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篇更新快一個月了,這一個月我都在幹什麼呢?
整理、打掃、清潔。接送心一、照顧貓咪、當好廚娘。
我花了很長時間,不厭其煩地將從武漢和香港海運過來的箱子一一打開(來英國這麼久,我只開了必須開的那一部分,剩下的都堆在車庫裡),分類、清洗、體積太大或不適合機洗的部分就送去乾洗。找出現在還能派上用場的,無論是衣物還是玩具、寢具、舊照片,分門別類整理好後,妥善保管。那些價值尚存,看上去質地較新,如今又無法繼續為我們服務的,用同樣精細處理的方式,仔細疊好,一樣樣擦洗乾淨,乾洗溼洗輪番上陣。待處理完畢,便放到待送的捐贈箱裡。
用這種方法,我們大約又去了3-4次慈善商店,每次都有3-4個大型紙箱或手提袋,才將車庫裡峰巒重疊的紙箱處理完畢。這項工作之所以現在才得以進行,是因為需要整理的人下一個超級大的決心。告別這些心愛的舊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些陪伴了自己完整的青春,見證了那些青蔥記憶、全部是和家庭、個人歷史息息相關的物品,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難以下手。
可現在是特殊時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球,正好給了我一個最好的理由:當世界變得脆弱,不確定,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不如安安心心地鎮定下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讓自己確定地活著。
過去的這一個月來,看了太多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數量龐大到超乎想像的生死離別,也目睹了許多家庭一夜之間就分崩離析。切切實實感受到那句「時代的一粒灰,落到一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的事實。便能從之前舊有的生活習慣中抽身而出,用一種全新的目光審視自己,有勇氣穿越重重障礙,將自己一層層抽絲剝繭後,終於可以打破之前的禁錮,有信心去重新建立一個嶄新的自己,和一個不一樣的生活秩序。
不得不說,這花費了我大量的時間。但眼見堆積如山毫無下腳之地的車庫終於變得顯山露水,家裡的面貌一天天不斷優化,變得更加整潔、有條理,更清晰,無論使用還是打理都變得更便利高效,很多之前失蹤的寶貝也都一一逐漸浮出水面,我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寧靜。
當然這項工作並沒有徹底結束,和國內的疫情一樣,只是在不斷好轉中,但要達到我理想的境界,還需要時日。與此同時,我也沒有停止閱讀,只是換了一個方式。比如在處理這些雜務時,我會邊聽書邊幹活。就連準備餐食,炒菜做飯,接送心一的路上我都在爭分奪秒的聽書。在決定開始聽書的這一個多月裡,不知不覺居然已經累計收聽了三十多本書。一本書平均耗時一小時左右,雖然只是聽了一些簡單的解讀,並沒有深入精讀和思考,但本著不浪費時間的原則,總還是有所收穫。
看到我史無前例地認真聽書,心一打趣說,我們家現在有3個Audible了!其實她並不太明白我聽的是什麼,但我的態度可能感染了她。畢竟媽媽也是在抓緊時間,學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學習這件事。
每天,當我關起門來,仰望天空,天空湛藍如洗。放眼花園,花園一如既往的綠草如茵。家裡的兩隻貓兒也照舊打著甜蜜的小呼嚕,追逐嬉戲。感覺生活一切如常,並沒有什麼不同。可只要點開手機屏幕,各種壞消息就能瞬間將人淹沒。
如果放任自流,讓自己沉浸在這些海量信息中,那種感覺可以令人瞬間窒息,哪怕是身體健康的人,肺部呼吸道也會不由自主一陣陣抽緊,難受。也許現在的自己仍舊是幸運的,但命運明天會把你帶向何方,卻是難以預測的,尤其是不知道這場比生化戰役更可怕的疫情什麼時候才能宣告終點。這種擔憂將會困擾每一個人,於是,我對自己說,不要想太多,還是好好珍惜每一天吧。
