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衣來伸手養尊處優,荒廢學業漠視父母辛酸,家長必備應對良策

2020-12-21 獨寒老師

養兒方知父母恩,然而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從來體會不到父母的辛酸與無奈,學業上貪,生活中懶惰,這樣混日子一輩子也就完了。

中國家庭中中產及以上的家庭,很重視孩子的生活習慣、文明習慣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然而普通老百姓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不懂怎麼培養後代,對孩子嬌生慣養,不嚴格要求,不立規矩,不進行禮儀教育和吃苦教育,孩子到了學校,認為孩子交給老師就好了,家裡只管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就是正確的,把孩子當「金包卵」,含在嘴裡怕化了,捏在手裡怕碎了,貧困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像溫室裡的花朵,長此以往,孩子肯定養尊處優,不懂得父母的心酸和不易。

另一方面,家長們為了一門心思掙錢,沒有進行家庭環境設計,更沒有設身處地和以身作則,也沒有主動做孩子們的榜樣,想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不易,就應該讓孩子們看到父母勤勞勇敢、正義和善良的一面。家長如果做好了榜樣,孩子們也會學習大人,懂得體貼父母。

現在手機泛濫,家長們時時手機不離身不離手,時時在孩子們面前玩遊戲,耍抖音,或者其他更惡劣的活動,家長又如何能讓孩子們腳踏實地地學習呢?要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應該從家長自身做起,孩子面前放下手機,陪孩子們閱讀學習知識,既提高了家長們的知識面又增進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們在這潛移默化過程中也會愛上學習。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你若勤快,孩子也勤奮,你若懶惰則孩子懶散。

有的人為了教育孩子,讓孩子體會不努力長大以後生活會艱辛,把孩子送到最艱苦的農村去,去體驗農村孩子們都下地幹農活的景象。找典型的農村孩子雖然吃不飽穿不暖,然而仍然愛學習考上名校的事例感染孩子,才能讓孩子親身體會父母打拼掙錢養家的不容易。到了寒暑假,可以讓孩子到窮苦的農村家庭鍛鍊,每天讓孩子像農村孩子一樣去地裡割豬草,割牛草,割麥子,挖紅苕,打穀子,讓孩子將地裡所有的農活都幹一遍,這樣孩子更能體會父母掙錢養家的不容易。

中央音樂學院某知名女教授是小時候棄嬰,被撿垃圾的老婆婆收養,婆婆沒有家業,一個人帶著棄嬰女孩生活在大橋橋洞底下,每天靠撿垃圾賣錢的微薄收入支撐窮苦的家,孩子只能吃粗食,漸漸長到了7歲,風雨無阻地與婆婆一起撿垃圾,某天經過一富裕家庭的門口,棄嬰女孩被悅耳的音樂聲吸引,久久不願離開,原來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在練鋼琴,從此棄嬰女孩連續幾天都去聽音樂,富裕家庭的父母見狀,覺得自己的孩子小,沒有人陪,乾脆叫棄嬰女孩陪自己的孩子練鋼琴,棄嬰女孩跟著也學了不少彈鋼琴的技巧。

後來棄嬰女孩9歲了,婆婆央求了無數個小學校長要求讓孩子讀書,最終一個好心的校長收留了孩子入學,此時棄嬰女孩的鋼琴演藝已出神入化,參加學校以及其他文藝演出節目獲得好評,由於身世特殊,從此出名,上初中時,許多學生家長慕名而來,要求女孩教自己的孩子彈鋼琴,家裡生活由此轉好,高中時女孩已經帶著徒弟參加世界級的音樂大賽,自己及徒弟均獲特等獎,高考時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如今已成國際知名音樂家。

所以,要讓孩子走一段時間的坎坷路,體驗一下人生百態,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孩子才能長大,才能體會和感恩父母,希望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多一些良苦用心。

