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解剖知識

2021-02-12 中華推拿醫學

舌骨上肌群解剖知識


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根據其來源和神經支配,舌骨上肌群屬於頭部肌肉,位於舌骨和顱骨之間。主要作用:①使舌骨固定②可下降下頜骨,使口張開。

起點:前腹:下頜骨的二腹肌的肌窩,肌纖維纖維向後移行於中間腱(中間腱以堅韌的結締組織固定於舌骨體和舌骨大角的分界處)

止點:後腹止於顳骨乳突切跡。

作用:①當下頜骨固定時,上提舌骨;

②舌骨固定時,下牽下頜骨,協助咀嚼。

神經支配:

① 前腹:下頜舌骨肌神經支配;

② 後腹:面神經的二腹肌肌支支配。

起點:顳骨莖突後面近基底部。

走行:向前下方

止點:舌骨大角與體的結合處。

作用:牽引舌骨向後上方。

神經支配:莖突舌骨肌肌支——面神經

起點:下頜骨的下頜肌線。

走行:向後內方。

止點:前部纖維與對側下頜舌骨肌相連,後部纖維止於舌骨體的前面。

作用:上提舌骨,或下拉下頜骨(同二腹肌)。

神經支配:下頜神經。


起點:頦棘。

走行:向後。

止點:舌骨體的前面。

作用:下頜骨固定,牽引舌骨向前;舌骨固定,牽引下頜骨向下。

神經支配:上二頸神經的前支——來自迷走神經的最大分支下頜神經。



舌骨下肌群解剖知識

舌骨下肌群位於頸正中線的兩側,延續於胸骨與舌骨之間(肩胛舌骨肌除外),在喉、氣管和甲狀腺的淺面;分為兩層:第一層自外向內,為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第二層自下而上,為胸骨甲狀肌和甲狀舌骨肌。舌骨下肌都可使舌骨及喉下降。此外,甲狀舌骨肌可使舌骨與甲狀軟骨接近。


肩胛舌骨肌位於頸前面,頸闊肌的深側,胸骨舌骨肌的外側。大部分被胸鎖乳突肌所遮蓋,為細而長的帶形肌,被中間腱分為上腹和下腹。

起止點及走行:

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緣,近肩胛切跡處,有時亦可起自肩胛橫韌帶。肌纖維斜向內上方,於胸鎖乳突肌的深側,在環狀軟骨平面以下移行於中間腱。該腱借頸深筋膜中層向下連於鎖骨。

上腹自中間腱斜向內上方,與胸骨舌骨肌並列,並在其外側止於舌骨體外側部的下緣。

神經支配:

上腹由頸襻上根的分支(C1)支配,

下腹受頸襻的分支(C1~C3)支配。

胸骨舌骨肌位於前面正中線的兩側,肩腳舌骨肌的內側,為窄帶狀的肌肉。

起點:胸鎖關節囊的後面,胸骨柄和鎖骨胸骨端的後面。

走行:肌纖維在正中線兩側垂直上行。

止點:舌骨體內側部的下緣。

神經支配:受頸襻的分支(C1~C2)支配。

胸骨甲狀肌位於胸骨舌骨肌的深側,也是長帶狀肌肉,上狹下寬,較胸骨舌骨肌短而寬,緊貼於甲狀腺的淺面,在胸骨舌骨肌的深側。

起點:下端起自胸骨柄的後面及第一肋軟骨。

走行:肌纖維斜向上外。

止點:甲狀軟骨斜線。

神經支配:受頸襻的分支(C1~C3)支配。

甲狀舌骨肌為短小的長方肌,是胸骨甲狀肌向上的延續部分,同樣也被胸骨舌骨肌遮蓋。

起點:甲狀軟骨斜線.

