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男人一生都有一個白玫瑰和一個紅玫瑰,深愛過兩個女人的餘秋雨真的是非常幸運了,當然也有人說他這不是幸運,是「渣」。
李紅相伴餘秋雨14年之久,但卻抵不過新歡的片刻溫存,沒辦法,離婚成了她唯一的選擇,最終李紅獨自承受淚水給女兒一個家,成全了餘秋雨和馬蘭。
餘秋雨愛她嗎?是愛的,只不過是曾經愛過。1974年,李紅選擇報考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雖然成績很好,但是由於她的家庭背景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有衝突,所以落榜了。
作為當時學院招生辦負責人的餘秋雨,被李紅的才華深深吸引,而且年輕漂亮的面容也讓餘秋雨朝思暮想。
於是餘秋雨開始追求李紅,他總是時不時地製造機會和李紅一起看書、聊藝術、聊人生,漸漸地,李紅就被知識淵博的餘秋雨吸引了。
李紅的動容給了餘秋雨動力,於是他開始給李紅寫情書,不管李紅會不會回信,後來因為李紅生病,他不眠不休的親身照顧,而且還累得生病了。
這件事情打動了李紅的父母,之後他們的婚事得到了家人的認可,1979年,相戀了五年之久的餘秋雨和李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他們的生活很是甜蜜,不久後,他們愛情的結晶出世了。
但就在李紅拼命維持整個家的時候,餘秋雨卻移情別戀了。他認識了馬蘭,那時餘秋雨40歲時,馬蘭24歲。
他們是因為一本著作結緣的,曾有一位前輩贈送給馬蘭一本餘秋雨著的《藝術創造工程》,她讀完之後被作者的學識深深吸引,那時的馬蘭一直以為餘秋雨是一位滿頭白髮的老頭,沒想到一次演出的機會,她見到了餘秋雨,並深深地愛上了他。
餘秋雨也仰慕馬蘭許久,於是二人相愛了,雖然那時的愛情是摻雜著背叛的,但愛了就是愛了,愛情本來沒有什麼對錯,只是時間對不對的問題。
李紅在收拾餘秋雨的書桌時,發現了馬蘭和餘秋雨之間的情書。,這時的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丈夫最愛的女人了,後來餘秋雨的離婚書遞到了她的手上。
他們離婚了,之後馬蘭和餘秋雨結婚了。這兩個女人中,餘秋雨最愛的是誰?很多人認為是馬蘭,確實,他們多年來的婚姻並沒有因為遭到很多人的抨擊而變質。
但當初他和李紅在一起的時候,他創作了《文化苦旅》,後來靠它火遍大江南北,《文化苦旅》也融入了他與李紅的當初在一起時的愛。
很多人都因為《文化苦旅》這本書,對餘秋雨崇拜不已,但同時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比如著名畫家陳丹青曾當眾批判餘秋雨:「無恥文人」。因為他拋棄了李紅,娶了馬蘭。
其實在我看來,馬蘭對餘秋雨的愛更多的是對他魅力的認可,而餘秋雨的魅力全盤體現在他的作品之上,尤其是著作《文化苦旅》。
餘秋雨的文字很美,很浪漫。不少中學生甚至到了高考語文考試前一夜,還在抱著餘秋雨的散文捧讀,只為考場上能仿寫幾個句子得到加分。
餘秋雨用《文化苦旅》將深邃渾厚、氣象萬千都展現給了讀者,然後震撼中外!
在《文化苦旅》中,餘秋雨的才子氣息撲面而來,每一段每一句都精心打磨,語言上近乎無可挑剔,形成了他獨特的文化大散文風格。
讀《文化苦旅》這本書,如同進行一場思想的穿越,因為它打破了傳統散文的束縛,創造了一種以"文化大散文"的新的寫作潮流。閱讀《文化苦旅》,拋卻閱讀本身能帶給你的平靜與積累之外,書中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背後的思考更是必讀的理由。
《文化苦旅》會讓你從內心裡驕傲於五千年歷史的深邃,也會感慨時代的終結。無論世人毀譽如何,在中國文學史上,餘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都已經是一座無法逾越的豐碑。