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寶寶先天食道閉鎖,出生2天即手術,專家巧手解「鎖」救命

2021-02-12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訂閱號

不到3公斤的小萬(化名)在當地醫院剖宮產出生,不久就出現氣促、口唇發紺,嘴邊不斷吐出白沫和痰液,經檢查發現胃管不能通過小萬的食管,插入到胃內,考慮食道畸形的可能,出生剛10個小時的小萬,立即被120轉運車送到我院新生兒科。

 

經診斷,小萬患的是先天性食道閉鎖並食管氣管瘻,是新生兒嚴重消化道發育畸形,發病率約為1/3000-4000。

我院新生兒 外科鄭錦濤副主任醫師介紹,先天性食道閉鎖分為五型,患兒是III型食道閉鎖,由於患兒食管上端的盲端容量僅幾毫升,不能吞咽的唾液,就會從口鼻內向外溢出或誤吸入氣管,表現為口吐泡沫和嗆咳,引起嚴重的吸入肺炎。再加上存在遠端食管與氣管之間的瘻管,呼吸道與消化道之間存在相通,胃液會通過食管經瘻管返流進入氣管、支氣管和肺,引起嚴重的化學剌激性肺炎。手術治療是挽救食道閉鎖患兒生命的唯一方式。

 

治療食管閉鎖的傳統方式為開胸手術,手術切口大,創傷大。而選擇進行胸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減少胸廓畸形、切口疝的風險, 達到微創、美容的效果,降低術後疼痛等優點,但由於新生兒胸腔空間狹小,呼吸對操作的影響,手術操作難度大,同時對麻醉要求也很高,即便是廣東省,也僅有少數專科醫院可以開展。

胸腔鏡下食管閉鎖修復術難度如此之大,這對於我院手術團隊包括小兒外科醫生、麻醉醫生來說,都是極大挑戰。鄭錦濤副主任醫師表示:「手術第一難關是呼吸,手術過程中需要建立人工氣胸,就是需將右側肺壓縮,暴露出手術視野,這對麻醉的要求非常高。其次胸腔鏡下監視的範圍十分有限,手術過程要分離出食管的下段盲端,分離出食管氣管瘻,結紮瘻管,分離出上段食管,然後進行上下段盲端吻合等步驟,手術中還需避免損傷神經和胸部大動脈血管分支。」

孩子病情不容拖延,經過前期反覆討論和周密準備,在小萬出生二天後,新生兒外科唐華建副主任醫師、鄭錦濤副主任醫師為小萬進行了胸腔鏡先天性食道閉鎖修復術+食管氣管瘻結紮術,他們在胸腔鏡有限的視野下,微小胸腔空間內,在僅有幾毫米寬的食管上做起了精密的「針線活」!

 

唐華建副主任醫師(左)、鄭錦濤副主任醫師(右)為小萬做手術

兩位專家看著遠處的監視器屏幕,隔空用一雙30cm長「筷子」(操作器械),在拳頭大的空間裡,將小指甲大的食管(約0.6cm)從大血管旁邊分離出來,然後「筷子」夾著針,將兩端縫合起來,縫合後還要保證食道中間是相通的,十分考驗手術者的「針線」功夫。小萬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中出血僅3毫升。

經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悉心照顧,小萬術後恢復良好,未發生吻合口瘻等併發症,行食道造影無食道狹窄,吃奶正常。近日回院複診,小萬吃奶非常好,生長發育情況理想,現在體重已達4.5kg左右。

 

 

先天性食道閉鎖及食管氣管瘻是被廣泛認為新生兒外科學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項手術,該病的治癒率反映了一個醫院的新生兒外科水平。近年來,小兒胸腔鏡技術得到飛速發展,胸腔鏡食道修復術已成為高水平新生兒外科的標誌性手術。該手術操作極為困難,因為新生兒的體積很小,胸腔只有幾公分,胸部重大血管、神經多,在微小的空間內做出精細的操作,手術難度極大。同時術中需要麻醉醫師的有力配合,術後需要新生兒科醫生、護理團隊的通力合作。

