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左上方「平安秀峰」關注更多~
近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為落實國務院《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精神,推進合理膳食行動實施,國家衛健委加快落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以下簡稱《標籤通則》)修訂工作。
當你在超市的貨架前滿懷欣喜地挑選那些包裝精美,香氣濃鬱的食品時,可曾想過你都吃了什麼?你都該吃多少?當我們面對食品包裝上「低脂」、「低鹽」、「無糖」之類的字樣時,是否能明白其真正的含義?
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營養標籤相關知識,學會科學地選擇食品,給自己和家人的營養和健康築起一道防護屏障。
什麼是營養標籤?
營養標籤應該怎麼看?
營養標籤是向消費者提供的有關食品營養信息和特性的說明,可以幫助消費者合理選擇預包裝食品。新的營養標籤主要內容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
營養成分表是對食品中營養成分名稱、含量和所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百分比進行標示的規範性表格。其中,能量和一些與人體健康關係尤為密切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需要在所有預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籤中強制性標示。
NRV是一組專用於營養標籤中,表示人體一天中應攝入的營養素量的參考值。通過計算預包裝食品中所含的營養素量佔營養素參考值的比值,可以了解該營養素能夠滿足人體每天需要的程度。
營養聲稱是對食品營養特性的描述和聲明,包括營養成分的含量聲稱。含量聲稱是描述食品中能量或營養成分含量水平高低的聲稱,當含量水平超過或低於參考值時,可以使用「含有」「高」「低」或「無」等進行標示,例如「高鈣奶粉」「無糖」「低鈉」「富含維生素C」等。此時,消費者可以根據這些營養標籤信息合理選擇適合自身健康需要的食品。
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是對某營養成分能夠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描述。比如,對於含有鈣的預包裝食品,可以在營養標籤中標示「鈣有助於骨骼和牙齒更健康」,這樣的聲稱有利於消費者進一步理解食品中營養素的生理作用。
新通則亮點多多
修改術語定義,碳水化合物計算更精確
新版徵求意見稿中,刪除原來的核心營養素的定義,同時增補了能量、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定義,並完善了能量及碳水化合物的計算公式,將前期標準問答中的部分內容完善到標準文本中了,相比現行標準,修改後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精確。因此按修改後的碳水化合物計算的能量也更精確。
增加可選擇標識的營養成分
修訂後的營養標籤標準充分考量了全民公共健康問題,強制增加了糖、飽和脂肪酸等與全民營養健康重大相關的成分標示;同時,鼓勵企業在自願性標識中,對鹽、糖和油的含量作出聲明,使用「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圖形」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信息。
允許進行圖形化及文字化標識
為了規範企業生產,同時方便消費者對營養標籤的識別和理解,指導消費者健康選擇,修訂後的《標籤通則》對標籤格式、文字大小、營養聲稱等方面都明確規定了標註方法,包裝正面也允許採用圖形、文字等方式對營養素含量補充說明。對能量的描述可以使用卡、千卡、卡路裡進行文字說明;對鈉的描述可以使用鹽、低鹽等文字表達。
調整允許誤差範圍,明確能量計算方法
修訂後的《標籤通則》還對NRV進行重新修訂,與2014年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膳食參考攝入量的推薦標準保持了較好一致性。部分營養素的允許誤差判斷值、營養聲稱條件和描述等也得以修訂。修訂後的《標籤通則》對豁免食品的描述也更清晰化,與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等,在定義、成分標示和劑量使用等的銜接性方面進行了較好匹配。
如何藉助營養標籤選擇食品
低於多少是低鈉或無鈉鹽?
食品中的鈉是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含鈉化合物的總和。一般情況下人體不會缺鈉,相反由於膳食習慣問題,我國居民的鈉攝入量遠遠超過需要量,成為導致高血壓的一個主要因素。為引導人們選擇鈉含量較低食物,營養標籤可根據食品鈉含量聲稱「低鈉(低鹽)」、「無鈉(無鹽)」。我國規定,低鈉食品的要求是鈉含量≤120mg/100g(或100ml),無鈉食品的要求是鈉含量≤5mg/100g(或100ml)。為了預防高血壓,我們大家應該吃清淡少鹽的膳食,儘量不要選擇鈉含量很高的食品。
如何選擇低脂食品?
脂肪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之一,它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產能的三大營養素,具有為人體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生理功能。但是,過量的脂肪攝入容易導致肥胖等慢性病的發生。根據我國標準規定,脂肪含量不高於3g/100g(或1.5g/100ml)的產品可以聲稱低脂。肥胖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和脂性腹瀉患者等人群建議儘量選擇低脂食品。
不同的人群應關註標籤上的哪些內容?
給孩子買食品,建議首先關注蛋白質含量,比如買奶類及其製品,每100g產品中蛋白質含量在2.3g以上,那肯定是奶或者是調製乳、發酵乳,如果蛋白質只有1.0g或者更低,那麼就不是奶,是含乳飲料。
給成年人買食物,建議關注能量、脂肪和鈉這三項內容,比如買肉罐頭或者買熟肉製品,重點要關注脂肪和鈉,尤其鈉含量是不是特別高;買餅乾,看總的能量和脂肪含量則比較重要,買飲料,需要看一下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給老年人買食物,建議重點關注蛋白質、鈉和鈣含量。現在許多老年人過於擔心脂肪攝入過高,經常選擇脂肪低的食物而忽略了對蛋白質含量的關注,建議選擇食物同時注意蛋白質含量;鈣含量高的食品,尤其奶類中鈣吸收率也高,建議經常選購;此外老年人不宜攝入過多的鈉,注意少吃醬類等產品。
有效實施營養標籤意義重大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司長劉金峰認為,有效實施營養標籤通則意義重大,一是有利於宣傳普及食品營養知識,可以加強對個人和家庭的營養和膳食指導。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可以通過閱讀營養標籤,有意識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例如,有的人為了控制體重而注意食品中脂肪和能量的水平,有的人為保持體重或預防腸道疾病會關注食品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通過實施營養標籤,提示脂肪、糖和鈉等含量,可以提高消費者的營養健康意識,調整膳食結構和健康水平,以此鼓勵全社會參與到減鹽、減油、減糖的行動中來」。
二是有利於規範企業正確標示營養標籤,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有了營養標籤,需要將產品的營養成分含量告知消費者,企業在研發、生產食品時,就需要對此加以考量,從這個意義上講,也是引導企業不斷進行產品優化升級的有效措施」。
劉金峰表示,接下來,國家衛健委將按照合理膳食行動的要求,紮實推進營養標籤標準修訂工作。「增加蔗糖等糖的強制標識,鼓勵企業進行『低糖』或者『無糖』的聲稱,積極推動在食品包裝上使用『包裝正面標識(FOP)』信息,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
除了預包裝食品,國家衛健委還將進一步關注在外就餐人群,推進在餐飲食品上標註營養信息的工作。根據合理膳食行動的要求,鼓勵餐飲業、集體食堂向消費者提供營養標識。劉金峰說:「我委正在研究制定《餐飲食品營養標識指南》,這是一項推薦性標準,鼓勵在每份餐飲食品上標示能量、鈉(食鹽)和脂肪以及其他營養成分含量。目前,該指南已經完成文本的起草和社會意見徵集工作,將進一步進行修改完善。希望這項標準的制定,可以從規範餐飲食品營養信息的標識方面進一步推進合理膳食行動,提示居民減少每日食用油、鹽、糖的攝入量。」
▌來源:地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