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球之吊球功

2022-01-01 武術歸宗


太極靈、八卦巧、形意好;又有一種說法是太極奸,八卦滑,形意毒。寥寥六個字,就從正反兩個方面形象的揭示了中國三大內家拳最深刻的特點。 

 

太極吊球功口訣

  靜守其球妙竅有,開中寓合合中開。
  又非顯形不為作,功用乃在心意間。
  欲求真功在實踐,靜而體驗微妙現。
  站定身勢含預動,虛靈觸發貴在神。
  指接掌凸身發勁,梢節領勁根節繼。
  一枝興起百枝隨,步動應求合規矩。
  沾連粘隨不丟頂,追風趕月不放空。
  支撐八方玲瓏透,閃戰騰挪貴在神。
  太極球功是太極柔術內功的重要功法,由王永福、趙中道、關永年三位先生一脈相傳。經過一百多年宋的豐富與完善,發展成現在的太極球功。
  本門所傳太極球有三種練法,三種效果。三種練法:1、太極吊球功。2、太極揉球功。3、太極操球功。三種效果:1、木球空練。2、石球輕練。3、鐵球重練。
  太極吊球功是太極柔術內功太極球系列的基礎功法。它的主要作用在於使初學者去除拙力,化僵為柔,鍛鍊丹田內氣,從而漸悟太極內功閃戰騰挪的功法境界。
  太極吊球功是因球體的運動軌跡成弧形,弧度越大,整體向上向前或向後向下以及任何方向的運動勁力越大。也就是說,只有具備整體向上棚勁,才能練好太極吊球功。拳譜云:「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貴騰挪,即上提之意」。也就是說,太極吊球功主要是以丹田為根,練整體閃戰騰挪之勢。弓步擊球是在練發勁和接勁時機上整體具備閃戰騰挪之勢,以利於靈活變化。

 
  第一部功法:靜功築基  馬步轉球
1、雙手將木球吊起,球體直徑約40cm,其球之中心與練功者中脘穴平齊。
  2、起勢(圖1),凝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手心向上從體側起,平舉過頭,雙掌經胸扣落至臍,手心向下,同時屈膝。此為捧氣貫頂之法(圖2)。此法乃先天意氣之功的要法,學者不宜輕視。雙手平抹向前向體側,自身後腰際分別摟出的同時開步成騎馬式,此謂摟氣顧腎(圖3),是後天功的要法,其作用是補先天腎氣之不足。雙手手心向上棚起,兩臂圈起,以指尖自然觸接球體之側,靜靜的聽勁,以此為靜功築基。
  要點:此功要以先天之神與後天之意相合,神意不可過重。此即為太極勢。稍久,可設想雙手扶氣球,感覺球體的膨脹或收縮,與自身的內氣開合升降相吻合。切記無論開或合,雙手觸球力度不變。此式主練神意氣相合之功,練習聽勁及手指身體的靈敏反應。  3、馬步轉球:靜功稍久,將氣由丹田沉人足底湧泉穴,再提至腰間命門,神意微勁,氣斂,腰微沉,尾閶下墜。注意,此時雙於持球力度不變,球件從後、右、前、左,圓形運轉(圖4、5)。此功可順時針逆時針練習。
  要點:切記右前時要提頂吊襠,精神貫注,神意前放,由命門催丹田,產生鼓蕩之意,同時要有整體騰挪的氣勢。左後則要松肩、墜肘、沉腰坐胯,似腰、肘的沉墜將球拉回,此時要有支撐八方之意,同時要有何處順向何處化或發的意思。還要有「滑如冰,粘如鰾」的神意。
4、收式:雙手落於體側,起身,雙手貼於小腹下丹田,以意運轉順逆36次收功。
  此部功法主要是練習和體悟在拳架或推手、散手中,輕靈而黏沉向前聽勁變化而放人,以及腰肘吸化,聽勁而粘起引動對方。
  第二部功法:靜功築基  弓步轉球
1、靜功築基同上,惟步法變成弓步(圖6)。以弓步作靜功,稍久,待神氣穩靜後,以腳底湧泉之力藉助命門與丹田吸合及任督二脈之氣,用神意將球送出,同時提頂、吊襠,以前,左、後、右圓形運轉,此功可順時針逆時針練習(圖7、8、9、10)。  要點:弓步轉球時重心不可起伏,十指觸球力度不變,動作勁力要均勻。弓步轉球比馬步轉球活動範圍要大,以練身法的輕靈與閃戰。要注意分清兩足及身體的虛實變化。一定要做到「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猶連」。
2、收式:雙手回收於下丹田,收前腳,以意運轉順逆36次,收功。

