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評選的世界八大可持續綠色建築,不僅顏值高還有這些厲害之處

2020-12-21 vandream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時代下,綠色建築成了人們日益關注的重點與需求,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CNN收集的8個值得借鑑的世界綠色建築。

01 像素大廈

墨爾本,澳大利亞

像素大廈位於墨爾本市重要地段,是一個耀眼的項目。達到105項環保要求,是澳大利亞第一個碳中性辦公樓。

大廈的供水供能均自足,它五彩斑斕的外觀讓人印象深刻,這是一個固定的遮陽百葉系統,背後是雙層玻璃窗戶,內部還配置了太陽能電池板,和諧的組合在外表皮上,賦予建築活力及獨特感。

像素建築不過是一個展示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能力。首次構建實現了完美的綠星評分,它為整個澳大利亞基礎設施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鋪平了道路。

同時,大樓取得了美國LEED標準下的102個要求,是迄今為止全球LEED最高得分。在未來,這棟大樓也將遙遙領先

02 雪梨垂直花園

雪梨,澳大利亞

雪梨垂直花園,是由法國建築師Jean Nouvel設計的,這是他在澳洲的首個設計作品。建築包括兩棟高度分別為33層和16層的住宅塔樓(分別為116米與64.5米高),由休閒平臺相連,下面是一個購物中心、銀行、餐廳和大型超市。建築坐落於雪梨中心Chippendale區,佔地約六公頃,附近是文化氣息濃厚的大學城。

這個建築的特色在於其懸臂結構,作為空中花園(Sky Garden)從建築東樓29層向外延伸,支撐起一個可以反射光線的定日鏡系統,這是澳洲首次在住宅項目中使用這種定日鏡設計,同時也是在都市環境中所使用的世界上最大的定日鏡。

電動控制的定日鏡相應地追蹤光線並把它深深的往下反射到大樓的大部分區域以及公園綠地上,把太陽的能量帶到光線照射不到的地方。到了夜晚,建築上的綠植配合燈光藝術家Yann Kersale設計的燈光,通過320個LED照明燈的變化,塔樓呈現出色彩斑斕的夢幻景象,如同一座城市中的大吊燈。Jean Nouvel表示:「他們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清潔的可再生的能源確實存在。在我們現今的時代,定日鏡是大樓一種視覺化的表現方式。」

Jean Nouvel說:「與其使用鋁或是鐵來遮蔽陽光,何不使用這些會吸收陽光進行生長,並逐漸增加遮陰面積的綠色植物呢?」於是他與「垂直花園」的創始者─法國植物學家Patrick Blanc合作,完成了塔樓立面上眾多豎向花園的設計。

外牆安裝的植物由190種澳洲本土植物和160種外來引進植物組成,覆蓋面積為1100平米,並讓綠意盎然的視覺感延伸到一旁擁有64000平方米的中央公園。同時這也是Patrick Blanc迄今打造的垂直花園中最高的一座。無水灌溉系統使之成為可能:無土的垂直植被覆蓋物在種植袋中從牆上一直往上直達大樓頂部,所形成的綠色表面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並提供節省能源的庇蔭處

03 巴西明日博物館

裡約熱內盧,巴西

這座博物館的設計受到了卡裡奧卡(Carioca)文化的啟發,藉助建築而探索城市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博物館內包涵5000平方米的臨時展覽空間以及約7600平方米的廣場,廣場環繞著結構體並順著碼頭延伸。這棟建築的特色便是其面向廣場一側長75米、面向大海一邊的45米長的懸挑結構,它們使得博物館從碼頭向海灣延伸的動態更為明顯。常設展廳位於樓上,其特色便是那10米高、飽覽瓜那巴拉灣(Guanabara Bay)全景的屋頂。建築的總高不能超過18米,以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聖本託修道院(Sao Bento Monastery)海灣的景觀不受破壞。

這個有著大型可動翼、表皮結構的懸挑屋頂可以擴展到與碼頭等長,從而在突出向瓜那巴拉灣延伸的同時又減小了建築的寬度。環繞在建築外部的倒影池用來過濾從海灣抽取、向碼頭盡端排放的水,讓人們覺得博物館好似在漂浮。

這棟建築以可持續設計為特點,利用了自然能源和光照的手段。設計者利用來自海灣的風來調節室內溫度,同時利用風能為博物館周圍的倒影池提供水源。博物館也利用了太陽能光伏電板,它的角度可以隨陽光一整天的角度而變化,從而為建築提供太陽能。

這座明日博物館位於馬瓦碼頭(Maua Pier)區域,它是裡約熱內盧碼頭片區 Porto Maravilha 大型復甦項目中的一部分。該項目幫助碼頭區域與城市更好地結合起來,並且將這裡改造為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片區。據卡拉特拉瓦先生所說,這棟建築「是源於長久持續的對話,它是一座為了未來而建的博物館,也是一個教育單位。」

