃同治
    在中醫認為,脾胃相表裡,同為一「家」,要養生先養脾胃。現在生活壓力大,社會節奏快,有的人脾胃不好可能自己都意識不到。那麼,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呢?對於脾胃不好怎麼調理呢? 日前,42歲的高女士前來就診,說:「最近感覺胃口不太好,吃不下飯,吃進去就覺得胃中嘈雜,有時候還打嗝,讓人煩躁的很,大便也不成形,總想去廁所又總拉不完的感覺。這是不是脾胃出了問題?
  • 肝木克脾土!春天脾胃不好怎麼養?
    最近,身邊的家人、朋友出現脾胃問題的不少,有拉肚子的、不想吃飯的、吃了脹氣的。一細想,原來是春天來了,這可是最需要養護脾胃的季節。《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主生發,生發過了會化火,而生發不出,鬱在體內也會化火。而肝木克脾土,這都會影響脾胃功能。
  • 脾是身體的軸心,若有5表現,脾有問題是跑不掉!養護脾,堅持3事
    之所以說脾溼身體的軸心,主要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於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脾好,則身體氣血充足,身體各個器官可以條不紊地工作。脾胃一旦出問題,不但影響食慾、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脾是身體的軸心,若有5表現,脾有問題是跑不掉!
  • 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好了,身體棒棒
    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臨床上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食欲不振、飯後腹部脹飽、消化不良等症狀。脾胃之所以被稱為「後天之本」,主要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於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 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食慾、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
  • 脾胃好不好,伸出舌頭一看便知,沒有3個「小異常」,說明脾不錯
    脾胃一直是人們比較忽略的臟腑器官,其實對於我們的身體正常運行有著很大的作用。我們平時所吸收的營養物質都是靠脾胃功能傳送到全身,如果脾胃出現了問題,我們的身體各機能組織將不能正常運轉,同時也影響著我們身體健康。
  • 脾胃不和不算啥?當心癌變!幾個小妙招讓你養出好脾胃!
    每到夏季,總有很多人問:怎麼才能快速且有效地減肥?  其實,我們身邊都可能有這兩類人:喝涼水都長肉的胖子和怎麼吃都不長肉的瘦子。胖的人當然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瘦下來,瘦的人自然也渴望自己能胖一點……  但先別忙著互相羨慕,殊不知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在提醒你:脾胃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脾胃不和若不及時調理,很可能會出現癌變風險!
  • 面色蒼白、肥胖是怎麼回事?可能與脾胃健康相關,需及時養胃補脾
    精神氣色差,常常感覺無精打採,吃什麼都不吸收營養,還易拉肚子,經常表現出面色蒼白,口唇沒有光澤,可能還肥胖、有大肚腩,這是怎麼回事呢?可能與脾胃健康相關,是脾胃受損、脾胃不調的表現。 簡單來講,我們的脾胃是身體的支撐,是保證身體機能正常運轉的根本。
  • 脾是什麼?脾的功能作用
    「脾,土髒也」。中醫的五臟是歸五行的,脾五行屬土脾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一個是運化。
  •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不好如何調理?
    然後就是脾胃不好容易生溼氣,脾胃不好的時候就不能把水溼很好的運化變成身體的津液,這個水溼運化不了堆積在身體裡就會形成溼氣,溼氣重了之後人身體也會出現很多毛病,比如好生溼疹,比如人總感覺頭腦昏昏沉沉,比如大便黏膩不容易拉出來,怎麼擦屁股也擦不乾淨!還容易沾馬桶!
  • 脾胃健康身體好,脾胃有「4怕」,勸你避而遠之,養好脾胃少生病
    脾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脾臟主要運化水溼,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溼氣排出體外,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如果脾臟功能受損,人的消化能力受到影響,體內溼氣也會加重,此時就需要好好調理身體,儘可能減少脾臟功能下降,對健康造成的影響。
  • 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脾胃不好怎麼調理?瘦弱愛生病看過來
    張女士一到入秋就很煩惱,別人都是「貼秋膘,好過冬」,自己是吃什麼好東西也貼不上,還因為早晚溫差大,感冒了幾次,又掉了幾斤肉。朋友看她憔悴的樣子,都問是不是脾胃不好、不吸收,張女士覺得有道理,於是來醫院諮詢醫生「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脾胃不好怎麼調理?」。
  • 脾陽虛了怎麼調理好?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微信號)脾在人體臟腑中佔的地位挺重要的,那是全身的印鈔機,氣血是否足旺,基本上就要靠脾了啦。吃再多再好的食物,如果脾不能消化,不能運去全身各處,製造成氣血,來供給全身營養,那,可能是怎麼吃都胖不起來哇。
  • 中醫的臟腑理論主要是一種功能定論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系統,在判斷的時候就要全面,因為各個器官相互影響,比如血虛的基本補血的同時要配合補氣,才能促進血的轉化~有了溼氣就祛溼不去解決根源問題,溼氣永遠去不完的~產生溼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脾弱,不能正常運化,因此,真正想要把溼氣去除,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把脾胃養好——健脾,而不是簡單地喝祛溼水,薏米在煮水前需要提前炒熟將寒性減弱,體寒的人不宜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