 
  第三部功法:活步擊球
1、凝神調息,做捧氣貫頂,摟氣顧腎,起棚落按,雙手手心內翻。由小腹提至胸口,手心向上,兩肘微內收,十指微扣,有握拳之意。手心突然外翻,向前滾按撲出,同時進步(左右腳均可),跟後腳,如形意之虎撲或拳架中如封似閉。撲出時兩臂彎曲,十指自然分開,虎口斜相對,指尖向前突出,觸球時指尖回收,以雙掌掌根頓錯,陡然按出。
  要點;雙手內翻至胸口時有雙手接敵手內翻外撐之意,有引進對方之意。撲出時要提起全部精神,同時,沉腰、提頂,前足趟進,後足蹬勁,要發出冷斷勁。
2、然後身體後移,重心在後腳,前腳收回,腳尖點地靠攏後腳,待球擺回。
3、當球擺回時,不可硬接,雙臂要微曲,當球幾乎觸及掌指時,順勢將球以意吸勁將球收回,以緩解球的衝擊力,在球將停未停之際再如前法撲出。
  要點:此式主練發力及化勁的時機把握,注意發勁時不要以手推出,要用全身整勁將球撲出。
  收式:雙手回收於丹田,起身,以意運轉,順逆36次收功。
  此部功法也可將球從各個角度擊出的同時用身法的閃戰輕靈接球。此功可將太極功夫發揮的淋漓盡致。練功時切不可過於勞累,要以神氣清爽,精神健旺為準繩,正所謂「過力不長功」。
  太極吊球功木球空練之法以外,尚有石球輕練和鐵球重練之法。但功法與木球空練大同小異,須以木球空練為基礎。隨著功力的增強而更換石球和鐵球,要循序漸進,不可急躁。又因吊球功之球為太極球,必待具有了一定的太極拳架基礎方可練習。太極球功法只是太極門功法的一種,不可完全替代拳架,須以拳功球功並重。


 

      太極靈,是因為它聽勁靈,它知己知彼,它對敵人的虛實了如指掌,而對自己虛實變化的功夫又練的得心應手,你認為是實的地方撲上去之後,發現是虛的,對手早已跑了;你認為是虛的地方不去理它,以為不會對你構成威脅,誰知是實的,它對你打了個結實。你認為有的時候就沒有,你認為沒有的時候卻偏偏有。這也是為什麼說太極奸的原因,奸的是它的思想,就象下樓梯的時候,你以為已經下完了,誰知還有一格結果膝蓋被猛頂一下;你以為還有一個,誰知真是沒有了,結果瞬間踏空。所以太極功夫高的人就總是能讓他的對手產生這樣的錯覺,總是讓他的對手琢磨不透到底有沒有樓梯要下了。因為靈所以才能隨時摸準你的心理,因為奸所以才能隨時安排好陷阱給你踩。 

        所以練太極拳的人要把自己身上的僵力去的越乾淨越好,這樣自己的手腳軀幹才越聽指揮,越聽調度。就象現代化的部隊一樣,機動能力越強戰鬥力就越強。否則如果移動遲緩,縱有輜重戰車也是徒勞。 

太極拳練的差的人,只會用自己的實勁和對手對頂來抵擋對手的進攻;稍高明一點會柔化對手,讓對手老是使不出勁來,以為能打實了卻又老是滑掉了;最高明的還是那種老是能讓對手判斷出錯的人,和他對戰只有處處被動挨打,幾乎不敢出手,隨時都有被打被騙的危險,英雄毫無用武之地。 