04 溫哥華會議中心

溫哥華,加拿大

溫哥華會議中心作為北美地區最大的會展中心之一,不止一次獲得由美國建築師協會評選的」北美十大綠色建築」獎。2010年溫哥華會議中心共舉辦350場次會展活動,接待量超220,000人次。2010財年,溫哥華會議中心運營收入達215,000,000美元,並連續第3年被評為北美地區第一國際會議舉辦地。

超過24,000平方米的綠色生態屋頂是溫哥華會議中心的驕傲,這是加拿大最大的綠色生態屋頂,同時也是北美地區最大的」非工業用途」綠色生態屋頂,它能夠在夏冬兩季通過吸收外部熱量和減少內部熱量發散天然調節室溫,每年為會議中心節約20%的供熱和製冷成本,還可以吸收過濾雨水和減緩雨水衝刷力量。

其空中綠地還建造了4座蜂房養殖歐洲蜜蜂,這些蜜蜂不僅能為屋頂上的植物授粉,還為會議中心的餐廳供應天然蜂蜜。與此同時,它的地基下還藏著一個海洋生物樂園,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還極大改善了施工期間引起的水質下降問題。溫哥華會議中心的智能水處理系統,還將廢水回收處理,再次使用於衝廁或在溫暖的季節灌溉屋頂生態綠地,每年可節約72.6%的淡水資源

05 上海中心大廈

上海,中國

上海中心大廈是世界第二高的建築奇蹟,高達2073英尺,也是亞洲第一高樓,同時它還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建築奇蹟

大廈旋轉、不對稱的外部立面可使風載降低24%,減少大樓結構的風力負荷;雙層表皮內外立面間的空中中庭形成了獨立的生物氣候區,可以改善大廈內空氣品質,創造宜人的休息環境;創新的幕牆技術與傳統的直線型建築相比,眩光度降低14%;大廈螺旋頂端可以用來收集雨水,進行回收利用;大廈頂部將安裝風力渦輪發電機,為建築提供綠色電能。

上海中心大廈還成為國內首獲雙認證的綠色超高層建築,迄今已分別獲得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的「三星級綠色建築設計標識證書」、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頒發的LEED金級預認證。

06 CopenHill

哥本哈根,丹麥

CopenHill,也被稱為 Amager Bakke,是一個在最近開放的新型垃圾焚燒發電廠。同時,設計師還在其頂部設計了一個滑雪斜坡、徒步走道以及一面攀爬牆,試圖以輕鬆幽默的休閒娛樂形式,來表達項目所蘊含的可持續性,同時服務於哥本哈根試圖在202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城市的發展目標。CopenHill 項目佔地 41000 平方米,除了承擔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職能之外,其還是城市休閒娛樂和環境教育的中心所在,在作為城市基建設施的同時,扮演地標建築的角色。

在屋頂斜坡的下方,熔爐、蒸汽和渦輪機每年將44萬噸廢物轉化為足夠的清潔能源,以為15萬戶家庭提供電力和集中供熱。為達到這一目標,設計師需要在廠房的通風口和進風口處進行特別的考量,而這也為「山坡」多樣化地形的創造提供了可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其實算是人造景觀地形和建築空間需求間的一種碰撞與融合。同時,ARC團隊還佔據了工廠內10層的空間區域,包括一個用於學術工作坊、可持續會議和建築導覽的600平方米教育空間。

07 米蘭垂直森林

米蘭,義大利

義大利米蘭,是全世界汙染嚴重的城市之一,呼吸著充滿苯的空氣讓人差不多等於一天之內吸進15支煙。在這座國際城市的發展同時,越來越多的農地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當全世界都在發展他們的工業經濟時候,其實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是對人類生存非常重要的。

以義大利建築師StefanoBoeri為首的工作室提出了「博斯克垂直Bosco Verticale」即「垂直森林」的理念,作為將城市高密度居住區發展和城市中心綠化相結合的一種途徑。Bosco Verticale垂直森林項目旨在緩解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這個世界上第一座微氣候大廈高27層,分別在高365英尺(約111.25米)和260英尺(約79.28米)的姐妹樓沿著外牆體、層層種下共730棵喬木、5000株灌木和1.1萬株草本植物,故兩座建築又被稱為「垂直森林」。

這是一種拒絕死板機械技術的生態建築,符合環境可持續發展。」 Boeri Studio在一份聲明中如是說道。

08 雷福馬之塔

墨西哥

Torre Reforma(雷福馬之塔)出自墨西哥本土建築事物設計所LBR&A Arquitectos,這座形同方尖碑的摩天大樓設計高度為246米,建築面積約9萬平方米,雖然其總高度在世界範圍內位列百名之外,但它已經是整個拉丁美洲最高的單體建築,也是墨西哥第一次在首都完成的突破性超高層建築。