打開微信家庭群,由於時差的關係,通常我看到的都是家人頭一天發的信息,或者當她們早上發送,等我看到時往往已經到了下午。於是我開始耐心地爬樓,一條條閱讀,不希望錯過任何和她們有關的音頻、視頻、文字、連結。換在從前,我也許沒有這麼細緻,但現在就很奇怪,我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看三個姐姐和老媽換著法子做飯、欣賞她們的努力、創新,還有一道道花樣百出的成果。
受到她們影響,我也毫不猶豫加入到她們花式做飯的隊伍,每天和大家一起切磋討論新鮮的菜式,關心著如何用最少最簡單的原材料做出最好吃最美味的食物來。有一段時間,老媽家裡的蔬菜快沒有了,可社區團購又沒跟上,二姐家的豬肉吃完了,可市面上暫時又買不到豬肉。大姐生性樂觀,不喜歡在家裡囤東西,可有一天突然發現家裡的米只夠吃兩天了,小區網上團購的超市卻恰恰沒有大米賣……各種突發事件,讓每個人都再次感受到了生活巨大的不確定性。
後來,老爸老媽的問題被一位素未謀面的熱心讀者幫我解決了。二姐幾經周折,也終於買到了豬肉。缺糧的大姐被她們小區一位好鄰居勻了一袋米給她。只有三姐居住在沙市,平時也許覺得各種設施和武漢沒法比,但小城市的感染人數基數少,小區也管理得井井有條,各種生活物資都非常充沛,物價也基本保存在合理水平,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做飯群裡我最佩服的是二姐和三姐。我和大姐努力提高自己的廚藝,一部分是興趣,更大的原因還是為了照顧好各自的女兒。但二姐和三姐都是多年的鐵釘,平時從來不做飯,廚房裝修的漂漂亮亮只是放在那裡擺樣子,最多用微波爐熱熱打包的飯菜就不錯了。可現在快兩個月的封城,居然也瞬間改變了她們的生活方式。不僅開始親手煮羹湯,廚藝還一日千裡,無論是紅案白案,蒸煮烤炸,中式西式,都沒問題。
先來感受一下從來不做飯的三姐的手藝
再來看看一下第一次洗手作羹湯的二姐翻天覆地的變化
幾乎一夜之間,兩個廚房小白一躍為家裡的大廚,向來是被大家照顧的對象變成有能力照顧別人的人,發生在她們倆身上的巨大變化,讓我非常驚嘆!
看二姐三姐發的晚餐圖,成了我生活中每天期待的內容之一。老媽和大姐一貫都是廚藝好手,水平穩定發揮。但這兩個廚房新販子能隨隨便便就做出油條、電飯煲蛋糕、蔥燒鯽魚、炸鮮奶、香辣蟹、自製泡蘿蔔、手抓餅、鍋盔、滷蛋紅燒肉、炸多春魚……還是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不僅對她倆刮目相看,還從另一個側面發現了人的可塑性,哪有什麼21天才能養成習慣的說法,真到緊要關頭,一天就足夠了。
這是我們姐妹的作品合集
大姐和我每天都在群裡受著來自二姐和三姐的巨大衝擊,也緊鑼密鼓在家裡默默操練,力求跟上她們的步伐。大姐端出自製武漢豆皮、韓國泡菜鍋和麻辣火鍋。我這邊現學現賣,做了蛋包飯、菠蘿飯、糖醋排骨。一家人整天在群裡研究吃喝,不亦樂乎。這讓我們的群不再只是每天發送大家的所見所聞,轉發各種段子、視頻和連結,原本毫無主題的家庭群,突然畫風大變,成了相對「專業」的美食研討交流群……
再來一波
大姐廚藝展
這是老媽的手藝
最後是我家小菜
成功轉移注意力後,大家的心態也從一開始的緊張焦慮逐步變得放鬆起來。久違的調侃和彩虹屁紛紛現身,我每天看她們的生活方式這麼積極向上,心情也頓時舒緩了許多。雖然做菜仍舊水平一般,完全沒有姐姐們的天賦和創意,但就在一邊遠遠看著,也是開心的。
我相信這也是她們對抗不確定生活的一種辦法:讓自己忙碌起來,找到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小事,然後想方設法去完成它。在只能足不出戶的日子裡,親手炮製美食,精心準備加入的一日三餐,從設計到編排到實施到享受,這整個過程都會帶個人實打實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在感受到被人需要和照顧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收穫到一份滿足。