走行:肌纖維斜向外上方。

止點:舌骨體外側部及舌骨大角。

神經支配:由舌下神經直接分支支配。但其神經纖維來自第一頸神經(C1)。

相關焦點

  • 舌骨下肌群解剖知識
    書屋理念——精通解剖 精確診斷 精簡治療舌骨下肌群解剖知識
  • 淺談肩胛舌骨肌
    這是唯一一條兩側都連接到沒有與身體有真關節連接的骨頭上(分別是舌骨和肩胛骨)的肌肉。所以這條肌肉可說是一條漂浮的肌肉。【肩胛舌骨肌】解剖位置肩胛舌骨肌屬舌骨下淺層肌群,是下舌骨肌群最外側的肌肉,包含上腹、下腹、以中央肌腱相連,中央肌腱正好落在胸鎖乳突肌的正下方,此處可作為一觸診上的分界。
  • 肩痛、吞咽困難當心肩胛舌骨肌綜合症
    臨床應用及意義肩胛舌骨肌症候群臨床表現為吞咽時頸前部隆起,多為單側,僅局部有壓迫感和不適,無疼痛或其他自覺症狀,病人多不自覺。隆起有逐漸增大的趨勢,約4×5cm,表面光滑無壓痛。肌電圖檢查,肩胛舌骨肌的收縮功能和支配神經均無明顯異常。局部無外傷或炎症病史。病理檢查發現肩胛舌骨肌的橫紋肌細胞部分萎縮並呈透明性變,細胞核減少。
  • 肩胛舌骨肌症候群
    這是唯一一條兩側都連接到沒有與身體有真關節連接的骨頭上(分別是舌骨和肩胛骨)的肌肉。所以這條肌肉可說是一條漂浮的肌肉。而肩胛舌骨肌綜合症,則是指以吞咽時胸鎖乳突肌下部出現無痛性腫塊並伴隨吞咽不適或局部壓迫感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症。
  • 揭秘:穿行於胸鎖乳突肌深方的肌肉 — 肩胛舌骨肌 Omohyoid
    ,英文名叫Omohyoid,組合自希臘語中的「omos」和「hyoid」,簡明著意的指出該肌的起止點:肩胛骨和舌骨。圖1:肩胛舌骨肌位於胸鎖乳突肌深方,與之呈X型交叉,類似特步標誌。肩胛舌骨肌是維繫舌骨正常位置的肌肉之一,它隸屬於「舌下四君子」舌骨下肌群(Infrahyoid muscles),位置最靠外,其餘三兄弟分別為胸骨舌骨肌、甲狀舌骨肌和胸骨甲狀肌,身材均扁平,呈條帶狀,又稱帶狀肌(Strap muscles),其中胸骨甲狀肌並未直接繫於舌骨之上。
  • 【解剖圖解】下頜的解剖與運動生理
    那麼,下頜的解剖你了解嗎?下頜(或稱下頜骨)是一塊質密、堅硬的U型骨,它主要由下頜骨體和兩個下頜支所組成,並在顳骨兩側通過一關節(顳頜關節)與顱骨相連結,參與構音運動。下頜骨體用於容納下排牙齒,並且作為舌部集群的附著點,而兩個下頜支則是兩組下頜肌群的附著點,如下圖所示。
  • 面肌和咀嚼肌群
    1、面肌和咀嚼肌群,淺層外側面觀                   對應序號肌肉名稱(1)顴小肌(2)皺眉肌(3)眼輪匝肌(4)顳筋膜(5)顳肌(6)(2)髁突(下頜頭):下頜支末端的骨性突起, 與顳骨關節盂形成顳下頜關節(3)外耳道:顳骨外側部的一個管道,其上部由顳骨鱗部、下由顳骨鼓部 構成。外耳道從耳廊通至鼓膜,其表面有耳廓延續的皮膚被覆,上有纖細的毛髮。
  • 舌骨從筋膜的角度揭密一個獨立、獨特的骨頭在瑜伽中的運用
    前幾天我發了一張每日分享圖,主題是後彎,裡面提到「舌骨」這個詞,眾多朋友們表示不知道,在此,我與我們瑜伽館的醫生邵聽聽老師一起從筋膜的角度與層面上說說舌骨在瑜伽練習中的作用。舌骨的解剖位置    舌骨位於喉結上方,是一個比較隱蔽不易察覺到的一個小骨片,舌頭附著在上面,在體表,雙目平視時,舌骨體平對第3頸椎。
  • 解剖 | 頸、項部相關肌肉
    頸部肌肉可依其所在位置分為頸淺肌群、舌骨上、下肌群和頸深肌群。
  • 咽期的功能解剖、神經控制及反射性調節
    舌推送食團向後至口咽連接處時,刺激軟顎的感受器引起吞咽反射,這時軟顎伸向後上方與咽後壁咽縮肌同步收縮形成的隆起(稱Passivant靠墊)緊靠,封閉口咽與鼻咽的通道,防止食物從鼻腔流出。此過程中,參與軟顎後上運動的顎肌共有5塊,由下至上排列分別是顎舌肌、顎帆張肌、顎咽肌下層、顎帆提肌、顎垂肌、顎咽肌上層。
  • 解剖詳解甲狀腺,進步的階梯