相關焦點

  • 宅在家裡的日子,家長如何有效陪伴,孩子才不會荒廢學業?
    起初,家長們被每天持續增長的確診人數、疑似人數、不斷刷新的感染方式,搞得恐慌、焦慮,擔心著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與安全。孩子們則在父母一再推遲上班的氣氛中,預感到「意外的幸福就這樣降臨了」——不會如期開學了。於是,開始無視學習計劃、怠慢假期作業,任由父母在耳邊嘮叨,就是粘著電視、手機、平板不放手。
  • 家長:別讓學業負擔逼死孩子
    但是,我們不要忽略一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學霸,大多數中學生,都是天資平平的孩子,進入高中以後,課程的難度在加大,現在的新高考一再改革,為了適應這種節奏,孩子們就得吃透所有的學習內容,突破難度,讓自己能在高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那麼,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壓縮睡眠時間,不停刷題,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比較好的結局,考進心儀的大學。
  • 「放養式」教育給孩子帶來很多優勢,但踏入這些誤區,會毀掉孩子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一些極端的教育方式時常在我們身邊出現,比如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圈養,保護得密不透風,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放養,給予極大的自由度,然而結果並非如家長想像那麼美好,兩種方式各有利弊。
  • 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要如何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物質生活方面,比我們小時候好很多。家長也大都比較心疼孩子。所以像以前那種,強烈的為了改變個人命運而讀書的內在動機,在現在的很多小孩子身上是沒有的。這種情況下,個人認為,想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應該讓孩子有理想、有目標做起。1、讓孩子想一想,為什麼要讀書?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孩子青春期「情竇初開」,家長堅持三步曲,避免孩子「偷吃禁果」
    青春期是一個人生必經的、自然的階段,這個發展的重點,是讓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從家庭走向社會,從父母走向朋友。青春情從身高變化到心理變化,對待父母從仰視變成平視。所以青春期,孩子非常叛逆,避免不了跟我們吵架。
  • 該如何應對?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使青少年逐漸產生"網絡成癮症",而對於生活和學習,卻失去了應有的興趣,自身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導致學業荒廢。2、虛擬世界網路遊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很多人都是虛假的身份,在這種虛假的身份之下,網絡人際關係很少有真實可言,時時充斥著不信任感,使青少年們在"網下"變得更加內向和自我閉鎖。
  • 當孩子沉迷遊戲時,作為家長,你可以這樣做
    一旦接觸很容易就沉迷其中,以至於影響學業。對此很多父母都束手無策,如果直接阻止孩子玩遊戲又會傷害他自尊心。覺得父母管得太多,限制他的自由。如果不阻止又怕遊戲會害了他。所以父母也處於兩難的地步,以至於手足無措,而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一、通過其他事情,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 日本孩子的獨立,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育兒寶媽羨慕不已!
    在中國,孩子的方方面面都被父母照顧的井井有條,從一日三餐到學習生活無一不例外。很多家長總是一般抱怨孩子的嬌生慣養,一邊又事無巨細地給他打點好一切!而在日本,孩子們從小就被要求著獨立長大,1歲的寶寶就能自己學會吃飯。不管是穿衣吃飯還是整理家務,只要是孩子能夠獨立做的事情,日本的父母都會要求孩子獨立解決。
  •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這樣的溝通,才不至於失去他
    青春是美好的,但一定珍惜一生只有一次的青春生活 02 美好的青春生活對於孩子來說是可以任性的 但是對於家長可能是刻骨銘心的,有盼望孩子長大的美好、也有成長路上陪伴的辛酸,更多的是要應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叛逆 真的是五味雜瓶
  •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與異性之間的感情?
    首先,及時給孩子打好「預防針」,提前告知青春期孩子一些注意事項。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同時,要進行一些適當的性、戀愛、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戀的預防針。同時,父母要尊重孩子們與異性交往的情感需求,把它視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經歷。