關在家裡近兩個月不出門,這件事光是聽起來就不簡單,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做支撐,人很容易患上創傷應激綜合症。尤其是外面的世界又是如此不確定的前提下。每個人都人心惶惶,不知道哪天厄運就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但如果能想辦法給自己找到一些有益的事情做,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和思緒,閉門不出也就成了發現一個全新自我的機會。
那些隱藏的才能,沉睡的才華,被你遺忘的感受,都會在這個期間一一顯現。這個時候,我們有很大概率會忘記那些曾經許下的豪言壯語,而不得不將注意力集中到生活本身。集中到自己和家庭成員身上。你會發現困難時期,原本不那麼討喜的家人突然變得無比重要了,那些他們平時被自己放大的缺點突然一下子都不見了。優點反而一個個汩汩向外冒。同舟共濟,共度時艱,不再是一句口號,我們彼此扶持,都是對方最重要的支撐。
不僅僅是家人,朋友間的支持也非常重要。雖然大家無法見面,但總有各種方式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存在。二姐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收到來自日本友人寄來的口罩。三姐的朋友直接將買好的外賣快遞到到她家,大姐的鄰居第一時間愛心勻給她一袋大米。而我遠在武漢的讀者,我素未謀面的愛心讀者,一位新媽媽,在我父母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居然想辦法快速幫他們買到了大量蔬菜、新鮮肉食、牛奶甚至消毒水!
那是2月16號,正是疫情最嚴重,物資最緊張的時候。當時我非常擔心武漢的家人狀況,但又不敢有任何表露。因為我如果發出這種聲音,我爸媽可能就會更害怕,他們的擔心係數就要乘以10。所以我只好默默觀望,感覺自己遠水解不了近渴,什麼都做不了,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以至於有段時間我甚至在懷疑自己出國的決定是否正確。
就在這時,lh出現了,從天而降,像一個天使。她告訴我說自己也在武漢,身邊還有一個即將滿周歲的寶寶。她說她特別了解我現在的心情,並表示願意想辦法幫我給父母代買生活物資。那時社區網購剛剛開始,但管理混亂無序。我父母住的小區屬於老城區,物業基本屬於停滯狀態,片區網格員早已不知蹤影。業主群也是亂成一團,每天都有人在問團購的事,但多天過去,群龍無首,就沒有過成功團購的例子。
屏幕這邊的我一邊要克服各種各樣消息帶來的壞心情,一邊暗暗估算老爸老媽的春節物資儲備到現在大概還能支撐多久。很多人都說至少要儲備一個月才夠用。我媽也信誓旦旦說她年前準備了超級多的食物,在家裡待一個月根本不成問題。但問題是從1月23號開始封城,到2月16號也20多天了,就算他們能吃上一個月,那10天過去後,如果社區依然組織不力,那又能靠誰呢,喝西北風也不行啊?
想到這裡,我沒有猶豫,雖然的確是要麻煩lh,但疫情當頭,老爸老媽的實際困難就擺在那兒,我絕不能坐視不管。硬著頭皮聯繫上她,沒想到lh是一個超級溫暖的女孩。在詢問了老爸老媽的需求後,她發動自己的資源,很快就聯繫上了賣家,就在我們建立聊天的第二天下午,老爸老媽就已經籤收了整整兩箱肉蛋奶蔬菜和其他緊缺物資。幾個姐姐不可思議地說,這比我們在武漢的菇涼對爸媽還要上心。
姐姐的誇讚讓我慚愧,我哪裡有什麼功勞,完全是lh幫的大忙。她能在這種緊要關頭,自己都不能出門的前提下,心裡還能裝著別人,還願意用自己的力量和時間還有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老年人,如果不是心中有大愛,是絕不可能做到的。對此我非常敬佩。也要借這篇小文說出我的感謝:我相信正是因為這個世界有了更多像lh一樣美麗善良又無私的女子,才變得更加美好。
解決了生活問題,老媽再也不用冒著風險下樓去買菜了(當時他們的小區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可以隨意進出,街上也有小攤販在賣菜),我也至少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真的不用去擔心他們的生活問題了。老媽家的餐桌上又開始出現綠色蔬菜和新鮮肉食的身影。而這一切,都是拜lh所賜,讓我怎能不謝謝她?