除了高,雷福馬之塔在節能措施方面也很突出。負責該項目的工程公司奧雅納(Arup)表示,這座塔的輕薄最大化了自然光的進入,從而減少了對電燈的需求;當天氣允許時,控制器可以在黎明前自動打開窗戶,讓冷空氣進入,作為一種自然通風的形式。這座塔獲得了LEED白金認證。

墨西哥城是一個經常發生地震的城市,這座246米高的辦公大樓不僅擁有獨特的外觀,而且在支撐結構的設計上很有新意。建築師 L. Benjamín Romano 設計的 Torre Reforma 辦公樓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新地標,為全世界所矚目。」

雷福馬之塔地下配備了專門的水處理廠,不但該樓的雨水和廢水100%在重複使用,也兼顧了該樓周邊市政設施、商辦場所的水處理,主要用於浴室和空調系統。沿著外立面的夾層塔架設置的多處垂直水箱用於更有效的樓內水系統循環,僅僅依靠重力而減少了大量泵的使用,特別是在火災緊急情況下,這套系統可以直接調用水箱內的水。外立面夾層結合外立面三角開口的設計,也布置了風力發電系統,更進一步利用了超高層建築自有的風力優勢。

結 語

建築能耗佔社會消費總能耗的30%-50%,能源緊缺、環境汙染逐漸成為影響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在世界性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的背景下,城市建築從傳統的「高消耗型發展模式」轉向「節能環保型模式」,已成為新的趨勢。