    甲狀腺位置、毗鄰及血供圖:甲狀腺周圍的毗鄰關係:前方為皮膚、淺筋膜、深筋膜淺層和中層及舌骨下肌群,正中線為頸白線。舌骨下肌群共4塊肌肉,分淺深兩層。淺層縱行並列為內側的胸骨舌骨肌和外側的肩胛舌骨肌。深層分為上份的甲狀舌骨肌和下份的胸骨甲狀肌。外側為頸鞘;後方為頸交感幹和4個頸內臟管道,即喉與氣管、咽與食管。
  • 解剖知識 | 眼睛乾澀之枕下肌群(一)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枕下肌群。所謂枕下肌群,就是附著在我們枕骨後下方凹陷處位於深層的肌群,它有四塊主要的肌肉構成:(從外到內)依次是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和頭後小直肌。這四塊肌肉分別在我們的頭頸右側和左側,共同作用就是維持寰枕關節和寰樞關節的穩定以及控制頭部的運動。我們在自己的身上摸一邊,從外到內依次是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和頭後小直肌。
  • 肩周炎,不要忘了肩胛舌骨肌
    患者肩前區疼痛,喙突部局限性壓痛,上舉、外展功能不受限。被動外旋時疼痛加重。 4. 肩峰下滑囊炎多有肩部外傷和慢性勞損病史。常多繼發與肩關節鄰近組織退化和慢性炎症。臨床表現以肩峰下疼痛、局限性壓痛,活動受限為主。壓痛點多在肩關節、肩峰下、大結節等處,常可雖肱骨的旋轉而移位。當滑囊腫脹時,亦可在肩關節區域三角肌範圍內出現壓痛。
  • 今日學習 | 頭部和頸部(骨骼和肌肉)
    前頸部被肩胛舌骨肌和正中線分為前下方的左右肌三角和後上方的頸動脈三角。位於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和斜方筋的前緣之間的部位也被肩胛舌骨肌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方是外側頸三角部,下方是大鎖骨上窩。此外,位於胸鎖乳突肌的胸骨的起始位置與鎖骨的起始位置之間的空隙被稱作小鎖骨上窩。下頜的下方的區分標淮是頜二腹肌。頦(ke)下三角是指被頜二腹肌的前腹與舌骨包圍的部位。
  • 枕骨下肌群不容忽視
    枕骨下肌群對於啟動和調節頸椎甚至整個脊柱的肌肉至關重要,包含頭後小直肌、頭後大直肌、頭上斜肌和頭下斜肌。它們運行在枕骨、寰椎及樞椎之間。頭下斜肌這個名稱常會產生歧義,因為它並不直接連接到頭部,而是連接在寰椎大橫突和樞椎棘突之間,其方向平行於頭夾肌,是同側旋轉肌肉中最深且最小的,產生搖頭的動作,也就是在樞椎上讓寰椎與枕骨一起旋轉。另外三塊肌肉都是從枕骨下方深部向下運行。
  • 枕下肌群
    枕下肌群包括四對短小、發育良好的肌肉,即兩對直肌和兩對斜肌,頭後大直肌和頭後小直肌、頭下斜肌和頭上斜肌,這些肌肉位於頭半棘肌的深側,作用於寰枕及寰樞關節,均由枕下神經後支支配。功  能:      控制頭上下搖動(點頭)、轉動和側屈等動作。並且有助於維持上部椎管和枕骨大孔的對位關係,此部位的正確對合有利於血液和腦脊液進出腦顱的正常流動。
  • 運動解剖-頭前引之枕下肌群與枕下神經和椎動脈詳情解說及改善
    今天通過運動解剖學給大家分享頭前引,在頭前引中有一組重要的肌群叫枕下肌群,下面通過運動解剖學,來了解和改善頭前引中的枕下肌群因長時間縮短
  • 顳頜關節解剖知識
    關節下腔大而松、滑膜也廣。在關節上腔內關節盤和髁突可同時滑動。關節下腔小而緊,滑膜較少,關節下腔內髁突只能在關節盤下面轉動。當關節盤破裂時,關節上下腔可相通。左右各四條,分別為:顳下頜韌帶、莖突下頜韌帶、翼下頜韌帶和錘下頜韌帶。這些韌帶均由彈力纖維組織構成,其共同的作用是懸吊下頜,並能限制下頜在生理範圍內運動。
  • 專業分享 |「人小鬼大」的枕下肌群
    頭下斜肌起自樞椎棘突,斜向外上方,止於寰椎橫突。一側收縮使頭轉向同側並屈。枕下肌群共同作用是使上頸椎後伸。小課堂:上頸椎是指枕骨、第一頸椎、第二頸椎,各椎體之間沒有椎間盤結構,活動方向異於下段頸椎。其次,「位卑未敢忘憂國」;枕下肌群雖然只佔據了很小的解剖位置,但是對於全身的意義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