唐華建副主任醫師表示:「我們各科室將通力合作,不斷努力,希望用最小的切口、最小的創傷、最少的術中出血,給患兒帶來最好的治療效果,讓更多的新生兒外科病人成為微創技術的受益者。」

 

【新生兒外科介紹】

       新生兒外科由新生兒科與小兒外科共同管理,合作開展手術治療近二十年。胸腔鏡、腹腔鏡微創手術是我院新生兒外科的特色技術。胸腔鏡治療的疾病有:先天性食道閉鎖、先天性膈疝、先天性隔離肺、先天性肺囊腺瘤、縱膈腫瘤。腹腔鏡治療的疾病有: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先天性巨結腸、腹腔囊腫、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腸旋轉不良、環狀胰腺、後腹腔鏡腎上腺腫瘤等。其它疾病包括:先天性肛門閉鎖、先天性腸管閉鎖、腹裂、臍膨出、畸胎瘤、淋巴管瘤、重度腎積水等多種新生兒先天性畸形,治癒率較高,併發症少,手術最低體重兒為660克,在省內處於技術領先水平。與產科合作開展產時胎兒手術和開放式胎兒宮內手術,完成手術超過40例,位於全國領先水平。

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新生兒組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常委

廣東省泌尿生殖協會小兒外科分會委員

佛山市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技術專長:

1.胎兒、新生兒外科:胎兒疾病診斷及治療指導,胎兒手術,產時胎兒手術。新生兒先天性疾病如食管閉鎖、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肺囊性疾病、腸閉鎖、肛門閉鎖、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腎積水等。

2.小兒外科疾病:膽道閉鎖、膽總管囊腫、胃食管反流、腸重複畸形、小兒肛門直腸畸形等。

3.小兒腫瘤,小兒血管瘤,淋巴管瘤,肢體畸形等。

4.小兒燒傷燙傷等外傷的救治。

開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全天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小兒外科分會新生兒組委員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幼微創專業委員會全國青年委員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幼微創專業委員會新生兒科學組全國青年委員

佛山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委員

技術專長:

1.胸腔鏡治療新生兒先天性食道閉鎖、先天性膈疝、先天性隔離肺、先天性肺囊腺瘤等。

2.腹腔鏡治療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先天性巨結腸、腹腔囊腫、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腸旋轉不良、環狀胰腺等。