聽起來都象中國人的兵法呀!越會騙人越厲害,越虛越厲害。和懂太極思想的人為敵,就象掉入了天羅地網之中一樣,老是看不清老是摸不實,只能被動挨打任由宰割。 

        從小就知道有太極拳這回事,在自己幼小的心靈裡面很早就埋下了太極拳神秘莫測與眾不同的印象。就知道太極拳很牛,簡直就是神拳,是世外高人是老道練的拳,一旦練成可以以一當十當百當千,可是現實當中卻全是見到公園裡的老頭老太在練。根本看不出神在哪裡。後來也一直在一些武術雜誌中看到關於某個舊社會太極拳老師傅的報導,又是多厲害,多神奇,而回到現實當中才發現太極拳再厲害也只是一種傳說而已。 

        我就覺得奇怪,太極拳為什麼要練的這麼慢悠悠軟綿綿的?我跳起來抽你一耳光踹你一腳你就玩了。後來才知道,慢才更可怕軟才更難對付,蛇慢慢盯住你的時候你敢快動嗎?你落到網裡面的時候網很軟你掙脫的了嗎? 

       後來才知道其實太極拳真正厲害的是它的思想,太極的思想,陰陽的思想,真正的太極拳具有捨己從人、以弱勝強、變化莫測、從不古板的特點。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所以引人入勝如此迷人,都是由於它的自然而然的變化,它的順其自然的流露和表達,大到兵法戰策,中到琴棋書畫,小到民間工藝品,無不從裡到外都透露出高明的太極文化。 

      因為太極是一個大文化,大數,絕不是一個小數,它包羅萬象,千變萬化,卻又能萬變不離其中,最後又回歸到太極陰陽這個核心和根本上來。     八卦掌更是奇特,更是難以琢磨,名字也奇特,練的功夫更奇特,為什麼走著圈子也能打人?曾幾何時我一直都在想,敵人在你正面難道也要繞一個大圈上去才能打他嗎?雙臂揮舞的如蝴蝶翅膀般柔軟能傷到人嗎?為什麼不是用硬梆梆的拳頭它不更實在嗎?    後來才知道八卦掌以前叫轉掌,通過轉圈把自己練靈活了,走曲線都走的象直線一樣自如了,身體的靈敏程度那定非常人可比。之所以後來改成八卦掌,是因為得了真傳的八卦掌,是講求在變化中巧妙的擊打敵人的,一如六爻八卦,是在變數中演算出事物的發展結果。而八卦掌也是這樣,它的功夫過程是「定、活、變」,只有達到「變」的層次的八卦掌才能真正去迎敵,並克敵制勝。叫八卦掌更加符合它巧妙善變的特性。 

     八卦掌通過特殊的訓練功法,練出「虎坐鷹翻,龍形猴象」的神意和內勁,它總是在轉換中變化中擊打對手,它不會以硬碰硬,它是稍微一遇阻力就變,它只打對手虛弱之處,它決不會去打對手有準備戰鬥力最強的地方。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八卦掌要練的柔若無骨,毫無阻滯,全身各處沒有過不去的地方,所謂「抽身倒步自合機」,「不化自化走自走」,「來去宇宙間無阻障」,越能象蝴蝶似的象風中的柳絮一樣,就越能以無聲無息之間傷害對手。更要象水流一樣,它柔軟可是什麼硬物也阻擋不了它,它總能從你防範不了的地方繞過去。可見說「八卦滑」是很有道理的。

昔日少年武為尊,而今鄰裡少傳人。 冷落多見練武場,人少並非學子貧。

有人甘學跆拳道,喜將韓裝著於身。 我輩武友勤奮起,弘傳國粹萬年春。



免責聲明  :

圖文來自網絡,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傳承其經典,弘揚其國粹。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相關焦點

