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針治百病!董針明堂——邱雅昌博士親授全新《董氏(正經)奇穴針灸傳承臨床實用班》&《董氏(正經)奇穴針灸臨床驗案高級研修班》開班啦!←點擊查看
肩胛舌骨肌綜合症是以吞咽時胸鎖乳突肌下部出現無痛性腫塊並伴隨吞咽不適或局部壓迫感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症,
主要臨床表現特徵:1.喉嚨異物感,2.吞咽困難/疼痛、3.頸部肌肉膨大 4.肩胛失能
肩胛舌骨肌是下舌骨肌群最外側的肌肉,包含上腹(Superior Belly)、下腹(Inferior Belly)、與中央肌腱(Intermediate Tendon) 。
而中央肌腱正好落在胸鎖乳突肌的正下方,可以作為一個觸診上的分界 。頸固有筋膜深層在肩胛舌骨中間腱部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形成中間腱鞘,腱鞘包繞固定中間腱,當肌肉收縮時限制肩胛舌骨肌牽引力的方向。
臨床應用及意義
肩胛舌骨肌症候群臨床表現為吞咽時頸前部隆起,多為單側,僅局部有壓迫感和不適,無疼痛或其他自覺症狀,病人多不自覺。隆起有逐漸增大的趨勢,約4×5cm,表面光滑無壓痛。肌電圖檢查,肩胛舌骨肌的收縮功能和支配神經均無明顯異常。局部無外傷或炎症病史。病理檢查發現肩胛舌骨肌的橫紋肌細胞部分萎縮並呈透明性變,細胞核減少。可能由於某種原因(例如肌肉變性)引起肩胛舌骨肌的彈性減退,以致吞咽時舌骨上移而此肌不能相應的伸長,被動的向體表方向挺起,並且抬起位於其淺面的胸鎖乳突肌,使該肌肉隆起。當吞咽動作完畢後,舌骨下降,肩胛舌骨肌隨之恢復原位,胸鎖乳突肌也恢復原位。本病雖無特殊嚴重性,但在進食時每次吞咽都有頸部不適感,吞咽時下頸部隆起,形同「蛙頸」,因此病人求治心切,需要手術治療。在胸鎖乳突肌下部作低位橫切口,長約3~4cm,可找到帶狀的肩胛舌骨肌,該肌明顯蒼白而呈透明。病人作吞咽動作時,該肌立即離開原來的肌床挺起,因而使位於其淺面的胸鎖乳突肌下部向體表推移,形成隆起。肩胛舌骨肌游離一段後,將其與胸鎖乳突肌外緣相交叉部分鉗夾切斷,兩斷端用細絲線結紮,縫合切口。手術效果良好,吞咽時隆起不再出現。原來的壓迫感和不適也隨之消失。術後經長期觀察無復發。中醫微創新學科&精準速效治頑疾,由章瑛博士親授《中醫微創臨床治療培訓班》 ←點擊了解詳情
組織解剖
舌骨下肌群分為4塊,它們的作用是拉舌骨向下。各肌均以起止點命名。1、胸骨舌骨肌:位於頸部正中線兩側。2、肩胛舌骨肌:在胸骨舌骨肌的外側,為細長帶肌,分為上腹、下腹和中間腱。3、胸骨甲狀肌:在胸骨舌骨肌深面。4、甲狀舌骨肌:在胸骨甲狀肌上方,被胸骨舌骨肌遮蓋。
舌骨上、下肌群——分為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一)舌骨上肌群
4塊,它們的作用是拉舌骨向上。
1、二腹肌:前腹起自下頜骨二腹肌窩,後腹起自乳突,以中間腱繫於舌骨。
2、下頜舌骨肌:起自下頜舌骨線,止於舌骨體。
3、莖突舌骨肌:起自莖突,止於舌骨小角。
4、頦舌骨肌:起自頦棘止於舌骨體。
(二)舌骨下肌群
4塊,它們的作用是拉舌骨向下。各肌均以起止點命名。
1、胸骨舌骨肌:位於頸部正中線兩側。
2、肩胛舌骨肌:在胸骨舌骨肌的外側,為細長帶肌,分為上腹、下腹和中間腱。
3、胸骨甲狀肌:在胸骨舌骨肌深面。
4、甲狀舌骨肌:在胸骨甲狀肌上方,被胸骨舌骨肌遮蓋。
臨床資料
最能直接判別方法:當你在吞咽時會產生x型的肌肉突起!
困擾的是,目前在醫學上該症狀產生的原因未有定論,但有一派理論認為是因為深層頸椎筋膜失能導致無法穩定中央肌腱,所以在吞咽動作時產生向上浮起的動作呈現出我們看到的X型肌肉 。
B為正常吞咽動作,C為肩胛舌骨肌綜合症
病症起因:該名患者長期飲酒,且飲酒時舉杯動作頻繁且時間過長導致肩胛骨長期向上牽拉,肩胛舌骨肌長期處在低張力狀態,久之肌肉變性,以致彈性喪失,肩胛舌骨肌功能障礙,不能協助下降舌骨,屈肘位上抬時,肩胛舌骨肌無力緊張痙攣,故出現鎖骨上窩頸胸交界處出現疼痛症狀。
處理方法:松解舌骨上肌群以及斜方肌,患者症狀即可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