3.胎兒外科:先天性畸形的產前諮詢及治療。

開診時間:周一下午

來源:新生兒科 黃倩怡  外科 鄭錦濤

編輯:宣教科新媒體編輯部

相關焦點

  • 通俗講講三尖瓣閉鎖
    由於患有三尖瓣閉鎖的嬰兒出生後不久可能需要手術,所以這種出生缺陷被認為是一個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意味著在出生時出現。在正常嬰兒身上,心臟右側通過肺動脈將缺氧的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肺部。從肺部回流的血液富含氧氣,然後通過主動脈輸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對於三尖瓣閉鎖的嬰兒來說,控制右心房到右心室血流的三尖瓣並沒有形成,所以血液無法進入右心室,無法流向肺部。
  • 12歲女孩周期性腹痛2個月——竟是處女膜閉鎖堵經血
    8月底在上海虹橋醫院接受手術,9月中旬出院恢復良好。暑假裡連續2個月出現持續性腹脹痛 欣欣是山西靜樂縣鵝城鎮人,今年下半年將讀初一,天真活潑,身體發育與其他女孩一般無異。今年7月中旬,剛放暑假不久,欣欣出現劇烈下腹持續性脹痛,伴隱約肛門墜脹感,無惡寒發熱,無噁心嘔吐,第二天逐漸減輕,腹痛持續4天後自行緩解。
  • 廣西婦幼成功救治數名先天性食管閉鎖危重患兒
    患兒妮毛(化名)體重約2.2kg,出身僅5天,由其他醫院轉入廣西婦幼保健院廂竹院區新生兒外科住院治療,臨床表現為:口吐泡沫,呼吸困難,不能進食,胃管不能插入胃。根據臨床表現結合上消化道造影及CT,術前診斷為III型食管閉鎖,合併先天性肛門閉鎖伴直腸外陰瘻,需外科手術治療。患兒情況不容樂觀,且食管閉鎖手術對麻醉要求高,難度大。
  • 病例討論(2)——處女膜閉鎖?
    處女膜閉鎖的診斷也不難,青春期少女,沒有月經初潮,反而出現周期性的下腹痛,甚至捫及下腹部痛性包塊,要懷疑處女膜閉鎖可能,這時候B超檢查能幫助我們確診。但前不久就碰到這樣一個病例,好象給我們醫生出了一條考題,我們還差點考不及格。       有個小女孩,術前診斷是處女膜閉鎖。患兒才十歲,周期性腹痛已一年,這次是下腹部劇痛,門診B超提示處女膜閉鎖收入院的,處女膜閉鎖的手術按理是很簡單的。
  • 新媽必備 寶寶出生後7天的變化及護理知識
    「驚嚇反射」也在出生後開始,最久會持續到4個月,多數在1~2個月內消失。吸吮反射、尋根反射(即接觸嬰兒之面頰 ,頭部就自動轉過來,張口想吸吮尋找接觸物)也在第一天就會出現,這些都是正常的反射動作。餵母乳的媽媽剛開始初乳量不多,大約只有30毫升,寶寶剛出生第一天需求量不大,所以足夠寶寶所需了。
  • 杭州女嬰剛出生嘴裡像螃蟹一樣吐泡泡 差點窒息
    這其中,「新生兒食道閉鎖」就是與這兩個關鍵詞緊密相關的疾病。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胸外科病房,正住著五六個患有食道閉鎖的新生兒,出生才20多天的女寶寶小思佳就是其中一個。嘴裡像螃蟹一樣吐泡泡小思佳的媽媽許女士告訴記者,她今年已經37歲了,和老公都是重慶人,在蕭山打工。
  • 處女膜閉鎖超聲診斷及鑑別
    如完全無孔隙,則為處女膜閉鎖,是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中較常見的類型,發病率約1/1000~1/2000。處女膜閉鎖又稱無孔處女膜,女嬰在剛出生時,陰道內分泌物無法排出,故新生兒期外陰部潔淨,無分沁物為本病特徵,但一般極少注意,故很少在當時加以確認。
  • 11歲少女腹痛半年,竟是處女膜閉鎖
    在順義婦兒醫院婦科專家門診,透過孩子和媽媽焦慮的眼神,能夠感受到這對母女肯定有什麼難言之隱,接診的張鳳格主任開始仔細詢問病史。此次母女來到順義婦兒醫院,開始就診於兒科,訴說病史後醫生建議到婦科就診,於是這對母女本著試試看的心態掛了婦科專家的號。小麗已經11歲了,同班的女同學大部分在她這個年紀都已來了月經。
  • 羊膜帶症候群寶寶,出生四天成功手術切除束帶
    6 月 16 日,出生才 4 天的佳寶(化名)勇敢地接受了一次「大手術」,這是祈福醫院骨科中心最小的患者。
  • 全身楓糖味的半歲寶寶成功換肝,「廢肝」又救活了5...
    浙大一院黨委書記、尤其擅長肝膽胰外科疑難複雜疾病和肝臟移植治療的梁廷波教授,帶領多位專家,主動攻堅克難、變「廢」為寶,用「多米諾」肝移植手術為「小黃人」贏得未來。這是繼今年3月25日,浙大一院開展全球首例「多米諾」肝移植聯合小腸移植手術後,浙大一院的又一次大膽創新。
  • 這位有顏有才的「向上向善好青年」需要你的點讚!