  • 氣排球技術之——吊球技術
    先說氣排球的一傳吊球,通常指對方髮菜球時,發球隊員往往返回場地較慢,而二號位的人又在網前準備攔網,當然身後會形成較大空檔。如果發球人員為女生,那吊球的機會更大,特別是發球較近網,又能上手接一傳時,你往二傳方向站,佯裝要起一傳,然後突然轉腰往人家的二號位推放輕球,經常得分,所以在男女混合隊時會經常有高手用到這麼一招。
  • 《太極拳之研究-吳圖南太極功》之評論與祥解三
    左右裕如(東擋西殺)、小撼山、大撼山、七寸考,這四門功法都是如此。 七寸靠有個細節他沒有說清楚,中間必須要收勢,回歸泰山升氣的第二式,下蹲式。然後再向反方向出腿、出掌,再收勢,再換腿。     ㈤論勁功 勁功看似簡單實際難而又難。沒有師傅在一旁指點,很難練的正確!
  • 排球比賽當中為什麼會出現彩虹球,吊球技術哪些隊員比較好
    排球比賽當中為什麼會出現彩虹球,吊球技術哪些隊員比較好作者:渣渣關於彩虹球我們現在根據網友們的反應和描述,基本定義為弧度比較高的吊球,而關於這種彩虹球一般來說就是因為進攻節奏踏不上,上早了或者球給的位置在進攻人的身後了,這樣的情況下是很容易出現彩虹球的,而且出現這種彩虹球主要還是攻傳之間的配合有問題
  • 做好這1個關鍵點,讓你的吊球威力大增
    最近在球館裡面發現一個問題,很多球友都會弔球,但動作卻太過明顯,導致的結果就是對手一眼就看出你的意圖,吊球也失去該有的殺傷力。那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動作隱藏起來,讓對手無法得知,甚至給對手造成你會大力擊球的錯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吊殺動作一致性。
  • 太極纏絲功 健身養生的妙法
    1.太極纏絲功是按太極為陰陽、動靜的原理,用順逆、虛實、上下、左右、前後纏絲式的螺旋運動,姿式輕鬆、自然、柔和、舒展。也可作為靜功前的輔助功,能幫助放鬆、入靜。2.纏絲功共八式,動作簡單易學,安全省時,鍛鍊全面,效果良好。只要能站,人人可練。
  • 「蹲牆功」 太極秘傳「松腰」神功
    練功時只要使精神專一於形體動作,使之合度即可,無其他特殊意念活動。初學者可以先在腳後跟墊本厚書,這樣可降低蹲牆的難度。可以每天把書撕掉幾頁,漸至撕完,蹲牆就慢慢合度了。此動作難度較大,但只要持之以恆,刻苦練習,久之自然合度。(五)蹲牆耗功。當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時,定住姿勢不動,當作站莊來練,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若此時能在鼻尖前放置兩拳,剛效果會更好。 注意:①自始至終,動作與呼吸必須協調一致,即氣吸至盡時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時氣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處。
  • 大道太極站樁功(靜站功)
    大道太極站樁功(靜站功)   無極樁功為靜功,主要獲得充足的底氣
  • 太極拳精義述真(絕佳好文)
    氣機動,無處不剛柔,即可達前人之述「太極不用手,渾身都是手;全身無處不太極,著何處何處擊」之妙。君若識得此中理,內外相合,上下相隨,以手領身,以身運手,步隨身換,繞手纏絲走太極(走8字),螺旋轉圓不等閒,外動、內動、內外動,不動而動仍太極。渾身太極無敵手,撒放摔打任自由。前人云:「別看太極柔,剛柔腰中求。」腰為一身之主宰,運動之樞紐,腰活全身皆活。前人重腰,其理至要。
  • 太極門松功
    松功是太極拳練家終生追求,一世修煉的最高境界的功法。簡潔地說,松功是內外雙修,內求心神意念放鬆,神經安舒,頭腦清靜;先求心意松,而後肢體松,從腳到頂,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關節鬆開,且節節貫串,舉動輕柔,頂上虛靈,周身全體不著力,形於手指,肢體肌膚乾淨。太極拳盤拳練功舉動必須輕靈,這是太極拳之特性。
  • 太極拳手隨身變的三步功法
    太極拳在修煉過程中的「以身變手」也是築基功。以身變手主要是以練腰功為主,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這裡的腰,是指腰肌上部兩個腎臟外邊的兩塊肌肉。通過對它的鍛鍊,強化腎臟,護展丹田氣勢。腰在古典拳譜中多有論述:《拳論》中有「主宰於腰」,《十三勢歌》裡有「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十三勢行動心解》中有「氣如車輪,腰似車軸」等論述。這都說明了「腰功」在練拳中的重要性。
  • 太極門功動三秘