時間過的飛快,一轉眼就到了3月中旬。壞消息仍舊滿天飛,但好消息是湖北和武漢的確診率都在大頭朝下,很多湖北以外的地方也開始了連續數日清零的現象。似乎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大家該復工的復工該上班的上班,孩子們也終於不用在家上網課,學校重新開放指日可待。
但中國之外的疫情走勢現在卻在攀升。且不說韓國義大利伊朗觸目驚心的確診數字(目前都快要破萬),就連英國也一天幾十例幾十例的爬升。鄰國德國法國確診人數也都以千為單位計算。所以,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感覺變得越來越不確定。
覆巢之下,且有完卵?國內現在也出現了許多國外回流的確診案例。一旦復工復學恢復生產和正常生活秩序下,也一定避免不了聚集性感染的事件,要徹底消除新型冠狀病毒,短時間看來絕非易事。
這種黑天鵝大事件狀態下,要學會與病毒和諧共處,相信是我們每一個人必做的功課。因為到最後,若我們無法消除它,它也沒有自動消失,那麼就如同肝炎和流感,我們只能一邊儘量正常生活,一邊和它做鬥爭。保持自己不慌亂是最緊要的。恐慌症一旦發作,人會自動失去判斷力,病毒也許沒有找上你,你自己先被恐慌給打敗了。精神一旦倒下,再恢復就太難了。
所以,只能努力克服恐慌,找一些能讓自己安心的小事情做吧。我個人覺得寫日記、聽音樂、做家務、給自己或家人做飯、在家裡跳跳操,散散步、聽書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還有心情,到網上找資源學一下畫畫,書法也是極好的。如果有平時積攢的電影、劇集,也不妨追追看。忙著忙著,注意力就分散了,心情也會慢慢好起來。
我的經驗是,如果每天花太多時間去刷微信或者微博,或者看滾動疫情報告,對自己的情緒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容易有代入感,徒增煩惱。不如看看書,特別是和心理疏導以及心靈提升方面的書籍,相信我,這些書平時看和現在看,感覺一定截然不同。
新聞每天集中找一個時間看就可以了,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反正看多了,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報導來來回回就是同樣的內容,不過是不同的機構複製粘貼,最多再加一點點自己的評述而已。要知道,為了抓人眼球,新聞機構最擅長製造的,就是聳人聽聞的標題。
所以,在不確定的世界裡確定的活著,並不容易。這需要我們的勇氣、對自己的耐心,和一些行動力。
回想世界上曾經發生過的幾次最可怕的全球性的傳染病,也不是每個人都死光光。總有一些幸運的人,最後不僅能活下來,還能親歷歷史,作歷史的見證人。我猜想,他們憑藉的,也許並不僅僅只是運氣,應該還有一些其他的特質。
比如智慧、比如冷靜,比如從容。
願大家每個人都好好的,我在英國為大家打氣,加油。
珍重!
最後再送大家幾張近期拍的照片做結尾
這是三姐發給我們群裡的圖片:她家樓下盛開的花兒
這是我每天接送心一的路上遇見鄰居家籬笆下一簇簇盛開的紫色花朵
鄰居家院子裡的花兒
這是心一發給我的圖片:我和她最近都特別喜歡的角落裡的生物們:一隻沒人願意吃的餃子,目前被心一當寶貝系在她的書包上
這是前幾天我在家附近拍到的彩虹
希望你們都能健健康康,並能有一個好心情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