    大家一起來為他點讚吧~!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推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共青團中央作出部署,在全團組織開展「為向上向善好青年點讚」活動,動員廣大青少年把目光投向身邊人和身邊事,尋找、發現一大批愛崗敬業、創新創業、勤學上進、扶貧助困、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的「向上向善好青年」,引導青少年主動傳播「好青年」奮鬥故事,自覺向身邊的榜樣學習。
  • 男童出生就沒肛門,1年了爸媽竟渾然不知!
    你一定很好奇了~沒有肛門,寶寶是怎麼長到一歲的呢?如何排便?醫生介紹,肛門閉鎖一類的疾病其實非常常見,僅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每年就要收治近兩百患兒。由於這種疾病的形成原因比較多,因此很難預防。肛門閉鎖症又稱鎖肛、無肛門症。該病是常見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佔新生兒1/1500~1/5000,男多於女。常合併其他畸形,約佔41.6%。本病的病因不清,嬰兒出生後即肛門、肛管、直腸下端閉鎖,外觀看不見肛門在何位置。
  • 【資訊】處女膜閉鎖,你遇到過嗎?
    正常情況下,處女膜形成於孕期第9 周的副中腎管,由泌尿生殖竇上皮及間葉組織構成的環狀薄膜,妊娠後期,處女膜向外開口,即陰道與體外相通。而處女膜閉鎖又稱無孔處女膜,是外生殖器異常的一種,即胚胎發育過程中副中腎管最下端與泌尿生殖竇未貫穿所致,其內生殖器發育完全正常,是原發性閉經的原因之一。
  • 巴掌寶寶的 170天 出生時僅400克,經救治170天體重增至2980克
    170天前,一個胎齡僅25周5天,體重僅400克的超低出生體重兒匆匆忙忙來到了這個世界。她的一切,讓身邊的人感到揪心。 瀟湘晨報記者 梅玫 長沙報導 「我記得媽媽第一次見到寶寶的時候,她很心疼的,自己出來之後走到牆邊,背過身去偷偷地哭。」回想起康康(化名)出生那天的場景,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二科護士長蔣進英記憶猶新。
  • 寶寶怎麼像螃蟹一樣不停吐泡泡?醫生一查竟發現...
    女嬰小琪先天性食管閉鎖示意圖  溫州網訊 來自台州的女嬰小琪(化名),出生後被發現吃不下奶,還像螃蟹一樣不停吐泡泡,呼吸急促。醫生不能從她的口腔和鼻腔插入胃管。經檢查,醫生發現她的食管竟是「死胡同」,沒有和胃連通。
  • 晚婚準媽媽為保胎辭去工作,寶寶出生39天卻崩潰:百萬分之一為何是...
    上午十點隨著一聲啼哭,在武漢黃陂區中醫分院經過兩天的陣痛,馮蓉誕下了一名男嬰。已年過三十的夫妻倆又激動又高興,他們給兒子早就取好了名字:翊晞。可還沒來得及好好抱一抱孩子,緊隨而來的卻是無邊的黑暗。不到半個小時,寶寶呼吸急促,全身紺紫,情況緊急,120緊急轉往武漢兒童醫院,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孩子呼吸總算平穩,但依然危險。
  • 一次手術,解決三大難題,這個罕見病寶寶可以「耳聰鼻通」了
    歡歡(化名)剛出生就被發現呼吸困難,餵奶困難而且容易嗆奶,收治入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經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會診,後發現他的雙側後鼻孔閉鎖,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用鼻子呼吸,隨即在1歲時為她做了鼻內鏡下雙側後鼻孔成形術,解決了基本的呼吸問題。然而這只是歡歡漫長「打怪之路」的第一步。
  • 新生兒膽道閉鎖能否避免肝移植?中國科研突破,探索藥物治療
    月齡兩個月內是進行葛西手術的最佳時機,多數葛西手術後1年自體肝生存率在50%~80%之間,但肝臟纖維化逐漸發展,隨著肝硬化進展,自體肝生存率逐漸下降,30年生存率在10%~25%之間,往往最終都需要肝移植治療,「如今,肝移植技術逐漸成熟,術後一年生存率已經超過90%,但是術後一年出現併發症的機會最大,很多家庭需要有一個家長全職看護孩子,而且孩子需要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會造成家庭不小的經濟負擔。」
  • 出生2小時的寶寶,竟然心梗了
    出生後2小時,病情突然加重一名孕36周的母親因胎盤前置接受了剖宮產手術,早在孕35周的時候她就有過孕期出血。分娩過程十分順利,兩次Apgar評分均為9分。出生後常規檢查,寶寶的胎心無負荷試驗正常,心臟超聲也提示心臟結構和功能完全正常。然而,就在出生2小時左右時,寶寶突然出現呼吸急促、呼吸窘迫和皮膚紫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