作為以綠色建築全產業鏈材料為產品的垂直領域B2B電商交易平臺,萬郡綠建將持續為建築建材行業供需雙方提供便捷的一站式供採服務平臺,讓建材採購更加簡單。

相關焦點

  • 全球都在發展綠色建築,8個可持續建築的案例速覽
    對于衡量建築大小的方法有很多,無論是通過測量它們的高度,比較建築風格,還是剖析它們的歷史。但在氣候變化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強調建築的「綠色」資質。根據環境影響會主導設計、建造和運營,CNN Style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值得借鑑的綠色建築,本文分享8個來自世界各地值得學習的綠色建築。
  • 臺北101:世界最高綠色建築
    原標題:臺北101:世界最高綠色建築 全世界超高建築建設風起雲湧,世界第一高樓不斷易主,而綠色環保也成為超高建築的共同追求。實際上,建築能耗佔城市總能耗的近40%。超高建築作為城市建築的標杆,其節能環保效應更值得關注。 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一高樓,臺北101大樓目前排名世界第四高樓。
  • 「九章」量子計算機的三大厲害之處
    《九章算術》在數學上擁有極為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因此,它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是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 ...葛望平,歐萊德,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綠色,上海,設計獎,理念,大...
    10年踐行中,葛望平始終把社會與環境擺在第一位,不僅提高了品牌效益,而且帶動整體產業升級與綠色可持續發展。在公司運作與產品服務上,他力求環保健康,並堅守一個信念「改變大環境,從小事做起」,對公司的每個投入,他都堅持以對人健康、對社會健康、對環境健康為標準,與此同時,通過活動發揮企業社會教育責任,已連續數年舉辦了「一起種樹去」、「關燈一小時」、「淨灘」等活動。
  • 建築高層木結構,改寫城市可持續環境新格局
    縱觀全球範圍內,隨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增持,綠色環保可持續性的設計愈發受到重視,也有更多的人開始注意到建築方法對環境的影響, 因此,很多建築師都開始將注意力投向了這種古老卻又現代、且屬於可再生資源的建築材料——木材。
  • 綠色金融助傳統建築存量為綠色建築增量
    建設包容、安全、有風險抵禦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及人類住區,也是聯合國第11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綠色建築可以有效改善房地產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績效表現,由此,企業就有可能獲得更多注重ESG表現的投資公司的青睞,以及較低利率的銀行貸款。作為現代經濟的血脈,金融業在綠色發展之路上正承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南方基金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基金大廈榮獲美國LEED綠色建築金級認證
    近日,經過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綠色建築認證協會的多輪考評,由南方基金、博時基金聯合建造的基金大廈榮獲有「綠色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LEED金級認證。作為全球範圍內認可度最高、使用最為廣泛的綠色建築及城市認證體系,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國際通用綠色語言」。
  • 臺北綠色藝術建築獲國際設計大獎
    新華社臺北2月20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臺灣單位面積最高吸碳量的綠色藝術建築——陶朱隱園近日獲頒德國國家設計獎。此前,該建築曾被CNN評選為全球九大城市新地標之一。  頒獎活動日前在德國舉行。評選機構表示,該建築憑藉其吸碳抗暖理念的藝術建築設計,內部旋轉的壯觀結構,在周圍環境中相當突出;建築將未來派設計美學與可持續發展完美結合,深獲評審肯定。
  • 綠色建築和綠色建築材料_2020年綠色建築和綠色建築材料資料下載...
    我國的綠色建築,依《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的定義,是在全壽命期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築。
  • 這些全球頂級的綠色建築之中,藏著陶瓷行業的未來之路!
    全球變暖正不時影響著人類聚居地,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以人為本,人、建築、自然三者和諧統一及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築或許是承載人類未來的解決方案之一。今天小編甄選了全球幾座典型的綠色建築,讓我們跟隨建築師的腳步,探尋他們對綠色未來的思考脈絡。
  • 這些標誌性的綠色建築,你知道嗎?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築使用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節能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築也應運而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全球典型的綠色建築案例。
  • 趙昕:綠色建築的發展與挑戰
    國家調整了新的建築方針,改為「適用、經濟、綠色和美觀」,從我對建築方針的理解,這4大方針的排序是非常科學的,我們目前遇到的建築問題首先是適用性做的還不到位。漏水、裂縫、返潮、過冷和過熱等等,這些建築應該保證的基礎適用性還有不少問題需要努力解決。
  • 哥本哈根當選2023世界建築之都
    哥本哈根(Copenhagen) 作為丹麥首都,最近被聯合國 評選為「2023年世界建築之都」 還將在2023年舉辦世界建築師大會
  • 雲南舉行2020年綠色食品「10大名品」等評選活動發布會
    評選活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陳豪書記、省政府阮成發省長出席表彰大會並向獲獎企業頒獎,已兌現獎勵資金2500萬元。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雲南電視臺舉辦了「綠色雲品之夜暨雲南省首屆綠色食品電商節」,組織全國知名線上線下銷售商與獲獎企業進行產銷對接和融媒體宣傳推介。設計註冊了雲南省「綠色食品牌」LOGO商標,正在尋找品牌策劃營銷合作機構,構建綠色食品品牌整體營銷體系。
  • 亞洲八大女團「巔峰隊決」 高顏值高才藝上演
    11月15日,亞洲八大女團的三十餘名成員 ,現身來瘋直播亞洲偶像組合超級聯賽《巔峰隊決》啟動發布會,為節目順利開播助力。各大女團成員現場上演盲選「經紀人」才藝大比拼,高顏值更有出眾才藝,引發網友對節目的熱切期待。
  • 綠色建築可持續住宅的未來,瑞典一家五口的生態之家
    (法)夏爾隨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越來越流行,自然住宅或是說綠住宅也開始備受關注。對溫室大棚的第一印象就是農業專用,前幾年去過廈門一個農場,在大棚內種植植物還加入了餐廳,而這在國內也越來越多。而把家和溫室進行結合還是比較少的,特別是還考慮到生態系統,自建內部的灰水處理。
  • 我國有處喀斯特巖溶地貌,不僅景色秀麗,還被譽為八大冰洞之首
    長白山迷宮景區位於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區西南六道江鎮橫道村,從市區出發,沿申昌公路向西即可到達,距離白山市24公裡,是東北罕見的喀斯特地貌,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我國有處喀斯特巖溶地貌,不僅景色秀麗,還被譽為八大冰洞之首。
  • 各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分享
    為了更好地規範綠色建築的發展,更好地完善人類的居住環境,世界各國開始制定了相關的認證標準,真正讓綠色建築從內容上而不是從形式上具備綠色節能的新特性。目前全球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相關的方法、工具多達百種以上,本文匯總了美國LEED、英國BREEAM、德國DGNB、日本CASBEE、加拿大GB Tool、法國HQE綠色建築標準評價體系。
  • 全球典型的十大綠色建築案例,看看你了解幾個!
    這些系統以其高運作效率創造了一個舒適的室內環境。該住宅還採用了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統以及LED燈。   6.美國匹茲堡:菲普斯的可持續景觀中心 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為這個項目的評分是63分,而滿分為69分,迄今為止,只有另外一個建築項目達到了如此高的分數。   菲普斯可持續景觀中心是在一片城市棕地中重新建設的,通過綠色基礎設施,場地上所有的廢棄物和雨洪都能夠在場地本身範圍內有效處理。設計中採用了150種鄉土植被,同時實現能源和水的零消耗。   在設計建造過程中,如何實現能源百分百的再生利用是最棘手的問題。
  • 2020年八大最具人氣鋼筆評選!
    經過千人的鋼筆愛好者的投票統計,票選出2020年八大最具人氣的鋼筆。此次的評選定義為書寫工具的日用型鋼筆上,減少了一些調侃意味濃厚的奢侈品鋼筆。每個系列鋼筆在配色上是多種多樣的,在配尖上也有不同,希望這樣的分享,能對初心者們有最好的參考價值~凌美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