    煉功中出現的任何動作,任何感受,法術,功境,都屬於「有」,不能去「守」。正因為太極門要求不斷地守「無」,才會不斷地生「有」。可見,三個口訣中,「守無不守有」最為關鍵。「一念即起,心無太極」,念動了就出了太極境界。道家太極門之所以能由勢動轉入功動,是為功動三秘之妙。太極的理論在學生中是不用保密的,可以相互商討、交流。唯三功九秘內含不能講。「三功九秘」是太極門功法的核心。
  • 養生五功之——虎背靠山功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心炁門養生五功。楊竣雄先生曾經說,一個好的功法有幾個標準。第一,他的動作一定很簡單,但內涵很深;第二,一旦習練以後,效果一定自然會產生,不需要你去想像;第三,習練效果會隨著量變而質變,境界也會越來越不同。而心炁門養生五功正是由五個這樣十分簡單而又功效宏大的功法組成,分別是:虎背靠山功、橐籥功、伏虎療膝功、搓腰陽性功、正坐。
  • 太極推手的內涵
    重心在物體的位置是可以根據它的體積和比重計算出來的,如果是同一質量並對稱的物體,其重心就在物體內的中心點位置。以撞球為例.它的重心在圓心,當杆子擊到球面中心點.其作用力貫到球的重心,撞球就順著這兩點的延長線滾出。如果杆子擊到球的側面.它就偏轉。
  • 羽毛球基本技巧球路,只有熟練掌握才能相互搭配演變戰術
    2、接殺球(最實用的技術): 是轉守為攻的打法,分為擋網前球,抽後場球和挑高球。 3、反手放網前球 (網前必備技術之一): 是將對方的吊球或網前球,用球拍輕輕一託,使球一過網頂就朝下墜落。
  • 太極養生:二十四式太極拳(動畫演示)
    點擊上方藍色字中醫思維十可快速關注二十四式太極動畫演示太極是漢族武術之一。並非是指目前所見單純的太極拳套路,而是由太極、兩儀、無極,等不同層次的拳術、功法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內,由動至靜,從初級到高級,動靜結合,內外兼修完整的太極體系。主要包含有太極拳、太極劍、兩儀拳、無極功。太極拳譜有左龍右虎之稱(此條在拳譜中適用),話說:「太極拳法意相連,招招式式細經研。守定中宮無極勢,無形無象養真元。太虛太極吳有象,陰陽動靜操做拳。」所以學太極一定要持之以恆。
  • 太極尺-----集內氣、纏絲內功和養生內功之一體,分別以纏、擰、圈、絞、卷、顫等多種組合手法、輔以內氣運行的內功修煉方法
    他曾說:「是術非為傷(打)人而設,當求健康長壽之道(樂),乃係衛生之法門……」。又說:「只要操尺,足用功法,度百歲不費勁」。    根據難易程度,我請張禹飛教授重點傳授經絡行氣功、一氣歸元功、拍打按摩功。
  • 剛柔相濟,動靜相間 太極內功心法(1)
    太極功是由密不可分的兩部分組成:一是靜功,即相對靜止的內功修煉;二是動功,就是世人皆知的武當三豐太極拳。兩者的關係,張三丰總結為:「必須功拳並練,蓋功屬柔,而拳屬剛,拳屬動而功屬靜,剛柔相濟,動靜相間,始成太極之象,相輔而行,方足致用」。
  • 太極練丹秘訣
    六、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  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混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生。天地分清濁,清浮濁沉,清高濁卑。陰陽相交,清濁相媾,氤氳化生,始育萬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
  • 都說太極的腿功很重要,到底怎麼練呢?
    腿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腿功是太極拳重要的基本功,腿的健康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練好太極拳一定要認真刻苦地練腿,為健康與技擊打下堅實基礎。 ···您的轉發與分享是對太極最大的支持!··· 溫馨提示:本公眾號所發太極拳文章,僅供豐富拳友太極知識,參考學習之用,若是拳友已有明師指導或者自有練習體系,不必依文全改,擇其優點參考學習即可。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一代掌門人婁雲慶始祖簡介和拳譜
    他博通經籍,通文達藝,嘔心瀝血,在晚年解甲歸田(隱居期間),編創了三十六式混元太極長壽拳(老架)流傳至今,是一位大有成就的武術家和長壽養生家。一、《清史稿》的記載《清史稿》卷四百九列傳一百九十六,記載:「雲慶,湖南長沙人。初入水師,累功至都司,尋充霆軍營官。鹹豐十年,小池驛之戰,功最,擢參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