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會澤縣地處烏蒙山集中片區,境內山高、坡陡、谷深,生存條件惡劣,產業發展受限,曾是我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人口106萬,到2020年1月全縣還有貧困人口近7萬人,列入掛牌督戰的貧困村有113個,佔全國掛牌督戰村總數的十分之一,督戰村脫貧難度大,任務艱巨。
上海市寶山區結對幫扶曲靖市,在接到社會力量助力掛牌督戰任務後,在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各地在滬企業(商會)聯合會等支持下,先後共組織了102家民營企業主動對接會澤縣61個掛牌督戰村,另有寶山區各鄉鎮企業52家對接會澤剩餘52個掛牌督戰村,實現結對全覆蓋,形成「你幫我也幫」的良好局面。
稻蝦種養、助學鋪路、危房改造……深入會澤貧困一線的上海社會力量,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白霧村:鋪出稻蝦養殖「致富路」
11月中旬,在白霧村稻蝦種養基地做工的陳南華夫婦比以往清閒了些。前幾天他們和其他工人一起忙著收割水稻,如今金燦燦的稻穀已經晾曬在基地的院子裡;水田中的小龍蝦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已經出廠上市,目前正進入新一輪育苗期。除了稻蝦種養,田間還有大片茭白小龍蝦套養基地,此時工人們已採摘完茭白,正準備挖根移栽,以確保明年長勢更好。
一年前,經上海援滇幹部牽線搭橋,上海原心農業有限公司來到白霧村做實地考察。公司負責人陳善兵發現,白霧村靠近水源,地處兩山之間,地勢平坦,氣候條件適合稻蝦養殖。同時,該地區貧困人口眾多,需要產業幫扶。兩個月後,以滬滇幫扶為契機,上海原心農業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向村民租用土地,在此開闢出400餘畝稻蝦種養與茭白、小龍蝦輪作耕養基地。
稻蝦種養基地招牌
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陳南華而言,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能在自家農田上領工資。現年45歲的他,年輕時因患上脊椎疾病而病痛纏身,全家老小只能依靠幾畝稻田維生,外加平時做些臨工補貼家用,每年基本上沒有剩餘收入。今年3月,經村幹部推薦,陳南華和妻子方洪秀來到稻蝦養殖基地工作。
「我白天主要從事飼料投餵、清潔防護等全過程管理,晚上在這邊看塘,觀察小龍蝦的狀況,做好防護工作。」如今,除了第一年每畝1800元的土地流轉收入,陳南華每月工資近4000元,妻子月收入也在2000元左右。「上海的企業對我們很照顧,讓我們對生活有了盼頭。」
據了解,在這片稻蝦種養基地上,與陳南華夫婦類似、長期固定勞動的村民有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2人。「工人剛到基地時,對稻蝦輪作養殖缺乏專業知識,我就手把手地教。現在,部分工人已經掌握了80%的養殖管理技術,學得很快,工作很出色。」陳善兵希望,以後能在他們中間培養出技術負責人,最終將這塊產業交付到村民的手裡,「真正幫助他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可持續的道路。」
交支村:擰成一股繩修好「幸福路」
依靠稻蝦種養基地,白霧村闖出脫貧致富的新路,一山之隔的交支村村民也為眼前新鋪設的道路而歡欣鼓舞。交支村是掛牌督戰深度貧困村,過去,村民必須步行1小時趕到埡口,再乘坐半小時公交車,才能到達縣城,「現在硬化道路修好了,我們可以直接騎摩託車或開車到縣城,只要40分鐘。」交支村第一書記張正美感嘆。
今年8月,上海企業將出資幫扶修路的消息傳到了交支村。當時,村裡主幹道雖已修好,但連接村小組之間的道路仍是裸露在外的土壤,布滿牲畜和車輛留下的坑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困難。得知上海人要來修路,村民們趕到村委會報名工作,希望能出一份力。
八九月間,正值雨季。趁著為數不多的好天氣,村民自發加入施工隊,攪混凝土、搬材料、墊路基……忙到中午趕不及回家,老人們就把煮好的馬鈴薯、玉米和雞蛋帶到工地,無償供給忙碌的村民和施工隊。道路硬化過程中,需要在路兩側用模板固定路形。村民發揮集體智慧,搬出自家的床板、門板當工具。大家擰成一股繩,修好這條「幸福路」。
遠處,是由上海社會力量出資修築的道路
路通了,村裡的農副產品就能走出大山,城裡人也能上門收購。交支村二組村民李本榮是當地的烤菸種植戶,道路硬化前,由於出行不便,他只能將田裡的菸葉用背簍背回家,烤完後背到縣城去賣。「效率低,也賣不上好價錢。」道路硬化後,李本榮可以騎摩託車把菸葉送到山外的市場,那裡的收購價格高出一截。前段日子,野生菌成熟,主動找上門來收菌子的人越來越多。「國家政策好,農民收入多,日子越來越幸福!」李本榮的話語裡飽含著感激。
交支村二組村民李本榮的家就在這條道路上
清河村:為山裡孩子開闢「書香路」
在掛牌督戰深度貧困村——田壩鄉清河村,一條「書香路」正在校園鋪開。清河小學始建於1958年,是一所少數民族學校,學生大多為苗族、彝族和壯族,學校現設有四個年級,學生共計5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32人),教師6人。
清河小學圖書室
為助力會澤縣脫貧攻堅,2019年5月31日,中梁控股集團、中梁公益基金會首次赴會澤進行深入調研,明確扶貧幫困需求。7月,「書香中梁」項目成功落地。中梁公益基金會與會澤縣的兩個深度貧困村李子箐、清河村結對幫扶,通過教育幫扶和為幫助貧困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助力當地脫貧攻堅、增進滬滇協作。
「學校閱覽室的書架上,擺放著上海『親人』捐贈的書。」清河小學校長李飛指著滿滿當當的書架說,「書籍擴充了孩子們的知識面,讓他們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中梁公益基金會還為學校帶來了多媒體教學設施和教師辦公室電腦,為15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提供助學金,針對學生們喝水、用水困難的問題,修建了全新蓄水池,為學生食堂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
來自中梁集團的8名志願者,還為孩子們帶來一堂生動有趣的閱讀課。通過「破冰」交流、分組分享、角色扮演等環節,志願者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閱讀的快樂。值得一提的是,在「書香中梁」教育幫扶基礎上,中梁基金會還資助44戶困難農戶進行危房改造,並為村莊愛心超市注入幫扶資金、修建道路設施,有效提升了村莊的人居環境。源自上海社會力量的溫暖與愛心,切實落在了貧困家庭的需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