  • 聖誕節給孩子買什麼禮物好?訊飛詞典筆 家長的安心之選
    聖誕節給孩子買什麼禮物好?訊飛詞典筆 家長的安心之選時間:2020-12-23 13:50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聖誕節給孩子買什麼禮物好?訊飛詞典筆,家長的安心之選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聖誕節的腳步也如約而至。
  • 父母不要再這麼下去了!孩子網癮一時爽,親人兩行淚!
    3.父母敏銳度不高,採取的行動與孩子的症狀不對應 有些父母有拖延症,起初發現孩子不太對的時候,也沒太上心,直到孩子的症狀由隱形轉變為顯性,
  • 孩子心情煩躁,一點就「著」,家長怎麼應對?專家給您支招
    作為家長,總會碰到孩子心情煩躁不安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造成孩子心情煩躁不安,要如何幫助孩子來緩解煩躁心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吳振梅怎麼說。正視煩躁的原因吳老師認為,心情煩躁是一種情緒表現。
  • 聖誕節給孩子買什麼禮物好?訊飛詞典筆,家長的安心之選
    很多父母都會在這個節日裡藉助一份禮物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祝福之情。但是如何給孩子選禮物,成了不少家長頭疼的事情。如果送書本讀物什麼的孩子可能興趣不大,而如果送電子產品的話,家長又會擔心他們沉迷其中荒廢學業,既要表達家長的寄望又要兼顧孩子的學習,這時訊飛詞典筆無疑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了。為什麼說這款詞典筆是最好的選擇呢?
  • 三次考入清北的張非,痴迷遊戲荒廢學業,大學生玩遊戲適可而止
    帥氣小夥子張非張非,四川廣安市嶽池縣人,父母都是老師,2002年他第一次參加高考,遠超重本線,最終被復旦大學錄取。心氣尚高的張非決定復讀,目標清華或者北大。張非就是一個不適應大學,只適合高中學業的人,2007年,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複習,張非再次參加高考,再次被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錄取。【痴迷遊戲】二進清華的張非雖然有所收斂,但是依然花大把時間玩遊戲,最後勉強本科畢業。班裡其他同學基本上都是繼續讀研,而張非因為遊戲荒廢了學業,只能悄悄離校進入社會,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
  • 父母的「關懷強迫症」,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主能力,家長自我反省
    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喪失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小孩,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隨意向周圍人表達自己的情緒,經常受到家長們溺愛的孩子會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喪失,性格方面也會越來越懶惰,遇到困難永遠只知道向父母求助,沒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和對未來的規劃,這樣的孩子在日後的工作學習中都難以取得成就。
  • 網友獻良策
    網友獻良策。近日,南京雄州派出所接到某超市負責人報警,稱和顧客發生糾紛。原來,顧客的「熊孩子」在超市用牙籤扎破了45袋真空包裝的大米,雙方爭執不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前幾日,經常有顧客投訴真空包裝大米漏氣,其包裝上有疑似牙籤扎破的小孔。
  • 孩子早戀、染髮、打耳洞,姜囡囡:智慧父母,會選擇這樣應對
    孩子早戀、染頭髮、打耳洞等,這對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來說,是最焦慮的孩子問題。「家長對這類極端問題的處理方式,最能反應父母的教育理念。」11月29日,在河南商報、動力學社主辦的家庭教育公益課堂上,家庭教育專家、雙動力教育模式開創者姜囡囡分享的核心觀點,以及相關案例,直接點出「普通父母」與「智慧父母」的差距。孩子染髮、早戀、打耳洞,父母為什麼越管越糟?「觀念決定行動,」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同樣如此。
  • 孩子焦慮厭學,家長別幫倒忙
    而孩子面臨對學業的完美主義傾向,不允許自己不優秀,災難化思維和習得性無助更會助長他們的負面情緒。 此外,由於疫情期間長時間居家,黑白顛倒、缺乏運動,所以生理機能也會發生紊亂,影響每個人的情緒,同時長時間近距離接觸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
  • 孩子總是故意犯錯?「不想長大」的心理,家長要注意
    長大後的不適應 在孩子未長大前,受到了家長的精心呵護,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及被保護的安全感。而在孩子長大後,家長的呵護在逐漸地減弱,讓孩子有失去保護傘的感覺。就像上文提到的小海一樣,他不願走出被父母保護的世界,遲遲不能自立,還用犯錯來提醒父母他沒長大。 造成孩子不適應的還有其他情況,如孩子上學後面臨老師的嚴格要求,因為著急上火生病了;孩子換了新環境,不能融入新的集體;還有父母生二寶了,對他相對忽視了等等。簡言之,就是孩子的準備不足,對長大的過渡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